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驚動

此事已經定下了就不再談論,允熥和他們說起自己叫他們過來的本來目的。

允熥說了這次的事情之後,又說道:“你們或許不知,朕在京城,也曾發現江浙五府的官員密謀反對朕的施政,至少有現在的戶部山硒司郎中潘仁、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江波濤、應天府通判鄧復等人,這些人雖然並非都是江浙五府之人,但是朕確定他們都爲江浙五府張目,密謀反對朕的施政。”

郭洪濤眼睛又閃了閃,沒有說話。不過楊士奇斟酌了一下說道:“陛下,不管文武百官,不管是哪裡的人,大多數都會爲自己、爲自己的家鄉考慮,與同鄉之人言談間提到了這些事情也屬尋常。”

“臣以爲,這算不得密謀反對陛下的施政。況且,若是連這都算是的話,那麼滿朝文武陛下可以任用的也沒有幾個了。”

楊士奇自然知道允熥連這樣的事情都和他說是表示對他極大的信任,不過正因爲如此他纔要把心中所想說出,所謂良臣益友君臣相得,不就是如此嗎。

允熥當然也不會怪罪。他思索了一下之後說道:“楊卿所說也有道理,但是朕有十足的把握這幾個人是在密謀反對朕,而不是你所說的情況。”

既然允熥如此說了,楊士奇也就不再對此談論,而是說道:“那陛下打算如何?是想小小的懲戒一番,還是……”

允熥說道:“最重要的,是挖出他們在朝中爲首之人。朕總不能不任命江浙五府的人爲官,但是這些密謀反對朕的高官朕一定都要拿下。”

“朕有感覺,在朝中一定有一個要麼三品以上的高官、要麼是朕身邊的親近大臣是他們的人。這個人未必是籍貫江浙五府的人,但是一定有。”

“可是現在朕不知此人是何人,甚至不知到底有幾人,你們可有辦法查出來?”

郭洪濤此時說道:“陛下,那兩個投向燕軍的文臣……”

允熥說道:“都已經死了,雖然燕軍的諸多武將都可以證明他們兩個曾投向燕軍,但是朕不認爲能夠憑藉兩個無法再開口的人知道這個朝中重臣是誰。”

聽了允熥的話,郭洪濤思索了一下說道:“陛下,既然只能牽連出一些小魚小蝦米,不如就放出去打草驚蛇,或許會有意外之喜。”現在卷宗都在秦鬆那裡,他也無法提出什麼一定的辦法。

允熥嘆道:“現在只能如此了。”

但是允熥心中十分不甘,他非常想馬上就能夠除掉這些人,情不自禁的說道:“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今日歡呼孫大聖,只緣妖霧又重來。”

“就算他們是妖霧,朕也要把他們凝成人形捉出來。”

楊士奇一愣,與郭洪濤同時感受到了允熥從詩中要表達的意思。雖然他們兩個有許多不解,不過他們並未說什麼,而是稱讚了詩一番之後就退下了。

第二天楚智就帶着疑似傳國玉璽到了鳳陽,只比傳信的信使慢一天。

允熥從楚智手中接過包裹着傳國玉璽的綢緞的時候,最先感受到的,是汗。

楚智的汗,他手心的汗水。

雖然楚智只是在下馬走向允熥的這一段短短的道路中用手拿着,但是他的汗水也滲透到了綢緞上。

允熥將一直看向傳國玉璽的目光擡起來看向楚智,看到楚智滿臉也都是汗水。

他太緊張了。

允熥當然知道他爲何緊張,於是對仍舊跪着的楚智笑道:“愛卿發現傳國玉璽,功勞甚大,朕不會吝惜封賞。”

楚智聽到允熥的話之後表情有所舒緩,但是卻說道:“臣不敢居功,是臣屬下的一個百戶發現的。”

允熥說道:“即使如此,也是你的屬下,你當居功。”不過允熥並未提到底怎樣封賞楚智。

楚智自己也心下了然,並不擔心,只是一直推謝。

隨後允熥把傳國玉璽之事公開,並且在鳳陽讓當地的官員在驚歎中仔細研究了一日之後下令把先期傳國玉璽送至京城。同時,隨同這傳國玉璽一起到了京城的,是一則流言,與一首詩。

==============================

有件事情其實真的是允熥冤枉他們了,關於傳國玉璽的事情真的不是江浙五府的人安排的。

自從傳來了平定北方叛亂、允熥帶兵南返的消息之後,京城的氣氛放鬆了許多,畢竟大多數人都希望安寧不喜歡戰亂。就連常升與薛寧的巡視都少了許多,錦衣衛對於京城的監視也少了許多。

隨後傳來的傳國玉璽被發現的之事更是讓京城的歡快氣氛高漲起來,很多人都以此認爲大明是天選之國,是惶惶正統,允熥也是天下正統的皇帝,是上天庇佑的皇帝。

當晚,京城南方的另外一個庭院之中。

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江波濤說道:“怎麼換了地方,不在之前的那個地方了?”

應天府通判鄧復陰沉着臉說道:“因爲咱們已經暴露了。”

江波濤說道:“什麼?咱們怎麼暴露了?”

鄧復繼續陰沉着臉說道:“烏程大人說咱們應該已經被錦衣衛的鷹犬發現了,所以咱們幾個很可能已經被發現的人都在這個地方議事,不能去之前的地方。”

“並且,家中所有與所謀之事有關的文章全部都要燒燬,連灰燼都不要留,倒進護城河之中。”

“知道此事的僕役全部處死,實在不能處死的老管家,送回老家不得留在京城。”

“今日我來,就是受烏程大人之託來這裡告訴你們這件事的。”

江波濤靜靜地等了片刻,問道:“沒有其它吩咐的事情了?就算,就算已經暴露,也可以在被抓起來之前爲所謀之事效力。”

鄧復冷笑道:“咱們既然已經暴露,怎麼會有新的命令?萬一明日你我就被抓,你能保證不吐露出來?”

“爲何你們一直不知道烏程大人到底是誰?就是在防着這一天。”

江波濤說道:“那如何保證你不會吐露出烏程大人的身份?”

鄧復說道:“等到了我被抓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499章 兵藩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1136章 上陣第161章 祖制第1486章 不公平第1756章 開羅——‘說服’他們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472章 賽兒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338章 出嫁與江浙第625章 體育第594章 風潮第1799章 文垣的北巡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726章 凱瑟琳王后的決斷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678章 岷寧第1098章 遺書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288章 追捕第1466章 新任命第812章 四王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1381章 徵兆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1446章 對歐洲的謀劃—遠在西方第559章 入城第1140章 臨危第82章 抓海盜第643章 南婆羅洲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143章 懸賞第1170章 調查第170章 砸玻璃第601章 競買第140章 戰——死戰第1185章 什麼菜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1436章 你是皇太子第479章 科舉(完)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1177章 演戲150章 挖坑第1412章 接見——建築與雕塑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064章 決戰——決戰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826章 戰安南——慢兵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269章 驚動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681章 侄戚嬸妹第734章 武鄭敏瑤舉蘭福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264章 驚險第304章 水師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491章 二年的會試第1352章 南洋風雨——第三個法子第1090章 血色——不忍言第16章 首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