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

王喜在允熥離開講武堂時就和他分開,帶着幾個侍衛前往分配給羅貫中的公租房來探望他。

羅絨開門見到是一位穿着正四品太監服飾的人,馬上大開中門,笑着對王喜道:“草民見過這位公公。”

王喜猜他應該是羅貫中子侄之類的,因爲想到允熥十分重視羅貫中,所以也沒有擺出皇上親信太監的架子,笑道:“小羅先生不必多禮,咱家王喜,是受陛下的旨意,來探望羅貫中老先生的。不知羅老先生可在?”

“草民的父親當然在。只不過這兩日因爲天氣太過炎熱,有些中暑,正在屋內歇息。草民馬上帶着王公公去見草民的父親。”羅絨說着,就要引着他們前往後院,同時派下人去叫醒羅貫中。

“莫要吵醒羅老先生,陛下叮囑咱家一定不可驚擾到了羅老先生,若是他正在睡覺也千萬不要叫醒。咱家在一旁看一看,見到羅老先生沒什麼大礙就成。”王喜說道。

羅絨止住自家的下人,一邊帶着王喜前往羅貫中所住的房屋,一邊說道:“家父現在就是年紀大了,身子沒有年輕的時候那麼康健了,所以經常得各種小病。”

“這可馬虎不得!人到了這個歲數,一個小病都有可能拖成大病,所以不管羅老先生生了什麼病,你也千萬不能大意。”王喜叮囑道。

“是,王公公。”羅絨說道。

說話間,他們已經走到了羅貫中的房屋門口,二人不再說話,羅絨輕輕推開房門,讓王喜走了進去。

王喜看了看羅貫中的氣色,又探了探羅貫中的脈搏,覺得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就打算離開這間房屋。

他的目光看向四周,見到一旁書桌上的一份手稿,心想多半是羅貫中正在編寫的新話本或者劇本,拿起來就要隨意看看。

可就在這時,他忽然聽到有人說道:“不要動我的那部手稿!”

王喜嚇了一跳,轉過頭來看向已經醒來的羅貫中,放下手稿說道:“羅老先生起來了?陛下讓咱家前來探望羅老先生。”

羅貫中此時也清醒過來,坐直身子就要下地。王喜趕忙攔住他說道:“羅老先生不必如此,咱家只是代陛下探望老先生,老先生安靜在牀上靜養便好。”

羅貫中現在也確實身體很虛,想要站起來很是費力,於是也就坐在了牀邊沒有站起來,說道:“陛下對臣的厚恩,臣銘感五內。……”

隨後他們二人互相對答幾句,王喜完成了自己的目的就告退了。

可在回宮的路上,他一直在想:‘我拿起來的那個手稿爲何羅貫中不願意讓我看?僅僅是文人的毛病麼?’

……

……

第二日上午允熥下了朝,先批答了一會奏摺,等到巳時中前往謹身殿,宣見沙迷查幹派來的使者。

他來到謹身殿的時候尚炳已經到了,對他行禮後坐在側面的椅子上。允熥在主位上坐好,對禮部尚書陳迪道:“宣亦力把裡的使者覲見。”

宮內的侍衛一聲聲將話語通傳出去,不一會,一個精壯黝黑的年輕男子走了進來,對他行禮道:“臣亦力把裡國馬哈麻,見過大明皇帝陛下。”

“平身。”允熥說道。馬哈麻的漢語有一股純正的甘肅味兒,允熥聽得不是太明白,還是尚炳對他‘翻譯’了一下他才知道馬哈麻在說什麼。

之後二人正常的答禮。隨後允熥馬上問道:“你亦力把裡這個時候派你前來爲使者,可是有事情要求我大明?”

馬哈麻十分不耐漢人的繁文縟節,聽到允熥如此直接鬆了口氣,說道:“陛下,在下此來,是受到我亦力把裡國大汗之命,有事情要求皇帝陛下。”

“其一,我亦力把裡難以生產足夠使用的刀槍甲冑,請陛下賞賜我亦力把裡刀槍共十萬件,鎖子甲五千件,陛下去年發明的鋼盔五千件。我亦力把裡願意使用天山南北的良馬,甚至汗血寶馬來交換。”

“其二,今年漢人的臘月時,我亦力把裡大汗沙迷查乾親自前往白帳汗國拜見其汗王科利賈克,又派出使者前往藍帳汗國和金帳汗國,已得到他們的許諾,一同對付帖木兒。科利賈克汗還派出使者來到我亦力把裡,欲於明年正旦前來京城拜見陛下,請求大明接受其朝貢。”

“其三,臣代我亦力把裡國國君沙迷查幹請求陛下同意,若是抓到從我亦力把裡逃出之人,不論蒙古人、畏兀兒人亦或是其它諸人,均不得收留,必須遣返回我國。若是有大明的人逃進我亦力把裡,我國也一定會遣返回去。”

“賜予十萬件刀槍朕準了,但鎖子甲五千件太多,朕賜予不了你這許多,到底能賜予你多少過後朕再讓禮部之人告知於你。朕去年發明的頭盔現在連大明的軍隊都尚未裝備完全,至少三五年內並無富裕的給你們。若是你們想要原來配給武將的頭盔,朕倒是可以允許給你們一些。”

“不過朕也會派出精擅養馬之道的人從你們手裡接受馬匹,若是你們用劣等的馬來糊弄,朕和秦王都不會依的。”

“對於白帳汗國等番國之事,若是科利賈克願意臣服我大明,朕自然願意接受他們的朝貢。”

“你的最後一個要求朕也可以答應,若是有逃犯從亦力把裡逃出,朕一定讓陝西行都司的衙門將這些你們所要的人交給你們。秦藩也一樣。”允熥說道。

不過允熥心裡卻有些疑惑。沙迷查幹要鐵器很正常,說出自己在西邊對朮赤系各個番國的外交成果也可以理解:爲了裝聲勢嘛。

可是他提出不得扣留從亦力把裡逃出來的人就有些奇怪,並且還特意也點明瞭蒙古人,就更加奇怪了。蒙古人是亦力把裡的統治者,怎麼會願意從那裡出逃?

