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文學泰斗

允熥當時本來想讓把孩子抱進宮的,但是想想也就算了,等到滿月的時候,昀英身體也恢復了許多的時候讓她帶着孩子進宮就行了。

並且允熥想起了李側妃。現在有朱元璋臨死之前的遺囑爲依憑,可以在把還活着的生了兒子的朱元璋的嬪妃全部由其子在封地撫養。允熥也想依照這個旨意讓李側妃也出宮去公主府。

不過這個的難度有些大,不符合人們的認知,所以允熥還要思量一下。並且總得等到正式冊封爲太妃之後纔好。

宴請完了這些番國使臣,就可以打他們回國了。允熥也不關心這件事情了。

七月十八日,允熥把今日的正想問一下河沿莊的工匠是不是都已經收拾好了可以搬到皇城裡邊的內官監了的時候,王喜走進來和允熥說道:“陛下,趙民回來了。”

趙民?允熥想了一下,纔想起來這是自己派出去尋找羅貫中的好友的幾名侍衛之一。

然後允熥反應過來,說道:“是不是羅貫中的幾名好友都叫來了?”這件事允熥吩咐下去以後就沒怎麼問過。

王喜說道:“有二人回報稱所尋之人已經故去了。今至京城者僅有六人。”

允熥感慨道:“也是,都是五六十歲的人了,故去也是平常之事。”又問道:“可有帶着徒弟來的?”

王喜說道:“奴才聽侍衛們說,除了從鍢建找來的那人,倒是都帶着幾名二三十歲的人來的,也不知是徒弟還是兒子。”

允熥說道:“多半是徒弟,如果是兒子也是繼承衣鉢之人。等這些人都故去了,也有人繼承就好。”

接着說道:“備車,朕要出宮。”

王喜小心的問道:“這次是要儀仗還是不要?”

允熥笑罵道:“蠢材,怎能儀仗出行!這些人雖然不算是下九流,但是也不是什麼受人看中的身份。我儀仗出行去了這些人的地方,被御史知道了還不被參一本!快去備車!”王喜領命而下。

允熥也去換衣服。他此時還不知道有人不小心讓人以爲他是爲王爺(2o2章),不過他也並未穿的太樸素,而是換上了一身勳貴家子弟的衣服,打算含含糊糊的假扮成勳貴家的子弟,然後偷偷透露給他們自己是舳艫侯朱壽的兒子,這樣他就可以自稱是姓朱了。

換好了衣服,允熥坐着車向爲他們安排的地方而去。

================================================

此時在安排的地方,這幾位大明編劇、文學界的泰山北斗坐在一起喝茶,羅貫中當然也在。

羅貫中對着剛到不久的吳玉朝說道:“你可算來了。你是跑到建陽想把自己的書出版是吧?成是沒成?”

吳玉朝喝了一杯茶,看屋裡只有自己的這些老熟人和他們的徒弟,說道:“怎麼會成!王福和李雲都是無利不起早的,現在這個情況,怎麼會給我印?”

“倒是你,榜上貴人啦!還是爲王爺,能給你從大內拿出銅活字來印書,真是了不起。”

羅貫中聽他這句話,頓時一驚:‘怎麼他們知道陛下的身份了?不對,他說的是王爺,陛下繼位的旨意早已經天下皆知了,怎麼可能還稱王爺?他多半是誤聽了幾句話。

所以羅貫中笑道:“確實是位,不可言說的貴人。”

其他的人聽了羅貫中的話,頓時轟然。大家都不知道原來是王爺!

一人說道:“羅兄,到底是哪位王爺?”

羅貫中說道:“這等到這位貴人來了之後和大家說吧。”他不知道允熥會怎麼說,不敢瞎說,所以只是含含糊糊的。

這時吳玉朝又問道:“既然是哪位王爺羅兄不便說,那就算了。不過,這位王爺真的會來見我們?不是會像一些從前在杭州的時候達官貴人一樣,派個連內院都進不去的下人就對咱們吆五喝六的吧。”

另一人名叫張耳的說道:“是啊,羅兄,你不會是打腫臉面充胖子吧?其實並不是很得意。”

羅貫中說道:“吳兄,張兄,你們既然這樣以爲,爲何還要來京城?就不怕被騙了?”

張耳聽了羅貫中的話,從口袋裡掏出一本書。衆人一看,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的一冊。張耳說道:“不管怎樣,你的書印出來了是真的。只要我的書能印出來,哪怕真的是一個小廝都敢對我吆五喝六的,我也認了。”

其他的人也說道:“是啊,全是因爲你的書印出來了,所以我們纔來的。”

羅貫中笑道:“原來如此。”

然後說道:“幾位老友,不必擔心,這位貴人確實是對我並不輕慢。雖然只是來見過我幾次,但是平日裡就算是派遣下人過來也是客客氣氣的。”

“咱們從前在杭州見過的那些達官貴人算什麼?這可是真正的貴人!派來的下人都是帶着品級的!但是一個個的都對我甚是平和。”

“算了,我說的再多你們也是半信半疑的,等過一會兒這位貴人來了你們就知道了。”

就在這時,外面傳來聲音,然後一人打開了房門,說道:“王爺您小心些進來。”

然後衆人看去,一名穿着華服的年輕男子走了進來。

羅貫中剛剛聽到了‘王爺’一詞,頓時覺得允熥今日是要假扮王爺的,所以跪下說道:“草民羅貫中見過殿下!”

其餘的人也馬上跪倒在地說道:“見過殿下!”

允熥“嗯”了一聲,並不答話,並且心情也不太好。他本來是不想假扮成王爺的,但是今日還是不得不假扮成王爺。

允熥是在剛剛進門的時候知道了他已經被認爲是王爺了。原來送吳玉朝來京的侍衛趙民一直沒有回家,就在這等着,並且偷聽屋裡的羅貫中、吳玉朝他們說話。

當聽到吳玉朝稱這位‘貴人’爲王爺的時候,他就知道壞了,思來想去,覺得提前和允熥說了還可以防止允熥出醜,並且這麼多兄弟都在也未必會如何嚴厲的處置;要是等到不知情的允熥進了屋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的話,回過頭來估計他的處罰會更重,所以直接找到允熥就認罪了。

允熥果然有些生氣,楊峰等人勸解,允熥說道:“待會兒再處置你!”就走進了屋子,也纔有了之前的露面。

第600章 三家第499章 兵藩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472章 類比第589章 湘王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10章 見藍珍第343章 安王府第258章 車軌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085章 最強男人對話——放心早了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72章 人力資源最大化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214章 在人市續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503章 蘇州驚變——圍攻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813章 探望第1185章 什麼菜第1035章 鐵門關第737章 色目後裔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751章 南巡——宣商人面見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2章 太子將死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343章 安王府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1515章 目的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3章 徹底融合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570章 父子議論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1418章 蕭卓說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1174章 插入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238章 楊任來滬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466章 逛上元燈會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145章 卡廷——截第175章 上滬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626章 好馬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75章 常母密談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1377章 妹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1212章 在人市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206章 目的第1072章 決戰——差不多了第490章 薛氏第587章 恭貢子折第938章 黎澄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937章 其它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590章 薛救齊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435章 還有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353章 徐南青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