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爲充實西北人口,北方山西、陝西、河難、河北、山東、江淮六省與陝西行都司、遼東都司、北平行都司、山西行都司四都司,遷徙轄內所有色目人至伊吾,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爲充實西北人口,南方四川、湖廣、雲南、福建、江西、廣西、廣東、浙江八省與直隸、貴州都司,遷徙轄內所有色目人至伊吾,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嚴禁色目人對漢人、蒙古傳教,違者杖八十沒入官中爲奴。民向官府檢舉此事的,可得此色目人家財之半,欽此。”

金善將這些聖旨全部草擬完畢,拿給允熥過目。允熥看了看,覺得沒什麼需要改的,對他說道:“這七份聖旨,”允熥指着前七份聖旨,“馬上下發,不得遲延。”

“最後一份遷徙南方色目人的聖旨,暫且不發,放在你那裡,朕讓你下達時再說。”

“是,陛下。”金善答應一聲,離開殿內去往通政司。

這時鐵成的名單也寫完了,遞給允熥。允熥將它遞給通事舍人賀文常,對他說道:“你先依照朕剛纔的話,草擬一份讓湖廣都司將這些人的家人遷徙到京城的聖旨;之後和鐵成去往碼頭,將名單上的人都挑出來,暫且安置到羽林左衛的軍營。”

“是,陛下。”賀文常說道。他隨即寫了一份很長的奏摺,給允熥看過沒什麼問題後,帶着奏摺和鐵成離開皇宮前往碼頭。

又過了一會兒,羅貫中和秦鬆同時來到乾清宮,依照黃福的指示前往後面的一間宮殿。允熥並未在自己平日裡處置奏摺的地方接見他們。他要和他們說的話不適合讓大家聽到。

他們二人跟隨黃福走進來,見到允熥馬上拜見行禮,允熥也馬上伸手扶住羅貫中道:“羅老先生,你還行什麼禮!在朕面前不必行禮。況且朕不是說讓吳玉朝過來,怎麼還是你過來了?”

“陛下,臣是文宣司的司正,吳玉朝是司丞,陛下有命,自然是臣過來。”羅貫中笑着說道。

“罷了,既然老先生已經過來了,朕就不多說了。不過下次可不要這樣逞能。”允熥說道。

羅貫中笑呵呵的不說話。

允熥扶他坐在座位上,和秦鬆說了一句話,轉過頭對他接着說道:“羅卿,朕今日叫你過來,是有件事情吩咐你。”

“從明天起,所有寫方國珍、張士誠等東南沿海之地元末反賊的戲曲、話本,一律不得再下發,且全部銷燬。”

“編寫戲曲、話本的內容也要改變,陳友諒等冥頑不靈抗拒大明的,仍然要批判,但他們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色目人。”

“蒙元時,色目人爲蒙古人的狗腿子,與蒙古人一道欺壓南北漢人,甚至很多時候假借蒙古人的名義欺負漢人,在華夏大地上百姓對他們的痛恨還在蒙古人之上。”

說着,允熥看向羅貫中,“羅卿也是從蒙元時過來的,對此應當有所感觸。”

“確實如此,那個時候色目人和蒙古人一道欺負漢人,百姓對他們的痛恨甚至還在蒙古人之上!”說着說着,羅貫中忽然激動起來:“四十多年以前,有一次我去拜見蘇州的一個蒙古權貴,但是他家的色目管家百般刁難我,就是不讓我進去,後來我和朋友借了幾十貫錢賄賂他,才進了蒙古權貴府裡。”

“而那個蒙古權貴卻對我還很尊敬,雖然我能感覺到他對我和對待喜歡的演戲的優伶一樣,但起碼有表面的尊敬;色目人連表面的尊敬都沒有!”

說完了這段話,羅貫中吐了一口氣,彷彿要將當年在蒙元治下的惡氣都吐出來一般。隨後他意識到剛纔的這段話有許多不妥之處,趕忙對允熥說道:“臣一時激動,話語不當,請陛下恕罪。”

“朕理解你的感情,不會怪罪你。”允熥說道。

“也正因此,文宣司的戲曲、話本轉爲以揭露色目人在華夏大地上的惡行爲主。這不僅限於蒙元時,包括蒙元剛剛打進江南時,泉州的蒲家身爲前宋任命的官員,卻犯上作亂,殺戮前宋的官員兵丁甚至宗室,投降蒙古之事。”

“還有他們後來在元末大亂時,又想趁勢而起霸佔泉州依照教典建立教國之事。好在被當時泉州附近的義兵所撲滅,閉門行誅三日,才斷絕了福建色目人的妄想。”

“義兵?”羅貫中說道。

“是的,就是義兵。”允熥十分肯定的說道:“陳友定盡殺泉州作亂之色目人,功勳卓著,當爲義兵。”

羅貫中默默的將自己的話嚥了回去。陳友定其實是蒙元的忠臣,與柏帖木兒、迭裡彌實並稱閩有三忠,不僅滅了泉州的色目人,還曾多次與大明的軍隊交戰,斬殺明將胡深,被生擒後也不願投降,被朱元璋下令處死,怎麼和義兵都搭不上。

