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

“殿下,您這麼早就起牀了?”在大明南洋艦隊印度洋分艦隊(爲攻打埃及專門設立的)旗艦成功號上,艦隊總指揮官,加副將銜的李繼遷走上甲板,見到站在艦橋旁的一人愣了一下,隨後走過去輕聲問道。

“這裡也沒有外人,不必用‘殿下’這樣正式的詞叫我,就算不敢直呼我的名字,叫我七郎或者公子也成。”聽到說話聲的文坻轉過頭來,笑着說道。

“那我就託大,叫你一聲七郎。”李繼遷也不是謹小慎微的人,而且此時他們身旁十步之內都沒有人,也就爽朗的說了新的稱呼。

“這纔對。”文坻又笑道:“你是我舅舅,唯一的親舅舅,聽你叫我殿下怪彆扭的,這樣叫最好。”

又道:“因凌晨時的騷擾被驚醒了,之後就睡不着了,在牀上翻來覆去躺了半個時辰還是睡不着,乾脆起牀。正好還可以看看日出。舅舅,你瞧,這日出多美。”文坻指着東面的太陽說道。

“確實很美。”李繼遷說道。不過他從當海盜的時候起就已經不知道在海上看過多少次日出了,早就已經麻木。不過看着這剛剛越出海面的太陽,李繼遷心思一動忽然想到什麼,出言道:“七郎,你有沒有覺得,每天日出的時間越來越晚了?”

“每天日出的時間越來越晚了?”文坻搖搖頭:“我沒這樣覺得。咱們靠陸購買糧食菜蔬什麼的時候,見到的時間不也沒問題?”

“七郎,不是這話。世界各地的時間都是根據太陽升起、落下來定的,這裡的太陽既然此時升起,那此時就是這裡的卯時初,陸地上的時間當然不會與海上的時間有區別。”

“那你是什麼意思?”文坻沒聽懂李繼遷要說什麼。

“就是,怎麼說,現在,此時,太陽升起,但在中原,太陽早已升起了?”

“這怎麼會?”文坻驚訝的說道。

“如果按照格致院的思澄堂提出的理論,腳下的大地是一個球,那太陽照射到每一寸土地的時間必定不一樣,有的地方太陽升起來的早,有的地方太陽升起來的晚。”李繼遷道。

“腳下的大地是一個球體?”文坻更加驚訝。允熥讓思澄堂等人提出這個假說的時候是建業五年,被朝堂上許多人議論也是在那一年,當時文坻纔出生一年多,根本不可能知道。等他年紀大些了,又很少有人提起這個假說了,所以文坻竟然沒聽說過。

“這是格致院主簿思澄堂說的,據說最早是拂菻一個人提出的。不過至今沒有被驗證,所以不知真假,現下只是假說。”李繼遷解釋道。

“這不會是真的。”文坻拒絕承認。

“應該不是真的。”李繼遷也這樣認爲,贊同道。

“算了,不說這個了。”文坻說起別的。“舅舅,這段時日,每天都有海盜來騷擾咱們,這些海盜爲何會這樣做?咱們這支船隊如此醒目,海盜船遠遠的就能見到,他們明知不可能搶到什麼東西,甚至還有喪命的可能,爲什麼還要來騷擾?”

“這一定是奧斯曼國或馬穆魯克國的計策。”李繼遷馬上回答:“奧斯曼國不願大明佔領埃及,馬穆魯克更加不會願意。他們爲了延緩大軍抵達埃及的時間,所以僱傭海盜來騷擾我軍。”

“而且,他們或許還懷着疲兵之想。日夜不停的派出海盜騷擾,使得大明的將士不能好好休息,比平常更加疲憊,不僅能延緩行船速度,也爲伏擊艦隊做準備。”

“伏擊艦隊?舅舅,你是說奧斯曼國或馬穆魯克國想要伏擊我軍艦隊?”文坻追問道。

“定是如此。”提起本行,李繼遷對自己的判斷信心十足。

“那他們會在何處伏擊?如何應對?”文坻又道。

“如果我所料不錯,應當是亞丁灣與紅海交接之地。”李繼遷掏出紙筆,簡略的畫了一個大食海地圖,指着亞丁灣與紅海交界的地方說道:“據曾往來此處的商人,以及現下在船上的領航之人說,此處雖然有水路相連,但水道極窄,最寬處不過五六十里,最窄處才四十餘里。而且海峽中還有島嶼,將整座海峽分爲兩半,其中一半僅有五六裡寬,另一半雖然更寬些,但水下多暗礁,難以行船。”

“敵軍必定會有對這一片海情十分熟悉之人領航、指揮,能夠充分利用複雜的海情伏擊我軍。”

“那如何應對?”聽了李繼遷的一番話,文坻有些擔心。

“殿下放心。雖然我軍對海情不如敵軍熟悉,但也有人曾駕船路過這裡,知曉安全的航道;水師的將士們都是久經戰陣之人,將領也都經驗豐富,面對敵軍不會慌張,我軍火炮又必定比敵軍更好,就算敵軍船隻衆多也未必是我軍的對手。而且水路狹窄對敵軍也是一樣,他們也無法一次投入太多船隻圍攻我軍戰船,此戰必定不會敗。”李繼遷信心十足的說道。

文坻並沒有完全相信他的話,但他總知道這個時候不能打擊他,裝出信心十足的樣子說道:“既然舅舅這樣說,我就放心了。”

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968章 教育子女第224章 皇家之人第1786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意見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205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上後記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536章 接見官員第1251章 反應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1529章 小武則天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275章 三人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825章 戰安南——爭論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1284章 好在哪裡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744章 不同的麪館第1332章 南洋風雨——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的想法第812章 四王第1157章 追與逃第1087章 謊言的目的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150章 挖坑第1441章 對歐洲的謀劃—三個共和國的要求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1693章 什麼,朝鮮改立世子?第1557章 視察五城學堂第411章 北撤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1230章 第一站周王府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1708章 父親和新世子找舊世子幫忙第954章 續婚姻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841章 打進升龍城第448章 徐家四姐妹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276章 赦免和規矩第1755章 開羅——潛入第507章 秦淮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1774章 文坻第二事——三浦友臻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647章 新入上直衛第196章 新問題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129章 過山東第698章 說湘王第375章 兩地的變故(一)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第1555章 印度之戰——損失與建藩第1808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天津市舶司與山海關往事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1372章 代數與幾何第383章 徐家與文官第1466章 新任命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1475章 恭賀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764章 李家懷疑第1696章 終於打消了這個念頭第1019章 趕路第580章 正派國舅第341章 講武堂人才與整頓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168章 海第265章 突然的請求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1514章 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