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楊任來滬

總體來講,開海日還是比較安定的,不管在南市還是北市,都沒有出現打架鬧事的事情,也沒有差役勒索的事情。張彥方親自打扮成普通客商的下人,讓自己的一個同族裝成來買貨物的商人,二人一起在南北二市巡視多次,沒有現問題。

晚上張彥方疲憊的回到市舶司衙門自己的住所。他的妻子張氏抱怨道:“你這個官也不知是怎麼當得。就算是太祖皇帝的時候,也沒見哪個官員這麼忙過,還不是忙一會兒,而是一直忙着。”

張彥方喝道:“住口!朝廷大事也是你能說的!”

張氏聽他這麼一說,頓時不說話了。張彥方因爲也是二十多年的夫妻了,也不願這麼對待自己的妻子,解釋道:“當今陛下把開海的重任交託於我,我豈能不盡心盡力?”

張氏知道自己的丈夫雖然平日裡爲生活所迫一直比較務實,但是其實也做過‘三顧茅廬’這類的夢的;現在皇上雖然並不是去‘三顧茅廬’把他請來的,也只是六品的官員不算是重用,但是對他很禮遇,所以他盡心盡力的幹也是當然的。

張氏給張彥方打了一盆水來給他洗腳。就在這時,有市舶司的差役敲門說道:“張大人,有事求見。”

張氏放下洗腳水去屏風後邊去了。張彥方說道:“進來吧。”

差役走進來說道:“大人,有一人自稱是大人的故交,要來見大人。”

張彥方問道:“他說他是何人了嗎?”

差役答道:“並未。”

張彥方說道:“那你就回去告訴他,不管他是誰,如此藏頭露尾,本官都不見!”

差役拿出一封信,說道:“大人,這是他給您的信,說大人看完了信就知道了。”

張彥方一邊說道:“既然有信,爲何不早早拿出?”一邊接過信件。

張彥方拆開信件,只不過掃了幾眼,馬上神色就變了,大聲說道:“快把這人請進來!”

然後又說道:“還是我去見他!”然後趕忙穿上鞋,向前院跑去。

張彥方跑到前院,見果然是信中的那個人,對所有的差役說道:“都下去吧。”

差役們其實是很想知道這位讓他們的提舉大人都親自出來迎接的人是誰,但是張彥方已經下了命令,他們也不敢不從,於是都退下。

等這些人都下去了,張彥方這才笑道:“楊兄,你怎麼來了?”這人原來是被允熥任命的戶部侍郎楊任。

楊任也笑道:“我怎麼就不能來上滬縣?”然後他正色說道:“在下令正式開海的旨意下達以後,陛下還是不太放心,所以讓我來看看。”

“並且陛下說了,要是一切順利,不會只有上滬縣這一個開海的地方。以後會設立一個總的管轄所有開海之地的衙門。不瞞你說,這個衙門會是我來管,所以現在來開海之地看看也好,省的什麼都不知道。”

允熥是打算不只是設立這一個市舶司的,雖然設立幾個還沒有想好,但是廣東、鍢建至少有一個,北方的山東、北平、遼東也得至少有一個。

“其三,上滬縣要正式歸應天府了,青浦縣也要快些設立了,陛下也讓我順便督促這件事情。”

原來雖然要把上滬縣劃歸應天府,但是松江府本來就只有上滬縣和華庭縣兩個縣,把上滬劃歸應天府之後不能一府只有一個縣吧?那還不如把松江府裁撤了。

允熥本來是想裁撤了松江府,把華庭縣劃歸常州府的。但是官員們都不太支持。

允熥是怕麻煩的,既然輔官不支持,並且允熥實際上只是要開海的這一塊,所以乾脆把上滬縣城和浦西單獨劃出來爲一個縣歸應天府;其餘的地方拆出來設立青浦縣繼續歸松江府。

前一陣子張彥方也忙了一陣關於設立青浦縣的事情,所以笑道:“既然楊兄來了,那我就放心了。”

楊任說道:“怎麼?要把事情都推到我身上?那可不行,我還是大明的戶部侍郎,可不是吏部的官兒,也不是應天府的官兒;而你還兼着上滬知縣呢,你的事情還是得你自己來幹。”

張彥方搖搖頭說道:“真是忙啊!一頭是縣裡的事,一頭是市舶司的事情,忙不過來了都。”

楊任說道:“這幾日市舶司的事情我來幫着你弄吧,你先去忙縣裡的事情。”

張彥方笑道:“那就多謝楊兄了!”

二人又喝了口茶,楊任又問道:“張兄,這市舶司今日次開海,情形如何?”

張彥方說道:“今日我親自裝成客商的僕人跟隨着在南北二市都轉了轉,還派市舶司的官員都出去轉了,沒有鬧事的,也沒有差役勒索商戶的,一切還都不錯。”

楊任說道:“這就好。不過也不能放鬆。今日是日,大家都不敢懈怠,客商也都小心着不敢違了規矩;等開海再過些日子,那就不保準了。”

張彥方點點頭說道:“我也知道這個道理,以後不會放鬆的。”

楊任說道:“你自己不會放鬆也是不行的,你一個人才幾隻眼睛?能盯住整個市舶司?還是要善用下邊的人。”

“對於下邊的人一定要注意,害羣之馬早早地上書朝廷開缺回去。”

“並且我還和你透個信兒,以後再設立市舶司了,你這裡的官員都是熟手,他們被提到其他的市舶司升官,甚至直接當提舉都有可能,陛下用人一向是不講究出身的。”

“所以你這裡把他們培養好了,是對大明有利的事情。”

“並且以後你也有會當上總管所有市舶司的衙門的主官的,下邊的人都是可以信任的人,你不是也省心?”

張彥方說道:“我可不敢妄想當這樣的大官。你可是戶部侍郎,正三品。你領的衙門,主官怎麼着也是正四品吧。”

楊任說道:“那又如何?你雖然蹉跎半生,但是隻是先帝不用你罷了,你是有大本事的。”

“當今聖上要用你,你正可一展才華,爲國效力!”

張彥方也是有熱血的,聽了楊任的話,頓時激動地說道:“若是陛下彼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

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969章 計算第1084章 最強男人對話——驚天大謊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1151章 會見前第1685章 行刑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178章 祭祖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270章 飛快的革新第601章 競買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1355章 漢洲攻略(十六)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088章 內亂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77章 兩個相關第471章 二次出宮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145章 卡廷——截第276章 連帶處置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656章 岷王——孟養的最後一天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1451章 孩子—解惑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868章 反應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258章 車軌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307章 祖宗們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360章 發兵濟南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83章 告一段落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518章 叛徒原來是自家人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151章 會見前第12章 兩個爆點第1701章 大家都有算計第532章 縣試第183章 準備第993章 樣子第982章 評論第1178章 安排第1475章 恭賀第1466章 新任命第1012章 母女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1135章 實話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958章 拜祭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629章 檢閱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557章 我來也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感謝和求訂閱第787章 大案——捉到(五千字章節)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1379章 偷樑換柱第4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休息一下第1209章 賢才第668章 攻緬——勃固的起義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1088章 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