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

圍棋是華夏的傳統棋類項目,主要考察棋手的計算能力和大局觀。天籟小說當然,你比對方計算能力強出很多,那麼沒有大局觀也能贏。不過如果侷限在人類的話,專業人士的計算能力都差不多,有大局觀的人還是比沒有大局觀的人要強一些的。

而計算能力與大局觀,這都是可以用在戰爭之中的。允熥也是突然想到了這一點纔對他們產生了興趣。

並且華夏自古就把圍棋與文人搭上了關係,與琴、書、畫並稱,自從宋代文武徹底分家已來武將下圍棋的很少,所以之前允熥並沒有想到這一點。也正因爲如此,允熥現在碰到了兩個喜歡圍棋的講武堂學生才更加驚喜。

允熥雖然去過的地方不多,但是光是各地奏報上來的奇葩事情就足夠讓人驚奇了。允熥在與他們兩個閒聊的時候隨便說出幾件來,頓時就吸引住了他們二人的注意。

然後俞周文、鄭軒二人的話匣子,尤其是鄭軒的話匣子,也被打開了,三人聊得很歡暢。

時間很快到了酉時。鄭軒對允熥說道:“朱兄,隨同我們一起去吃飯吧,邊吃邊聊。”

允熥雖然和他們聊了不短的時間,也想多瞭解他們,但是出於小心還是不會與他們去吃飯的。允熥說道:“我還和室友約好了一起吃飯,等下次再見面吧。”

鄭軒也不勉強,說道:“那就下回再見了。”說着與俞周文一起出去了。不過不管是鄭軒,還是俞周文,恐怕都沒有猜到‘下回’會是什麼時候。

允熥隨即走出教學樓,與被留在外邊的侍衛匯合,前往教務樓。

金純作爲司務長是非常盡職盡責的,他家人又不在京城,平時都是住在講武堂,就是休沐日也不怎麼出去,一心琢磨講武堂的這點事情。

允熥過來的時候,他正在琢磨着關於校場的事情,向允熥行完了禮之後就與允熥說道:“陛下,講武堂剛剛建成的時候,是按照一期學生,三百人來建的。”

“從洪武三十一年起,又增加了一期的學生,今年開始又有了各地襲職的武將子弟來學習,雖然加蓋了宿舍與教學樓,但是校場就顯得有些狹小了。”

允熥說道:“你以爲應該怎麼辦?”

金純說道:“臣探勘過周圍的地方了,南邊、東邊、西邊的地方都有用途,不過北邊還是空地,臣覺得可以從北邊再劃十畝地到講武堂內。”

然後金純一邊指着地圖一邊說道:“這裡的這個小樓拆了以後就可以把現在的校場與北邊划過來的地方合爲一體。……”

金純說的不僅有理,並且還給出了可行的操作方案,所以允熥當然批准了。他現場寫了一個手詔,然後用隨身攜帶的小印蓋上,對金純說道:“你拿着這個明日去應天府把地要過來,然後找工部改建就行了。不過記得明日上書提醒朕這件事,朕好在內宮的記錄上記上這個手詔。”

金純說道:“是,陛下。”

隨後允熥問道:“這一屆的學生,你覺得比較出色的都有誰?”

金純說道:“陛下,以臣觀之,這一屆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做鄭軒的,來自巴蜀,伯父是世襲的百戶。他思維敏捷,口才又好,凡事又都能舉一反三,大家都讚不絕口。”金純口中的大家自然是是指那些老師了。

‘哦,大家更看好鄭軒嗎?’允熥仔細一想,覺得鄭軒確實相對容易被現。他不僅有本事,還好說,長得又好,自然容易被注意到。不過允熥經過實際瞭解覺得俞周文比鄭軒還要強一些。並且通過觀察他們下圍棋,允熥覺得俞周文的大局觀比鄭軒要好,其實更適合當主帥。鄭軒腦筋反應快,當個先鋒不錯。

不過俞周文長相不如鄭軒,又沒有太出衆的口才,通過剛纔的聊天,又不是什麼愛出風頭的人,自然在這短短的三個月的時間不容易被現。畢竟,其他人也不是弱手。

允熥於是問道:“你們覺得俞周文如何?”

“俞周文?”金純想了一下,說道:“是經常與鄭軒在一起的那人吧?確實也不錯,不過,臣與他接觸不多,各位先生沒有特別的稱讚過。”俞周文現在本來就不起眼,今年開始學生又太多了,襲職來讀書的學生太多,所以金純有些忙不過來,對於很多學生都注意不到了。

允熥也知道這種情況,也不怪罪金純,只是說道:“多留意一下他。”允熥要通過其他人的視角再仔細瞭解一下俞周文。

之後允熥又說道:“今年入學的勳貴子弟,只有魏國公的長子徐欽一個人吧。”

金純說道:“是,陛下。”

允熥說:“徐欽這人怎麼樣?”

