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

臘月二十九日清晨,一隻數十人的隊伍從京城的北門奔馳而入京城。他們看起來風塵僕僕,極爲疲憊。但是這支隊伍打頭的那幾個人雖然疲憊,但是卻滿臉都是興奮之色。

爲首的有一人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滿臉好奇的四處看去,不停的說着什麼。

過了一會兒,這支隊伍來到了禮部衙門外,一個穿着大明從二品官服的人從馬上下來,走進了禮部的衙門。

這人十分着急,隨手抓到一個人就問道:“禮部尚書現在在嗎?”

被他抓到這人有些驚訝,隨口答道:“陳尚書現在在。”然後他反應過來,擡起頭想看看是誰這麼毛毛躁躁的。

他這一看不要緊,頓時驚訝的說道:“高翔,你怎麼回京了?是陛下宣你進京的嗎?”

旋即他又自己否定了:“不對不對,就算陛下宣你回京,你也不能第一個來的衙門是禮部啊?就算任命你爲禮部尚書,也不可能現在就讓你接任。”

對面這人就是被允熥任命爲秦藩國右相的高翔。他聽到被自己抓到這人認得自己,也擡頭仔細看了一眼是誰,然後說道:“我說呢,原來是鄭兄,怪不得認識我。你怎麼現在在禮部?難道陛下給你換了官職?”

這個被稱之爲‘鄭兄’的就是大明的太常寺卿鄭沂。鄭沂笑道:“這不是今日就是過年了,今晚的宗室宴會與外朝無干,但是明日的番國使臣覲見和羣臣大宴都要籌備,現在還有一點兒細節我要和陳尚書商議一下。”

“話說回來,你怎麼回京了?”

高翔說道:“是秦王殿下派我回來的。這次西北兩個番國,亦力把裡和蒙古瓦剌部都派遣了使臣來京,並且說的是大事,所以秦王殿下就派我隨他們一起回來。”

鄭沂隨口問道:“什麼大事?”

不料高翔十分嚴肅的說道:“陛下允許之前,不能和你說。”

鄭沂一看他這副表情,頓時知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就不問了。

隨後他們二人又寒暄幾句,高翔說道:“明日就是番國使臣面見陛下的時候了,我這也沒時間和你多聊了,等忙完了這幾天我在去你家找你。”然後匆匆向着陳迪的公房過去了。

鄭沂也沒有阻攔,只是輕聲嘀咕了一句:“怎麼今年這麼多事情?這麼多番國的使者面見?禮部的番館都快住不下了。”

===================================

允熥一早起來,穿好衣服,然後忽然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前幾日雖然也是臘月,但是允熥每日都處理政事,今日猛然間閒了下來還有些不習慣。

昨晚侍寢的抱琴笑行禮道:“陛下,臣妾恭賀陛下新年吉祥如意。”

允熥笑道:“好好。”然後他從身上摸出來一個玉佩說道:“朕賞給你的賀歲錢。”

雖然抱琴出身不高,不過皇宮裡面嬪妃的待遇可不低,她也不至於就眼皮子淺的爲了一個玉佩就失態。不過她知道這是允熥在和她開玩笑,也就假裝十分高興的說道:“臣妾謝陛下賞。”

然後長子文垚走過來,規規矩矩的行禮道:“兒臣恭賀父皇萬歲。”

允熥掏出了一個紅包遞給他說道:“垚兒也吉祥。”然後允熥說道:“不過這大過年的,這麼規矩幹什麼。況且現在只有咱們三人,稱呼父親即可。”

文垚諾諾的答應着。

抱琴見氣氛突然有些變得不太好,忙說道:“陛下,去用早膳吧。”

允熥說道:“待會兒吧。朕先打幾趟拳。這幾日都沒怎麼練過武,骨頭都酥了,這可不行。”一邊說着,一邊向着宮殿外面走去。

抱琴忙囑咐了文垚幾句,讓文垚也快步跟上允熥。

允熥在院子裡打了小半個時辰的拳,又紮了一會兒馬步,然後從黃路手中接過毛巾擦汗,一邊對在另一旁扎馬步的文垚說道:“這練武,就必須持之以恆,尤其是你現在才四歲,正是打基礎的好時候,絕對不能懈怠。”

文垚也收起了步子,答應着。

允熥說道:“跟着父親去用早膳吧。”然後向着宮殿走過去。

但是允熥還沒有走幾步,突然聽到有人在耳邊大聲說道:“恭賀皇兄新年萬事如意!”然後又陸續響起了幾個“恭賀父親/舅舅/侄兒新年吉祥如意”的聲音。

允熥回頭看去,果然是四妹昀芷在作怪。此時她滿臉笑容的看着允熥。允熥向她身後看去,又見到了寶慶、敏兒與思齊的身影。

另外還有一個七八歲小姑娘,允熥一眼竟然沒有認出來是誰,稍微想了想纔想起來這是朱榑的女兒朱賢琴。

朱榑一共六個女兒,長女已經嫁人現在和儀賓居住在京城,次女和三女死在青州,四女兒朱賢彩流放到了雲南。

朱植將朱榑殘存的孩子都送到了京城,允熥下令將小王子都安置在了齊王府,着允炆、朱楹等在京的親王多多關心,而把兩個女兒接進宮中撫育。

老六才三歲,允熥讓熙瑤撫育;五女兒朱賢琴因爲年紀大幾歲,允熥於是將她養在了年歲最接近的昀芷宮中,着昀蘭多多看顧。

允熥故意板着臉對昀芷說道:“大過年的就會作怪。還拉着她們一起作怪,小心教壞了小朋友。”

