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黃淮奏報

黃淮答應着。不過其實他覺得應該把這些人遣返回原籍,但既然皇帝已經做出了決定,他也不會開口反對。

“陛下,現在已經審訊了數十人,其中有不少人供出了自己的身家。身家數百貫錢的不少,更有幾人身家千貫以上。陛下,對這些人怎麼處置?”黃淮帶着一臉的厭惡和憤懣請示。

上千貫錢?這要是擱在明末不算什麼,滿清在江南大屠殺的時候,隨便一個世代胥吏家裡都可以抄出數萬兩白銀的身家。但是現在這是明初,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九年的時候還‘清理’過一次胥吏,上千貫錢已經非常多了。

允熥不由得臉紅了一下。這二年他搞得改革太多,監管又主要針對官員,所以有些忽視了對於胥吏的監管。

所以,“楊子榮,擬旨,傳令各按察使司,布政使司、府州縣,清查本地胥吏,至少開除、定罪兩成的胥吏。”允熥首先下達了這麼一個命令,還直接定了指標。

現在畢竟大明開國不久,即使是朱元璋最開始的‘老根據地’,也不過歸屬大明四十多年,地方上還沒有根深蒂固的胥吏勢力,地方官還可以完成允熥的任務。要是到了明末,允熥這個命令下達了在大多數地方也起不到作用。

楊子榮馬上開始擬旨。允熥轉過頭來,對黃淮說道:“這些家中搜出錢財一百二十貫以上的,朕記得先帝在時最後一次修訂《大明律》,定下的處斬底線就是一百二十貫?”

“這些人全部處死,並且提前佈告全城,讓百姓到時圍觀。”基層的貪腐百姓感受最深,也最厭惡,公開處死他們會得到百姓極高的讚頌。

黃淮答應着,但又說道:“陛下,但是還有一些胥吏家財不足一百二十貫,這些人如何處置?”

“嗯?”允熥疑惑地看向黃淮:“這次錦衣衛和鎮司是把所有有過不法之事的胥吏名單都給了你不成?朕記得只是讓他們兩個將罪行較重的胥吏名單給你啊?”

“陛下,錦衣衛和鎮司給臣的確實只是罪行較重的胥吏名單。可是這幾個胥吏有些人因爲好賭,有些人家中剛剛失竊,還有的人最近剛剛因爲什麼事情把家中的錢財全部花光了,所以家財會不足一百二十貫。”黃淮解釋道。

“這個因爲什麼事情把家中的錢財全部花光了,到底是什麼事情?”允熥問道。

“陛下,有三人給朝中的官員行賄,有一人家中孩子不小心招惹到了駙馬都尉、吉安侯陸賢,被整的傾家蕩產。還有一人爲了給家中的孩子脫籍,上下打點。”黃淮說道。

允熥思考了片刻,說道:“既然國有國法,就要依照國法來辦。這幾個人不管如何,現在家中的錢財不足以處斬,留他們一條命,流放永明。那幾個受賄的官員名單呢?可有朝廷重臣?”

“稟陛下,並無朝廷重臣,只是幾個小官。”黃淮說道。

“既然如此,明日你正式上摺子彈劾這幾人,朕再依法處置。”允熥道。

“至於陸賢,他在京城,橫行不法的事情多麼?”

“啓稟陛下,吉安侯家人,多不法事。臣之前爲上元縣令,也接到過胥吏控訴其不法的事情。”黃淮說道。

“其它的勳貴呢?”允熥接着問道。

“魏國公、鄭國公、會寧候、武定侯、長興侯、東川侯諸家治家甚嚴,並無劣跡;其它勳貴,家人略有不法事。”黃淮說道。

允熥小聲說道:“早晚懲治你們一番。”不過暫且將這件事放了起來,說道:“那些被抓來的地痞惡霸呢?家中家資如何?”

黃淮說道:“陛下,這些人大多浪蕩無家,錢到手就花,手中多半沒有什麼錢。少數有家有業的,倒是有些錢,但也比胥吏要少。”

允熥思量了片刻,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以盜賊之刑處置,若是有過命案的,一併處置。不過不管以什麼處置,都要讓他們足夠處死,不能有不該死的人。”

不過他想了想,又道:“算了,依照《大明律》來處置吧。不該死的,一律流放雲南。”

允熥本來是想,就是如果有人的罪行按照現行律法夠不上死刑,就強加罪行處死;但是轉念又一想,法律還是要遵守的,如果他都指使大臣不守法律,那《大明律》就徹底是擺設了。

黃淮應諾。

允熥說道:“朕也沒有什麼好吩咐得了,你按照朕之前的佈置,劃分巡警、稅警、刑警,分別交給通判、治中和中尉管理,縣裡的事情也要多注意。”

“對於留用的胥吏,一定注意防範,不要讓新來的退伍士兵沾染上他們的壞習慣。”

“繼續依照軍法管理警察,不習慣、難以適應的留用胥吏一概開除,不得姑息。”

允熥之前爲了讓黃淮理解劃分三警的必要花了很長時間,又告訴他這三警各自負責什麼,總算是讓黃淮明白了。要不是這件事他親自出面實在不像話,他就親自出面了。

並且允熥還給黃淮臨時找了兩個幫手。“楊子榮與胡廣二人,也明白朕的意思,朕暫時讓他們兩個加通判銜,去應天府幫你。”

“是,陛下。陛下給臣幫手真是太好了,臣一人確實忙不過來了:又要處置被抓的胥吏、惡霸,又要告訴府縣的官員該做什麼,又要劃分三警,實在太忙了。”黃淮笑道。

允熥也笑了:“這不朕給你找了幫手?”

