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南洋西域

這裡的詳情也不急在這一日說,朱棣遂問道:“對面的滿剌加,那個從三佛齊逃過去的王子願意臣服我大明麼?”聖旨早在他們來南洋之前就已經發出去了,所以朱棣問到。

“已經臣服了,上個月他親自來了我這裡一次,說等大明冊封的蒲王就封時歸降。”朱模說道。

“他還算識趣。”朱棣說道:“陛下已經預備好了兩份聖旨讓我們帶過來,一份是如果他願意歸降,那麼封他爲侯,送回京城居住;若是他不願歸降,少不得拿他的人頭祭旗了。”

朱模對於朱棣殺性這麼大不太贊同,在他看來大明在南洋封王,雖然南洋所有的番國綁在一起也不是大明的對手,但還是覺得以懷柔爲主,用兵爲輔的好。不過此時既然三佛齊王子已經投降,朱棣說的第二種情況已經不可能發生,他要問的就另一個問題。

“四哥,不把他暫且留在當地穩固局面麼?”

“不必,他也不過是洪武三十年才逃到的滿剌加,手下也沒幾個人,我與允熥商議之後都覺得不必用他。”朱棣說道。

既然他們二人都這樣想,朱模也就不在多話。只是他又想起一事,問道:“允熥又派過來兩個衛的水師幹什麼?難道又要在南洋打一仗?”

聽他說起這件事,朱棣說道:“是允熥聽說了渤林邦國欲向大明朝貢,然後知道了渤林邦國現在也是漢人主政,並且還是橫行南海的江洋大盜實力很強,害怕他有什麼不軌之心,所以又派了兩個衛過來。”

“原來如此。陳祖義的水師確實有些實力足以和大明兩個衛周旋,可是他既然願意朝貢,就說明他不會有什麼不軌之心,允熥太小心了。”朱模說道。

“他大概不知道,又派了兩個衛水師過來對南洋的震動有多大。這陣子無數南洋小國派出使臣來舊港小心翼翼的探聽消息;本地的大戶也都問我陛下是什麼意思。”

“那你和他們怎麼說的?”朱棣問道。

“還能怎麼說,告訴他們大明有意探索西洋唄。不過我覺得他們並不相信。不過,他們信不信也無所謂。”朱模道。

朱棣忽然問道:“你說這陳祖義願不願意投降大明?”

“四哥你的意思是,陳祖義願不願意加入蘇藩國吧。”朱模笑道:“這我可說不好。不過他之前一直是江洋大盜,未必願意受到約束。”

“那要是我暫且不束縛他呢?讓他地盤不變、手下的兵不變、手下的文武官員自行任命,只是名義上服從蘇藩國,打仗時跟隨咱們出兵;這樣他會不會願意投靠過來?而不是爲番國國君?”朱棣說道。

“四哥,”朱模有些驚訝的說道:“你,願意放權?”在他的印象中朱棣可不是這樣的人。

“陛下都願意放權,爲何我不能?”朱棣說了這麼一句話,見他們都不信,笑道:“自然不是永遠讓他如此,但現在首要之事是佔據全島,暫且讓他逍遙一陣也無妨。”

“當然,”朱棣回過頭對朱高煦說道:“高煦,你纔是蘇王,一切還要你最後拿主意,爹不過是建議。”

“爹的話很不錯,先平定了全島後再對付這些聽調不聽宣的人,兒子並無異議。”朱高煦說道。不過他內心到底是不是這樣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幾人又商議了幾句,眼見天色已晚,各自散去休息了。

第二天開始,朱棣與高煦一起接見了無數當地人,既有大戶豪門,還有寺廟高僧,以及久居當地的漢人統領。

朱棣、朱高煦和這些人說着半真半假的話,許下去無數承諾,讓這些人安心。

朱棣雖然一向殺伐果斷,但此時將自己鋒利的一面全都隱藏了起來,還表現出了對佛教的虔誠,成功讓當地人都安下了心。

朱模見已經穩定下來,帶着自己的左右相前往了南婆羅洲自己的封地。

又過了幾日,朱棣與朱賢烶帶着一衛水師前往滿剌加接收逃過去的三佛齊王子的政權。朱高煦看着父親的背影說道:“父親,多在滿剌加待幾日吧,不是還要修築蒲羅中城池?慢慢修,等到城池修好了再回來吧。”

===

西北,哈密城。

朱尚炳騎着馬,緩緩跺進了城中。

與他並肩的黑得兒火者笑道:“怎麼樣尚炳?我們沒有說謊吧。三個多月,讓你主政哈密城;並且,還未動一刀一槍,讓你的軍隊不折損一人。若是沒有我們的幫助,你強取哈密,就算奪下也必定損兵不少。”

朱尚炳看着城中一個個面上顯露出不明意味的人,心下暗道:‘若是沒有你們的幫助,雖然必定會損兵不少,但打下哈密足以震懾城中的蒙古人和畏兀兒人,而不會像現在這樣。之後要徹底安定哈密,讓它成爲穩固的都城還有的忙。’

