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

“方正大師,此事就交給大師了。”允熥笑道。

“陛下放心,貧僧定將陛下交代的事情處置妥當。”已經年過八旬的方正微笑着說道。

允熥交給他的事情,當然就是主持天下佛教大會。其實允熥早在十多年前,帶兵向西和帖木兒在伊吾打一仗之前就已經決定要舉行這樣一個活動了。

這個時代,在東方佛教的影響力還是很強的,天方教雖然在西域站穩了腳跟,但佛教也沒有一敗塗地,仍然與天方教不斷鬥爭;印度的佛教徒也不像後世那樣少;更不必提爪哇島和呂宋羣島等南洋之地仍然多佛教徒少天方教徒。再算上藏地等完全被藏傳佛教控制的地方,漢地和朝鮮、日本這種半信佛教之地,整個東方,仍然是以佛教爲主。

既然如此,佛教就很有利用價值了。衆所周知,在現代民族主義興起之前,宗教是最能團結百姓的組織,允熥一時拿不出民族主義來團結百姓;即使能夠拿出,他也不願用民族主義來團結印度人和南洋人,更不必說想讓長相、膚色與漢人完全不同的印度人相信自己和漢人是同一個民族也不大容易。所以只有使用在東方影響力極大的佛教來團結。

“方正大師,旁的事情朕都已經與大師說過了,只有兩點朕再強調一番:其一,必須讓所有前來參會的高僧答應,建立統轄天下僧衆的佛教會,所有僧人都必須從屬於佛教會,不然就是假僧人,人人得而誅之。”

“其二,所有僧人都必須承認四川峨眉山、山西五臺山與安徽九華山分別爲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與地藏菩薩之道場,並選出公認的觀音菩薩的道場。朕覺得,既然中原通稱觀世音菩薩爲南海觀世音,那觀音菩薩的道場就設在珠江入海口的大嶼山吧。大嶼山位於南海,但離着大陸又不遠,又是從外洋進入珠江的咽喉要地,設在這裡正好方便信奉之人祭拜。”

“陛下,第一點所有僧人不會反對,可第二點卻不容易讓他們答應。”方正說道。所謂統轄天下僧衆的佛教會,即使建立起來了也不過是一個空頭組織,大明也不會允許有這麼一個能統領天下佛教徒的組織,大家表面上聽從,回去後仍然該幹嘛幹嘛,大不了每年交幾個錢罷了,沒有多大影響。

可第二點卻不一樣。各地的佛教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獨立發展,早就有了自己的菩薩道場,豈會願意承認自己的道場是假的?這不僅僅是名聲問題,還事關‘錢’途,萬萬不能相讓的。

“天下的菩薩,也不只有這四個,還有大勢至菩薩、日光菩薩、月光菩薩等許多菩薩,將這些菩薩的道場分別設在其他地方不就成了?”允熥笑道:“中原也不獨吞,只佔四個菩薩道場,其他的菩薩任由他們去分。”

“貧僧明白了。”方正說道。但他心中仍有疑惑:‘既然要承認這麼多菩薩,並不僅僅獨尊文書、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那這樣做又有何用處?’

用處當然是有的。這代表着全世界的佛教除了最基本的教義之外,又有了統一的‘聖地’,各地的佛教徒將從僧人嘴裡知曉遠方也有菩薩的道場,有些人就會前往遠方的菩薩道場去祭拜,不同地方佛教徒的交流增加,就會促進全天下的佛教徒團結,大明也能更加方便的利用佛教控制外番。

當然,各地的高僧雖然未必能夠看出允熥的目的,但他們都不傻,大明皇帝大張旗鼓地請天下的高僧都去廣東開會,不去還不成,一定是要利用他們,若是沒有好處,他們不會心甘情願被利用。所以允熥還要給他們好處。“朕會下一道詔書,從明年正月初一開始,大明在南洋加封的藩國,所有官員都必須爲佛教徒,而且必須得到隸屬於佛教會承認的寺廟承認身份;印度的三個總督府,所有官員至少一半爲佛教徒,同樣必須得到隸屬於佛教會承認的寺廟承認佛教徒身份。朕還會傳旨給各番國,各番國的高僧可以朕的聖旨請求國君實行。”

“有陛下此聖旨,事情必成。”方正這時笑道。這等於是讓僧人們壟斷了做官的權力,幾乎就是與僧人共有國家,僧人們怎麼會不答應?

聽到方正說事情必成,允熥也鬆了口氣。該交代的都已經交代了,他想了想,又道:“現下才是四月份,大會要在十月份才舉行,大師這幾個月是在京城或是前往廣東?”

“三日內貧僧就啓程前往廣東。”方正馬上說道。

“廣東可比京城要炎熱的多,大師已經年過八旬,恐怕受不得廣東夏季的氣候,不如等秋季天氣涼爽後再前往廣東。”允熥道。

“爲陛下辦事,貧僧豈敢懈怠?”方正又道。他當然要立刻前往廣東。既然設立佛教會,那不管是叫做教宗或是叫做牧首,總要有一個領頭的。天下佛教會的首任頭領啊,必定是要名傳千古的,他當然想要爭這個位置。何況他已經年過八旬,又是中原第一大寺廟少林寺的主持,還在伊吾之戰中施展過‘法力’,對大明擊敗帖木兒也有功勞,完全有資格得到這個位置。所以他要早早趕往廣東,在會前與來自各地的高僧商議,通過各種手段讓他們支援自己。爲了與各地的高僧能夠交流,他連翻譯都找了九個,所有佛教徒衆多的地方的語言都能說,人也已經到了京城,等着出發。

“方正大師如此勤於國事,朕自然不會阻攔。從京城趕往廣東千里迢迢,而且或許也有盜匪騷擾,朕就派一隊兵馬護送大師趕往廣東。”允熥道。方正的心思他心知杜明,不過方正得了首任佛教會教宗對大明也有好處,他不僅不會阻止,反而會出手幫助。

“多謝陛下。”方正心中一喜,又趕忙行禮謝恩。

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179章 又是回京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974章 問題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695章 不必上朝上學的早晨第421章 浮現第531章 帶誰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10章 後續發酵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481章 改任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696章 孩子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234章 事前準備不敢懈怠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218章 從前之事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1185章 什麼菜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165章 送行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1141章 善後第1695章 什麼!允熥還有過這樣的想法!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334章 朱棣拜見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1006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中)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傳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745章 李家的榨菜第544章 聽到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241章 國事家事悼念金庸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237章 開海首日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018章 兩個文明的戰爭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8章 謹身殿大討論——一鳴驚人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474章 第三次第284章 獨眼狼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783章 格致院視察——爲女兒高興與長相第1331章 漢洲攻略(四)第139章 戰——血戰番外16:緩過來的原因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第1019章 趕路第426章 誰來查案第9章 謹身殿大討論——結尾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1700章 爲大家犧牲小家第1056章 最終決戰——攻進大營第136章 襲擊將至第192章 初議分封——西域現狀第231章 比武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917章 如何正確理解出題人的意思(四千多字章節)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518章 爲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