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9章 小武則天

“蕭統夫妻?”允熥想了想,恍然大悟道:“你是想說李詠琳吧?怎麼,爲兄知曉謀反事發時他們夫妻在蘇州,怎麼,他們也做了義士、協助平定謀反不成?”

“李詠琳與他夫婿雖然並未親自上陣殺反賊,但謀反事發時,恰巧她們與蕭,會稽男在李家宅子裡,會稽男聽到喊殺聲就要趕回二十二叔住的府邸,李泰元雖然有心派出族人跟會稽男一起回去搏一個功勞,但又擔心族人的命,猶豫不決。這時是李詠琳堅決勸說她父親才讓他下定決心派出二百族人去救二十二叔,在蘇州衛的將士趕到前就打退反賊。所以李詠琳也立下了功勞,三哥你應該獎賞她纔對。”昀芷道。

“這你是怎麼知曉的?”允熥問道。他並不懷疑昀芷在說謊話,但好奇她是怎麼知曉的,明明在蘇州發生的事情他還沒有公開,昀芷也不是多事的人,就算聽到了一點風聲也不會多問纔對。

“李泰元向秦指揮使請求帶李詠琳夫妻回京,而且告訴秦指揮使他們家會派出族人敢去救二十二叔是李詠琳勸說之故,要爲她請功,會稽男也說當時李詠琳確實出言勸說李泰元。秦指揮使與蘇州知府等人商議過後就答應李詠琳夫妻入京。秦指揮使應當也給三哥進了摺子。”昀芷說道。允熥決定公開正式公開蘇州謀反案,在嚴懲造反的丹墨等人的同時,也要將立功之人都叫到京城親自接見當面封賞,所以李泰元等人可以入京。不然除極少數人外,其他人都不能離開蘇州城。

“之後李詠琳就去與你說話?”允熥又道。

“按照慣例,入京受賞的人在被三哥你接見之前不能不其他人見面,她怎會提前去見妹妹?是妹妹去李家的店鋪買首飾時偶然聽到,又和二十二嬸嬸說話才知曉的。”昀芷道。

允熥沒有再問什麼,但心裡想着吩咐妙錦去問問二十二嬸(安王妃是妙錦的親姐姐)是否與昀芷說起過有關李家的事情。他相信昀芷不敢在李詠琳是否立功這件事上說謊,即使她誇大李詠琳的功勞也無所謂,只要李泰元承認就行。但李詠琳是否不顧規矩把事情告訴昀芷可不好說。

“若是李詠琳真的勸說李泰元派出族人去救二十二叔,那爲兄當然會賞賜她。她是女子,不能封爵,爲兄就加封她爲鄉君。”允熥心裡想着,嘴上也說道。

“妹妹就知道三哥最講究公平了。”聽到允熥打算封給李詠琳的名號,頓時喜動顏色,笑着說道。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制度,皇女爲公主,親王女及郡王嫡女爲郡主,郡王庶女爲縣主,親王孫女爲郡君,親王曾孫女爲縣君,親王玄孫女爲鄉君。允熥改制也沒有改動這一系列女子封號,不過由於女子的封號太少,與男子的十六等爵位也不能完全對應,鄉君只是大約享受三品待遇。這一系列女子的封號大多數情況下只加封給宗室,但也可加封給外姓女子,比如徐達死後被追封爲郡王,當時尚未嫁人的三個女兒都曾受封爲縣主。當然,她們後來都有了比縣主高得多的封號。

但昀芷最高興的還不是賞賜夠高,而是允熥加封李詠琳爲鄉君,而不是品級差不多的淑人封號。淑人封號雖然品級與鄉君差不多,但顧名思義,也知曉這大多數情況下是加封給官員之妻或母親的,是爲了表彰男人的功勞。若是允熥加封李詠琳爲淑人,許多人或許就以爲這是因蕭涌立下功勞而不是她自己立下功勞。而允熥這樣封,就能告訴每一個聽說的人知曉是李詠琳,是她這個女子立下功勞。所以昀芷才這樣高興。

“三哥什麼時候不公平過?”允熥笑道。

“是,是,三哥一向最公平。”昀芷笑着附和。

他們兄妹又說笑幾句,允熥想去乾清宮批答奏摺,昀芷側頭看了一眼窗外,也起身笑道:“三哥,妹妹想去看看母妃。”

“你儘管去,探望自己的母親還需爲兄批准不成?”允熥笑道。

“今晚妹妹還想在宮裡住一晚。”昀芷又道。

“儘管住。”允熥笑道:“不過無忌怎麼辦?讓他睡在皇城?”