作爲勳貴子弟,自然是受到的關注多一些,金純馬上說道:“幾位先生說徐欽還是有本事的,在軍中歷練歷練將兵十萬沒有問題。只不過,不是很遵循講武堂的規矩,違反過幾次規矩,不過都處罰過了。”

允熥一聽,這不就是常茂類型的人物嘛!有些本事,不過脾氣比本事也不小。對於這樣的人,最好不要讓他單獨帶兵,找一個能壓得住他的爲主帥管着他最能揮他的本事。

然後允熥馬上注意到了他剛纔說的違反規矩的事情,頓時想起來了錦衣衛報上來的一些事情。然後允熥對金純說道:“朕還聽說,今年開學以來,講武堂裡違反校規的學生不少?”

金純本來是不想把這樣的事情與允熥說的,那不是顯得自己沒本事嘛。不過現在一是允熥問起來了,二是金純也現自己確實有些力不從心,所以決定交待了。

金純說道:“陛下,違反校規的事情,主要是來以學習代替襲職考覈的學生比較多,至於各地選上來的學生,都還不錯。只不過因爲大家都是在一起學習,所以有些人有些被帶壞了。不過整體還可以。”

允熥知道,因爲這些來襲職的學生只在乎最後的考試成績,按照規定只要沒有因爲違紀被開除,並且最後的考試及格了,就可以襲職。而司務長干涉不到考試,所以大多數來襲職的人都不是很在乎司務長。

司務長是可以向允熥推薦人才的,但是這些來襲職的本來就是本領不太強的,要不然最低是指揮僉事家庭出身的,真有本事肯定是舉薦上來正式學習,所以大多數也知道自己本來就不可能被推薦,也不在乎違紀。

允熥不可能給予司務長這個位置干涉考試的權力,那司務長的權力也太大了。就像國子監,是與講武堂類似的機關,允熥實際上已經剝奪了國子監祭酒主持考試的權力。

但是允熥也不可能放任講武堂的風氣敗壞。所以他說道:“犯錯的人犯的最大的是什麼錯誤?”

金純說道:“有對司務說輕慢的話的,還有平常的日子夜不歸宿的。都已經處置過了。”

允熥說道:“輕慢司務,這不是規定應該開除的錯誤嗎?怎麼不開除?”

金純張嘴欲言,但是什麼都沒有說出來,而是說道:“是,陛下,是臣寬縱了。”他就算不敢擅自開除學生,但是與允熥私底下說一說總可以吧。

不過允熥也知道金純的顧忌,他一個文官,管一堆大老粗可是難爲他了。並且金純本身性子就偏軟。

允熥又想起了景清。景清可是非常擅長,也敢對付這幫人的。允熥不禁感嘆,要是景清還管着講武堂,總不至於這樣。

但是合適的管講武堂的文官不好找,允熥也只能湊合着用金純了。

允熥說道:“你明日當衆,把所有輕慢司務的學生,不管是舉薦而來還是襲職的,全部開除,讓他們滾蛋!要是有人敢鬧事,統統打暈送到五軍都督府治罪!”

“然後你上摺子向朕奏報這件事情,並且將所有開除的學生名字、籍貫、世襲官職列上去。朕要降低所有涉及到的家庭的世襲官職。”

“被輕慢的司務,你也寫個條陳給朕,寫上所有人的名字,朕要每人都獎賞。”

“所有其他按照規矩該留校察看的,一律處以留校察看,不要講任何情面!總之,要讓他們從此不敢忘記規矩!”

金純對於允熥現在出手,一方面覺得自己恐怕是升職無望了,另一方面也對可以狠狠的懲罰這幫違紀的學生感到鬆了口氣。所以他語氣有些複雜的說道:“是,陛下。”

允熥又想了想,說道:“你的司務長的官職,也確實太低了些。朕命你爲講武堂副校長,品級嘛,爲從四品。朕再加你兵部侍郎銜,讓你更好的管理講武堂。”

之前講武堂的校長、副校長是沒有品級的。校長由朱元璋兼任,副校長由允熥擔任,哪裡還需要品級?但是朱元璋駕崩以後顯然這樣就不合適了。

允熥乾脆不任命校長,打算等以後皇太子長大了讓他管着講武堂,並且希望以後能行成傳統。這樣實際上最大的官就是副校長了,允熥以金純爲副校長,就是要給予他更大權力來掌管講武堂,同時也表示自己對於金純的信任。

金純沒想到自己乾的有些不好竟然還能升官,頓時感激的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允熥說道:“朕這下子是把講武堂交給你了,不要讓朕失望。”

金純堅定地說道:“臣必不會讓陛下失望!”

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152章 追悼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577章 傳道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704章 晚會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55章 爺孫夫妻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63章 新人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55章 ……陰謀——誤事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155章 出征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264章 路遇第1530章 醃菜指揮使第743章 講武堂和過去的麪館第311章 楊栽第583章 親人第292章 過年了第634章 橫濱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678章 岷寧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374章 遣將出徵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469章 攤牌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226章 東西藩國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476章 修路與提振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1504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584章 奴僕第46章 再至麪館第56章 ……陰謀——重點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876章 胡朝的末路——遇襲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953章 婚姻第596章 瞭解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89章 各地的反應第1137章 決心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601章 競買第34章 寶鈔戰爭——間隙第599章 初到寶安第1670章 有所忽略的分析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