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

京城,錦衣衛衙門。秦鬆從滿桌子的文稿中把腦袋拔出來,然後又站了起來,讓侍衛端來一盆水,自己洗了把臉。

錦衣衛的活兒真的是太不好乾了。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對於錦衣衛進行了大規模裁撤,相當一部分人被處死;洪武二十九年先後除掉馮勝和傅友德等人以後,朱元璋又第二次削減了錦衣衛的人員。

朱元璋的‘狡兔死,走狗烹’的行爲避免了錦衣衛膨脹爲一個類似於契卡的組織,對於指揮使的清洗和調換也避免了貝利亞這樣的人出現。允熥這才能繼位之後順利讓自己的人接掌錦衣衛。

但是這也造成了錦衣衛實力的嚴重降低。允熥即位以後秦鬆重新開始擴編錦衣衛,但是允熥叮囑他一定不能招一堆人渣進來,一般衛所的軍士也不願意來錦衣衛,致使擴編緩慢。

不僅人少,錦衣衛現在也沒有抓人的權力,允熥又要求一定注意隱蔽不要暴露在百官、百姓的眼前,使得工作開展很慢。

秦鬆休息片刻,嘆了口氣,也只能接着進行工作了。

這時,一名秦鬆從金吾右衛調過來擔任千戶名叫及力的人走了進來,說道:“指揮使大人。”

秦鬆擡起頭說道:“及力,探查鄭國公府的先鄭國公之子來歷的事情有眉目了?”及力正是他派來調查這件事的人。

及力奉上文書,同時說道:“是的大人,有眉目了。”

“我們一開始的確追溯到了他們是從安慶府過來的。但是當我們的人來到安慶府繼續探查,並且聯繫上當地潛伏下去的錦衣衛暗探之後,現他們是走從安慶對面的池州府過來的。”

“我們又追到池州府,現他們是從東邊來的。我讓周偉帶着人繼續追查,自己先回到京城報告一聲。”

秦鬆讓及力坐下,然後說道:“既然是這樣,那麼鄭國公府難道是在撒謊?瞎編了一個先鄭國公的後代出來了?”

“但是若這是真的,這對鄭國公府有何好處?若是要給先鄭國公找人祭祀,過繼一個孩子到先鄭國公名下不就好了?沒道理啊?”不知道實情的秦鬆完全推斷不出合理的解釋。

及力說道:“大人,依我來看,多半是鄭國公府被人給騙了。”

秦鬆思考一下,也覺得及力的話有道理,說道:“那就認真查下去,等有些真才實料的時候我再稟報陛下。反正既然是在池州府的東邊兒,就在江浙一帶,查起來也容易。”

及力說道:“是,大人。”

秦鬆聽完了及力說話,本來已經準備接着去處理其他的事情了,但是他見及力並未離開,問道:“你還有何事?”

及力說道:“大人,我在查鄭國公府的事情的時候,順便查到了一點兒別的事情,現在要稟報大人。”

秦鬆說道:“什麼事情?”

及力說道:“我查到,在京城東南的官員都在的地方,吏部考功司郎中潘仁除了現在與妻子所住的宅院以外,還有一個宅院。”

秦鬆知道,如果是普通的外宅,及力不會特地和他說一聲的,於是靜靜地等着他的下文。

及力果然接着說道:“我順便查了一下這個宅院,結果現宅院之中並無潘仁的外室,他也並無外室。”

秦鬆疑惑地說道:“噢,那他置辦這麼一個宅院幹什麼?”

及力接着說道:“因爲我主要是探查鄭國公府之事,所以並未仔細探查。不過我現,前些日子上書給陛下請求減免江浙五府的田賦的御史劉川就住在那附近,並且潘仁也是蘇州人,他二人之前也是有些交情的。”

“我又探查得知,有人曾看到從劉川的府邸有人出來,似乎是進到了潘仁的宅院。”

秦松明白及力要說什麼了:‘他是在說潘仁就是慫恿劉川上書的人。’

秦鬆頓時對於這件事情也重視起來了。單單是劉川上書這一件事情也算不上什麼,但是要是他人指示的,那性質就不同了。

如果猜測是真的,那麼除了已經被貶沙洲的劉川,和已經現的潘仁,說不定還有其他的人涉及其中,現在朝中所有江浙五府的官員都有嫌疑,說不定還有其他地方的。

秦鬆鄭重說道:“你下去吧,我回頭安排人來探查這件事情。”及力見秦鬆重視起了這件事情,也就退下了。

秦鬆馬上叫進來一名侍衛,吩咐道:“請千戶崔明軍過來!”

不一會兒,崔明軍進來說道:“大人叫我?”

