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 做好迎接洶涌議論的準備

“娘心裡一定想着,在讓你們瞧之前,將不是十分適合的人選去除。”與此同時,敏兒輕聲對文垣和文圻說道。

文圻臉上的表情動了動,正要說什麼,熙瑤注意到他們三個坐在一起說話,敏兒正帶着略有些得意的笑容看着文垣和文圻,插話道:“敏兒,你在說什麼?”

“娘,女兒與兩個弟弟只是閒聊而已。”敏兒忙說道。

“閒聊?”熙瑤有些狐疑。按照她對女兒的瞭解,露出這幅表情的時候不像是在隨意閒聊。但她沒聽到他們在說什麼,也不能說敏兒說謊。不過她馬上又想起一件事,同她說道:“敏兒,等過了年,你就二十二了!和你一樣年歲的人在你這個年紀早已生孩子了,就連岱雯都已經生了一個兒子,但你竟然還沒有嫁人!”

“這也不能全賴女兒。誰叫娘挑選的那些人女兒都看不上。”敏兒不敢反駁,只是小聲嘀咕着。

“是你太挑了!”熙瑤叫道。

“熙瑤,這話說的過了。”允熥插嘴道:“敏兒想要挑一個稱心如意的夫婿也是應該。”

“你還說!”熙瑤又沒好氣的對允熥說道:“若不是因你寵愛她一直拖着不給她挑選夫婿,何至於拖到現在大多數年歲相當的勳貴子弟都已成婚,使得挑選餘地這樣小?”

聽到這話,允熥只能喃喃的笑,不敢反駁。

熙瑤見他這樣,又轉過頭來同敏兒說道:“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宮裡太忙,也無暇顧及爲你挑選夫婿。娘就寬限到明年二月。等到了明年二月,縱使你不喜歡,也要爲你挑選一位夫婿。”

“娘。”敏兒又想說什麼,但熙瑤馬上又道:“你別忘了,明年你二妹妹文琳十八歲,三妹妹文珥十六歲,你要耽誤你的兩個妹妹訂婚出嫁,讓她們記恨你不成?”

聽到這話,敏兒不說話了。她對於嫁不嫁人並不在意,可她的妹妹們並不這樣想。但她又是長女,她不訂親她的妹妹們也不能訂親,不僅是幾個妹妹暗地裡記恨他,明妃和雲妃更會恨死她。

“女兒知道了。”敏兒臉色怏怏的答應道。

熙瑤看着她的表情,也有些於心不忍,但此事實在沒有辦法再拖延,明妃葉抱琴都找她說過好幾次爲文琳訂親挑選夫婿了,她也只能狠下心腸,將敏兒嫁出去。不過她又說道:“在二月十五之前,若是你自己有中意的人選,可以和娘說,不論什麼身份的人,娘一定答應。”

“女兒知道了。”敏兒答應一聲。與此同時她在心裡想着:‘爹與娘雖然不會故意爲我選一個不好的夫婿,但他們的想法未必與我的一樣,我還是自己選一個人。可是現下尚未訂親的勳貴子弟都是不成器的,不能選勳貴子弟。不過不選勳貴,能有什麼年輕的子弟可以挑選?’

……

……

“你被加封爲伯?”格致院內,楊翥驚訝地叫道,思澄堂、周偉,以及圍着的許多人都十分驚奇地看向曹徵。

“是,陛下加封我爲伯。而且蒙陛下天恩,恢復我家懷遠的封號,加封爲懷遠伯,准許降等襲爵。”曹徵說道。

“恭喜。”思澄堂這時已經平靜下來,上前一步恭賀道。他一向與曹徵交好,知曉在父親曹興去世、丟掉不世襲的侯爵後,曹徵作爲家中唯一一個被陛下看中的人承擔了多大壓力;現在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得封伯爵,讓曹家重新成爲大明頂級勳貴之一,思澄堂真心爲他高興。

