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

允熥見到他們來了。對他們說道:“幾位大師,請坐。”

少林的方正大師趕忙說道:“不敢當陛下的‘請’字。”然後行了一禮坐在蒲團上。其他人也先後推讓之後才坐下。

允熥又和方正大師、廣元大師等人寒暄一陣,權當開場白。

然後允熥清了清嗓子。允熥現在清嗓子成爲了一個習慣了,表明他要說正事兒了。這些人也都打聽清楚了他的這一個習慣,所以也都直起身子,認真的傾聽起來。

允熥說道:“今日幾位高僧、道長前來,主要是有件大喜事要和各位說。”

“朕知道,西域萬里之地,原來都是佛國,但是現在很多都變成了真神教的國家。”

“朕欲支持中原的寺廟,去西域弘揚佛法,再造萬里佛國。方正大師,你爲天下高僧之中最有名望的之一,對此如何看?”

方正還能怎麼看?這對於佛家當然是大好事!方正說了一聲佛號,說道:“陛下此舉,從此之後天下的僧衆都會讚頌陛下的仁德!”如果說昨日被逼着替朱元璋弘揚還會有人反對,那今日就無人反對了。

允熥說道:“那好,幾位大師可有其它的看法?”

誰也不敢有其他的看法,所以都是連連支持。並且他們也確實很支持。

允熥接着說道:“那好。朕以爲,傳教之事還是讓你們自己來辦的好。朕欲設蘭州爲向西傳教的根本之地。少林爲當今天下第一大寺,方正大師若是自己不方便,請派少林的其它得到高僧到蘭州主持。”

“化城寺、廣濟寺、華藏寺也是當世大寺,都要派人蔘與這次傳教盛事。”

“甘州地處西北,有地主之誼,甘州兩個大佛寺的主持也都要參與這次傳教盛事。依朕看,你二寺都稱爲大佛寺,不如合二爲一,共襄盛舉。”兩個大佛寺的主持都擠出笑容來。允熥支持傳教的事情傳出來,天下的佛教徒都會讚頌允熥,他們怎敢不答應?還不被當成反對向西傳教的典型給辦了。

少林方丈此生已經已經位及中原佛教的頂峰了,如果能夠在向西傳教中留下一筆,那聲望會再上升的,所以對此很熱衷。但是他也知道傳教的困難。

所以他問道:“陛下,那這傳教的花銷?”

允熥奇怪的看着他說道:“既然是佛教盛事,少林寺身爲中原第一大寺,難道不付出什麼?”

方正讓他噎了一把,但是也還是說道:“陛下,少林雖大,但是也承擔不起傳教的開銷啊?”

允熥早知道要讓他們出錢一定是推三阻四的,所以說道:“當年達摩大師從印度而來,難道是帶着一車又一車的金銀來到了中原?”

允熥掃視在場的年輕僧人,接着說道:“難道我中原的大寺,就沒有如達摩大師一般願意爲我佛的榮光獻身之人?”

年輕的和尚與老成精的和尚不同,一個個的還是很有理想的,頓時不少人說道:“不需一文錢,只要陛下給予通關文書,貧僧(貧尼)願意一路西行去弘揚佛法。”

幾位主持頓時亞歷山大。今日在場的年輕僧衆不多,每寺不過二三人,但是在寺內還有不少的類似的年輕僧人呢。朱元璋時期對於僧人、道長的考覈很嚴,度牒也很少,所以能有真正度牒的都是優中選優的僧人。

但是這些僧人往往對於佛法也很信奉,所以很容易被弘揚佛法的事情所蠱惑。

幾位主持頓時無奈了,允熥這是軟刀子割人那!相比於直接沒收寺廟的土地,更加糅合,但是同樣可以消耗寺廟的財產,僧人還不會抗議。

看來要錢是沒戲了,但是政策還是要要的。華藏寺的渡厄大師說道:“既然是陛下弘揚佛法支持法家西傳,可否公開下旨,讓地方官府給予支持?”