“誰還管他!”昀芷笑道:“他願意在皇城等着就在皇城等着,若是不願意等,就先回家,明日再來接我。反正他現在管着錢莊總行會,也不用上朝,無事也不用去衙門坐班。”

“你這樣做可不利於夫妻關係。”允熥大笑。

“說什麼呢笑的這樣高興?”這時熙瑤走進來坐在允熥身旁,笑着問道。

“是這樣的,……”昀芷將自己適才說的話複述一遍,又笑着說道:“對待丈夫嘛,就不能總是對他太和藹了,不然他會蹬鼻子上臉的。嫂子,你有時也要對三哥嚴厲些。”

“你三哥對嫂子這樣好,嫂子怎麼捨得對他嚴厲。”熙瑤笑着回答,但笑容卻不太自然。

“說的也是,天下的男子,沒有比三哥更好的了,嫂子本就不應覺得不好。”昀芷沒注意熙瑤的表情,嘆道。在尊重女人這方面,她確實沒有見過比允熥做的更好的。許多男人對她非常恭敬,但她這是因爲她的身份,而不是這些人尊敬女子。

不過她隨即感覺到自己說這句話不太合適,比開的玩笑更不合適,而且這時也意識到現場的氣氛變得有些低沉,又忙開了幾句玩笑,之後就告辭去探望自己的母親。

“昀芷今晚歇在宮裡,你記得提前安排好。”允熥對熙瑤吩咐道。

“妾記得了。”熙瑤柔聲答應。

但允熥聽了她的話,頓了頓又說道:“熙瑤爲夫知曉你對思齊之事還心懷芥蒂,但,哎。”他也不知該怎麼說下去。雖然熙瑤表現的一如往常,甚至見到藍思齊說話的語氣和原來也差不多,但他能感覺出來和過去的不同。

熙瑤沒說話。她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欺瞞更沒有意義。屋內頓時安靜下來。

“敏兒在做什麼?”過了一會兒,允熥找話道。

“與岱雯一起玩呢。她們感情很好,又已經很久沒見過了,自然有說不完的話。”熙瑤道。

“對了,說起岱雯,今日岳母入宮到底是要說什麼?”允熥忽然想起這件事。“我問敏兒的時候,敏兒說了很多話,但就是沒說岳母入宮究竟做什麼。”

“妾的母親,這次入宮是爲了岱雯的婚事。”提到這件事,熙瑤也放下其他,臉上露出發愁的神色。

“岱雯,怎麼了?”

“與妾家裡門當戶對的幾家,都不願意結這門親事;願意結親事的呢,大嫂又都看不上。前二年年紀還小不覺得,今年岱雯已經十七歲了,還沒有定下人家,妾家裡就着急起來,妾的母親就在近日入宮與妾說了這件事,大約是想讓我指一戶像樣的人家。可指婚這種事怎好隨意做?妾也發愁。”

“怎麼,爲夫覺得岱雯的性子不錯,爲何門當戶對的人家都不願意結親?”允熥疑惑地問道。他見岱雯的次數也不少,沒覺得她性子差,長相也好,而且爲人更是落落大方,怎麼大家都不願意結親?莫非是她有什麼自己不知曉的隱疾?但他都不知道,旁人是怎麼知道的?

“事情是這樣的。過去在女子學堂上學的時候,大約九、十歲左右,有一次組織她們去騎馬,因這些小姑娘當時都沒騎過馬,縱使家裡有馬見過的也有些害怕,戰戰兢兢的去騎馬。可岱雯卻並不害怕,反而是她騎得那匹馬顯得有些害怕,那堂課也只有岱雯表現的最好。後來不知怎的,有人將岱雯這件事與則天皇后聯繫起來,叫她小武則天。後來雖然首先說這個外號的人被妾下令嚴懲了,但外號已經叫開了,大家雖然表面上都不敢再說,可仍然暗地裡說。

而且,而且,岱雯表現的也確實與別的小姑娘不大一樣。大約是在宮裡住久了,她和敏兒很像,但更加沉穩,想事情十分周全。而則天皇后在史書上也有類似的記載,衆人就更加以爲她像則天皇后了。各家勳貴都有女兒在女子學堂上學,岱雯的外號也被各家勳貴所知曉。這樣一來各家在結親的時候就有些猶豫,猶豫來猶豫去,就沒有下文了。”熙瑤道。她這段話中的則天皇后就是武則天,因武則天臨終前去帝號稱皇后,李隆基繼位後追加諡號則天順聖皇后,所以熙瑤稱呼她則天皇后。

“先不說岱雯是不是像則天皇后,就算家裡娶進來一個類似則天皇后的媳婦,對家裡有什麼不好的?她還能篡了爵位不成?”允熥有些奇怪的問道。若是他還罷了,娶進來當太子妃要擔心她篡了皇位屠殺宗室,可他們這些大臣,上頭還有皇帝呢,無論如何爵位都奪不走,有什麼好擔心的?

