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驚動

允熥緩了口氣,看了看天色,只是烏黑一片,連月亮都被遮住了。完全看不出現在是什麼時辰。

隨後劉純等太醫也先後從產房出來。劉純對允熥行禮之後問道:“陛下,臣欲問陛下,到底是如何分辨不同類型的血的?”劉純作爲一個醫生,對於這個問題是非常好奇的,不問出來心裡難受。

允熥楞了一下,說道:“這……”他在思考他親自與劉純說是不是合適。

不過劉純似乎是誤會了,說道:“莫非陛下是在無法可想的時候隨便用了幾名宮女的血?”

這時熙瑤聽到了劉純的話,走過來說道:“劉太醫。”

劉純忙說道:“臣見過皇后娘娘。”

熙瑤說道:“是本宮之妹身邊的宮女想到的辦法。”

“因爲生孩子有血崩之可能,所以本宮之妹的宮女十分關心輸血之事。”

“有一名宮女想到一法,與本宮說道:‘既然是尋找血輸入他人之內而他人無恙之人,那麼被輸血之人的血輸入輸血之人之內也多半無恙。’”

“‘即可取貴妃娘娘之血輸入宮女之內,若宮女無恙,則其血入娘娘,娘娘也多半無恙。’是以本宮從其言,選宮女若干,最終選出這幾名宮女。”

這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反向推到過程,現在是輸血剛剛出現,大家還沒有想得太多,其實只要時間長了,沒有允熥也會有從聰明人想出這個辦法的。

劉純與其他在場的太醫互相看了看,一個聽起來不難的方法,爲什麼他們都沒有想到呢?劉純不由自主的說道:“這名宮女真是聰慧。”

至於有多少名宮女因此而喪命他們就不關注了。人與人本來就不是平等的,按照君君臣臣的那一套理論,允熥或者熙瑤就是毫無理由的殺了這些宮女也沒什麼,何況還是有正當理由的。

並且朝堂之上也絕不會有人指責允熥殘暴的。武將誰都有可能在戰場上受傷,有了輸血之法可就是幾乎多了一條命;至於文官,也是有可能受傷流血不止的,現在上摺子進諫好辦,但是以後萬一自己的家人也需要輸血,那麼你是輸還是不輸?輸了就等着被罵吧;不輸一條命就沒了。

幾名太醫一邊討論着輸血之事,一邊行禮離開了乾清宮。

這時熙怡親信的女官早春抱着剛剛出生的孩子來到允熥面前,熙瑤也走過來,對允熥說道:“是個小皇子,夫君起個名字吧。”

允熥思索片刻,對着剛出生的小孩兒說道:“父親希望你爲大明開疆擴土,重定邊界,就叫你朱文圻。”圻,是邊界的意思。

一旁的三位公主也已經湊了過來,聽到允熥起得名字,昀芷說道:“好名字!”又對剛剛出生的小皇子說道:“你以後一定要肩負起你父皇的囑託啊!”

第二天允熥上朝回來,四位輔官與中書舍人們紛紛恭賀允熥又添一名皇子。允熥也笑着回敬。不過這樣的事情,又不是嫡長子出生,大家恭賀一下也就罷了,不值得大動干戈上書祝賀。

有人關注的是另一件事情。平時從不出頭說話的張溫當頭說道:“陛下,臣聽聞,昨日薛貴妃用到了輸血,並且憑藉輸血挽回,此事可是真的?”張溫語氣謙恭但是很直接的問道。

由不得他不關心。他家的幾個孩子都是武將,長子張數又派到了遼東,指不定哪天與當地的女真部落打仗就受了傷,有了輸血之法就有挽回的餘地了。

允熥聽到張溫的話一愣,隨即心中想到:‘竟然這麼快就已經宮廷內外都知道了?’

其實還沒有到宮廷內外人盡皆知的程度,只不過因爲此事對於太醫們來說太過新奇,大家都互相訴說,所以太醫院試人盡皆知了。

正好張溫最近身體有些不舒服,允熥指派一名太醫去每日給看病。今日早上張溫身體不適,就在上朝之前來到太醫院找當值的太醫把把脈,再開些藥來。當值的太醫就在興奮中隨口把這件事情與張溫說了。

一旁的其它人聽到了張溫的話,郭鎮開口說道:“昨日薛貴妃還用到了輸血?”暴昭等人雖然並未說話,但是滿臉好奇。

允熥隨即開口把此事訴說了一遍。不過允熥在最後着重強調了這個逆向思維的方法並不一定就是對的,所以不要輕易輸血。

不過聽完了允熥的話,張溫還是雙眼亮的說道:“原來如此,原來還可以這樣。”

其它的人也先後開口感嘆。大家感慨了一會兒才先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開始工作。

=====================================================

坤寧宮熙怡的寢殿,一名看起來大約四十左右歲,穿着一身低調但是奢華的衣服,看起來與熙瑤姐妹有些相像的中年婦人坐在牀邊,與熙瑤、熙怡說着什麼。

她就是當今大明的皇后娘娘薛熙瑤的親生母親,允熥的正牌丈母孃,薛寧的妻子王氏。

雖然今日並非是初一、十五,但是熙瑤一早就派人給薛府傳信,王氏也趕忙來到宮裡。

只聽王氏說道:“我看着你還好,只是虛弱了些,怎麼昨日那麼驚險?還出了大紅?”然後她拍拍胸口,心有餘悸的說道:“天幸你無事。”

