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舅爺

原本這次能夠面見允熥的立功將士沒有李繼遷。他是張士誠叛軍餘部,這次打仗雖然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但僅憑他的身份就不可能得到面見允熥的機會。

但何榮到了京城後迅速改變了主意。允熥納李莎兒不是什麼機密之事,他也從未想過保密,京城的勳貴都知道。恰好何榮率領的南洋派遣軍中就有李莎兒的親哥李繼遷,所以何榮與朋友說話時朋友主動提到此事,還笑着和他說道:“你要是有什麼對李繼遷不好之處,可要馬上彌補,要不然李娘娘的枕頭風吹起來,可不好受。”

何榮當場就改變了主意,決定將原來預定的另外一個面見允熥的人換成李繼遷;他回到軍中後就告知了他們兩人此事。

當時李繼遷極爲不解,不過他不覺得面見允熥是什麼榮耀,所以懶得追問爲何如此,就答應了。

但之後有些京衛出身得罪過他的武將跑來向他賠禮道歉,還送了很貴重的禮物,他就覺得不對勁了。就算他可以得到皇帝的接見,也不可能馬上爬上高位,爲何這些人都是帶着討好甚至諂媚的語氣來拜見?

他隨便問了問,就得到了讓他極爲震驚的消息:自己的親妹妹竟然入了皇宮當了陛下的嬪妃!

其他人自然都是對他極爲羨慕,但他本人十分憤怒。他極爲寵愛自己的妹妹,從來沒想過拿妹妹換取富貴,可是那些狗孃養的玩意兒竟然讓他妹妹入宮!

李繼遷一開始恨不得馬上回到上滬砍了那些長輩老人,但氣消了以後就開始思索今後怎麼辦。

他妹妹既然已經入宮成爲了皇上有封號的嬪妃,就不可能再出宮了,他已經註定成爲大明的外戚。爲了他的妹妹,他只能努力爲大明打仗,以求自己有點兒用處,幫得上妹妹。

並且他也想知道妹妹的‘夫君’到底如何,所以對於面見皇帝的機會上心起來,今日入宮後一直在偷偷摸摸的觀察允熥。

‘長得還算精神,年紀也不大,好像是二十三歲,比妹妹大七歲,還算可以;據說還練過武藝,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嗯,不錯。’

李繼遷觀察下來,允熥的條件都還算不錯,和妹妹還算相配,他的怨念也小了一些;只是有一點他不滿意,就是女人不少,宮中有份位的算上他妹妹一共有六人,沒份位的還不知有多少,他妹妹只能和其它女子爭奪皇帝的寵愛。

但現在他已經別無他想,只能自我安慰:皇帝人還算不錯,沒聽說對宮裡的嬪妃如何,更是下旨年滿二十歲的宮女即可出宮,應該是個仁慈的皇帝,即使不再寵愛他妹妹了,妹妹應該也不會有什麼事情。

他既然想着其它事情,自然有些走神沒注意聽允熥和何榮他們說話。不知過了多久,他恍惚間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下意識說道:“什麼事?”

在場所有人都十分驚訝地看着他,包括允熥。第一次接受皇帝召見時就走神,李繼遷可開了一個記錄了。

李繼遷也迅速反應過來了,馬上跪下說道:“草民請陛下恕罪!”說完連連叩頭。

允熥說道:“不必叩頭了。並且你既然身爲大明的武將,應該自稱爲臣,而不是草民。”

等他停止叩頭後,允熥好奇的問道:“你剛纔在想什麼?”他很好奇,到底是什麼能讓他在接受自己接見時走神?‘莫非是……’允熥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陛下,臣聽聞臣的妹妹入宮侍奉陛下,入宮後一直想念妹妹,所以走神了,請陛下恕罪。”說完他又連連叩頭。

李繼遷其實不怕自己受到處罰,但是害怕牽連到妻兒和妹妹,所以如此恭敬。

“大膽!雲嬪(李莎兒的封號)既然已經入宮,那麼就是皇家之人,雖然血緣上是你的妹妹,但你豈可仍舊稱呼爲妹妹,當稱呼封號雲嬪或……”黃路大聲說道。

黃路話未說完,允熥就擺手止住了。允熥笑道:“思念親人無可厚非,你又將近兩年未曾見過自己的親人了,朕也理解,所以朕恕你君前失儀之罪,起來吧。”

李繼遷又磕了幾個頭,才又站起來。

李繼遷的功勞剛纔何榮已經說過,三人的功勞都已經說完,允熥接下來就是封賞他們三個了。

“馬忠聽旨。東海衛副千戶馬忠,盡忠職守,……,今加封世襲指揮僉事,任命爲東海衛指揮同知。”

“臣馬忠謝陛下隆恩。”馬忠跪下說道。

“黃廣洋聽旨。定海衛總旗黃廣洋,爲國效力,……,今加封世襲千戶,調入水師左衛爲千戶。”

“臣黃廣洋謝陛下隆恩。”黃廣洋跪下說道。

“李繼遷聽旨。金山衛李繼遷,恪盡職守,……,今加封世襲副千戶,調入水師右衛爲千戶。”

“臣李繼遷謝陛下隆恩。”李繼遷跪下說道。

幾人都有些驚訝:他們本以爲既然李繼遷已經是外戚,又有實打實的戰功,允熥會藉機將他升爲很高的官職,至少是一個指揮同知,沒想到最後只當了千戶,世職更是隻有副千戶。

允熥當然對於封賞有自己的考慮。李繼遷雖然看起來有些本事,但畢竟海盜出身,貿然提拔到高位不是什麼好事,從千戶開始幹,慢慢地向上升的同時也就融入大明水師了,比一開始就身居高位要好得多。

允熥既然已經封賞完畢,有眼力見的何榮就要告退,允熥也想去休息一會兒然後再去批答奏摺;但就在此時李繼遷忽然跪下說道:“陛下,草民有事請求陛下。”

“何事?”允熥問道。

“臣請求陛下允許臣面見雲嬪娘娘。”李繼遷說道。

“這如何不可?今日正好是十五日,嬪妃見自己家人之日,朕命人帶你去見就是了。”允熥說道。

“臣謝陛下隆恩。”李繼遷用比剛纔受賞更加高興的聲音說道。

允熥沒有再說話,但是心想:‘這人果然如同傳說中那樣寵愛自己的妹妹,這一點或許可以好好利用。’

=========

注:允熥所加封世職均爲虛職。

第1381章 徵兆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1720章 退休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1021章 **主義第160章 祖陵第1411章 接見——自行車第103章 應酬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1125章 傅安(二)第965章 工業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1445章 對歐洲的謀劃—歐洲人的議論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954章 續婚姻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1178章 安排第551章 海務院和新市舶司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205章 勸諫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670章 攻緬——殺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1476章 結束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844章 治傷第402章 吳橋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1363章 吃飯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1217章 接媳婦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1167章 曙光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264章 路遇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199章 四輔官第289章 生擒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95章 新位置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280章 心得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901章 慶功宴——雜談結束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236章 商業聯盟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