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後續的決定

徐增壽皺了一下眉頭。他對神神鬼鬼的這一套完全不信,對於海參崴城現在就已經建起來的道觀更是非常反感。

所以他也不搭理這個話茬,徑直問道:“怎麼會讓他們欺近營寨那麼近才被人發現?哨兵呢?”

秦森說道:“東南角的哨兵都死了。我親自驗看了屍首,咱們派出的哨兵應該是一下子就被箭矢射中沒氣了;那些女真人哨兵倒還好,有幾個躲過了第一波箭矢,與上來的人搏鬥了一番才死的。但他們沒有號角,只是吼了幾聲咱們也聽不懂。”

“咱們還是大意了,哨兵派的不合規矩,人也都有些鬆懈,還不如人家女真人。我向大人請罪。”

“我也疏忽了,不是你一個人的錯。我也沒臉處置你,等回了城咱們兩個向殿下請罪。”徐增壽說道。

營帳內沉默了一會兒,徐增壽才又問道:“他們一共有一千五百人?咱們打死了多少?俘虜了多少?”

率領女真人、蒙古人和經制之軍追擊的副千戶林默說道:“徐相,一路上大約打死了他們六百人,在營寨外還見到了四百具屍首,另外俘虜了五十多個人。”

“也就是說,消滅了他們一千多人?”徐增壽說道。

“大約如此,但這個六百人只是估數,一路上只見到了四百多具屍首,剩下的人不知到底是被打死了還是打傷了。他們逃跑的路線非常刁鑽,若不是有熟悉地形的女真人追擊,並且冬天樹木葉子也少,恐怕會讓他們跑的更多。”林默說道。

“俘虜的人中有受傷的麼?”徐增壽又問道。

林默搖搖頭:“徐相,所有受傷難以走路的人都被處死了,帶回來的都是隻受到了輕傷的或者沒有受傷的。”

徐增壽也沒有細問,只是又想了想,說道:“將俘虜的女真人暫且關押到單獨的營房內,每日給些稀粥別讓他們餓死。”

“是,徐相。”林默答應道。

“咱們的傷亡如何?”徐增壽轉過頭對營地內負責進行戰後統計的另外一個副千戶白鹿司說道。

“一共死了一百多名經制之兵,還有三十多人受了重傷,隨軍的軍醫給他們止了止血,但估計活不到明天早上。還有一百多人受了輕傷,倒是無大礙;但還有二十多個殘疾的。”白鹿司說道。

“女真人大約死了六十多個人,還從我這裡要了一些藥過去,也不知到底有多少受傷的;阿依努人和蒙古人也死了幾十個,傷了幾個。”

徐增壽吩咐了幾句,主要是照顧好傷員,收拾戰場,以及將戰死的人屍首裝上車預備帶回去。現在天氣很冷,屍首不會很快就腐爛,倒是可以帶回去。(古人對於屍首非常重視)

但徐增壽吩咐完後帳篷內又重新陷入了沉默之中,大家都不說話。

大軍纔出發一天就損失如此慘重,是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的。差不多損失了三百經制之軍,附庸的女真人、阿依努人和蒙古人也死了不少,對他們來說下一步到底如何就需要思量了。

又過了一會兒,徐增壽開口說道:“大家都說一說吧,是接着進剿,還是就此退去。”

接着進剿就意味着危險,來襲的女真人至少有四百人逃了回去,他們完全可以沿路伏擊拖延他們行進,拖到下雪就萬事大吉;並且即使沒有下雪到了目的地,那些女真人既然已經知道有漢人軍隊要打他們,還會在原地守着?到了地方恐怕也不會有什麼收穫。

就此退回就安全多了。他們纔出發了一日,退回去也很容易。並且雖然沒有達到允熞的目的,但只要帶回去殺死的女真人頭顱就能表明他們並非是不戰而退,相信殿下也不會對他們有什麼責罰。但就是有些丟人。

認爲應該繼續進剿的大聲訴說自己的理由,而那些覺得應該退回去的則小心翼翼的說着不繼續進剿的緣故;不過帳篷內每一個人都看着秦森,徐增壽也不例外。

徐增壽現在心中非常猶豫,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他雖然出身將門,父親、大哥都是大將之才,他也被認爲很有才能;他自己幾次隨同出兵打仗都表現的不錯,平日裡也自視甚高,認爲指揮一兩千人的軍隊是殺雞用牛刀了。

但當他親自面對這種很難抉擇的情況時,他發現自己還是沒有統帥的才能。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繼續前進很有可能勞而無功,甚至全軍覆沒;但他又不甘心就此退去。在六神無主之下,他也下意識的看向秦森。

秦森低頭思索了一會兒,擡起頭來說道:“徐相,幾位大人,我還是覺得應該繼續進軍。”

“爲何?”徐增壽問道。

“徐相,在北方過冬不易,若是離開了建好的房子在野外很可能被凍死,尤其是小孩兒和女人。所以他們不會輕易逃跑,多半要確定了咱們會攻打他們的部落時纔會帶着吃的、用的臨時躲避到附近的山林中。”

