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任官

接見完了楊子榮,允熥對於留在這裡也沒什麼興趣了,吩咐了董倫幾句就退下了。

雖然允熥已經注意到時間問題了,楊子榮退下之後也絲毫不帶有得意之色、謹言慎行的很,可是有心人依然注意到了允熥留楊子榮的時間太長了。

李貫悄聲對胡廣說道:“陛下接見楊子榮的時間可真長啊。”

胡廣當然也注意到了這點,不過不動聲色的說道:“大概是因爲他爭議頗大的會試策論吧。其實他的殿試策論也頗爲奇異,只不過有管相的名頭不好反對而已。”

管仲可不是儒家一派的人,所行的方法與現代國家的制度很像。

李貫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轉身去找其他人說話了。

胡廣看着李貫的背影笑了笑:想利用我,你還嫩了點兒。

……

……

宴會完畢後從第二天起的三天內,新科進士在鴻臚寺學習禮儀。

之後便是新科進士進入官場前的最後一項程序,衆人集體前往國子監拜詣孔子廟,禮畢後正式易官服,從此就不再是平民而是官員了。

其餘還有一項事務,禮部要奏請陛下,於國子監立進士碑,刻下這一科所有進士的名字。

到此爲止,對這一百零二名新科進士而言,或坎坷或順利、或志得意滿或如釋重負的科舉道路成爲了過去式,雖然他們依舊可以懷念這一時的榮耀,但是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官場生活就要開始了。

之後對於這些進士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選官了。

選官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雖然大家都是進士。貌似現在還是平等的,可是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後他們再聚首的時候,如果他們還有再聚首的心情的話,大多數人就會發現各自的道路在考中進士之後的首次選官時就已經註定不同了,以後的前程也已經註定不同了。

此時選官還沒有那麼多的一定之規,又由於每一科進士的數量大多隻有百餘人甚至不到百人,所以基本上就是看皇帝的心意了。

這一次允熥的心意還比較明確。三月十一衆位新科進士剛剛拜詣孔子廟完畢,允熥就下旨:‘王艮、胡廣、楊溥、吳溥、楊子榮、金善六人爲中書舍人,黃敬補入工部爲觀政進士,……,李貫爲上元縣縣令,……。’

除了極少數人以外,大多數人不會立刻授官,而是補入京城某個衙門觀政,爲期一年。這一年之中這個衙門有了六七品的空缺職位就讓在本衙門觀政的進士補上。

允熥不打算馬上授予任何一個進士地方父母官,最多是任命爲某個知州的副手同知。允熥已經決定讓這些進士相當於後世民選上來的政務官,所以不會授予他們推官等官職,但是直接任命爲主官他又很擔心他們這些新科進士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被胥吏上下其手,正好州同知的官位合適,可以任命。

允熥任命了九個州同知,其餘的進士都留在了京城。允熥一一分配了觀政的衙門。分到六部當然最好,二甲進士和少數幸運的三甲進士都分到了六部;其它三甲進士分到了各寺、監、司。只有李貫例外。

允熥對於李貫的任用也是傷透了腦筋。允熥在會試審卷的時候沒注意他的名字,等到殿試的時候才注意到,頓時十分後悔:會試的時候應該把他刷下來的。可是現在已經讓他進入了殿試沒辦法了。

歷史上李貫的表現十分無恥,已經不是一般的無恥了。朱棣進京以後,有一次拿出允炆爲帝的時候大臣們上奏的痛罵自己的摺子,與大臣們開玩笑道:“這裡面也有你們上過的奏摺吧(爾等宜皆有之)。”朱棣當時應該是沒打算對大臣們怎麼樣的,可是這個時候李貫突然說道:“臣並未上奏過這樣的奏摺(臣實未嘗有也)。”

朱棣突然大怒說道:“你還不以爲恥引以爲榮嗎!你領國家的俸祿,當國家的官員,在危急時刻作爲近侍竟然一句話都不說,朕最厭惡的就是你這種人!”(爾以無爲美耶?食其祿,任其事,當國家危急,官近侍獨無一言可乎?朕特惡夫誘建文壞祖法亂政者耳。)

像胡廣、解縉這樣在朱棣入京之後投降的人,允熥可以理解。他們肩負的不是自己一個人的生命,那些忠於建文的人最後家人被屠殺一空的很多,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這樣忠君。可是李貫的表現實在太噁心了。

不過允熥又想了想,既然李貫是這樣不要臉無恥之人,在特定的場合也能有特定的用處,所以允熥思來想去把李貫放到了黃淮升任應天府尹之後空下的上元縣令之職上。

又過了一日三月十三,衆位進士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官場生涯。這一天一早,允熥上朝回來之後,就見到自己的中書舍人隊伍龐大了不少,又錯眼一見,看到了王艮等六人。

允熥走到跟前安撫了他們幾句,正式開始自己今日的處理朝政日子。

前些日子因爲科舉之事,一些不太重要的奏摺允熥都拖了下來,直到瓊林宴之後纔開始慢慢處理。可是那時允熥又要思量新科進士的安排,每日處理的也不多,從今日開始才加緊處理。

允熥先把今日送上的奏摺全部批答完畢之後,開始處置前些日子剩下的奏摺。這些奏摺的數量不少,允熥從天亮忙到天黑還沒有處置完畢。

第二天與前一天差不多,不過他總算是完成了對於剩餘摺子的處置。

允熥鬆了一大口氣:總算是搞定之前的欠賬了。

之後,允熥吩咐王艮將這些奏摺送到通政司,然後自己站了起來,看了看窗外,在心中說道:‘終於有時間也有精力、有威望,進行下一步的改革了。’

‘並且,’允熥又回過頭看向自己的這些中書舍人,尤其是楊子榮,‘還有了能夠幫助自己拾遺補缺的大臣,這次的第二階段改革,一定能順利完成。’

第589章 湘王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1563章 巴布納——爲什麼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172章 投奔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264章 驚險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1263章 首飾古董第1151章 會見前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6章 首抄詩詞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761章 三元宮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1373章 重力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588章 宗喀巴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854章 南定——未都城第134章 北平城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646章 衛徽第958章 拜祭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153章 慶功第46章 再至麪館第77章 兩個相關第564章 吳王府第132章 挖人第73章 關於常家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395章 燕軍人第1260章 五城學堂講課第634章 橫濱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1501章 蘇州驚變——緊急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840章 升龍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5章 各自盤算第143章 戰——安全第151章 在蒙古人崛起的地方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476章 結束第1326章 南洋風雨——事情與軍費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362章 撤退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1300章 爲什麼要推行簡體字第1343章 漢洲攻略(十)第55章 ……陰謀——誤事第400章 齊王女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184章 所有學校的變化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80章 下基層上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258章 車軌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