此時正事已經說完,楊子榮的聖旨也已經擬定完畢,允熥看過之後蓋印下發。然後他對黃淮說道:“黃淮,從去年年初擔任上元縣令開始,你擔任京城的地方官已經一年多了,以你這一年多的經驗來看,朕的改革,是好還是不好?”允熥還是心中沒底,所以問問。

“陛下的改革,當然比之前胥吏盤踞官民之間、上下其手要好。只不過,增添了這麼多的經制人員,若是隻是京城一地還好,推廣到全國的話,能夠負擔得起這麼大的開銷麼?”黃淮說道。

允熥沒想到他擔心的是這個,說道:“你不必擔心。從前這些白身胥吏是如何養活自己家人的,還不是盤剝百姓?只要稍稍提高一點兒商戶的工商稅,足已負擔這些人的俸祿。百姓的負擔也比從前要輕。”

“可是,如何保證這些警察以後不會像胥吏一般勒索百姓呢?實行了新制以後,他們無法在打官司時上下其手,也難以在收稅的時候損公肥私,可是辦案和巡街的時候,勒索百姓,與小偷小摸有勾結,恐怕難以完全防範。”黃淮說道。

“就算京城有這麼多雙眼睛盯着,可以讓他們不敢騷擾百姓;但是外地,尤其是州城、縣城,沒有那麼多的監察,恐怕難以防範。”

這個問題就關鍵了,允熥也解答不了。就是後世,也是到了網絡極度發達的時候,城管暴力執法的事情才幾乎絕跡,而警察與小偷有聯繫的事情也不少。

允熥想了一會兒,最後說道:“不管如何,總比之前的胥吏制度要好。胥吏身爲賤籍,三代子孫無上進的可能,只會大肆撈錢;而這些退伍士兵改編成的警察,好歹家中之人仍爲軍籍,又執行淘汰制,被淘汰的警察還會牽連家人,總會有所顧忌。”

允熥說的黃淮也認可,總比胥吏制度要好,並且行軍法管理,也容易管一些。

之後黃淮退下,允熥接着批答奏摺。

第二天黃淮果然上奏了彈劾那幾個官員的摺子,允熥當場予以處置,一律罷官。

之後的數日,黃淮在應天府和屬下二縣中劃分了三警。巡警最多,足足有兩千四百人,比之前五城兵馬司在編不在編的胥吏加一起還多。不過允熥的巡警不僅是巡警,還要擔負後世民警、甚至街道辦事處的職責,實行‘警察行政化’,以後還要在全城設立派出所,所以人多。

刑警合計二百多人,主管刑事案件。允熥爲了讓刑警們辦案更加方便,甚至想讓他們配備火槍,不過被黃淮勸阻了,最後只是配備了腰刀和布甲。

最少的是稅警,只有一百多人。因爲商戶們都是固定的,由這兩縣所轄的農村也非常少,所以也用不到太多人。

他們的主要責任之一,反而是後世城管的工作,不讓小商小販隨便擺攤,必須在規定的地方,同時從這些人手中收稅。

稅警們的主要職責之二,就是在各個要地收過路稅。此時各個宣課司、稅課司的人也全部改編爲了稅警,各個大使保持從九品的官位不變,直屬治中管轄。但是他們手下的胥吏都被清退了,撥付了新的稅警協助收稅。

總警察數超過了之前的預估,允熥又從其它京衛中徵集了傷殘退伍士兵補上。

另外,守衛城門的士卒也被改編爲了警察,稱爲‘城門警,’仍舊負責看守城門。

府縣的官員權力改革也花費了不短的時間,很多官員都不適應,黃淮和楊子榮、胡廣二人費勁了心力,纔將事情辦妥。

第1319章 金融改革——錢莊總行會與新窩本制第1250章 副校長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907章 意圖不明的人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460章 拜祭功臣廟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089章 血色(一)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892章 來到安南第73章 關於常家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583章 親人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304章 水師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414章 勸降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206章 目的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1514章 議論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283章 南洋之事第288章 追捕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938章 黎澄第1506章 蘇州驚變——塵埃落定第352章 得知真相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273章 正名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488章 貢院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1155章 出征第94章 講武堂——第一堂課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536章 拜訪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649章 糧典婿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1258章 婚第479章 科舉(完)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1258章 婚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085章 最強男人對話——放心早了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680章 三清第1740章 偉大的航行(二)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