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

“這個時候,朱允熥已經離開明國的京城了吧。”同一日,在自家王宮的後花園內,胡季犛忽然對兒子胡奃說道。既然當初欺騙明國的目的已經破滅,胡奃就改回了自己的姓氏。

“父王,依照咱們派出的暗探從明國打探來的消息,朱允熥確實應該在今日離開明國的京城。”胡奃說道。

六月底陳天平被刺殺後不久胡季犛胡奃父子就得到了消息。當時他們很是高興,覺得成功消弭了亡國之禍,慶賀了好幾天。

但不久後明國的使者就來到了西京城,嚴厲斥責他們竟敢在大明國內再次弒君罔上的行徑,並且莊嚴通告大明天兵將在之後踏平安南,將他們父子抓回京城治罪。並且使者在0提出質疑時,向他們展示了完整的證據,表明大明並未冤枉你們。

當時胡奃氣得怒不可遏,拔出腰上的劍想要砍了明國使者,但被胡季犛攔了下來。不僅如此,胡季犛仍舊對使者十分恭敬,待遇也仍舊是最高的,恭恭敬敬將他送離了安南。

隨後胡季犛開始備戰,一邊打探明國國內的情形,一邊徵召軍隊,一邊團結國內的世家大族。

隨後他們得知明國要派出六十萬大軍出征安南。胡奃當時就被嚇住了。安南國內不算不太聽話的民族部落,一共只有六百多萬人口,明國竟然就要出動六十萬大軍。他這才明白爲何胡季犛對使者那樣恭敬。

胡季犛倒是很平靜地接受了事實,不僅如此,他還下令暫緩將各地徵召的新兵送往邊界,而是先送到都城。

胡季犛的解釋是:‘明國徵召這麼多軍隊,定然不可能在三兩個月內完成,能在十月份出兵就不錯了。所以現在沒有必要將人都派到邊界上去;而將他們留在都城可以節約一些糧食,所以爲父下令將他們留在京城。’

之後他們繼續備戰,努力刺探大明的事情,終於得到朱允熥要到廣東出巡的消息。

“父王,莫非父王是想在派出人馬刺殺朱允熥?若是成了,明國必然內亂,兵危不戰自解。”胡奃問道。

“糊塗!若是朱允熥被咱們的人刺殺而亡,不管明國是何人繼位,都會將對我大虞報仇作爲一等一的要事,不破滅了我大虞絕不甘休。那樣我大虞豈有生理?”

“當年高句麗在遼東先後對抗隋唐兩代,還先後擊敗過隋煬帝、唐太宗等人,可是那又如何?中原的國力十倍於高句麗,最後高句麗還是被唐高宗所滅。”

“所以即使明國想要進犯我大虞,也必須對待明國小心謹慎,目的是以打促和,以拖待變。”

“首先絕對不能主動打進明國的地方,所有的軍隊都要嚴守命令,釁不我開。”

“其二,對付明國的軍隊,一般的衛所消滅了也就消滅了,但所有千戶以上的武將都要甄別,能俘虜就俘虜,若確實知道是出身講武堂或者背景深厚的人,以及參將以上的武將,一定不能打死。”

“另外,對待上直衛,即使我軍大佔優勢,也不能全殲敵軍,要放跑幾個人,不能讓明國的皇帝臉上無光。……”胡季犛絮絮叨叨的又說了許多。

與大明相比,大虞或者安南太小了,大明常年維持六十萬大軍在外征戰固然也很費勁,但若是僅僅維持一二十萬軍隊同安南交戰,並不會導致財政赤字,可以保持平衡。

而安南就不成了。安南維持二十萬軍隊常年征戰,用不了二年國家就得崩潰,國內就會到處都是造反的人,前線的軍隊也會倒戈,他們的大虞王朝就會完蛋。

所以胡季犛即使自己的國家即將被明國侵略,因爲自己是弱者,面對明國也要小心,不敢觸怒了明國,以防明國即使戰事不利也因爲惱羞成怒堅決不肯和談。

就好比歷史上的抗日戰爭,日本人殘酷對待中華戰俘就不多說了,從後來他們同樣殘酷的對待米國戰俘可以看出這幫人不僅毫無人性,還十分白癡。後來凡是敢虐待米國戰俘的都被報復了。米國二戰後在橫濱單獨成立了一個軍事法庭,專門審判:參與、策劃並實施太平洋戰爭的乙級以下級別戰犯,這樣的人在戰後已經不多,全部被判處死刑。

而同樣被虐殺了很多人的中華沒有如此報復,很重要的一個緣故就是當時的國政府仍舊處於弱者心態,覺得和扶桑以後還要相處,不願意將扶桑得罪的太狠,所以放棄了對於扶桑低級戰犯的追究。至於另外一個勢力,就是另外一套邏輯了,不過這個勢力從來沒有過弱者心態。

“父王,”胡奃等到自己的父親終於把話說完後,說道:“父王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明白,可咱們派出的刺客未必一定會被發現。”

“上次行刺陳天平派出的刺客就被明國人發現了是咱們派出的。若是當時派出的人沒有被明國人發現,就算最後仍舊要和明國打一仗,也不會如此被動。”胡季犛說道。

“上次是意外……”胡奃還沒說完,就被胡季犛打斷道:“上次發生了意外,再次派出難道就定然不會發生意外了?這樣的事情,必須保證萬無一失才能執行,否則只要泄露出去,咱們陳家就是自取滅亡。”

胡奃終於不再爭辯,但是嘟囔道:“父王,難道現在只能等着明國人攻打咱們的城池,咱們進行防守了?沒有其它可以做的了?”

“有,怎麼沒有。”胡季犛忽然笑了起來:“派出咱們的人刺殺朱允熥自然是不成的,我絕對不會允許。但是對朱允熥不滿的人很多,這些人未必敢,或者有本事幹掉他,但說不準,就會在明國內導致腥風血雨。這樣,朱允熥或許就沒興趣來攻打安南了。已經集結好的這些軍隊,或許要用在國內平定局勢了。”

“明國國內到底是什麼勢力如此對朱允熥不滿?先前江浙附逆之人的餘孽?”胡奃問道。

“不是他們。他們現在沒有多少實力,並且朱允熥還使用懷柔的手段安撫他們,他們不會再反對朱允熥了。至於到底是什麼人,你就不要問了,反正這些人和我大虞素無瓜葛,怎麼也不會牽連到咱們。”胡季犛說道。

“既然父王如此說,兒子就不問了。”雖然胡奃仍舊很好奇,但也不再問了。

之後他沒什麼事情要和胡季犛說了,躬身退下。

胡季犛則站在原地,又自言自語不知道說了什麼,之後才讓宦官扶着他返回寢殿。

第1806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賢彩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595章 應對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685章 對蒙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番外13:大辯論上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329章 保護軍婚條例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第273章 正名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906章 充分發揮價值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488章 貢院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1426章 好奇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009章 出發前的準備——視察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691章 猜到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66章 新一年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64章 各種事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197章 爲帝初上朝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812章 四王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13章 出行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1261章 格致監與再見羅貫中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675章 出診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009章 出發前的準備——視察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273章 正名第495章 殿試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80章 下基層上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0章 後續發酵第366章 收攏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865章 在廣州過年(二)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00章 後續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74章 拜訪常家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12章 兩個爆點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