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

實際上,按照編纂教科書的人的計劃,分封制度的變化是分爲兩節課的,在講完太祖、昭帝、章帝與睿帝四位皇帝后只講從建國之初到第一次社會革命前。但老師們都覺得將分封制度的變化合在一起講比較方便,於是都將第二章第二節與第三章第七節一起講。反正就這所應天府第七中學來說,絕大多數學生在開學前都會預習,也不擔心他們跟不上。

“外國的應對等到下學期講世界史再說,這節課只說藩國。首先進行反抗的是漢洲大陸的藩國。他們宣佈廢除原本帝國聯邦,這是現在史學界對當時整個分封體系的稱呼,內部5%的關稅稅率,將稅率大幅度提升到35%;同時漢洲所有藩國建立關稅同盟,內部實行10%的關稅稅率。”

“這當然引起了帝國中央的不滿,但漢洲距離中原太遠了,漢洲大陸各藩國的實力也不弱,帝國中央因幾乎沒有勝算所以不願意派兵討伐漢洲,於是只是公開發表聲明,宣佈開除漢洲大陸所有藩國大明屬國的地位,而且同樣提高這些國家生產商品的關稅。”

“但之後,西北的藩國也宣佈提高稅率。以秦藩爲首,包括代藩等西北七個藩國同樣組建關稅同盟。面對西北的藩國,把持帝國中央政府的權貴與資本家的態度與面對漢洲的藩國不同,畢竟從中原攻打西北並不存在無法逾越的距離。他們很快通過了同西北的藩國開戰的決議,十萬裝備精良的帝國中央陸軍通過鐵路運送到吐魯番,在正式遞交開戰通知後攻打烏魯木齊。”

“統治烏魯木齊的宿王(原晉王)馬上向秦藩、代藩等藩王求援。當時的秦王親自帶領西北五個藩國的聯軍七萬人通過阿拉山口支援宿藩,代藩派兵從天山以南騷擾吐魯番、伊吾等地,想要影響帝國中央軍隊的後勤。”

“這場戰爭斷斷續續持續了幾十年,具體經過在《歷史教材輔助》上有,因爲不是考點所以就不細說了。在幾十年的戰爭後,交戰雙方都變得精疲力竭,無力再戰。其實西北的藩國即使聯合起來國力也遠不如帝國中央,但他們得到了大多數拂菻國家的支持,甚至就連與秦藩是世仇、相互糾纏了二百年的天方教諸國也支援西北藩國。他們的支援使得主場作戰的西北藩國聯盟能夠堅持住戰爭不認輸。”

“而拂菻與天方的國家之所以支援西北藩國,原因也很簡單。由於昭帝、章帝與睿帝在全世界的分封,使得除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默獵加大陸以外的全世界土地三分之二都在帝國聯邦控制中,剩下的土地還有全世界十分之一的土地位於北極圈周圍,當時無法被開發利用。除西班牙、葡萄牙與英格蘭在南漢洲與加勒比海搶佔了少量土地,拂菻國家在地理大發現中沒有其他收穫;天方國家更慘,他們什麼收穫都沒有。”

“我前面說了,在工業革命後,隨着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與政治、軍事體制的變革,大國與小國之間的國力差距成倍增加。由於錯過了地理大發現,印度又被大明獨佔,拂菻與天方國家得不到充足的市場,工業發展緩慢。”

“他們擁有的土地與資源或許相當於帝國聯邦的40%,但國力加在一起連帝國聯邦的五分之一都沒有,帝國聯邦如果願意,完全可以將這些國家都滅亡。當時有個笑話,說大明帝國中央之所以不將拂菻與天方地區的國家都滅掉,是因爲很多勳貴喜歡大洋馬,擔心滅了這些國家遷移漢人過去後,子孫後代就沒有大洋馬騎了。”

“面對如此大的國力差距,拂菻與天方國家一直想要拆散帝國聯邦,從而能夠與帝國聯邦的各部分‘公平競爭’,分享市場發展工業促進貿易。所以當他們發現帝國聯邦有分裂的可能後,就竭盡全力要將‘可能’變爲現實,支援任何違抗帝國中央命令的藩國。”

“這些本來應該在世界史部分講述,我說的多了點兒。不過我一直認爲,從建業六年的伊吾之戰開始,帝國的歷史其實與世界其他國家密切相關,而且直到現在爲止全世界以漢人爲主的國家的土地面積也佔到全世界土地總面積的一半左右(不含南極洲),可以說大明史就是世界史,根本不應該單獨分出來世界近現代史。不過編纂教材的人這樣編教材,將世界史的內容都混在一起講也容易亂,所以只能這樣講了。”

“這場戰爭於復興歷301年,也就是西元1668年結束,帝國中央與西北藩國聯盟在阿富汗的喀布爾簽訂停戰協定,暫時中止了這場戰爭。你們要記住,是暫時中止,理論上並未結束。這算不上太重要的考點,但選擇題有時候會考。”

