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

不過楊任的期望卻落空了,他的奏摺送至乾清宮時,允熥的心情可不怎麼美妙。

正月三十日,允熥接見了從杭州返回京城的夏原吉。夏原吉已經被允熥任命爲西安知府,因爲朱元璋覺得一省的面積太大弱化了省一級行政單位的權力,所以知府這個級別的官員在明初很重要,赴任之前要入京拜見皇帝。

王喜通傳夏原吉來到乾清門時,因爲時候已到正午,允熥對王喜吩咐道:“讓夏原吉去膳堂等着,朕要在午膳時和他邊吃邊聊。”然後讓郭鎮等正在票擬奏摺的四輔官和中書舍人中午也休息一會兒,下午未時繼續票擬奏摺,自己起身前往了膳堂。

他趕到膳堂時,夏原吉已經到了一直站着沒有坐下,見到允熥進來馬上行禮道:“臣夏原吉見過陛下。”

允熥扶他起來笑道:“夏卿起來吧。還沒有用午膳吧,陪朕一起用飯。”

夏原吉謙遜幾句,坐下和允熥一起用膳。

允熥問了問杭州這幾個月都發生了何事。夏原吉先是說了說杭州產業園區的情況,之後說道:“陛下,年初經營刺繡的周家來京城向陛下進貢,陛下還接受了其中一幅屏風,並且現在周家依仗陛下接受了一幅屏風,雖然還不敢仗勢欺人,可已經影響了刺繡行當的秩序。這引得浙茳諸府的商戶蠢蠢欲動,許多商人私下裡串聯要在明年過年時來京城向陛下進貢。”

“子寧兄和光大兄在臣臨行之前特意叮囑臣請求陛下,以後不要擅自接受商戶的進貢。陛下若是喜歡,可以通過浙茳布政使司或杭州府徵召貢戶。”

“朕之後絕不會擅自接受商戶的進貢。”允熥說道。他本來就不願意直接接受商戶的進貢,只是那幅屏風太應景了,他實在捨不得才接受。

夏原吉其實對於允熥的承諾有些懷疑,但他也不敢當面質疑,只能心中記下讓練子寧給允熥寫書信,現在則說起了別的。

“陛下,您可還記得建業元年臘月因爲附逆案被處死的嚴震直等罪臣?”夏原吉忽然問道。

“朕當然還記得。怎麼了?”允熥雖然有些納悶,但覺得夏原吉不會無緣無故地提到他們這批人,不動聲色地說道。

“陛下,嚴震直的直系親眷都流放到了西北、東北之地,可還有許多族人留在了湖州。其中關係與嚴震直較近的人三十年內不被陛下允許參加科舉,致使現在嚴氏宗族已經分裂,仍舊被允許參與科舉的族人將不被允許參加科舉的族人逐出宗族,讓他們自立門戶。”

“這些人還失去了大多數田地,生活困頓不堪。他們不得不做些小買賣,還有些人冒險出海去闖蕩,攙和海上的生意。不僅是嚴家,江浙一帶許多這樣的人家都如此。”

“陛下,最近很多這樣的人都想將戶口改成商戶去上滬做生意,子寧兄和光大兄望陛下能給予指示是否同意。之前子寧兄也已經以浙茳布政使司的名義向陛下奏報此事。”夏原吉說。

“奏摺大概還在路上,我還沒有看到。不過不管是現在還是接到練卿的奏摺後,朕的態度都是一樣的,允許他們改戶籍爲商戶,去上滬做買賣。”允熥說道。

他明白夏原吉和練子寧的意思,他們是想問允熥要不要對這些人趕盡殺絕。當時允熥雖然出於影響的考慮沒有將那些人滿門抄斬,但他們不知道允熥的實際心思如何,所以夏原吉這樣含蓄地詢問。

允熥當然很討厭嚴震直等人,這些人在背後暗地裡鼓搗小動作,雖然沒有造成什麼大損失,卻也讓允熥很噁心,他豈會這麼容易就忘記他們?

可這不代表允熥就要逼着他們的族人都去死。他們的直系親眷都已經流放了,還留在當地的即使被禁止參加科舉的人也和嚴震直等人的血緣關係不近,在嚴震直當官時候也沒得到太多的好處,沒必要逼死。

況且允熥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參加海外貿易,甚至主動遷居到藩國去居住。

夏原吉不知道允熥心裡在想什麼,但允熥允許他們改籍還是讓他鬆了口氣。雖然他現在已經不是分巡浙西道的按察副使了,但作爲一個有責任心的官員,還是希望看到不穩定的因素得到解決。

等夏原吉說完了杭州的事情,飯也吃得差不多了。允熥放下手中碗筷,夏原吉也馬上垂手坐在允熥身邊,侍立在一旁的宦官乾淨利落的一頓收拾,眨眼之間桌子已經光潔如初。

允熥這時對夏原吉說道:“你之前對西安府有所瞭解麼?”

