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

隨後開始籌備出兵之事。因只出兵兩萬,所需預備的錢糧軍械不多,大都督府上下也並不忙碌。很快就準備完畢。

允熥則親自挑選派出的將士。他本想選兩個上直衛出戰,但藍珍卻提出建議:最好讓印度的總督府也派兵參戰。允熥經過思量覺得藍珍的建議不錯,所以只選了一個上直衛,另外近萬將士由印度的總督府派出。

雖然允熥進行了十多年的努力,但朝堂上的大多數官員仍然不把任何其他國家看做能與大明平起平坐的國家,當然現在也確實沒有國家夠格與大明平起平坐。既然如此,那就不能公開與卡斯蒂利亞國的盟約;爲了減少百官的反對,也不能公開要派兵攻打埃及,所以是打着增援印度三個總督府的旗號派兵。雖然不少官員懷疑有印度的土人造反,但既然只派兵萬餘,就算有人造反規模也不大,沒有在意。此事就這麼混過去了,沒在朝堂上引起波瀾。

唯一引起波瀾的是帶兵人選。文官們不知內情,但大都督府的武將都知道。因這次僅僅出戰兵兩萬、輔兵兩萬,總兵力不過四萬,許多將領都覺得自己能夠能夠統領這支軍隊,紛紛找門路想要做主將。

不過才鑽營了幾日,陛下已經定下了主將人選:剛剛加封趙國公的曹行。曹行過去統領七八萬人的副將都做過,統領四萬人馬自然也不在話下,所以大家也無可挑剔。只是有人覺得陛下這是殺雞用牛刀,大材小用了,向允熥進諫了一番。允熥不搭理,他們也只能罷了。

到了八月份,出征的衛所已經挑選好了,錢糧軍械也都預備齊全,由曹行帶兵先行趕往印度西海岸。

曹行出發後,一連幾個月朝堂上都沒有什麼大事,很快就到了過年。允熥又舉行了除夕晚會,由教坊司的伎人表演節目,宗室子弟們聚在一起熱鬧了一個多時辰,到了亥時初結束晚會,允熥帶着妻妾兒女又在乾清宮聊天打牌,守歲等候子時的到來。

大多數人都十分高興,但李莎兒卻有些傷感。過完年不等正月十五,年僅十五歲的文坻就要出發前往埃及,縱使她知曉兒子早晚會離開京城,但仍然有些傷心。

文坻忙道:“娘,今日高興的日子,您這麼傷感做什麼。兒子也不是一去不回了,明年除夕還要回來拜見母親的,而且兒子還會帶着您的兒媳婦,有什麼好傷心的。不僅兒媳婦,說不準孫子都給您帶回來。”

“哪有這麼快!”李莎兒沒好氣地說道:“不說你是大明皇子,你媳婦是卡斯蒂利亞國的郡主,成婚定然會有許多有用沒用的禮節;即使你們到了埃及就成家,而且你媳婦馬上就懷上,明年正月初一前也生不下來。而且剛出生的小孩子也不宜走這麼遠的路。”

“那後年,後年兒子回京,一定讓母親見到孫子。”文坻又笑着說道。

“少扯謊!你還能年年從埃及回來不成!從埃及到京城往返就是四個多月,你在京裡再多待半個月,這就是五個月的時間,你還做不做國君了。小心讓人架空了。”李莎兒又道。

“不會的。再說,拂菻的規矩與大明不同,就算大權都被大臣控制了,也不用擔心他們謀朝篡位。更不用說兒子背後還有大明做後盾。哎,這樣說起來,其實兒子可以什麼都不幹,整日吃喝玩樂。反正守着埃及這個要道不擔心缺錢花,事情有大臣來幹,又不用擔心他們謀反。”文坻好像發現了什麼新奇的事情一般,一驚一乍的說道。

“整天就琢磨着偷懶!”李莎兒忍不住拍了他腦袋一下,文坻趕忙低頭,但又吐了吐舌頭。又引得李莎兒忍俊不禁。

“好了,娘知道你是故意逗娘開心。娘年輕時候也常常與親人離別,慢慢的也習慣了。你也不必再這樣做了。”李莎兒的神情恢復了正常,又道。

“兒子知道了。”文坻答應一聲。

“初八你就要離開京城了,從初一到初七你肯定十分忙碌,做孃的有些話就今天交代給你。打仗的事情娘不懂,也不插話了;治國理政,既然大明不會在埃及留多少人,那爲官的應當大多是拂菻人。你先不忙做什麼,認真觀察拂菻官員做事的規矩,等都弄懂了再上手也不遲。還有……”李莎兒囑咐了好多話。

“是,兒子知道了。”文坻又答應道。

“對了,你的封號是可定下了?娘沒聽說加封你之事。”李莎兒又想起這件事,出言問道。

“沒有。父親說等打下埃及後再定。”

“也不知能不能封個郡王。文垚就是郡王,你總不能比他低了。”

“應當差不多。”文坻自己也拿不準。

“但願能得一個郡王。”李莎兒又嘆了一句,最後向文坻囑咐道:“旁的娘也沒什麼可說的了,最後囑咐你兩句:你爹的話不能全聽,卡斯蒂利亞國的話也不能全聽,總要以你的藩國的利益爲主,而不是其他任何國家。而且,最要緊的,還是過好自己的日子,多生幾個孩子,比什麼都強。”

“是,娘。”聽到母親的囑託,文坻的眼淚差點忍不住流下來,勉強說道。

“我的兒。”李莎兒又伸手抱住兒子。文坻再也忍耐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允熥本來正與熙瑤說話,忽然聽到傳來哭聲,側頭一看就見到李莎兒文坻母子抱在一起。他剛要站起來走過去安慰他們,一把被熙瑤拉住。“夫君,你還是不要過去了,讓他們母子這樣,比你摻和進去要好。”

“也是。”允熥聞言也重新坐了回去,看着抱在一起的母子兩人。他不由得也有些傷感,心中想着:‘這麼多孩子,將來都要離開京城幾年也見不到一次。哎!’

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484章 懷孕、離京和贊儀第844章 治傷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680章 三清第638章 三地的糧食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120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白帳與藍帳第455章 答應和準備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395章 結果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843章 軍醫第702章 從二十五到三十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014章 用少林寺主持搞事情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507章 秦淮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1267章 七月第518章 爲什麼第168章 海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802章 瓊州事末開始第247章 鄭國公府第1414章 李家慶賀第359章 議進兵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1334章 南洋風雨——下一步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204章 彌勒佛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842章 佔領升龍城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29章 子澄入彀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302章 簡化字最後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1034章 祭奠與論功第256章 多疑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第761章 三元宮第949章 兒子與非親生母親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1385章 投獻案——秦鬆調查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1021章 **主義第1807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推恩西南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壞消息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886章 奸細案——公開第881章 一件藏頭露尾的事情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719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北部灣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999章 來自撒馬爾罕城的決策——蒙古炮灰?第556章 獻女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1790章 工業時代——富裕人口做什麼第488章 貢院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