允熥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所以羅貫中明白允熥的目的就是淡化效忠蒙元的漢人抵抗大明的事蹟,突出色目人的惡行,所以沒有說話。

允熥很滿意羅貫中的識相,這讓他會少許多口舌。他又和羅貫中說了幾句話,羅貫中提出告退。

允熥看着他已經不太硬朗的身板,對王喜吩咐道:“傳令,賜予文宣司司正羅貫中宮中騎馬乘轎之權。”

“陛下,可使不得!宮中騎馬乘轎是陛下賞賜給朝廷重臣的恩典,臣豈能得到!”羅貫中在王喜答應之前搶着說道。

“不!宮中騎馬乘轎是朕給朕的親信大臣的恩典,並非是僅僅是朝廷重臣。羅卿今年已經七十三了,應當能夠在宮中乘轎。”允熥說道。

見羅貫中仍要出言,允熥又道:“這是朕的旨意,你要抗命不尊?”

羅貫中只能說道:“臣謝陛下恩典。”

“這就對了嘛!”允熥笑道。

……

……

送走了羅貫中,允熥轉過頭來對秦鬆說道:“秦卿等待久了吧。”

“方纔陛下與羅司正談論的時候並不長,況且臣剛纔聽陛下與羅司正所言,也大有收穫。”秦鬆說道。

允熥沒問他的收穫是什麼,他大概明白,直接說道:“秦卿,朕剛剛下達了旨意,將所有的色目人遷徙到西北的哈密。”

“等這些色目人都遷徙走了以後,你讓地方的錦衣衛,將他們的廟宇全部拆除,連地基也不能留,所有的壁畫、有關的物品,全部破壞,一個不留。”

“不能讓當地的百姓參與。百姓愚昧,很可能會留存一些物品在手中,就讓當地的錦衣衛來做。”

“可是陛下,讓當地的錦衣衛來做,也未必能讓這些物品全部被毀掉,他們也可能留存一些。”秦鬆沒有問爲何要這樣做,而是直接指出了可能存在的漏洞。

“那你說怎麼辦?”允熥想了想覺得秦鬆的話也對,錦衣衛的素質未必比百姓更高,所以問道。

“陛下,應當從京城派出錦衣衛去地方行事,讓他們將壁畫全部砸碎,但有關的物品全部帶回,臣給予嘉賞,帶回的越多嘉賞就越多,這樣他們就會願意將這些東西完完全全的帶回京城。臣再親自看着全部毀掉,這樣就可保萬無一失。”秦鬆道。

“就按你說的辦!”允熥馬上說道。

“還有一事,”允熥搶在秦鬆說“是,陛下”之前又說道:“過幾日,會有許多色目人遷徙到京城。你派人監視他們,看他們其中是否有人偷偷信奉十字教或者天方教,若是沒有就不必和朕說,若是有就報給朕,朕來處置。”允熥並未完全相信鐵成的名單,他和他的手下很可能有信奉十字教天方教的親戚,這些人有可能成爲漏網之魚,允熥絕不能允許漏網之魚存在。

“是,陛下。”秦鬆躬身說道。

允熥點點頭,沒有事情吩咐,讓他退下了。

之後允熥回到前殿,把戶部交上來的對全國各省色目人的統計呈了上來。他看着各省的統計數據,給每個省的數據都增加了兩成,又在奏摺上寫到:‘各省遷徙色目人時,依照朕寫的人數遷徙,不得少了一人。違者今年評定爲中下。’

隨後將奏摺遞給金善道:“將奏摺抄十八份,全國十四個省、五個都司均下發一份。”

‘朕故意將人數寫多,這樣就基本能避免隱藏的色目人口留在當地了。不過會有一些漢人遭受魚池之殃。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之後允熥吐了口氣,癱坐在座位上。他只能做到這麼多了。大明的輿論不會允許他肆意妄爲(其實所有的文明都不允許肆意妄爲,只是有些文明對異教徒……);況且就算他不顧忌此時大明的輿論,也得顧忌在天空之上、隨時有可能將目光投向這方天地的神仙。這些神仙都有通天徹地之能,可以輕而易舉地毀滅這方世界。他還想多享受幾年皇帝生涯,可不敢得罪他們。

“不過我好像還是忘了什麼?到底是忘了什麼呢?”

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1733章 海盜們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414章 勸降第163章 新人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1443章 對歐洲的謀劃—熱那亞的解釋和原因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157章 追與逃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1474章 下旨第120章 拿人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1157章 追與逃第1714章 王妃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633章 出門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481章 改任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1539章 答應第400章 齊王女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765章 做夢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1803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漢洲局勢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28章 茹瑺評論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249章 解釋第292章 過年了答覆本章說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292章 過年了第1784章 工業時代——搗毀機器運動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971章 年輕人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201章 定年號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938章 黎澄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080章 最後的圍殲戰(三)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870章 同樣的過年第192章 初議分封——叫三王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284章 獨眼狼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527章 習武與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