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

“是,父親,兒子明白了。兒子一定將蘇州的差事辦好。”文垣立刻答應道。

“好,但切記不要着急,一定要將此事辦妥當。”允熥又囑咐道。

“兒子知道了。”文垣再次答應。

同文垣說完此事,允熥派人將李泰元、李孝行父子叫來,告訴他們對蘇州民變之事中對工匠、開設工場之人的處置。李家父子馬上明白了陛下的用意,也不驚訝,躬身答應。

但陛下之後的一句話讓他們極爲驚訝。“由太子代替朕前往蘇州處置此事。朕會先頒下聖旨,告訴蘇州府官民朝廷的處置,由蘇州府先行抓捕打死看守工場之人的工匠,以及調查工場主違法之事,待二月初太子前往蘇州最終決斷。”

聽到這話,李孝行當時就面露詫異神色,而且差點兒問出來,但被李泰元阻止了。李泰元一邊阻止自己兒子的問話,一邊連聲答應道:“是,陛下。”允熥也沒有解釋的意思,又吩咐幾句,讓他們退下了。

“父親,爲何讓兒子二月份再前往蘇州?”文垣問道。

“你忘了,你七弟二月初要成婚,已經選定了二月初一。他成婚你豈能不參加?今日已是正月二十日,蘇州的事又不是十天就能處置完的,你當然要留在京城,待文坻的婚禮後再前往蘇州。”允熥說道。

“兒子一時沒有想到七弟成婚之事。”文垣忙解釋道。

“不必這麼嚴肅。父子之間平日裡相處何必這樣嚴肅?”允熥笑道。

“適才談論的是政事,所以兒子忍不住就嚴肅起來。”文垣道。

“那從此時開始,談論的不是政事,”允熥又笑着說道:“你就不必再嚴肅。現下時候也不早,也該用膳了。適才我已經派人與你娘說了讓她們先用膳,咱們爺倆就在乾清宮用膳。”

“爹,晚膳吃什麼?”文垣也放鬆下來,出言問道。

“都是常吃的飯菜。不過今晚有牛肉,爲父吩咐了預備牛肉。爲父也不常吃牛肉,你娘也不知道,就不要數落爲父了。”允熥笑着說道。

文垣也只能笑笑不說話。雖然這些年中原的牛越來越多,做皇帝的吃幾塊牛肉也沒什麼,但畢竟朝廷向來禁止擅自殺牛,皇帝帶頭違反不好;何況就算想吃‘貴肉’,還有羊肉。但父親都這麼說了,身爲兒子的還能怎麼樣。

不一會兒晚膳被送了來,允熥邊吃邊與兒子閒聊。說起昨日視察格致院之事,允熥想起當時文垣說起的一段話,又道:“文垣,爲父記得你昨日在格致院時擔憂蒸汽機改良後能用於耕地、一人能夠耕種成百上千畝田地後流民增多如何安置他們,若是趕去藩國卻又擔心枝強幹弱?”

“父親,自古以來都是以農爲本,農戶爲天下人口的大多數,可若是一人憑藉機器就能耕種數百畝田地,定然不會再租給佃戶耕種,而是自己種或者租給更少的人種,農戶人口會減少極多,如何安置這些失去土地的人可是一件值得頭疼之事。都趕去藩國自然簡單,但若是某一藩國之人口比中原還多,如何還會服從朝廷的命令?可不是枝強幹弱?”文垣道。面對自己的父親,又只有父子二人,文垣自然將自己的心思實話實說。

“你放心,即使再遷移百姓,中原之民也會多於所有藩國。”允熥先說了一句,之後道:“至於除將他們遷移至藩國之外的其他安置法子,也並不複雜,讓他們進場做工就是了。不僅僅是繅絲工場或紡織工場、鋼鐵廠,許多貨物以後都可以開設工場生產,對工人的需求會大增。”

“多餘的仍然賣到印度和南洋?那印度和南洋的百姓做什麼?”文垣道。

允熥不想給他解釋生產力提高後,只要財富能夠儘可能公平的分配,普通百姓的購買力也會大幅提高,生產出來的貨物仍然主要在中原售賣,這太複雜了,非專門研究這個的根本解釋不清。他乾脆說道:“印度與南洋的土人種地、採礦就是了。若是一人使用機器耕種數百畝田地,這數百畝地定然種植同一種莊稼,不然效率不會高。慢慢整個中原的農戶都會種植幾種莊稼。其餘莊稼,比如瓜果蔬菜等就讓南洋與印度的土人在種植供本地人吃的糧食時一同種好了,大明拿出販賣貨物得來的小部分錢財購買即可。至於採礦,也不需爲父多說。”