“而這一帶的地形,大家看,”隨着他的聲音,大家都將目光投向了桌子上的這一帶地圖。雖然這個地圖繪製的很粗糙,路途遠近也十分模糊,但幾條主要的路線和行走的難易都被標註上了。

“從這條路過去,最方便攻打的是甲二號部落,所以甲二號部落的人恐怕會逃,但其他部落的人不會馬上跑。可是從甲一號部落到甲二號部落也不過是一日的路程,咱們完全可以虛晃一槍,不在甲二號部落停留直奔甲一號部落,不給他們反應時間。”

“況且這條路更加好走,咱們的馬車可以在路上跑,士兵們也能保留更多的體力,甚至可以讓一些人坐上馬車前進。咱們到了地方馬上包圍他們並且發動進攻,有三門炮在手,還有被陛下命名爲‘手榴彈’的東西,可以迅速炸開寨子的大門突進去。”

“並且這些東海女真都沒見過火器,肯定會十分害怕,俘虜他們也並不困難。”

大家聽秦森的話彷彿有些道理,但又有些不確定追問道:“你可有把握?”

“九成的把握能俘虜一個部落。剩下的那一成情況只要咱們小心,也不會再有什麼大損失。”秦森堅定的說道。

其實他並無這麼大的把握,覺得只有五成計劃成功的可能。

但他不願就此退回去。自己可是英王殿下推薦給永王殿下的,殿下也對自己給予厚望,豈能半途而返?雖然這次的主帥是徐增壽,他也不能接受自己出來一趟勞而無功。

大家又都看向徐增壽。說到底,徐增壽纔是這次的主帥。

徐增壽沉默片刻後,咬咬牙說道:“按照秦森說的辦!繼續進兵。”

“但這些屍首和傷兵不能跟着咱們一起前行。我剛纔聽了他這個計劃,速度非常重要,他們會嚴重拖累咱們的速度。”

“好在此地離着防川村不過一日的路程,防川村到北川村也就是半日路程。派兩百人護送傷兵和屍首返回海參崴。女真人他們的傷兵也可以一道回去。若是女真人不願意將死人埋在這裡,也可以將屍首一併送回。”

“這咱們只有五百人經制之軍了。”白鹿司說道。

“他們也損失慘重,一個部落還能有多少壯丁?況且咱們還有炮,有女真人等蠻人助陣,就算只有五百人也夠了。”徐增壽說道。

既然徐增壽已經下定決心,衆人也不覺得計劃有什麼漏洞,依照吩咐各自散去。

但秦森告退時,徐增壽卻把他留了下來,待其他人都退出去以後和他說道:“這次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秦森恭敬的說道:“我也只是因爲在東北待得時候長,對他們較爲了解纔會如此。徐相在永藩多待幾年,自然比我強。”

徐增壽說道:“你也不必安慰我,到底怎樣我也心裡清楚。以後,我就安安穩穩的在海參崴當左相,帶兵打仗的活兒都交給你們來做吧。”

“這可不行,徐相家學淵源,我還有得和徐相學習呢。”秦森說道。

徐增壽仔細看着他的表情,心下一寬,又和他說了幾句話,讓他退下了。

……

……

十幾日後,海參崴。

朱允熞兜頭將一個摺子砸在了徐增壽腦袋上,又拿起另一個摺子砸在了秦森的腦袋上。

不僅如此,他還喊道:“孤是怎麼囑咐你們的!萬事以穩妥爲主,遇到了預料之外的伏擊並且損失慘重應該馬上撤退,怎麼仍舊進攻?”

“尤其是你秦森,二十一叔可是和我說你很穩重,我這次才讓你當徐增壽的副帥,可你竟然完全辜負了孤的期望。”

“還有你徐增壽,竟然同意了秦森的計劃,你就沒想過萬一還有其它預料之外的情況發生,你怎麼辦?”

“還有一開始,竟然那麼鬆懈讓他們偷襲成功?你們是腦袋生鏽了麼!”

“……”

朱允熞劈頭蓋臉將他們二人罵了一頓,一旁的侍衛都覺得有些過了,但又不敢勸;還是前來請示事情的李慶勸說朱允熞消消氣,他纔不罵了。

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79章 下鄉進村第29章 子澄入彀第27章 景隆之謀第1307章 張無忌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1717章 遠征印度的那一堆人終於要回京了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99章 通知第961章 在講武堂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65章 送行第1656章 巴布納——合圍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781章 大案——想法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977章 兩地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786章 大案——其餘的人犯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138章 戰——兩邊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474章 第三次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434章 [免費]處置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651章 岷州第1475章 恭賀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278章 相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第1021章 **主義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401章 朱藍第102章 考試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557章 我來也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992章 關注點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39章 戰——血戰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1514章 議論第263章 酒與子弟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1217章 接媳婦第171章 上朝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763章 現代科學體系的建立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206章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