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6章 氣數已盡

“你呀。”允熥笑着點了點他的腦袋,又問道:“你這樣做確可將罵名推出去,但若是因此惹怒了天方教徒,他們聯手大舉討伐你如何應對?就算不大舉討伐,那些天方教的狂信徒潛入你的土地屠戮拂菻移民,也會造成動盪,百姓不安。這如何應對?”

“對付那些天方教的狂信徒,也只能命將士嚴守邊境了,別無他法;但兒子並不擔心天方教徒聯手大舉討伐。”文坻道:“天方教徒要大舉討伐,總要有一個主心骨,可現下天方教的國家中找不到這樣一個主心骨。”

“怎會找不到?奧斯曼國雖從埃及敗退,水師損失極大,但仍然是一強國,無其他天方教國家可比肩,怎會無主心骨?”允熥道。

“可是奧斯曼國的國君穆罕魔德一世已經被打死了,他的長子今年才十三歲,坐不穩王位,奧斯曼國必將再陷混亂,如何能夠作爲主心骨?”文坻奇怪地說道:“此事兒子曾寫成奏摺派人送至京城,父親沒有收到?”

“父親並未見到這封奏摺。”允熥道:“這是怎麼回事?”

“這,”文坻想了想,說道:“莫非是送信的船半路上遭遇風暴沉到了海底?”

“大約是如此了。不過不論爲何信件並未送到都不要緊,”允熥十分興奮的說道:“如此一來,天方教兩大國家皆國君戰死,多半陷入內亂,大明無憂已!”

“兩大國家?除了奧斯曼國,還有哪一國的國君也被打死了?”聽到這話,文坻又驚又喜,忙追問道。

“是帖木兒汗國的大汗沙哈魯。”允熥笑着對他說道:“就在你趕到埃及前後,西北的秦藩出兵攻打帖木兒汗國,不僅將這一國打敗,而且打死了沙哈魯。”

“真是太好了!秦王叔威武!”文坻也高興的說道。他可是知道,父親在沙哈魯消滅帖木兒汗國分裂出的各個勢力、重新完成統一後對他十分擔心,生怕在大明西垂再次崛起一個強國,威脅秦藩的安全,威脅陸上絲綢之路。特別是沙哈魯親眼目睹他父親帶領數十萬人馬東征大明都失敗了,肯定不會再次集結大軍與大明大戰,這就更加難對付。但現在這個很難對付的人竟然戰死了,雖然與他干係不大,他也替父親感到高興。

“而且這個沙哈魯之所以會戰死也十分巧合。”允熥笑道:“秦藩出兵後,沙哈魯認爲自己不是秦藩的對手,放棄除都城之外的所有城池,死守都城。尚炳親自帶兵圍攻都城,卻三個多月都並未攻下,糧草將近,想要退兵。因這一國的都城建在山中,將炮彈再從山上運下十分困難,尚炳於是在退兵前夜下令將炮彈打光。卻不想這一夜沙哈魯恰巧巡視城牆,就被打死了,都城隨即亂成一團,第二日一早尚炳撤兵前發覺城內混亂,帶兵攻城一舉奪下,又審問城中的官員得知了沙哈魯的死因。”

允熥說完自己又連笑了幾聲,但文坻卻愣住了,過了一會兒才說道:“父親。”

“怎麼?”

“兒子聽父親說了沙哈魯的死法,聽起來與穆罕魔德一世的死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穆罕魔德一世是怎麼死的?”允熥忙追問道。

“穆罕魔德一世帶兵從開羅撤走後,因猜測他必定經伊斯梅利亞撤走,所以命數百將士帶着那三門最新式的火炮在伊斯梅利亞附近伏擊,又派出與天方教徒有深仇大恨之人埋伏。因那三門炮的精度雖高,但正好打中穆罕魔德一世可能極小;埋伏之人恰好埋伏在穆罕魔德一世身旁更是幾無可能,所以兒子與曹將軍都未在意。但卻不想真的將他打死了。”文坻說道。

“父親,天方教諸國中最有才的兩個國君都這樣稀奇的死了,再算上之前戰死的兩個天方教傑出君主帖木兒與巴耶濟德一世,這是否是天方教的氣數已盡,所以能重振天方教的英傑之君先後戰死?”文坻又道。

這個說法不是文坻自己想到的,而是利奧諾爾想到的。在船上他們二人逐漸熟悉之後,閒聊提起這些年先後戰死的天方教傑出的君主,利奧諾爾當時說這是因爲西方的十字教之神殺死了天方教的真神,天方教徒失去了神的庇佑才接連失敗。文坻當然對利奧諾爾十字教之神殺了天方教之神的說法嗤之以鼻,但他覺得她的想法未必完全沒有道理,或許確實是天方教氣數已盡纔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天方教氣數已盡?”允熥心想歷史上天方教再過幾十年會進入巔峰,新航路開闢以後才慢慢衰落,可以說得上氣數已盡;但這一時空天方教現在就氣數已盡了?‘莫非是因爲朕?因朕來到了這個時空,所以天方教提前氣數已盡?’允熥不由得想着。

當然,這樣的問題是想不出結論的,允熥很快就不再想了,但他同文坻說道:“不論天方教是否氣數已盡,你返回埃及後都要照此宣傳,讓所有人知道天方教氣數已盡了。父親在中原,也會廣泛宣傳。”

“父親真是高明!”文坻馬上說道。進行這樣的宣傳,再加上天方教的英傑之君這些年確實死了不少,就算是最堅定的天方教徒也未必不會疑神疑鬼,更不必提淺信徒了。這樣就能極大影響天方教的傳播,意義極大。

“那是當然,不高明,如何能夠做得你的父親。”允熥開玩笑道。

父子說笑一陣,文坻又問了幾件事如何處置爲好,允熥一一解答。文坻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正要出言問自己已經疑惑了整整一年的問題:爲何派兵攻打埃及奪取蘇伊士,就聽允熥問道:“文坻,你可還有什麼不好落在筆上但又十分要緊的事情,比如解決埃及人之事,要告訴父親?”

“確有一件這樣的事情。”文坻剛要說沒有,忽然想起那件事,說道。

“何事?”

“父親,有一夥人,驗證了腳下之大地,是圓的。”

第489章 胥史第1054章 最終決戰——猛獸夜襲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604章 對西北衛所第100章 後續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884章 巫蠱問案(一)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953章 婚姻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172章 投奔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1694章 朝鮮更換世子預備式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395章 結果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709章 有共同點的談話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212章 以一人敵一羣後記第829章 多邦城——謀劃獻城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748章 見面商談第489章 胥史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073章 決戰——後撤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965章 工業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304章 水師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1244章 真正的學校——學生會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349章 漢洲攻略(十三)第1237章 真正的學校——開學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401章 朱藍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1252章 農業改革——試點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390章 兗州城上第385章 與平叛有關第1548章 印度之戰——白死?第720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江州第422章 洛陽發現第601章 競買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498章 任官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174章 插入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134章 北平城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232章 收侍衛和考證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291章 家族宴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500章 不大不小的動作準備第196章 新問題第1216章 家話第1722章 文坻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58章 ……陰謀——插敘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243章 朝鮮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