昀芷知道允熥沒有生氣,只不過是故意裝出來生氣的樣子,所以笑道:“皇兄,我這可是心意十足的恭賀皇兄新年吉祥如意,皇兄竟然說我是作怪,哎,以後沒法和皇兄說話了。”

允熥撐不住笑了,伸手拍了拍昀芷的腦袋說道:“就你話多。”然後從口袋中掏出了一個紅包遞給她。

昀芷更加高興的說道:“謝謝皇兄。”

允熥笑道:“瞧你,好像是沒見過錢似的。”

昀芷不在意的笑道:“皇兄賞賜的東西當然要這麼恭敬隆重的接受。”

隨後允熥把寶慶、敏兒她們幾個也叫過來,一邊分派紅包,一邊說道:“你們可不能和昀芷學。”

寶慶完全沒有在意允熥說什麼,只是伸手要接紅包。

允熥誠心逗逗她,說道:“哎,不對,寶慶姑姑,你可是我姑姑,都是長輩給小輩紅包,哪有小輩給長輩紅包的道理?”說着,就要把紅包收回去。

寶慶一下子就急了,一把從允熥手中搶過紅包,然後說道:“那我就當你的侄女好了。”

允熥笑道:“這個輩分哪還有隨便變動的?”又說笑了幾句放過了寶慶。

之後敏兒從允熥手中接過紅包以後笑嘻嘻的說道:“父親,我怎麼可能會和四姑一樣呢。”但是她在心下暗道:“四姑可比不上我。”

之後思齊很正常的接過了紅包,還恭敬的說道:“知道了,舅舅。”

最後輪到朱賢琴,允熥見她怯懦懦的,溫言說道:“在宮中過得可好?昀芷沒有欺負你吧?若是有人欺負你,或者短了你的吃的用的,你就去告訴你三嫂子或者告訴我,皇兄一定懲治他!”

又對昀芷說道:“四妹,你可一定照看好賢琴。”

昀芷說道:“知道了,妹妹一定不會讓五妹妹被人欺負的,也絕對不會短了她的東西。”

朱賢琴自己也說道:“謝皇兄關心。不過妹妹在宮中並無人欺負我,三個姐姐和嫂子都對妹妹極好,也從來沒有斷了什麼。”

允熥說道:“那就好。不過若是有什麼事情,一定要找皇兄和嫂子,什麼也不必顧慮。”

允熥之所以這麼關心朱賢琴,除了表面功夫與自己愛護美少女的心發作以外,還有政治上的考量。

允熥馬上就會把齊王朱賢烶分封到海外,在某些人看來這相當於發配,所以允熥必須樹立一個樣板,表明自己除了朱標一系的宗室以外,對其它的譜系的宗室也都是非常關心愛護。而朱賢琴就是這個樹立起來的樣板之一。

允熥還樹立了一個男性宗室的樣板,作爲自己關心愛護宗室的例子。

允熥又昀芷:“你們用過早膳了沒有?”

昀芷說道:“黃兄,妹妹一起來就帶着賢琴來恭賀皇兄新年吉祥如意,連新衣服都沒來得及換,哪有用早膳?寶慶也一樣,思齊和敏兒倒是在嫂子那裡已經吃過了過來的。”

允熥說道:“既然沒吃,那就一起去吃吧。”說着,帶着她們一行人前往用膳的地方。

抱琴沒有料到會有這麼多人在她這裡用膳,一時之間飯菜不夠,又緊急讓人去做。

允熥先讓文垚、寶慶和朱賢琴三個小孩兒先吃,自己在一邊與昀芷聊天。

正聊着,一個小宦官走進來對允熥清聲說了什麼。昀芷隨口問道:“今日皇兄還有政事要辦啊?”

允熥說道:“沒,只不過是說贊儀要進京恭賀新年的事情。並且贊儀現在已經到了京城。”

昀芷聽到是一個藩王進京,也就沒在意,隨口說道:“今年贊儀侄兒也要進京恭賀新年啊。”就沒了下文。

但是允熥卻心下奇怪:‘他突然從桂林來京城做什麼?之前沒聽說他要來啊?’

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974章 問題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74章 拜訪常家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1443章 對歐洲的謀劃—熱那亞的解釋和原因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177章 端午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1036章 決心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776章 解惑(一)第110章 見藍珍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977章 兩地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372章 燕周浙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632章 甘州城內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086章 梟雄之死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008章 額爾齊斯河與甘州第1009章 出發前的準備——視察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021章 **主義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364章 逃亡第1082章 歡呼勝利!第1702章 金家人的奇思妙想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711章 要求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256章 多疑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716章 新錢第561章 鬆綁第1556章 印度之戰——目的番外3:分封制的變化第1167章 曙光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021章 **主義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194章 初議分封——官制和朱贊儀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170章 調查第575章 回 道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510章 審問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831章 多邦城——阮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