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辨別真相——二人的訴說

這一日允熥剛剛從上朝的奉天殿走出來,王喜就走過來說道:“陛下,前幾日廣西來的奏摺中提到的人已經來到京城了,現在就在錦衣衛衙門。”

“馬上傳他們入宮。”允熥說道。

“陛下,可是將他們全部傳入宮裡?”王喜道。

“他們一共來了京城幾人?”允熥問道。

“陛下,一行十人全部來了京城。”王喜道。

“既然如此,叫姓陳的和姓裴的入宮。並且叫六部尚書不要離開皇宮,到謹身殿等着。”允熥說道。

雖然允熥說的不是很清楚,但王喜也明白了他的意思,躬身退下。

允熥來到乾清宮的前殿,抓緊時間開始處理政事。他前幾天都沒怎麼批奏摺,很多已經票擬過的奏摺就在他的桌子上堆着,他得趕快將這些奏摺都批答完畢。

半個時辰之後,允熥成功的將桌子上的一半奏摺都批答完畢,正要再接再厲將它們批答完畢,王喜走進來對他說道:“陛下,他們二人已經到了謹身殿,六部尚書也在謹身殿候着。”

允熥放下筆,輕聲嘀咕一句:“今日的奏摺是批答不完了。”

然後他站起來,對面前的四輔官說道:“三位愛卿且放下筆,朕有話說。”輪值擔任春輔官的張溫請假了,所以只有三人。

暴昭等人都放下筆,有些驚訝的看着允熥。允熥這樣做的情況極爲少見,他們完全不知道允熥爲何這樣做。

“正月十五,廣西都司會同靖江王府送來一份內容聳人聽聞、讓朕非常驚訝的奏摺。”

“可是單憑一份奏摺朕難以判斷真假。今日此事的兩個證人已經入京,並且剛纔朕已經宣他們入宮。但即使有兩個證人,朕也難以判斷真假。並且此事影響甚廣,所以朕讓諸位愛卿一起去聽聽此事,幫着朕斷定真假。”允熥說道。

“陛下,到底是何事?”解縉問道。

“你們到了地方,聽到他們二人的訴說就知道了。朕害怕朕說的話讓你們先入爲主,所以就暫且不說此事。”允熥道。

三個輔官懷着疑惑跟着允熥走出乾清宮,走到謹身殿,並且見到了被允熥滯留在此處的六部尚書。

六部尚書理所當然的提出了和解縉同樣的問題,允熥也說了同樣的解釋,帶着也有些疑惑的他們走進了另外一間殿閣。

允熥一進來,就看到一個大約二十餘歲、長相俊秀的年輕男子和一位四十多歲正站在閣內,不停的走動着;一旁四名宦官垂手侍立。

這二人一見到允熥等人走進來,馬上對着允熥跪下說道:“下國之人陳天平(裴伯耆)見過大明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允熥走到他們一丈之外站定,說道。

他們二人又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才站起來。

“陳天平。”允熥說道。

“臣在。”他答應道。

“你所說之事,朕已經在前幾日到京城的奏摺中知曉,但你說之事太過聳人聽聞,朕難以憑藉一封奏摺就相信,所以你們二人在朕的面前將此事訴說一番,好讓朕判斷真假。”

陳天平馬上又跪下,對允熥行禮後說道:“啓稟陛下,臣陳天平,爲安南國上上任國君之孫,上任國君之堂弟。今年派出使臣來大明朝貢的所謂安南國主,實乃篡位之臣。”

他的第一句話就驚呆了跟着允熥進來的四輔官和六部尚書。他們不顧允熥就在身旁,或高聲或低聲議論起來,好一會兒他們才停住了議論。

陳天平也跪在地上,靜靜地等候議論聲停止後接着說道:“陛下,現在竊據安南國主之人,實乃從洪武末年起就掌控安南朝政、弒君逆臣黎季犛之子黎漢蒼,因爲上國一直以逆臣黎季犛弒君之事拒絕我安南朝貢,逆臣黎季犛害怕大明干涉,所以在殺死臣的兄長之後,改兒子黎漢蒼姓名爲陳奃,爲其強娶臣之妹爲妻,使其僭越稱安南國主,並且派人來大明朝貢。”

“陳奃僭越國主之位後,與其父黎季犛大肆殺戮我安南國陳氏一族之人,我陳氏一族幾乎被屠殺殆盡。臣早知其父子有不軌之心,是以在數年之前申請調到與老撾邊境之處,以保全性命。待聽聞陳奃僭越後,忠於我陳氏之臣推臣爲主討伐逆賊,但義軍尚未建立,逆臣黎季犛派出征討臣的兵馬就已經來到,臣不得不在忠於我陳氏之人掩護下倉皇出走,竄伏巖谷,萬死一生,方纔逃至大明。”

“恭聞皇帝陛下入正大統,臣有所依歸。陳氏後裔現止臣一人,臣與此賊不共戴天。伏祈聖慈垂憐,迅發六師,以伸張正義。”