夏原吉渾身一震:允熥終於要說他這次召見自己的真是緣故了。

夏原吉也不傻,允熥忽然將他從人間天堂的杭州府調到西安爲知府,肯定是有什麼目的,說不定有非常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他在震過後馬上在椅子上挺直了身子,沉吟了一會兒後說道:“陛下,臣只知道西安是秦、漢、隋、唐等數朝的古都,現在似乎人口不多,田地也不多,當地的百姓生活比不上江浙。”

“確實如此,西安府雖然在三秦算得上是富庶之地,但比起江南來就差遠了,就是江南最貧瘠的地方都比西安富庶。”允熥說。

“朕雖然沒去過西北,但與秦王等人談論到三秦的百姓,秦王反覆和朕訴說三秦百姓生活之艱難。”

“不管是哪裡的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聽了當地的百姓生活艱難於心不忍。讓你去西安,就是爲了改變這一情況。”

“陛下有何吩咐?”夏原吉問道。

“西北土地貧瘠,僅僅讓百姓在地裡刨食,現在三秦的人口少還好說,但將來等到三秦的百姓越來越多他們還會窮下來。若是要想讓他們生活長久的好一些,必須重開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夏原吉想了想,問道:“陛下指的可是隋唐時從長安到西域一直延伸到大食甚至更遠地方的商路?”

“對,就是這條商路。隋唐時,長安是多麼富裕繁華的地方!在唐代時關中平原已經土地貧瘠,唐太宗、唐高宗和則天皇后多次以洛陽爲東都去中原就食,可長安依舊是富裕繁華。朕以爲,這就是這條商路的作用了。”允熥說道。

“所以朕決定重開絲綢之路。現在帖木兒不服王化,甚至扣押了先帝派遣到撒馬爾罕的使者,亦裡把力以西的道路是走不通了,但僅僅是亦裡把力就有許多生意可以做,秦王現在又控制了哈密商路更加通暢、”

“你到任以後,首先自然是正風氣興教化,但也要推動西安府甚至三秦其它各府的商戶沿着絲綢之路去做生意。”允熥說道。

雖然大航海時代即將到來,但允熥也不認爲絲綢之路就沒用了。大食人的貨物現在一般都是走海路到大明,大明的貨物也多是走海路到大食等地;可不靠海的地方仍然有很多,比如後世的中亞、阿富汗、西鮮卑利亞、東歐等地,這些地方都不靠海,這也是中亞等原本很富裕的地方在大航海時代到來後逐漸衰落的原因。但這也意味着一旦大明打通了絲綢之路,這些地方的商人仍然會爲了掙錢沿着絲綢之路來到大明。

有商人來做買賣,沿路的百姓就可以通過給商人提供住處、吃喝而賺錢,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能受益。三秦這個地方後來在明末是大多數反賊團伙的誕生地,不就是因爲百姓沒有活路嗎,給他們活路他們自然不會造反。

至於大量的商人到來對糧食的需求也很容易解決。之所以歷史上明末三秦人餓肚子,是因爲他們沒錢,不是因爲缺糧食。當時山硒都有糧食可以出口給後金,自然也可以供應給三秦。只要當地的百姓賺錢了,販賣糧食有利可圖,自然會有人運糧到三秦販賣。

同時這也是給山陝一帶的大商人找賺錢的機會以安撫他們。歷史上明末之所以會出現‘八大皇商’,最重要的緣故就是山陝的商人,不像東南沿海的商人可以做海外生意,不像北直隸的商人可以做京城的生意,爲了賺錢只能和蒙古做生意,蒙古被後金控制後就和後金做生意。

允熥對於‘沒有祖國的資本’當然不喜歡,所以他即使不得不鼓勵商業發展,也不想讓商業發展成西方那個樣子,想要發明出有華夏特色的資本主義道路。可這也意味着他必須給商人找到賺錢的機會。雖然現在山陝的商人還不成氣候,但也需要未雨綢繆。

夏原吉是湖廣湘陰人,當地的商業氣氛並不濃厚,他對於允熥這一列鼓勵商業的行爲,雖然經過了允熥在杭州時的親自解釋也沒有完全理解。不過他定然會認真執行允熥的命令,聽允熥說完後道:“是,陛下。”

允熥又對此事吩咐了幾句,說道:“還有一件事需要你在三秦做。”

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485章 天檽黑卡退位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442章 北巡——阿依努與更北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596章 瞭解第1299章 簡化字第1396章 這樣做的緣故第63章 舊的結束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843章 軍醫第687章 白帳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288章 追捕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264章 驚險第188章 喪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1345章 漢洲攻略(十一)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401章 朱藍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784章 大案——抄檢高家第77章 兩個相關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980章 唱戲第1313章 準備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26章 內宮之患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354章 前夜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27章 兗州事件——道教第1141章 善後第1273章 家話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1015章 壞消息一起來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340章 繼續與下棋第164章 各種事第583章 親人第1203章 外交無小事,麼?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124章 傅安(一)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515章 管稅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241章 國事家事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246章 接旨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1156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1138章 陳立傑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