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宦官家人

人的潛力都是被逼出來的,這話真的非常有道理。允熥雖然只是下達了旨意並沒有說他們如果完不成會怎樣,但正因爲如此他們更加害怕:他們背後的道派多半沒事,但如果皇帝找個理由廢除他們本人的真人身份,他們這一脈的道士都會蒙羞,本人更是隻有自盡一條路。

所以他們拿出了吃奶的勁,每天晚上只休息兩三個時辰,日夜不停地研究教義,超額完成了允熥下達的任務,臘月十八日就編寫好了《道教傳教通用教義》一書,然後通過軍驛快馬加鞭在臘月二十四將這本書送至京城。

允熥看到時輕笑了一聲,低聲說道:“果然,人都是逼出來的。”

不過允熥隨即將它扔到了一邊,並沒有看。現在已經放‘寒假’了,他纔沒心情看這玩意兒,等年後再說。

不僅這一份奏摺他沒看,昨日和今日上午他除了將那些災情、軍情之類的奏摺批答後下發外,其他的奏摺都沒有看,堆在了桌子上等年後再說。

允熥吩咐黃路道:“吩咐將這間殿閣認真清理一遍,任何一個死角都不能放過,朕年後會檢查。”

“是,陛下。”黃路答應着。

“但那些書籍都不要輕動,讓識字的太監過來看着不要打亂了順序。”他又囑咐道。

黃路暗暗叫苦:‘宮裡面識字的宦官就那麼幾個,個個身居要職,豈是會來幹這樣活計的?看來得和侍書說一說,要幾個識字的女官過來幫忙了,還不知她會怎麼拿喬呢!’但他也不敢推辭,說道:“是,陛下。”

允熥又吩咐黃福拿了幾本唐《傳奇》,權當無聊時的消遣,離開了平日裡自己處理政事的殿閣。

“陛下,接下來是去坤寧宮還是延禧宮?已經快到午時了,該用膳了。”王喜說道。

“先去承乾宮看看文怡,之後到鍾粹宮看看文坤,然後去坤寧宮。”允熥說道。

王喜應諾,吩咐宦官先去各宮通知一聲,讓她們有個準備。

允熥這時忽然想起了什麼,對王喜說道:“你的家人在京城安頓的如何?”

聽到允熥提起自己的家人,王喜滿臉都是喜色說道:“陛下,奴才蒙陛下賞賜,在京城買了一棟宅院,奴才的家人都安置在了宅院中。”

“江南的水土與奴才的老家南鄭不一樣,一開始他們有些水土不服,但江南的水土多好,三秦怎麼能和江南相比,奴才的家人很快都適應了。”

“奴才還將多年的積蓄都拿出來在城外買了二百畝地,讓家人衣食無憂。奴才的兄弟閒不住,要去種地,正讓本地的農民教他們這裡的莊稼怎麼種呢。”

“……”

允熥聽他絮絮叨叨的說了這一堆,臉上毫無不耐之色。反而是王喜自己說完後反應過來,忙行禮說道:“陛下,奴才一時收不住話頭,話說多了,請陛下恕罪。”

“關心家人乃人之常情,朕怎麼會怪罪你。”

“並且朕想着,馬上就是過年了,正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而你自從上個月將家人從三秦老家接過來,因爲這一陣子忙一些,也沒多少時候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朕於心不忍。”

“所以朕決定,從今日開始放你六日的假,回去和家人團聚,初一早上入宮回來即可。”允熥說道。

“陛下!”王喜大驚說道:“這,這怎麼行?”

“朕說行就行!待會兒你收拾一下就出宮去和家人團聚吧。對了,”允熥拿出一個金鐲子說道:“聽說你母親過完年就六十整了,並且就是大年初一的生辰,朕把這個賞賜給你母親。”

“陛下!”王喜從允熥手中接過金鐲子,感動的流出了眼淚,又跪在地上給允熥認認真真的磕了三個響頭說道:“奴才的母親是無知民婦,就不讓她來耽誤陛下的時候了,奴才代母親謝陛下賞賜。”

“快起來擦擦眼淚,這個樣子怎麼好出宮去見家人?”允熥笑道。

王喜擦擦眼淚,笑着拿出手絹擦了擦臉,又恭恭敬敬的給允熥行禮,退下了。

王喜的家人是允熥特意讓三秦的錦衣衛找到的。允熥去年下達了這個旨意,因爲他並沒說着急,當地的錦衣衛也不知道他們找的人是允熥身邊大太監王喜的親人,所以只是慢悠悠的找,今年十月份找到並且派人送至京城。

王喜當時極爲驚喜,抱着母親就大哭起來。然後在京城中安置了家人。

允熥費力找到他的家人自然是有緣故的。允熥在即位後不久就發現,王喜在和三秦籍的官員、商人打探什麼,後來又專門盯着漢中府籍貫的官員、商人。

允熥派人暗自監視王喜,發現他是在打聽自己的家人。這時允熥回想起來,王喜剛剛到他身邊時是一口三秦方言,應該是三秦人。

允熥曾想過罷黜王喜,但就算罷黜了他新上來的太監就不會思念自己的家人了?

並且允熥和有些人不同,他其實不太相信孤兒之類沒有牽掛的人。確實,孤兒因爲沒有親人,不會有什麼把柄落在他人的手中,但同時也意味着想讓這些孤兒不背叛只能依靠忠心和利益。而忠心這玩意兒允熥一向是不相信的,歷史上大食人、突厥人和歐洲人使用的宦官背叛甚至造反的例子也不少,所以他覺得既然王喜思念親人,自己還不如找到他們,並將他們掌握在手中。

……

……

允熥又掃視了一圈,見身邊的宦官都十分羨慕,於是對黃路和黃福等六個家人在京城左近的說道:“你們六個抽籤,三個人可以在年三十那天出宮和家人團聚,另外三個可以大年初一出宮和家人團聚。”

“明年你們六個輪換,今年抽到初一出宮的明年三十出宮,今年抽到三十出宮的明年初一出宮。”

“謝陛下恩典。”黃路他們幾個也十分驚喜的跪下說道。

允熥笑道:“不過這兩天都得好好幹活。”

“奴才定然會好好幹活。”黃福他們六個都忍住眼淚,笑道。

允熥又和他們說了幾句,繼續前往坤寧宮。

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761章 三元宮番外14:大辯論下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84章 醒來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134章 北平城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256章 多疑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330章 科舉新制度第508章 幻彩閣第435章 還有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645章 鐵紀鐵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1253章 農業改革——從單位土地最高產量到單位個人最高產量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1374章 日心說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1536章 拜訪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532章 縣試第180章 突發事件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1201章 宴飲的最後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1725章 着急的吉哈諾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1274章 再提足球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843章 軍醫第181章 安頓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308章 封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1370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上)第411章 北撤第418章 封賞與處罰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151章 會見前第561章 鬆綁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562章 滿江紅第465章 改封永王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