陳天平說完後,裴伯耆跪下說道:“陛下,臣裴伯耆,父祖皆爲安南執政大夫,爲國事而死。臣的母親是陳氏族人,所以臣得以年幼之時就侍奉先王(指被黎季犛殺死的國主的前一個國主),成年後爲先王在朝中效力。……。洪武末,逆臣黎季犛父子妄圖弒主篡位,大肆屠戮忠於陳氏的大臣,一百多位忠貞不屈之士被滅族,上萬人被殺,臣的兄弟妻子也被其所殺。”

“逆臣黎季犛也派出人馬抓捕臣欲殺。臣從軍中逃脫,於各處山谷之中藏掖,欲前來大明請陛下主持正義。經過數年輾轉,臣才逃出安南,來到大明面見陛下。”

“逆臣黎季犛乃是我安南故經略使黎國髦之子,時代侍奉陳氏,榮寵極深,當年先王在時即使其子漢蒼也受到重用。但在先王過世後,萌生不臣之念,更易姓名,僭號改元,不恭朝命。”

“臣等忠臣良士疾首痛心,願陛下興吊伐之師,隆繼絕之義,蕩除奸兇,復立陳氏後,臣死且不朽。敢效申包胥之忠,哀鳴闕下,惟皇帝垂察。”

他們二人說着說着,都留下眼淚,並且不是‘嗚嗚’的哭,而是嚎啕大哭起來。配合動人心魄的話語,即使是允熥都有些感動。

不過允熥馬上收束起自己的心神。像這種文人都很會說話,再加上他們確實十分傷心,大哭出來也不奇怪。這不過是一種手段而已,絕對不能在做出決策時受到影響。

隨後允熥和他身後的大臣又問了幾個問題,他們二人一一作答,毫無遲疑。

待無人詢問了,允熥下令宦官送他們二人前往另外一間殿閣,轉過身對九位官員說道:“諸位愛卿以爲如何?這二人所說是真是假?”

“陛下,可否確定陳天平的身份?他是否確實是安南國國主一脈之人?若陳天平確實如此,則可斷定此事爲真;但若是難以確定陳天平的真實身份,臣等不敢斷定此事的真假。”解縉說道。其它諸人也點頭。

雖然他們二人的話語和動作很讓人感動,看起來也情真意切,但他們都很謹慎,不敢輕易相信。這件事的影響太大了,若是真的大明必須主持正義,所以得謹防騙子。

“可就是無法確定陳天平的真實身份,朕才難以斷定此事真假。”允熥說道:“之前此人從未來過大明朝貢,和他同行而來的人說得話也難以相信。”

“陛下,現在來京城恭賀大明新年之喜的南洋個番國使臣尚有未回國的,或許就有人認得陳天平,不如請他們來辨認。”齊泰說道。

“不好。你們也看到了,這個陳天平今年也就二十歲左右,很可能在之前並未出使過其他番國,讓他們來辨認恐怕沒什麼用處。”允熥說道。

這時一個小宦官悄悄將頭探進來,招呼王喜。王喜走過去從他手上接過什麼東西,看了一眼,又走到允熥身邊說道:“陛下,錦衣衛的密報。”

允熥拆開來看了幾眼,對他面前的大臣說道:“錦衣衛審問了隨同他們兩個來到大明的人,所說和陳天平與裴伯耆一樣,錦衣衛最有經驗的人都認爲他們並未撒謊。而且其中包括兩個十幾歲的女子,其中一個自稱是陳天平的侍妾,另外一個自稱是陳天平的妹妹。”

“十幾歲的女子,應該不會撒謊,或者說撒謊也很容易看出來;錦衣衛審問犯人的手段也十分高超。這麼說,陳天平就是安南陳氏一脈的人了?那麼他所說的事情,也應該都是真實的了?”茹瑺說道。雖然他很討厭錦衣衛,但對於錦衣衛審問犯人的手段還是很相信的。

“這也未必。”李仁說道:“人有失手馬有失蹄,錦衣衛雖然值得信任,但也不能保證一定審問正確。這麼重要的事情,不能這樣草率的做出決定。”

衆人又議論了半晌,始終找不到穩妥辨認出陳天平身份的辦法。

這時允熥忽然說道:“朕倒是想到了一個辦法,應該可以確定陳天平的真實身份。”

“陛下,是何辦法?”陳迪問道。

但允熥卻並未回答,而是說道:“此事在朕於朝堂之上公佈之前,你們九人不得對外透露。”

“是,陛下。”九人躬身應諾。

第947章 買首飾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264章 路遇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396章 濟、青第55章 ……陰謀——誤事第625章 體育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369章 京城的反應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269章 驚動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365章 對陣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868章 反應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1558章 增兵!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735章 兩方說話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178章 安排第532章 縣試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691章 猜到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番外1:四百年後的世界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633章 出門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965章 工業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362章 撤退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363章 吃飯第302章 嚮導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二五零章 兄妹出宮第2章 太子將死第711章 要求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758章 開羅——驅趕出城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685章 對蒙第183章 準備第138章 戰——兩邊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958章 拜祭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489章 胥史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