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女子學校

暫且將西北之事吩咐下去了,允熥鬆了口氣。他心中最擔心的還是對帖木兒一戰,能避免最好,但如此大事就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第二日是二月初一,本來不是什麼重要的日子。但大年初一熙瑤生下了文垠,到今天已經一個月可以出月子了,今日又是文垠滿月,所以允熥沒到午時就趕來坤寧宮爲文垠過滿月兼慶賀熙瑤出月子。

大家都知道允熥對於熙瑤這次坐月子非常重視,又是文垠滿月,所以宮中如昀蘭等人都過來了,宮外不便入宮的也都有禮物送上,允熥來到坤寧宮後就見到了他好多姑姑們的禮物。

朱元璋一共有十六個女兒,還有兩個侄女,現在太祖次女崇寧公主、九女壽春公主、十公主、十三公主、皇侄女福成公主已經先後故去,其餘的大長公主,包括此時跟隨駙馬梅殷住在滁州的寧國公主都使人送了禮物過來。其中以福清公主的禮物最爲貴重。

寶慶送的禮物最簡單,只是送了一些小孩兒的玩具給文垠。允熥和熙瑤一直把寶慶當女兒養,也不在意。

不過看到寶慶和思齊,熙瑤又想起了一件事情,中午用膳過後和允熥說道:“夫君,寶慶和思齊今年已經七歲了,上學之事不能再推脫了,到底怎麼辦?”去年熙瑤就想到了此事,和允熥商量,可當時允熥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就說明年再說;現在明年已經到了,她們兩個也已經七歲,不能再拖了。

“夫君也記掛着此事,想來想去,最終覺得,現在宗室公主、郡主的教育方式必須進行改革才行。”

“現在如同昀芷她們已經十幾歲的就不變了;對於今年七到九歲的宗室女子,取消現在的‘皇家女子學堂’,設立京城女子學校,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員、世襲文武、爵爺之女,年歲相當的,一律可以選擇入學。外地七品以上官員若是願意將女兒送入學校,也可。”

“宗室女子不必繳納學費,其餘女子繳納一定的學費。”

“學制設爲九年,從七歲到十五歲,不得跳級。”

“爲讓官員們放心,所有的先生均爲宮內女官或宮外有學問的女子,並且嚴禁任何男子進入學校。包括朕在內。”

允熥說了自己的構想,熙瑤一時之間愣住了。她知道允熥對於學校非常迷戀,先後設立了講武堂和皇家學堂,可沒想到他竟然會設立女子學校。

允熥自己也覺得這一設想有些超越了時代,但他也有自己的目的,不會退讓。實在不成,他就搞攤派,讓勳貴家的適齡女子都入學。

半晌,熙瑤說道:“夫君不會僅僅因爲解決思齊學習之事而如此做,夫君到底是爲了什麼?”

“首先當然是爲了解決思齊學習之事。她身份尷尬,去年已經討論過。”

“其次,就是爲皇家選擇王妃,甚至爲將來文垣選擇皇后。”

“朕很幸運,”允熥看着熙瑤說道:“遇到了瑤兒你這樣的皇后,但咱們的孩子未必能夠如同我這樣幸運,僅僅憑藉道聽途說未必能夠選到合適的皇后、王妃。”

熙瑤讓他這一番話說的臉都紅了,別過頭去,允熥笑了笑接着說道:“而一個合格的皇后、王妃非常重要,必須重視。所以朕爲了能夠更好的挑選後妃,決意設立女子學校。”

“你或熙怡或其他的皇妃可以親自去學校看,挑選中意、適合的女子;寶慶、思齊、敏兒等人在學校裡與她們相處,一定能將那些品性不好的女子剔除出去:一個人想僞裝幾天容易,僞裝數年,又是朝夕相處,一定會暴露真性情。”

“並且他們同齡人之間也容易交流,文垣、文圻、文垠將來對自己的妻子有什麼想法,多半會與敏兒她們說,敏兒她們也會依據他們的想法向咱們提建議的人選。這樣就肯定可以挑選出合適的后妃。”

熙瑤被允熥的想法驚呆了,前代倒是有皇帝在某個女子不到十歲時就選中爲太子妃之事,但通過允熥這樣的方式挑選後妃真是聞所未聞。

可熙瑤回過神來後卻首先問了一個與此無關的問題:“夫君,你沒想過將思齊許配給文垣爲妻之事麼?”

思齊從出生後不久就入宮,由熙瑤姐妹撫養,熙瑤對於思齊很瞭解,覺得她的性情很不錯,至少現在看來適合爲皇后,去年就動了這樣的心思,所以有此一問。

“思齊,”允熥沉吟着:“她比文垣大兩歲多。”

“不過是大兩歲半,也算不得什麼。”熙瑤說。

“這將來要看他們的心思。文垣若是喜歡思齊,思齊也不抗拒,就可以思齊爲後;若是他們二人都沒有心思,就罷了。”允熥說。

熙瑤點點頭。皇后與皇帝的關係和諧非常重要,甚至可能影響到國家的穩定,若是他們將來相看兩厭,還是不湊在一起的好。

熙瑤此時經過思考,覺得設立女子學校倒不是不行,只要能保證宮禁,一定會有官員願意將女兒送進學校學習。

所以她問道:“夫君,如何嚴防宮禁呢?”

“學校的地點選在皇城之中靠近宮城之處。現在皇城內還有一些空閒的地方,可以搭建學校和宿舍。”

“學校採取全封閉教學,每月的十五、十六、十七日放假三天允許回家,其餘時間不允許任何學生離開學校。任何時間,不允許學生的父親、兄弟、男僕進入學校,母親不得允許不能進入學校。若是有學生不願或無法回家,也可以留在學校宿舍。”

“任何男子不許進入學校,包括朕和所有的王爺。朕會召所有看守學校的宦官、宮女,告訴他們:若是朕要進入學校,他們當時阻擋了朕,朕或許會一怒之下處死她們,但她們的家人可以得到保全,過後朕還會有所撫卹;若是她們將朕放進了學校,朕之後一定會處置她們全家。”

允熥制定了極爲嚴格的規定,以保證不會有不好的名聲傳出。

熙瑤想了想,覺得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又問了幾個細節,定下了設立女子學校之事。

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560章 杭州事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1217章 接媳婦第13章 初到兵部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1752章 炮灰第516章 稅清氓第863章 南定之戰結束了第199章 四輔官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830章 多邦城——上直衛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646章 衛徽第269章 驚動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372章 燕周浙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1531章 產業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533章 府試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1217章 接媳婦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234章 足球第165章 送行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304章 水師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177章 演戲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07章 成親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532章 縣試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308章 封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137章 戰——初戰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1322章 金融改革——尾聲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765章 做夢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201章 定年號第172章 投奔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62章 撫慰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974章 問題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1733章 海盜們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3章 初到兵部第981章 本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25章 立儲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