不過事已至此,朱尚炳當然不會再退出哈密城,並且黑得兒火者的好意也得接受:“多謝大兄了。”

“那依照事前的約定,……”黑得兒火者說道。

“按照事前的約定,從倉庫中撥五萬石糧食給大兄你,馬上就可以派兵去取。”朱尚炳說道。

“如此便好。我亦裡巴力雖然也不算窮,但人口也多,糧食也是多多益善。”黑得兒火者嘿嘿笑道。

“大兄,這孟可帖木兒也是你們黃金家族察合臺一脈的吧,大兄將他們帶到別失八里吧。我不是黃金家族的人,甚至連蒙古人都不是,留他們在城中恐怕哈密城難以安定。”朱尚炳看黑得兒火者面色有些猶豫,接着說道:“就算是我求大兄了。”

黑得兒火者確實有些猶豫。現在他們的大敵是帖木兒帝國,他還不至於故意留孟可帖木兒在哈密故意給朱尚炳搗亂,他是真的不想帶走猛可帖木兒。

猛可帖木兒的哥哥安可帖木兒就是被他使用詭計囚禁起來的,他們這一脈現在都恨他,他可不願意留仇人在自己的國都。

但是朱尚炳如此求人,還有誅心之論,他也不能拒絕,只好說道:“行,我把他們帶到別十八里。不過你雖然不是我們黃金家族的人,但是你不是擴廓特穆爾妹妹的兒子?身上有一半我們蒙古人血統,也可以算是蒙古人。”

聽到黑得兒火者的話,朱尚炳說道:“大兄,你也不是不知道,敏敏特穆爾只是我的嫡母,並非生母。”

“唉,按照你們漢人的說法,所有的孩子都是嫡母的兒子,所以你也算是半個蒙古人。”黑得兒火者說道。

朱尚炳不太清楚爲何黑得兒火者一定讓他是蒙古人,但就此與他過多爭論沒有必要,笑道:“那我就是半個蒙古人了。”

之後轉換話題:“大兄,今晚就留在我哈密城吧。不管怎麼奪下的城池,總要慶賀一下。我把珍藏的從中原帶來的美酒再開一瓶,讓大兄痛飲。”

“如此甚好,正好上次從你那拿過來的酒都喝完了。”黑得兒火者笑道。

朱尚炳聽他說這句話,又笑道:“大兄,你可喝了我三瓶酒了,我可一瓶你的酒都沒喝。等過幾個月去別十八里的時候,你可不要吝嗇。”

“那自然不會。我的藏酒,哪怕是從西洋傳過來的,也任你隨便喝。”黑得兒火者豪氣地說道。

“對了,你家那個許配給我兒子的孫女我還沒見過,正好到時候看一看。”朱尚炳忽然說道。

“哈哈,尚炳,你還怕我孫女烏蘭圖雅不好看不成?我可是把我最漂亮的孫女許配給你兒子了。不過你好好看看也是應當,這可是你未來的大兒媳婦,也是未來秦國的王后。”

“還有,你派幾個漢人先生來教烏蘭圖雅漢語、漢字吧。雖然她才三歲,但已經開始說話了,讓她從小會說漢話,省的以後與你兒子言語不通。”黑得兒火者說道。

“何必我派人去別十八里,把烏蘭圖雅送到哈密,由我的王妃教導多好,正好讓他們兩個一起長大,感情也深厚些。”朱尚炳說道。

“烏蘭圖雅才三歲,正是還依靠母親的時候,還是先留在別十八里吧。你總不能讓我把兒媳婦也送到哈密吧。”黑得兒火者意味不明的說道。

小孩子要是在哈密長大,能對他們察合臺汗國有多少認同?能對蒙古人有多少認同?說不定長大以爲自己是漢人呢,那他嫁一個孫女過來還有何用?這是斷然不行的。

過了一會兒,朱尚炳才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等烏蘭圖雅大幾歲再說。”現在雖然在大明、亦裡巴力和瓦剌三方合作中大明實力最強,但具體到了西北,秦國的實力遠遠比不上亦裡巴力和瓦剌,他還沒辦法強迫黑得兒火者做什麼。

說到此事,他們二人氣氛有些僵硬。不過朱尚炳馬上又說起了別的,二人間的氣氛又融洽起來,攜手前往晚宴之地。

但朱尚炳在心中暗道:‘早晚有一天,我要征服整個西域,在這裡不必看他人臉色。’

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72章 投奔第1162章 蒙古謀劃——吩咐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532章 縣試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1389章 教徒與意外的點評第983章 獲得了人民羣衆的支持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1519章 發現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844章 治傷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849章 僞軍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486章 惦記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761章 三元宮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880章 是急是緩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303章 戴罪立功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722章 文坻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938章 黎澄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1279章 杭州事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953章 婚姻第1167章 曙光第1682章 “勸降”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27章 景隆之謀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435章 還有第1733章 海盜們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1668章 還是讓你們人精的腦袋去想吧第1019章 趕路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1281章 安排第993章 樣子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32章 挖人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343章 安王府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264章 路遇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1423章 一個偉人的陰影徹底結束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589章 湘王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794章 大案——廣東的抓捕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