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

反正因爲允熥的這道旨意,徐妙錦對於允熥的印象大好。不僅是她,京城的女子大多支持允熥的這道旨意。雖然她們的支持現在看來沒有多大作用。

允熥回到宮中,又囑咐了熙瑤一定不要讓纏足的女子進入皇宮。不過這一點還好做到,不是什麼爲難的事情。纏足的人主要在北方。

允熥又吩咐羅貫中等文人編關於纏足的戲曲,就是要努力讓百姓不要纏足。

文官們對於允熥嚴查纏足的事情大多無感,但是對於允熥下令御史巡行天下很高興。巡行天下查官員有無違法之事當然是文官的事情,不可能交給武將,雖然主要查的肯定也是文官,但是這也是文官系統內部的自查;而查驗武將可就是文查武了。

允熥自然也知道這是文查武,但是他也沒辦法,武將也肯定會有違法亂紀的事情,並且也沒法單獨派出武將查武將是不是違法亂紀。允熥只能下了補充命令:對於武將違紀的,因爲文人無法代替武將之職,所以可以暫時拿下低級武將,但是暫時替代人員仍有其原上級任命。

從長期上看,允熥想要把都察院變成並非是文官的衙門,而是一個文武中間的衙門,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過這很難,允熥也只能慢慢嘗試。

之後就是都察院嚴查在京官員。允熥等於是藉此掀起了一波對於官員的嚴打,無數官員因爲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落馬或貶官,一時間朝堂之上每天都可以見到新面孔,也有舊面孔消失不見。

這時很多官員才反應過來,允熥哪裡是在查纏足,分明是以此爲由頭懲治官員。‘實在是太狡猾了。’無數人想着。

同時,主持修建軌道的白喜光進京。允熥囑咐了他一些事情,就又馬上讓他去滁州主持軌道的修建了。

在接見完了白喜光之後,允熥又想起了什麼,又派人把內官監的太監找來,對他說道:“你在安排人手,召集工匠,朕還要研究一種東西。”

內官監的太監說道:“陛下想要研究什麼?”

允熥說道:“熱氣球。”

熱氣球大概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明,當時諸葛亮被司馬懿圍困在陽平,無法派兵求救。於是諸葛亮算準了風向,製造出了可以漂浮的紙燈籠,順利求的援兵脫險,這是世界上有記錄最早的熱氣球。後來多用起來傳遞軍事信號。

允熥要研究的當然不是這種簡單的東西,他要研究的是能夠載人的熱氣球。熱氣球的原理簡單,但是實際上可不是很容易製造,尤其是其中的燃燒器和燃料,現在可沒有太合適的燃料。

不過知道這些困難的允熥倒是不會要求太過嚴格,但是必須要能夠至少載着一個人在空中漂浮一段時間才行,怎麼說也要達到歷史上最早載人熱氣球的水平。

內官監太監是聽允熥解釋了一會兒才明白什麼是熱氣球的,說道:“陛下,就是民間所說的孔明燈吧。”

允熥說道:“就是孔明燈。以後就都稱之爲孔明燈吧。不過與孔明燈相比,要能夠載着人上去。”

內官監太監又小心翼翼的問了允熥對於孔明燈的具體要求,詳細記錄了下來,然後下去安排人手召集工匠研究去了。

能夠載人的孔明燈要是真的研究出來,那作用可太大了,尤其是在戰場上,讓觀察兵拿着望遠鏡,坐在孔明燈之上觀察地方軍情,那可是一覽無餘啊!更不必提很多人第一次見到一個能帶着人飛起來的裝置,估計馬上就會嚇得丟下武器不戰而降。

其實要想孔明燈飛起來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氫氣。氫氣的質量是空氣的十幾分之一,很容易就飄起來。但是除了氫氣的危險性太高以外,允熥現在還沒有合適的方法來製造氫氣。

允熥知道電解水可以製造氫氣,但是問題是他現在沒有辦法制造大量的電力,所以方法與沒有也差不多。

允熥只能寄希望於內官監召集的工匠足夠給力了。

允熥過了幾天之後隨後又抽時間去了江北的浦口,現場檢查有軌馬車的軌道建造情況。

實地勘察的結果還是令允熥滿意的,質量不錯,讓馬車現場跑了一段,也沒有任何問題。

允熥隨後又去了梅山的鐵廠。允熥已經很久沒有來過鐵廠了,正好藉着這次出城的機會一塊視察一下。

允熥換上一身普通的衣服,又提前在身上潑了水,走進鍊鐵車間視察。允熥遠遠的望着那邊的鐵水,看看高爐,又看着自己身邊還燙的鐵,覺得很滿意。

他對鐵廠負責的太監與幾名工匠說道:“不錯,才半年多的時間就已經造出了這樣的高爐,煉出了這樣質量的鐵,不錯,你們乾的不錯。”

負責鐵廠的太監還從來沒有進過鍊鐵車間,這次是第一次進入,覺得熱的不行,見到允熥作爲皇帝竟然親自來到這種地方,覺得非常詫異。聽到允熥的話,馬上說道:“這都是陛下指導的好。”

工匠們可是平時就得進入車間的,但是對於允熥能親自進入車間比負責鐵廠的太監還驚訝。尤其是這裡邊這麼熱,從小錦衣玉食的皇帝竟然能夠忍受的住,真是不可思議。

所以他們對於允熥的稱讚第一時間竟然沒有反應過來,愣了一下之後才反應過來紛紛推辭。

允熥笑道:“你們不必推辭,朕一向是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你們乾的不錯,朕一定是要賞的。”

“你們幾個主要的工匠,每人賞賜上用的綢緞半匹。其餘的工匠,每人賞賜寶鈔二十貫。”

隨同允熥的工匠都面露喜色。一匹上用的絲綢大概是二三十兩銀子,半匹不過是十幾兩銀子或者貫錢,不算多,但是這代表着榮譽,之前還沒有工匠得賞綢緞。所以所有的工匠都非常高興,跪下謝恩。

允熥當然不會忘了負責鐵廠的太監,也賞賜了他。負責鐵廠的太監當然也跪地謝恩。對於他來說,賞賜的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賞賜。

允熥隨即就帶人出去了。他也感到非常熱啊!能忍受這段時間也不容易。

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295章 重新思考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1231章 藉口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768章 繼續解釋爲什麼攻打埃及第544章 聽到第962章 陳立傑的幻境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709章 驚天霹靂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1224章 軍事改革——尾聲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951章 任官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番外20:祭拜長陵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307章 張無忌第421章 浮現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844章 治傷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318章 金融改革——勳貴們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第1250章 副校長第927章 選擇這麼一間屋子接見他們兩個的緣故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435章 還有第305章 見水師副將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1470章 大吵第85章 失常的人第1676章 哪裡來的援兵?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010章 焦急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256章 多疑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528章 高燧婚禮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234章 事前準備不敢懈怠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1251章 反應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964章 鋼鐵廠續第405章 德州城外之戰(一)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674章 流放的皇族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004章 面對危險的局勢第128章 家書與離開兗州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1419章 加封與解釋第1478章 勠力同心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670章 攻緬——殺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1536章 拜訪第504章 黃淮奏報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1817章 大結局第1476章 結束第518章 爲什麼第1516章 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