“父親說得對。”文垣說道。他剛纔提這個問題,是擔心南洋和印度的百姓手裡的錢都被大明搜刮走了,他們怎麼活?活不下去了會不會想要造反?但聽到父親的話想起來,南洋之民大多本就非常貧困,手裡的錢本就會被當地勳貴搜刮走,被大明商人賺走還能剩幾件衣服;而且南洋的氣候十分適合種地,手裡沒錢也餓不死的,不會鋌而走險造反。

但他又想起一事,問道:“爹,蒸汽機現下雖然只能用於抽水,但將來必定用處極廣。若是將來工場也用了蒸汽機,生產效率又有數倍的提高,生產出來的貨物怎麼賣?印度與南洋畢竟人口有限,能夠購買的貨物有限。”

“文垣,印度與南洋的總人口還在中原之上,對貨物的需求極大,至少許多年內,即使用了蒸汽機,貨物也不至在印度與南洋賣不出去。至於多少年後遇到了這個問題,讓當時的皇帝與大臣、商人去琢磨吧。那時必定與現在十分不同,或許咱們十分頭疼之事,親眼見到那時的人能夠輕易想出法子。”允熥道。

允熥只是不想解釋生產力增加的問題,但被文垣理解爲也想不出法子來。不過文垣自己也想不出辦法,也只能點點頭,說道:“看來只能寄希望於當時之朝野賢才了。”允熥聽到文垣的話心裡想笑,但還是忍住了。

他們這樣邊聊邊吃,吃的很慢,但過了一會兒也吃完了。文垣告別返回坤寧宮。他雖然快要成年了,但熙瑤不願他去文華殿,就以尚未成婚爲藉口仍住在坤寧宮;允熥也想着這樣與兒子說話的時候還多些也就沒有反對。允熥自己今晚前往妙錦的宮殿。他還有話要和文堃說。

第二日一早,李泰元、李孝行父子返回蘇州,而且不顧顛簸騎快馬返回,要趕在聖旨抵達蘇州前趕回去。他們倒是不在意家族中會有人被處置之事,畢竟在民變事後家族內就議論過許多次了,許多人都認爲朝廷會抓幾個人平民憤,犧牲的人自己都預備好了。他們趕回去,是要儘快安排應對太子至蘇州之事。早商量一日就能早安排一日,早安排一日就會有一日的好處,至少沒有壞處;而且他有預感,太子殿下這次前來蘇州必定不僅僅是處置民變之事,陛下必定還交代了其他差事,更要回去商議。所以必須儘快返回蘇州。

消息傳到蘇州,也是一片驚訝之聲。湯宗見朝廷的處置與他不同,馬上寫摺子請辭,但被允熥駁回。湯宗沒有寫第二封請辭的奏摺,但心裡打定主意此事了結之後再次請辭。

工匠們對這處置不太滿意,因爲領頭之人要被判處死罪,他們還要賠錢。不過暫時沒有人鬧事,大家都打算等太子殿下來後在下榻的行宮喊冤。

工場主們卻大多惴惴不安。他們和李家父子想的一樣,太子殿下此來必定僅是處置民變之事,必定還有其他差事,都在絞盡腦汁的琢磨。

不過這些暫時與允熥無關,也不被朝廷百官所注意。這幾日朝廷上下最要緊的,就是戊王殿下的婚禮了。

早在婚禮開始前幾日就已經忙碌起來,熙瑤、李莎兒和文坻本人都忙得腳不沾地;敏兒、文珥和文珞也時常去探望利奧諾爾,叮囑她不能錯誤的細節,也很忙碌。

到了二月初一成婚的那一日,文坻前往親迎,將利奧諾爾迎到剛剛裝修好的王爺府邸,行過合巹禮後又趕往皇宮拜見父皇、母后與母妃、太子與太子妃。拜見太子的時候因爲尚無太子妃,弄得引導官很傷腦筋,不得不從前代的皇子成婚禮儀中找尋做法。