秦鬆說道:“崔千戶,現在有件事情要交給你辦。查查吏部考功司郎中潘仁這個人。”

崔明軍的父親就是錦衣衛的軍士;他在他父親去世以後,子承父業也進入錦衣衛。

崔明軍辦案十分有一套,查辦李善長的時候他的年歲還小,但是卻火眼獨居立下大功,連朱元璋聽說之後都讚頌了一句。

也許是因爲朱元璋稱讚過他的緣故,他並未被清洗。現在在當年那一批查案經驗豐富的錦衣衛大多被處決的情況下,他算是錦衣衛裡少數懂得探查的人了。

崔明軍什麼也沒問,直接說道:“是,大人。”

秦鬆又囑託道:“不管是關於這個潘仁的任何事情,都要仔細探查,也全部要報告給我,不要漏了一絲一毫。”

崔明軍還是和剛纔一樣說道:“是,大人。”然後他看着秦鬆沒有其他的吩咐了,轉身退下。

秦鬆坐在椅子上思量片刻,覺得鄭國公府的事情可以暫時隱瞞,反正既然常家已經正式將常繼鋒納入族譜並且通過正式上書的形式告知了朝廷,這件事能造成的影響已經都造成了,所以早知道晚知道沒什麼大的區別。

但是關於潘仁的事情則不同。允熥如果不知情,有可能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

思量已定的秦鬆說幹就幹,馬上出去了皇宮。

===================================================

乾清宮內,底下的四名輔官和卓敬在處理着摺子,中書舍人們在一旁隨時處理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允熥卻沒有處理摺子,他在看着《三字經》,或者說,他在備課。

這一世的允熥就不怎麼愛學習,當時是把《三字經》背下來了,但是現在早就忘了其中的大部分內容了。

至於前一世的允熥,雖然把喜歡的《出師表》等古文背下來了,但是也不記得《三字經》的大部分內容了。

所以允熥在教導四個小孩子《三字經》之前,自己也必須先溫習一下,同時花時間備課,之後才能教導四個小傢伙。

這時解縉走進乾清宮,和陳性善說了幾句話。陳性善聽了解縉的話,站起來,和解縉一起走到允熥面前。

允熥還在嘀嘀咕咕的看着《三字經》,絲毫沒有注意到有人走到了距離自己只有一步的距離。

解縉倒是很好奇允熥在看什麼,想在和允熥談事情之前瞄幾眼;但是陳性善直接說道:“陛下。”

允熥下意識的合起了《三字經》。畢竟,被人看到自己在溫習《三字經》有些丟人。

允熥問道:“你們有何事?”

陳性善說道:“陛下,現在解中書在主持編寫《太祖實錄》的事情,有些事情要和陛下來說。”

允熥說道:“何事?若是需要什麼資料,不必告知於我,直接去史館或者翰林院取就行了。”記載着最爲機密事情的本子,那個朱元璋偷着記下的本子被允熥藏在了乾清宮自己的寢殿,他們找不到的。除此之外所有關於朱元璋的記錄都可以隨便給他們看。

這時允熥突然想到了什麼,說道:“難道是……”

解縉說道:“陛下應該已經猜到了,是對於李善長的定論。”

李善長,大明開國六公爵之一,也是大明最重要的功臣之一,朱元璋曾經親自拿他比擬蕭何。

但是漢初的環境和明初完全不一樣,漢高祖劉邦和朱元璋也完全不一樣,所以李善長沒有能夠得到善終,全家除了娶了公主的二兒子韓琪以外全部被殺。

之前陳性善已經問過一次對於韓山童、劉福通、陳友諒、張士誠要如何寫評語。當時允熥就考慮了很久,最終決定:‘對於韓山童、劉福通、陳友諒,太祖皇帝生前說過什麼,就寫什麼,不修改了。’

不過張士誠稍有不同。允熥知道有不少張士誠的舊部在當海盜,允熥希望招降他們,所以對張士誠的評語美化了些。

但是這次對於李善長可不一樣。胡惟庸該死,大明的大臣大多認同這一點;但是大多數人都認爲李善長罪不至死,雖然他們不敢說出來。

不僅是李善長,還有之後的馮勝、傅友德、王弼,以及一些影響小一些的大臣,他們的身後評語都很重要,也都要允熥思量。

允熥揉揉腦袋,想着:怎麼總有這麼煩心的事情,莫非上天就不能讓他多休息一會兒?

第595章 應對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119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沙使第486章 惦記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1040章 鐵門關之戰——賜水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1258章 婚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1327章 漢洲攻略(二)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1175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965章 工業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677章 與明國決一死戰第508章 幻彩閣第209章 超長的朝會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177章 端午第680章 三清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285章 意圖去平江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533章 不同人的回答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767章 爲什麼要攻打埃及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231章 藉口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474章 第三次第1816章 大結局(上)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1546章 印度之戰——軍械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711章 要求第591章 各自的上元節第979章 要不要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1684章 會有多少人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939章 鑄炮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577章 傳道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868章 反應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216章 梅殷夫婦第121章 兗州事件——誰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61章 祖制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368章 濟南城破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1810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大事需要三代人第888章 好吉利的章節號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907章 意圖不明的人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362章 撤退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