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

“西南的土司部族倒還安分。他們對朝廷談不上有多忠心,但也不敢惹事,蜀王叔或岷王叔、西南幾省的都司徵調他們打仗也不敢不從,稅賦也按時繳納。”

“皇兄,其實你不必擔心西南的部族。這些部族管事的人都很識時務,現下大明屢屢出兵海外,每戰必勝,只要大明一直保持這樣戰無不勝的情形,西南的部族除非忍無可忍,不然絕不會叛變。”

“而且西南的部族也不是首領的一言堂,人越少的部族首領的權力越小,大事都要整個部族的男人一起商量。現下大明對這些部族還算不錯,雖然徵稅調兵,但稅額不大,調兵雖不容拒絕,但戰後的封賞不少;由於許多醫生派到各個部族,又幫着當地人免收奸商的盤剝,大多數人對朝廷還算滿意,即使首領想鼓動造反也不容易。”昀芷說道。

“這些我都知曉。”允熥道。

WWW⊙ тт kǎn⊙ ¢ ○

“既然知曉,還問妹妹做什麼?”賢彩道。

聽到她的問話,允熥不大高興,但面上沒有顯露出來,又道:“我其實想問,西南地方可適合改土歸流。”

“改土歸流?”賢彩愣了一下,隨即問道:“皇兄下定決心要推行改土歸流了?”

“我自然是想改土歸流,但若是時機並不成熟,不會推行。”允熥道。改土歸流可以極大的增強朝廷對西南地區的控制,能夠徵召更多的百姓服徭役,能夠收取更多的稅賦,能夠有更多的人投入工商,他當然想要推行改土歸流。

但凡事都有一個成本,若是推行改土歸流的成本太高,他就會放棄。不說各部族首領定然是反對改土歸流的,就算是普通人,在這種制度下已經生活了至少一千年,對於改土歸流也未必支援。若是大多數部族衆志成城反對改土歸流,與朝廷敵對,成本就會高到嚇人,甚至足以將朝廷拖垮。

西南地區山高林密,野獸橫行,對於當地人來說閉着眼睛都能走的路,大明的軍隊光是行軍就可能折損不少人,若是再算上當地人防不勝防的偷襲,將會折損的人手根本難以計算。即使費盡周折到了部族的村寨,也不意味着戰爭就結束了,當地人會撤退到森林中繼續堅持抵抗。西南氣候溼潤,即使是冬天人也能在野外生存,還能從森林中獲取食物,可以長期堅持抵抗。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在臺灣消滅三百人的土着反抗軍就調集了四千士兵,傷亡兩百多,耗時半年,消耗許多物資。日本在有飛機大炮等現代化武器的情況下損耗還這樣大,允熥並不認爲大明軍隊能比二十世紀的日本人表現更好。只要西南地區有一百個部族反抗,平均每個部族有一千人,這就是十萬人,大明將士的傷亡會有數萬,消耗的錢糧更是難以預估,允熥無法接受這樣的損失,他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

“皇兄,除非皇兄願意將這些年從漢洲大陸得來的金銀都耗盡,不然不要琢磨改土歸流之事。”賢彩非常果斷的同允熥說道。

“西南的土司部族這樣反對改土歸流麼?”允熥略有些驚訝。

“皇兄,在妹妹看來,改土歸流本來就不合算。”賢彩說道:“西南看着面積很大,部族很多,但都是山林,人根本沒有多少。這些年我去過川滇桂粵湘五省與貴州都司的部族,整個西南的部族子民至多百萬,就算將他們全部改土歸流,朝廷也不過得到百萬子民,但爲了統治這百萬子民要派出官員、要派兵駐紮,最後收上來的稅還未必比現在多,所以改土歸流並不合算。”

“而且想要改土歸流,耗費極大。西南部族子民雖然對朝廷的感觀不錯,但也不會想要朝廷派出流官管理。去往各個部族做生意的商人經常對他們抱怨官府,他們對官府的印象可不好。若是強行改土歸流,大多數部族都會陽奉陰違或公開反抗,只有極少數部族會答應。”賢彩將允熥剛纔的算計用不同的話又說了一遍,最後說道:“所以妹妹說改土歸流耗費極大。既然耗費極大,成功後也不合算,不應當改土歸流。”

“這個。”允熥又想了想,問道:“難道一點法子都沒有?靠近漢地的部族也不能改土歸流?”

“靠近漢地的土司若是發生內亂,或者土司絕嗣,倒是可以嘗試一番。至於對待所有土司,妹妹有一個法子,不過見效很慢。”賢彩道。

“什麼法子?”允熥追問道。只要有法子,哪怕一百年才見效,他也願意採納。

“推恩令。”賢彩道:“在部族中採用推恩令。”

“對於只有千人上下甚至不到千人的部族,政策不變;但對於人口數千甚至上萬的部族,讓前往這些部族看病、教書的漢人宣揚推恩令,再宣揚蒙古人當年也會在老汗死後將部衆分給所有兒子而非長子獨享,鼓動首領的兒子們支援推恩令。若是能成,則部族越來越小,更加不敢反抗朝廷的命令;若是不成,也會在部族中造成裂痕,對朝廷也有利。”

“好!”允熥馬上高聲叫道。“實在是太好了!用推恩令對付部族,我怎麼沒想到。”

他越想越覺得推恩令這個法子太好了。當年漢武帝就用推恩令兵不血刃的解決了好幾個藩國,西南部族的首領之子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慾,過去沒有繼承部衆的機會和依據也就罷了,有了依據後除非是傻子,不然絕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

至於被部族首領看出大明宣揚推恩令的目的,允熥也不擔心。這並不是陰謀,而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即使你看出了我的目的,你也無法打消除長子外其他兒子的想法,部族內還是會產生裂痕,甚至在首領死後分裂。

“我馬上傳旨,着人安排在西南宣揚推恩令。”允熥說道。雖然此事不急於一時,但允熥現下也不想等了,要馬上將旨意傳出去。

第385章 與平叛有關第626章 好馬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230章 正統與大廚第1138章 陳立傑第507章 秦淮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519章 發現第479章 科舉(完)第171章 上朝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135章 宣府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763章 李家子弟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685章 對蒙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966章 大家過年快樂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32章 挖人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640章 旅店偶然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592章 蓄養奴僕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439章 許久之前的南洋第一戰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272章 掩護與實錄第977章 兩地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5章 賜名朝鮮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67章 濟州島養馬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1212章 在人市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83章 準備第288章 追捕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302章 嚮導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1333章 漢洲攻略(五)第938章 黎澄第1125章 傅安(二)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1135章 實話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1009章 出發前的準備——視察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1447章 攻略之前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521章 勸說第516章 稅清氓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403章 偷屍體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73章 張彥方第73章 關於常家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231章 比武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1342章 南洋風雨——不怕風險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