拜見長輩的時候,允熥特意允許李莎兒與兒子、兒媳單獨待一會兒,自己和皇后提前退開。李莎兒握着兒子的手說了好一會兒話,又仔細打量了利奧諾爾,然後點了點頭,給了她極重的見面禮。利奧諾爾即使不懂大明的文化習慣也能猜到李莎兒這是對自己還算滿意,鬆了口氣。

之後文坻又帶着媳婦返回王府,開宴招待親朋好友。因他要成婚在年後不久就被衆人所知,所以不少今年來京城朝見的藩王都留到這一日參加婚禮,再加上許多勳貴也來湊趣,婚宴十分熱鬧,消息傳回宮裡,也全了李莎兒的心思。

成婚後又過了三日,二月初五,文坻與利奧諾爾啓程,返回埃及。李莎兒非常不捨,因爲這一去就不知何時能夠再見了。前一日晚上將文坻叫進宮裡說了一夜的話,第二日凌晨與兒子告別,將他送出皇宮。文坻在奉天門前對母親磕了一個頭,轉身離去。

文坻離京後一日,文垣也要前往蘇州處置民變之事了。熙瑤倒是對此十分高興,尤其她得知允熥私下裡囑咐文垣的那幾個差事後更加高興。這代表着允熥正式開始讓文垣處置朝政,若是能辦的漂漂亮亮的,對他很有好處。

當然,這也代表着若是辦的不好,對文垣也很有壞處。熙瑤透過孃家,又請託皇城學堂的先生找尋幾個適合的幕僚。他們雖然不知文垣還要辦其他差事,但也知這個差事一定要辦好了,找了幾個很有本事但又不是官的人,也跟文垣一起前往蘇州。允熥也知熙瑤都做了什麼,不過並未阻止。

二月初三講武堂開學後,文圻、文坤與文垠前往學習。他們三人頓時被無數講武堂的學生所包圍,或明或暗的討好。由於講武堂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已經不像洪武末年或建業初年那樣畢業後就有好前程,將來升爲指揮使板上釘釘了;一般人回去後只能從試百戶開始做,無功無過三年後升爲百戶,再三年後升爲副千戶,再五年後升爲千戶或省都司裡平級的官職。之後若是不能立下軍功,能不能升官就不好說了,全看個人的本事,緣法,與最要緊的背景。若是運氣差的,五十來歲被提升爲正四品等着養老退休。

正四品也不算小官了,但能選入講武堂之人都是人傑,當然不滿意八成以上可能正四品退休的前景。他們寧願去藩國搏一搏。尤其藩國初立之時,正是用人之際,將來做到武相都很有可能。因此他們才圍着三位殿下。

文圻等人一開始還十分高興,但到後來有些不勝其煩,但又不好拒絕,只能儘量減少在教室或校場上的時間。當然,他們仍然在優中選優,挑選自己認爲最優秀的學生,將來帶到藩國。

就這樣,時間到了二月十五日,敏兒選定夫婿的最後一日。

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45章 武德衛第678章 岷寧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188章 喪第648章 糧食第1211章 再等等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1324章 南洋風雨——開始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328章 侍衛們的話第365章 對陣第116章 兗州事件——分析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1211章 再等等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61章 ……陰謀——差點兒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1499章 蘇州驚變——造反續(祝書友們新年快樂)第559章 入城第384章 秦與浙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387章 喜歡第645章 鐵紀鐵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101章 玻璃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55章 ……陰謀——誤事第80章 下基層上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698章 說湘王第1125章 傅安(二)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番外6:體育課的重要性第289章 生擒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82章 抓海盜第1178章 安排第411章 北撤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319章 內宮貪腐案(三)第563章 杭州商戶第184章 醒來第688章 藍帳和金帳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1077章 決戰——烈士斷腕第898章 慶功宴(一)第187章 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1150章 分析動機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985章 永王回京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329章 保護軍婚條例第594章 風潮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698章 說湘王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43章 戰——安全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番外11:帝國政治制度——縮水的皇帝與養老的議會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1140章 臨危第1346章 南洋風雨——三寶壟守城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1151章 會見前第223章 讀書之苦與文采飛揚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634章 橫濱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814章 雷州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