允熥說道:“朕雖然支持佛法西傳,但是這天下畢竟是儒家的天下,朕還是不敢太過露骨。所以不能公開下旨。”

“但是,西安的秦王,也頗爲喜好佛法,願意公開支持佛家。”允熥拍拍手,尚炳從旁邊走出來,說道:“本王喜好佛法,願意支持佛法西傳,三秦之官府,本王都會下令支持佛法西傳的盛事的。”

允熥又說道:“並且,所有願意支持佛法西傳之事的寺廟,給予年紀在四十以下的僧人度牒,並且凡是西向傳佛法的僧人,度牒不算在本寺該有度牒之數內。”

允熥給的條件當然也不錯,朱元璋下令年齡在四十以下的人不許出家,不給身份,並且每寺的僧人數量限制地非常少。

不過秦王尚炳出來表示會公開支持佛法的時候,這些高僧就已經決定投入到佛法西傳的事情了。他們不傻,知道尚炳已經定了西域的國君。現在尚炳這樣支持佛教,以後佛教就有可能成爲西域之國的國教,他們怎麼會不支持傳教?

接下來就是尚炳的主角了。說了一陣,把大體的事情定下了。

這時允熥對覺遠說道:“覺遠大師。”

覺遠馬上行禮說道:“貧僧不敢稱爲大師。”

允熥說道:“覺遠大師對佛祖的信仰極爲虔誠,是朕都不得不敬佩的。覺遠大師可願爲我中土的佛教西傳第一人?”

覺遠聽到‘第一人’的榮譽,頓時激動起來,說道:“小僧願爲!”

允熥說道:“好!朕馬上下令,給予覺遠大師通關文書。”覺遠獲得了重任,雙方都很歡喜。

允熥和尚炳又起身送這些和尚出殿。

等到和尚們都出去了,允熥對尚炳說道:“朕真的錯了,應該一開始就是你出面的,朕不必出面。”

尚炳說道:“不,皇兄,皇兄出面,可安他們的心,這是弟弟所做不到的。”

允熥之後到了另一個側殿,把韓王朱鬆叫過來,交待了他要說什麼話,重點交待要利用全真道‘教化’東北的蠻子,然後派人把道長們都叫過來就又去處理政事了。

允熥之前因爲對於全真道心裡膈應,所以打算重點扶植正一道的。但是允熥後來想起來,正一道可以結婚生孩子,所以很容易產生道士世家,世代掌控道觀,如果全國都是正一道的道觀,可能會威脅皇帝/國君的權力。

而全真教中高層道長不允許結婚生孩子,這樣就形不成世代掌控道觀的世家,難以威脅皇帝/國君的權力。

雖然也有可能產生像馬鈺、孫不二夫妻這樣先結婚生孩子、再離婚出家的情況,但是畢竟是少數;並且王重陽是新開創了一派,所以他的弟子都有名。正常情況下都得從小出家的人才會繼承道觀成爲著名真人,所以基本不必擔心。

所以允熥改變了主意,在北方還是維持全真道。

並且全真道現在勢力較大,利用全真道也能更快地在東北普及道教。

允熥交待完畢之後,又覺得不放心,所以把尚炳留在這裡幫着朱鬆。然後允熥去處理政事了。

等到王喜走過來提醒允熥:“陛下,韓王殿下那裡,要告終了。”的時候,允熥才返回去,走進殿內,亮了亮相,說了幾句支持的話,然後也把他們都送走了。今天的要事,也就到此爲止了。

第620章 課程與世蔭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564章 吳王府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091章 血色——血債必須用鮮血來償還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46章 再至麪館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93章 講武堂——允熥講話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183章 準備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216章 家話第153章 慶功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490章 薛氏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1443章 對歐洲的謀劃—熱那亞的解釋和原因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601章 競買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264章 路遇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002章 出馬(補昨日欠更)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225章 皇家學堂第1033章 見到之後第260章 鍊鐵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588章 宗喀巴第964章 鋼鐵廠續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264章 路遇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963章 鋼鐵廠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685章 對蒙第1405章 友情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761章 三元宮第891章 再次見到未來的王妃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258章 車軌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1353章 漢洲攻略(十五)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844章 治傷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44章 卡廷——開始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938章 黎澄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