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湘王

因爲是皇后所生又是兒子,在京的藩王都送上了精緻的禮物,主要是各種樣子的項圈、長命鎖,基本上不是金的就是玉的,或者金鑲玉的,就連銀的都少;並且他們都是成套送,文垠就是有十八個腦袋都戴不過來。

若是一般人家現在可不敢這麼送禮,但誰叫他們是皇家宗室呢,即使是個郡王也都從父親那裡分了一部分田產,再加上現在一般的商人都要找個庇護——再沒有比這些王爺更好的庇護了,他們個個都從商人那裡拿錢,所以都很有錢。

據允熥調查,親王分封之地就是還沒成年的郡王都有人託庇到門下了。允熥將所有的郡王叫到京城,也有讓他們少禍害幾個當地商人的想法。

允熥笑着接受了他們的禮物,不時和相熟的說兩句話;熙瑤也出來招待王妃。熱熱鬧鬧了半日,中午用過飯後大多數人都散去了,朱柏本來也想散去,但被允熥留下了。

允熥帶他來到乾清宮,二人分賓主落座後,允熥吩咐王喜泡上一壺碧螺春,倒了兩杯,一杯放到朱柏面前,一杯放到允熥面前。允熥端起喝了起來。

朱柏對王喜道了聲謝,也端起茶杯喝起茶來。

他抿了一口,熱騰騰的茶冒出熱騰騰的水蒸氣,雖然不怎麼影響視線,但朱柏從這個角度看過去,覺得允熥臉部的線條好像柔和了許多。

十一月二十六日他接到朝廷的旨意和允熥的家書,讓他正月入京朝貢。他當然馬上就覺得定然是有什麼事情。

‘是要把我封到海外去麼?’朱柏當時就這樣想着。可他仔細看了看地圖,覺得大明周邊暫時已經沒有可以分封的地方了。

允熥在位這兩年半大家已經摸索出了一些他行事的方式,凡事都會預先打伏筆,每一個親王分封前都已經在那裡有過準備了,但最近一年他卻沒見到允熥有這種準備,總不可能要廢了扶桑或者朝鮮人國王讓他去幹吧。

所以他很奇怪,一直沒能思索出允熥要讓他幹什麼,就這樣迷迷糊糊的來到了京城。

朱柏正想着,允熥開口笑道:“十二叔,侄兒聽說你如今道法研究的越發純熟了?就連荊州附近道觀的得道真人都比不過十二叔了。”

“哪有這回事,我畢竟不如真人整日研究道法,所以遠遠不及他們,這都是被吹捧出來的。”朱柏笑道。

“哈哈,侄兒可聽說十二叔現在是荊州道法最精深之人,還向他人傳道呢。”允熥笑道。

“我哪裡向別人傳過道?不過是讓府裡的下人供奉三清四御,那也不算是別人。倒是七哥,我聽說七哥現在是真的投向佛門了?”朱柏說道。

他一提到朱榑允熥臉色就有些不自然,但隨即恢復正常臉色說道:“確實如此。從建業元年十一月開始,七叔每日誦讀佛經、積德行善,已經在去年的十一月份正式剃度出家了,拜在青州圓覺寺印傑大師名下。”

當初允熥剛剛平定叛亂知道此事時,以爲朱榑只是受到刺激一時半會兒想不開而已,正好他對於朱榑也很厭惡,所以就讓他留在當地打掃街道。‘齊王掃街道’一度成爲青州一景,山東無數百姓攜家帶口前來觀看西洋鏡。

但他沒想朱榑是來真的,依照佛家的話說就是悟了,真心向善,真心向佛,一心悔過,就連從前被他禍害不淺的青州百姓也原諒了朱榑。最後印傑大師接受了他爲徒弟。

允熥剛得知這個消息後十分驚訝,不僅是他,整個京城的權貴圈都轟動了,無數人想去山東圓覺寺看一看。允熥最後批准了朱榑在京的兒女去看看。他們幾個也不知在那裡發生了什麼,回來以後也都吃齋唸佛,信奉起佛教來。

允熥甩了甩頭將這些念頭甩出腦袋。‘怎麼想起朱榑來了。’

他捋了捋自己被打斷的思路,對朱柏笑道:“莫非十二叔像七叔一樣大徹大悟了,要出家?要不問七叔幹什麼?”

朱柏搖搖頭:“我可沒有。我只是想到了七哥而已。”

允熥不想自己的思路再被大亂,馬上和朱柏說起了關於道教之事,拿出‘傳教協會’所編寫的《標準傳教教義》一書,遞給朱柏說道:“十二叔看一看這個,覺得他們編寫的怎麼樣?”

“這,”朱柏拿到書以後望着封面上的文字愣了片刻,然後才翻開。

他速度很快地瀏覽了一遍,對允熥說道:“陛下,編寫這個做什麼?”

“顧名思義,是爲了方便傳教,方便在東北對野人傳教。那些野人連漢字都不認識,漢話都說不清楚,太複雜的教義他們也理解不了,所以我命人編寫了這本書。你覺得怎麼樣?”