“夫君,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這樣想。而且則天皇后的身份,先爲唐太宗的妃嬪,後來又是唐高宗的皇后,這,各家也有顧慮。最要緊的是,各家挑選媳婦也不是隻有岱雯一個人選,還有條件相差無幾的,岱雯就被排除在外了。”熙瑤苦笑道。如果各家都能像允熥這樣想,事情就簡單多了。

“這樣,”允熥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岳母的意思,是由你指婚。爲夫覺得不妥。說起來,好像是薛家以勢壓人,別最後親家結不成,反而結成了仇家。”

“妾也是這樣以爲。”熙瑤繼續苦笑。指婚可是一柄雙刃劍,婚事固然是能成的,但未必能促進被指婚的兩家關係親近起來。尤其她嫂子因爲她是皇后,心氣高,與熙瑤父親同等爵位的人家都看不上,可公侯一共有幾家?都是大明的頂級勳貴,聖眷上未必比他們薛家差。

“當然,也有適合指婚的人家。所有年歲大些的親王世子、郡王都在京城讀書,而且爲夫身爲族長,爲家裡的晚輩安排婚事也合情合理。”允熥又道。

“指婚給宗室家裡?夫君就不怕岱雯……”熙瑤話沒有說完,但允熥明白她的意思。“爲夫不擔心。他們上面還有爲夫這個皇帝呢,篡不了權的。何況大多數郡王也不會有封國,不必擔心。”

“郡王。”熙瑤嘀咕一句。根據她對於她嫂子的瞭解,郡王正妃她嫂子都未必願意。不過,‘若是夫君選中了郡王,也由不得她不願意。’

“夫君,你不會用岱雯去和親吧?”熙瑤忽然想到什麼,開玩笑道。

“你還別說,若岱雯真的像是則天皇后,確實適合和親。”允熥也笑着接了一句,之後說道:“不過爲夫不會和親;即使和親,岱雯的身份也不夠。歷代和親大國之人,至少也是宗室女,比如金城公主嫁吐蕃;至於小國,哪裡值得爲夫親自安排和親?”

“分封海外的藩王以女兒、孫女嫁招降的異族將領,爲夫不會多管,這個做法也未必算得上和親;但爲夫不會安排和親,也沒有人值得爲夫安排和親。”允熥最後說道。

“既然如此,若是妾看中了哪家親王世子、郡王,就來和夫君說,若是夫君也覺得不錯就賜婚。”熙瑤笑容十分燦爛的說道。

“好,就這樣安排。不過你也不要就覺得身份相當的勳貴人家都無望,或許也有願意結親的人家。”允熥又道。

“妾知曉了。”熙瑤又道。

說過此事,他們夫妻又說了幾句話,允熥起身去乾清宮批答奏摺,熙瑤起身也一起向外走。她也要去其他屋子打理宮務。走了幾步,熙瑤又想起來什麼,說道:“夫君,歇過中覺朝鮮世子與其弟起來後,一直嘀咕着夫君的回賜,說猜測多半是任元正在內書房挑選幾本書。若是夫君給朝鮮的回賜不是這個,夫君還是儘快與他們說更好些。”

“不必擔心,夫君給朝鮮的回賜,會比他們想的更多。”允熥笑道。

(雖然這一章更得早,但今天不會有下一章了,下一章得等到明天早上。今天這一章也是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碼出來的)

第13章 初到兵部第590章 薛救齊第795章 諸事第1773章 對崑崙奴的緣故與文坻一二三事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380章 書送瓦賽第1197章 太子和藩王第1538章 求娶第204章 彌勒佛第158章 李芳遠第851章 忘了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535章 初到蘇州第1268章 科舉漏洞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1303章 婚禮宴席現場第1458章 求封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772章 最終定論第二百章 定西域王第1697章 朝鮮之事的大幕拉開第135章 宣府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443章 對歐洲的謀劃—熱那亞的解釋和原因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1143章 懸賞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805章 臨高韓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781章 格致院視察——激動的文垣與談論引力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626章 好馬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1109章 伊吾慶功宴——爲什麼厚賞第588章 宗喀巴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31章 寶鈔戰爭——立軍令狀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665章 攻緬——續戰第302章 嚮導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266章 又一名先生第168章 海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903章 回京前的雜議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1185章 什麼菜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1204章 外交無小事,還是第182章 匆匆返回第367章 濟南城中的官員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836章 多邦城——強攻第772章 大案——特別的時刻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392章 遼王的反應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517章 律法嚴苛麼第43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西南之人第1336章 南洋風雨——左相前來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99章 通知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152章 接見鬼力赤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418章 蕭卓說第1200章 殷商後裔?第394章 燕軍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74章 拜訪常家第537章 盤算與算數第635章 冒險的商人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350章 徐府與英王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616章 齊步走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321章 內宮貪腐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