“《喀布爾停戰協定》的簽訂,使得帝國中央的權威大幅度降低,原本還算恭順的南洋藩國見此也紛紛反抗帝國中央的剝削。雖然這些國家距離中原太近,拂菻與天方國家也很難援助,所以很容易被帝國中央鎮壓,但也使得帝國中央進一步失血衰弱。同時,權貴與資本家對自己因市場減少、還要出錢平叛導致收入降低不滿意,權貴與資本家互相掠奪財富的同時,他們也一起加大了對中原民衆的壓榨,使得國內矛盾日益加大。”

“國內矛盾,中央與藩國矛盾,權貴與資本家的矛盾,這一切,最終導致了第二次社會革命。第二次社會革命是大明歷史,也是世界歷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不僅是大明的革命,而是波及全世界的一次革命,對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也因此,第二次社會革命的內容是整個中學歷史的重點,每年大考都至少佔10分。不過這部分內容要在下一章纔講,這節課並不講。”

歷史老師在臺上說這段話的時候,允熥忽然感覺同桌不大對勁,側頭看了一眼,發現他渾身在顫抖。允熥又看向其他貴族出身的同學,發現他們在老師提到‘第二次社會革命’這幾個字後表情也都不好看,不由得在心中暗道:‘第二次社會革命的影響這麼大?看來今天中午要好好看一看第二次社會革命是一場什麼樣的革命了。’

“第二次社會革命使得中原與南洋一片混亂,國家完全失去了秩序,印度也趁機脫離帝國而獨立。在這種混亂中,南洋許多穩定住國內局勢的藩王認爲機會來了。此時南洋的民族同化已經基本完成,不會再發生一旦反叛藩國內就會分裂的情況,有能力出兵中原了。”

“首先出兵的是宋藩。宋藩位於呂宋島,距離中原很近,漢人很多,資源又很豐富,是當時南洋藩國中實力最強的。當時的宋縱王朱昌栒首先以平叛爲名出兵中原,之後……,遂佔領首都,逼迫莊帝將皇位讓給他,自立爲帝。”

“但朱昌栒沒有穩定住局勢。在他逼迫莊帝讓位前,因爲三百多年來帝系一直平穩傳承,人們心中皇帝是不可動搖、不可忤逆、不可觸犯的,除激進的叛軍外大多數人都真的將皇帝當做天子。朱昌栒的做法打破了籠罩在皇帝身上的神話,使得帝國局勢徹底不可收拾。”

“之後,蘇藩……,越藩……,蒲藩……,岷藩……,叛軍……,在中原混戰。趁着這個機會,西北藩國聯盟與漢洲藩國聯盟的獨立性進一步提高,拂菻與天方國家抓住機會快速發展。”

“經過了幾十年的混戰,這時最終收拾殘局的人出現了,他就是世襲宣國公、死後被追封爲南巖忠毅郡王的張子騫。張子騫是淮南康公主與宣國忠襄公張無忌的後人,世代承襲宣國公之位。爲平定蒙古,昭帝任命宣國忠襄公爲宣府總兵、兼任北平知府,後來宣國公家世代擔任這兩個官職。第一次社會革命後、平帝在位時,撤銷了宣國公家的這兩個官職,但宣國公家仍然是大明頂級勳貴,在宣府、北平一帶擁有巨大的影響力。”

“第二次社會革命一片混亂的時候,宣國公家爲了自保,將北平、宣府兩地的軍權又收在手中,並且逐漸控制了河北、山西、熱河、察哈爾四省,以及當時名義上還是獨立國家的蒙古。”

“之後隨着混亂加劇,親眼見到百姓困苦,帝國建立三百年來的成果毀於一旦,拂菻與天方國家卻趁着這個時候快速發展,帝國將要落後於世界,接任宣國公的張子騫決定蕩平叛逆、重整秩序,他首先帶兵南下攻打山東,……,通過一系列戰役,最終平定中原與南洋、東北,重新恢復帝國聯邦的秩序。”

第678章 岷寧第1476章 結束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55章 ……陰謀——誤事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1710章 抓到你了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第529章 喜脈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315章 金融改革——金本位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594章 風潮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963章 鋼鐵廠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1270章 兒女第1466章 新任命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704章 絕對不正常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1213章 來頭感謝和求訂閱第866章 捷報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36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六)第190章 外國的反應和朱元璋時代的終結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302章 嚮導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1742章 賞賜與求賞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628章 李家和兵部第755章 南巡——不要色目人!(五千字章節)第777章 解惑(二)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509章 官員勳貴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470章 大吵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1142章 相見賞賜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198章 伴隨着發生的第1674章 用什麼辦法挑釁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607章 公主的後續第1458章 求封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286章 酒爲媒介第814章 雷州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番外22:女朋友與警察第470章 對聯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577章 傳道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1454章 銀行業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1195章 何爲人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634章 橫濱第1724章 和母親的對話第68章 四名太監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729章 命名與敏兒的直覺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1714章 王妃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