‘這簡直是褻瀆道教!’朱柏在心中想到。他當然知道允熥派人在東北傳播道教之事,當時極爲高興;但現在見到了《標準傳教教義》後,頓時覺得這樣歪曲的道教還不如不傳。

朱柏的話雖然沒有說出口,但允熥通過他的表情已經知道了他不喜歡這個通用教義,心中暗道一聲可惜。

但既然他已經將朱柏叫到了京城,朱柏又真的信奉道教,也不容修改計劃了。

允熥想了想,說道:“朱柏希望道教大興麼?”

“自然是希望的,總要比佛教更加興盛纔好。”朱柏說道。

“既然如此,朱柏願意親身傳教麼?”允熥又問。

“當然願意。可是傳的應該是真正的道教,而不是這樣有些歪曲的道教。”朱柏說道。

“那好,十二叔可願意到永藩親身傳教?”允熥問道。

“陛下是想將臣加封到永藩更北的地方去?”朱柏問道。

“絕非如此。永藩已是極冷,更北的地方就算是有人煙,能有幾個人?朕派朱柏去鎮守這樣的地方又有什麼益處?”允熥說道。

允熥這句話沒從親情的角度說,而是從利益的角度說,反而更加容易讓人信服,所以朱柏想了想接受了允熥的說法。

‘可這樣允熥派我去永藩幹什麼,不是提前適應那裡的環境得話?’朱柏心中納悶。

“朱柏可願意到永藩去親身傳教?”允熥又問道。

朱柏雖然不明白允熥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想着允熥總不能自食其言,點點頭說道:“我願意。”

允熥鬆了一口氣,對朱柏笑道:“永藩氣候寒冷,久墩(朱柏嫡長子)恐怕適應不了,就不必跟去了;正巧久墩今年也七歲了,該入皇家學堂了,就留在京城吧。”

朱柏當然沒有推脫的餘地,只能答應。

允熥又和他說了幾句話,讓他退下了。

等朱柏離開了這間屋子,允熥自言自語道:“這麼豪爽的一個漢子,對於道教的教義這麼執着,真正的道教徒都是這樣麼?”

“不對,現在在濟南的那幫人也是真正的道教徒,並且道法都比朱柏還要精深,怎麼不像他這樣?看來是個人原因。”

“送他去永藩體驗一年,希望明年這個時候我再召見他時,他已經不是這樣了。”

“久墩可絕對不能變成這樣,得好好教育。”

之後允熥高聲叫道:“王喜!”

“奴才在。”王喜馬上出現說道。

“去派人告訴方鳴謙,今年不必出海探索了,讓他和船隊的士兵都休息一年。”

“不過讓他們完全閒一年也不好,”允熥說道:“同時告訴方鳴謙,護送朱孟炯就任橫濱總兵由他負責。”允熥考慮到以後橫濱的用處,覺得讓方鳴謙和朱孟炯熟悉一些更好。

“是,陛下。”王喜見允熥沒有別的吩咐了,躬身退下找人傳口諭。

……

……

之後幾日都波瀾不驚,熙瑤平靜地在坤寧宮修養,熙怡依舊住在坤寧宮處理宮務、看護姐姐、照看文垠。

在熙瑤產後修養方式上,允熥再次和其他人產生了激烈的衝突。熙瑤生第一個孩子時還是朱元璋在位,生第二個孩子時正趕上朱元璋駕崩,熙怡生文圻時大出血,都是特殊情況允熥也沒怎麼幹涉產後護理,其它嬪妃允熥則關心度不夠,終於到這次爆發衝突了。

允熥一向認爲,女子產後當然需要修養,但華夏傳統的‘坐月子’方式存在很多的問題,必須要進行改變;可宮裡伺候的人豈會覺得允熥一個大男人說的是對的?即使他是皇帝也不會,總是陽奉陰違。

允熥不得不每日來到熙瑤的寢殿看着她們給門窗打開縫隙通風,每日親自扶着熙瑤在房內走走,親自看着宮女給熙瑤擦拭身體保持乾淨,並且將幾個不聽話的宮女逐出了宮裡,纔好些。

熙瑤的母親很有些疑慮,但熙瑤覺得允熥不會害她,並且允熥提出了輸血之法對醫學應該也懂一點,所以接受了允熥的做法。

就這樣,又是一年元宵節到了。

第1466章 新任命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第687章 白帳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1165章 未遂的造反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055章 最終決戰——常繼宗第152章 追悼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947章 買首飾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1211章 再等等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678章 岷寧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269章 目的駙馬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120章 拿人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964章 鋼鐵廠續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1096章 血戰烏魯木齊(一)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後記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212章 在人市第572章 進剿女真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1762章 與未婚妻同船第175章 上滬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488章 貢院第921章 徐景昌不讓人放心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1112章 兩頭商議第188章 喪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1486章 不公平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362章 撤退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111章 宴飲後的吩咐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