允熥之後使用語言試圖試探出緣故,但馬哈麻不知道是沒聽懂允熥的話還是怎麼,竟然對他的話絲毫沒有反應,只是正常應答着。

允熥對此略有些惱怒,又側頭看向刻漏見已到午時,讓馬哈麻退下了。

可就在他退下後,允熥馬上將秦鬆、郭洪濤叫進宮裡,對他們說道:“一定要探出爲何沙迷查幹會要求我國不得收留從亦力把裡逃出的人的緣故。”

……

……

中午吃過午膳,又睡了一覺,允熥再次前往謹身殿,接見另外一位番國來的使者。

六七月份派人前來大明的使者並非只有亦力把裡一家。被雲川衛指揮使徐有德擅自改名爲鬼力赤的蒙古大汗烏魯克帖木兒三月份回到斡難河畔,在一衆半心半意或者根本就是虛情假意部落首領的擁戴下,宣佈正式繼大汗位,並且廢除‘元’這個國號,恢復蒙古國的稱呼。

他之後馬上派人前往大明設在漠南草原上的衛所,表示願意結束同大明的敵對狀態,恢復和平,重開兩邊的互市。

邊防衛所的人以六百里加急將國書送到京城,讓允熥過目。

允熥之前早已看過二月初雲川衛派人送過來的奏摺,得知鬼力赤已經殺了坤帖木兒自立爲大汗,早就做好與他議和的準備了。所以在看到鬼力赤的國書後,允熥馬上擬旨表示願意接受鬼力赤的稱臣,並且同意在大同等地開互市。

允熥的旨意送到草原上,鬼力赤本來有些不願意向大明稱臣,但在互市的誘惑下最後還是表示願意稱臣,但只是名義上稱臣,絕不會入京朝貢。

允熥馬上同意了。所謂的實際上稱臣其實沒什麼意義,部屬仍舊會歸屬他管轄,只是入京表示恭順而已,對允熥來說這樣的虛名要來也沒有用處。要不是鬼力赤不答應名義上稱臣朝中的大臣不會答應與蒙古議和,他連名義上的稱臣都可以不要。

鬼力赤隨即派出使臣前來大明的京城稱臣納貢,並且要求馬上開一次互市。允熥斟酌後在大同北面的衛所城外開了一次互市,使用中原的各種貨物交換草原上的毛皮和馬匹。當然,各種鐵製武器嚴禁交易,就連鐵鍋都限量供應。

允熥此時坐在座位上,一邊等待鬼力赤的使者覲見,一邊聽禮部主客司的郎中楊本介紹道:“陛下,蒙古的使者阿術魯是其國主鬼力赤的兄弟,雖然並不是嫡親兄弟,可也是現在蒙古國的重要大臣,精通漢語。鬼力赤將他派過來,可見向陛下稱臣的誠意十分足了。”

允熥對楊本的話只是淡然一笑,沒有說話。

過不多時,年紀已經不小的阿術魯走進來,與允熥答禮完畢後馬上說道:“陛下,既然陛下接受了我蒙古國的稱臣,那麼我蒙古國就是和朝鮮等國同等的大明屬國了。既然如此,陛下又在海上開市舶司允許所有番國的商人來大明做買賣,就不能厚此薄彼,所以臣代表我蒙古國汗王鬼力赤請求陛下允許邊關之地常年開互市,與我蒙古國子民做買賣。”

允熥對於阿術魯的請求毫不驚訝。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現在對大明的要求就兩點,一是和平,不要再打仗了,鬼力赤也不想每天都得防備着明軍北上,隨時預備搬家;二就是得到中原的貨物,既然現在打不過大明的軍隊無法殺過長城來搶劫,那麼只能通過互市得到急需的貨物了。

“邊關之地與海上不同,不可一概而論,不過若是草原上所有的蒙古部落都能不侵擾大明邊關,朕可以答應在宣府鎮、大同行都司、延綏三地每年各舉行一次互市。”允熥說道。

“謝陛下恩典。”阿術魯躬身說道。雖然他知道鬼力赤並無把握一定能約束所有的部落,但這不妨礙他先答應下來。

之後阿術魯沒有什麼事情請求,躬身退下。

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427章 高煦與滲水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140章 臨危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150章 挖坑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256章 多疑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65章 充分準備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578章 南洋功臣第402章 吳橋第544章 聽到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1516章 抓人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1155章 出征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107章 成親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384章 投獻案的起始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1285章 兩個想要的技術第992章 關注點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1231章 藉口第195章 新位置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269章 目的駙馬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90章 除夕宴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149章 對話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401章 朱藍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45章 武德衛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60章……陰謀——行動和解說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1063章 決戰——全寧衛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1288章 傳授兩門技術的緣故和西學課(六千字章節)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363章 哀嚎第264章 路遇第1143章 懸賞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003章 在吐魯番第1418章 蕭卓說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617章 榮譽感第345章 去年的事情今年終於有個結果了第636章 各方折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