聽到思澄堂恭賀,其他人也忙上前恭賀。曹徵忙圓圓一揖,而且說道:“臘月二十五日在下在醉軒樓設東道,宴請格致院的諸位同僚,還請賞光移步。”

“你放心,我一定去。”衆人紛紛說道,有幾個人臉上露出難色,大約是提前定了那一日要與旁人宴飲。不過此時也不好出言說不去,只能暫且答應下來。

曹徵又與大家說了一會兒話,再次接受衆人的道賀,同時忽略那些暗含譏諷的話語。過了好一會兒衆人才散去。

楊翥與思澄堂留在了最後。曹徵又對思澄堂感謝道:“這次能得陛下賜封爲伯,多賴思兄之力,明日舉行家宴宴請思兄,往思兄不要推絕。”

又對楊翥說道:“楊兄,明日也請楊兄赴宴。”

“我是必去的,正好借赴曹兄的宴請躲避族中的宴飲。那些偏支族人不僅不知上進,反而整日想要不勞而獲,每次族中宴飲都要被他們噪括一番,正好躲開。”思澄堂笑道。

但楊翥說道:“明日我二弟一家來京,實在是空不出時候赴宴;何況咱們都在格致院,等年後你若是有空再宴請我不遲。不過我有句話提醒你:你憑藉科學研究得封懷遠伯,百官必定不滿,你要做好迎接無數對你不利的議論,甚至憑空污衊的準備。”

聽到這話,曹徵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鄭重說道:“多謝楊兄提醒。我一定不會將旁人的議論放在耳中。”他想起允熥當時說運動三定律用處極大時非常肯定的語氣,又道:“而且早晚有一日,他們也都會知曉,這三個定律的用處。”

……

……

第二日果然如同敏兒猜測的那樣,反對加封曹徵爲伯的奏摺洶涌而來,雖然不至淹沒御桌,但足以讓通政司值守的官員一邊將這麼多奏摺遞送入宮一邊心中暗罵。

允熥對奏摺一概不理,統統留中不發,專心過年。第二日臘月二十三正好天降大雪,允熥帶着妻兒來到宮內最適合賞雪之處,又吩咐御膳房準備了幾斤鹿肉,一邊吃鹿肉一邊賞雪景。當然,爭聯即景詩是不可能了,允熥雖然文學素養比過去有所提高不抄襲也能寫出不錯的詩來,他的兒女們也能勉強寫詩,但大家都沒有寫詩的興趣,只是閒聊說笑而已。

下一日臘月二十四日與前一日差不多,都是吃喝玩樂了一整日。第三日臘月二十五日,一早允熥剛剛起來,正琢磨今日做什麼,盧義聽了一個匆匆跑進來的小宦官說話,之後馬上走到允熥身旁道:“官家,七殿下回京了!”

第301章 告誡與兒女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213章 發福利第600章 三家第696章 孩子第936章 要廢除漢人爲奴第303章 戴罪立功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1722章 文坻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151章 會見前第956章 英雄魂歸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741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二與其它第820章 戰安南——遇伏第633章 出門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850章 總之效仿就對了第318章 內宮貪腐案(二)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65章 充分準備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2章 太子將死第947章 買首飾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980章 唱戲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761章 三元宮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562章 滿江紅第1264章 驚險第481章 改任第202章 小說家第603章 杭州與西安第292章 過年了第1085章 最強男人對話——放心早了第856章 南定——提要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1517章 有人叛變第1254章 農業改革——吩咐完畢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1222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中)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13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哦,漢人也曾經是白人?第135章 宣府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1466章 新任命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355章 齊王府之亂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27章 景隆之謀第1813章 統治階級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100章 戰烏魯木齊——死難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498章 任官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23章 重陽節——其他人的心思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670章 攻緬——殺第996章 玉佩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第1747章 答應索菲亞與陛下的密旨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320章 內宮貪腐案(四)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409章 德州之戰——防彈衣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490章 薛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