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

“朱標統!”“朱標統!”正守在麥傑迪北面城頭上的將士紛紛行禮道。

“嗯。”被叫做標統的人答應一聲,又問道:“北面的孟加拉人可有異動?”

“標統大人,”一個身穿百戶軍服的人說道:“自從他們在趕到當日見我軍人少攻打過一次城池但失敗後,再也沒有任何動靜。”

“沒有任何動靜?”標統追問道:“連伐木都沒有?”

“沒有,他們在將軍營搭建好以後就再也沒有其他動作,這幾日一直是在軍營中。”百戶又道。

“這有些奇怪。”標統輕聲說了一句。就算他們發現自己的這一萬多人攻不下麥傑迪,但也應該爲後續要趕來的軍隊準備營寨與攻城器械伐木纔對。“莫非孟加拉人已經不打算奪回麥傑迪?只是固守現下尚未丟失之地?”他又輕聲說道。這是個合理的猜測,但他總覺得應該沒這麼簡單。

一邊想着,標統已經將整個北面城牆巡視了一圈,得到的回答都是孟加拉人並未有任何動靜。標統隨即趕回城中一棟宅院,向此時麥傑迪的最高指揮官張輔彙報。

“孟加拉沒有任何動靜?”張輔也十分奇怪:“他們真的放棄麥傑迪了?”

“代珍,說說你的想法。”張輔又道。

這個標統就是朱代珍。建業三年允熥整頓上直衛的時候從其他京衛選入羽林左衛,第二年參加安南之戰,立下功勞被任命爲百戶,又過了一年被提升爲副千戶。建業十年依據功勞和資歷任命爲千戶。雖然他在安南之戰沒能立下太大的功勞,但實際上很會打仗,張輔在擔任羽林左衛標統的時候發現了這一點,記在心裡,在建業十年空缺了一個千戶的時候向大都督府總參謀部提了一下,他這才升爲千戶。去年允熥任命張輔爲文垚的左相,他就將朱代珍要了來,而且直接任命爲一標標統。標統是當年朱贊儀當了越王設立的軍事單位,轄五個千戶,每個千戶轄五個百戶,總兵力兩千八百人。

“左相,按理來講,孟加拉人不應該會這麼輕易放棄麥傑迪,怎麼都要派出人馬來使者奪回城池。他們這麼反常,屬下也不知道在打什麼主意。”朱代珍道。

聽到朱代珍的話,張輔沉思片刻,猜測着說道:”會不會是他們覺得咱們的後繼之兵這兩日就能趕到孟加拉,所以害怕派到這裡的人馬太多被我軍以多打少擊潰?”

“還是北面同樣信奉天方教的國家要對孟加拉國趁火打劫,使得沙阿騰不出手來?亦或是國內的婆羅門教徒聽聞大明天兵要攻打孟加拉國後不安分?”

“左相,沒有任何新消息傳來,根本判斷不了。”朱代珍又道。

“確實。”張輔道。孟加拉人的長相與東方人完全不同,想要從國內派出人手戰時潛伏在孟加拉收集情報根本不可能,沙阿會監視所有留在國內的東方人的,即使長相與漢人略有區別、也爲他服務的哈立德同樣處於被監視中。又因爲在伊吾之戰後大明纔開始派人在印度佈局,所以現在收買的當地人都是最平常的人,也探聽不到必要重要的情報。

“命令四面城牆駐守的將士不得懈怠,而且每日都要察看對面孟加拉人的軍營,看他們有無不同尋常的動靜。”張輔又道。

“是。”朱代珍答應一聲,想了想又道:“張相,是否請殿下再派更多的將士來麥傑迪駐紮?”

“怎麼,你覺得沙阿在策劃什麼陰謀詭計?”張輔問。

“屬下只是對孟加拉國君主現下的舉動十分不安,總覺得應當不是簡簡單單放棄了麥傑迪。”朱代珍回答。

“你說的也有道理,但再調兵馬前來絕對不成。”張輔道:“你也應該知曉殿下的安危十分要緊,殿下身旁的將士不能比這裡少。”

“既然如此,不如從麥傑迪撤退。當初之所以趕在大軍抵達前攻打諾阿卡利城,是爲了聲東擊西,但不論爲何孟加拉人沒有派太多人馬前來,聲東擊西的目的都沒有達到,不如早日撤兵。”朱代珍又道。

聽到朱代珍的話,張輔低下頭,臉上露出一絲苦笑。當初奪取麥傑迪就不在他的計劃裡,他的計劃只是進兵至麥傑迪下嚇唬一下守軍,假裝打一下城池,之後馬上退走;但奪取諾阿卡利城後是文垚帶兵追擊殘兵敗將,追擊到麥傑迪下時見城內的守兵不多而且略有些慌亂,文垚就趁勢奪取了這座城池。張輔得知後馬上趕來麥傑迪勸說他撤兵,但文垚說道:“大明天兵豈能不戰而退?”堅持要等到孟加拉國之兵打過來才能退卻。張輔雖然是左相,也是這次出兵的前軍副將,但也不願與文垚意見相左,只能答應暫且不退,待孟加拉國之兵反攻後再退。但他好歹勸說文垚返回諾阿卡利城,由自己駐守麥傑迪。

之後反攻的孟加拉國之兵倒是來了,但只有一萬多人,比張輔手上的人馬也多不了多少,他又有城池可守,覺得這時撤退會打擊士氣,影響自己的威望,於是決定守一守,等孟加拉國之兵增加到至少兩萬人再撤退。但令他沒想到的是,試探性的攻了一次城後敵軍竟然就沒動靜了,非常安靜的待在軍營裡,好像他們是來睡覺的。這種情形下張輔更不能撤兵,只能繼續耗着。

“撤兵之事,你不必多管,只要督促將士們不要懈怠便好。”過了一會兒,張輔說道。

“是,左相。”朱代珍答應一聲。他雖然只會打仗,別的一概不摻和,但並不傻,聽到張輔這樣說就知道撤不撤兵不僅是軍事方面的問題,也不再多說,答應一聲就要退下。

‘派人再與殿下商議是否退兵,若是殿下仍然不答應,那就派人告訴藍將軍,讓他下令撤兵。’張輔想着。

可他正想着,忽然從外面傳來急匆匆的腳步聲,一個鋪兵隨即不顧禮儀走進來,對張輔說道:“將軍,南邊通往諾阿卡利城的道路出現孟加拉國之兵!”

第584章 奴僕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1364章 不同的想法第600章 三家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757章 南巡——廣東事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809章 戰安南——探查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595章 應對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1532章 問允熥該怎麼做第808章 戰安南——商議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第477章 科舉改革(一)第654章 岷王——舞蹈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789章 大案——搜捕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35章 宣府第88章 造訪齊泰家第516章 稅清氓第982章 評論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1523章 朕之想法與諸位愛卿均不同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488章 貢院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166章 新一年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1521章 勸說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721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預備第138章 戰——兩邊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489章 胥史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365章 對陣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178章 祭祖第132章 挖人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1117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破城番外21:祭祀與許願第623章 郡主和王妃第805章 臨高韓第1298章 薛熙揚的任用(五千字章節)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151章 會見前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594章 風潮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304章 水師第365章 對陣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421章 大喜之極與大悲之極第940章 隊列與方陣第1362章 從兩輪到三輪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473章 親子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484章 天文學大發現——第一個投身科學第177章 端午第1155章 出征第81章 下基層下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943章 兩個囑咐第136章 襲擊將至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1069章 決戰——百夷衛的驚人戰術與上直衛第837章 多邦城——繼續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