熙怡昨日又是生產,又是輸血搶救,此時非常虛弱,小臉慘白慘白的,整個人都縮在被窩裡,用很輕的聲音說道:“讓母親費心了。”

王氏說道:“我費不費心的沒什麼,只要你們兩個在宮裡好好的,皇子皇女們也好好的就好。”

然後又說道:“我前些日子特意求了那時尚在京城的五臺山的廣元大師,求他爲兩串佛珠、兩尊文殊菩薩像開光。現在給你們保個平安所用。”

她拿出佛珠與兩尊文殊菩薩像,又說道:“母親知道你們並不信佛,但是神佛之事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

“就連陛下,不是也禮遇大明各地的得道高僧,得道真人嗎?你們就當求一個心理安慰。或者,就當爲了母親好,供奉菩薩吧。”

熙瑤也不好拒絕,只能接過,說道:“母親放心,我們一定供奉。”

王氏說道:“下次我進宮,可是要檢查的,若是沒有供奉我可是不依的。”

王氏又讓早春把朱文圻抱過來。王氏看着剛剛出生的小皇子,對熙怡說道:“長得可真好看。並且能吃能睡,以後一定是他哥哥的得力臂助。”

熙怡說道:“那就最好了。”

又坐了一會兒,熙怡已經支撐不住,要睡過去了,王氏與熙瑤也趕忙從熙怡的寢殿出來,來到熙瑤的寢殿。

王氏剛一坐下,就問道:“怎麼?昨日怡兒大出血,是前一陣子在京中流傳的輸血之法救回來的?這輸血之法真的這麼有用?”

熙瑤說道:“那是當然的。若無輸血,昨日妹妹恐怕就是失血而過逝了。現在想想,要不是陛下想起了輸血之法,恐怕昨日就是十死無生了。”

王氏說道:“母親聽說這輸血之法還有種種說法?血還有不同的類型?”

“不是說無法分辨血的類型嗎?那怎麼敢使用輸血之法?”

熙瑤說道:“母親,第一,當時已經是別無他法了,若是不輸血,就只能等死。”

“第二,在此之前晚秋想出了一個辨別血之類型的辦法。”然後她把辦法說了一遍。

王氏先是說道:“晚秋這樣聰明?在家中的時候可是並沒有注意。現在她在哪裡?提出這樣一個辦法救回了怡兒一命,得好好感謝她。”

熙瑤說道:“晚秋血類型與妹妹類同,昨日也抽血了,現在也在休息呢。況且母親你去見她算什麼?女兒已經賞賜了她,母親在回家之後賞賜她的家人就好了。”

王氏說道:“這樣也好。”

然後又說了幾句話,王氏說道:“瑤兒,母親有事求你。”

熙瑤說道:“母親說話,何必說‘求’字,若是女兒能辦到的,一定照辦。”

王氏說道:“這當武將,刀槍無眼吶!你父親是武將,戎馬半生,雖然最後沒有出什麼事情,但是當時我每次你父親出征都是提心吊膽的。”

“現在然兒也當了武將,保不齊以後就會調到邊關打仗。”

“我是想着,咱們家你這一代既然已經有一個武將了,那揚兒還是別當武將了吧,讓他當個文臣,守在家裡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並且一文一武,即使不提什麼刀槍無眼,也是穩妥的。”

熙瑤說道:“女兒並無不贊同,大明武將衆多,陛下也不是非要弟弟爲將。這怎麼會需要來求女兒呢?”

王氏說道:“可是你弟弟就非要當武將,說是什麼,大丈夫當馬革裹屍還什麼的,聽得我都害怕。”

“你在家的時候,他一向聽你的話。你幫着母親勸勸揚兒,讓他不要想着爲將的事情了。”

熙瑤思索片刻,說道:“這當然可以。雖然現在不是正月,女兒同陛下說一說,陛下應該就會允許的。”

“等着母親下次進宮,女兒再與母親說何時可以讓揚兒進宮面見我。”

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1466章 新任命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706章 接見使者之前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1426章 好奇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4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還是麪館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1042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沙迷查幹第38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二十一日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939章 鑄炮第1039章 鐵門關之戰——夜襲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699章 說第705章 大事件的開端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664章 攻緬——火器的勝利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950章 過後很久的請求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196章 新問題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226章 來京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512章 供詞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1066章 決戰——開始第135章 宣府第178章 祭祖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16章 首抄詩詞第996章 玉佩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1136章 上陣第595章 應對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1692章 尷尬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611章 馬匹與徐第1328章 南洋風雨——借錢打仗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1265章 車禍引發的事情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25章 立儲之兆第1140章 臨危第185章 崩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735章 兩方說話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973章 訓話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