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3章 對峙

聽到陳性善的這番話,練子寧等人語氣中帶着驚慌叫了一句。卓敬更是又馬上說道:“復初,慎言!當今聖上豈是漢武所能相提並論的?漢武征伐匈奴,半費天下之財,使得百姓窮困;而當今聖上擴土萬里,卻國泰民安、百姓富足,豈能相提並論?”

“況且當今聖上同皇后感情之深,對宗親之愛護,遠勝漢武:漢武盡廢天下藩國,當今聖上卻讓宗親權勢更大。當今聖上遠勝漢武,不可相提並論。”

”是啊復初,萬萬不能拿當今聖上與漢武相提並論。“練子寧等三人也馬上說道。

也無怪他們這樣驚慌。漢武帝在後世看來是偉大的君主,但在傳統文化中卻是反面,至少也是灰色的皇帝,不算正面。儒家士大夫官僚那些自私的想法不提,僅從當時的影響來看,漢武帝繼位初期老百姓生活確實比較富足,可等到他快駕崩時老百姓過得非常窮困,從民本的角度來說,漢武帝確實不是一個好皇帝。司馬遷算是比較公正的史學家了,給有錢的大商人、黑老大都專門寫了傳記(《貨值列傳》、《遊俠列傳》),這在二十四史中是絕無僅有的,但對漢武帝的評價也是負面多於正面。

而且陳性善舉的例子更是非常負面。漢武帝晚年寵幸一個叫做江充的人,而且越來越禮遇方士,崇信鬼神。因一些方士聲稱在居所埋置小木人定期祭祀能夠消除災禍,部分宮女妃嬪信以爲真如法炮製,但後來被漢武帝忌諱,大肆屠殺,而且任命江充負責追查此事,江充趁機將巫蠱案牽連到了戾太子劉據和衛皇后身上。因當時與漢武帝關係隔閡越來越大,劉據經過反覆思考,最後決定誅殺江充起兵,事敗後逃跑,在湖縣被發現,自盡而亡,兩個兒子也都被害,只有一孫劉病已活下來。

但第二年漢武帝又爲劉據平反,誅殺江充全族,誅殺全部平定叛亂後被封賞的人,在長安建起思子宮,在湖縣建起歸來望思之臺,悼念劉據。這也是歷史上最爲慘痛的皇帝與太子相疑導致的悲劇。

所以他們對陳性善將允熥比作漢武帝,甚至提到了巫蠱之亂很驚慌。萬一這讓當今聖上聽去,本就怒氣未消的情況一怒嚴厲處置陳性善,比如將他真的貶到天涯海角去當知縣,可就難以挽回了。

陳性善看了他們一眼。他本想繼續說‘現下陛下也不大喜歡太子’,可想到練子寧等人也是爲了他好,況且在他們面前說這些話也沒多大用處,最後將要說的話嚥了回去。因他這番話,其他人也不敢再說什麼,更因怕失言不敢喝酒,略微吃了點而東西就各自散去。之後幾日,陳性善與卓敬也並未向允熥上奏摺,練子寧與楊任、齊泰倒是上了奏摺,言辭也頗爲懇切,但也沒有嘗試上朝時當面進諫。

但他們不上奏摺不代表旁人不上奏摺進諫。允熥提拔官員時儘量提拔思想與明理派類似之人,而且如果自己能夠考察人品,就考察要提拔之人的人品,優先提拔性格耿介、品德優良之人。但也因此,這次允熥違背了自己制定的禮儀後,絕大多數朝臣蜂擁進諫。一時間無數奏摺涌進宮裡,淹沒了允熥的案桌。奏摺數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允熥自己的想象,是他繼位十多年來收到奏摺最多的一次。又過了一段時日,外地官員進諫的奏摺也來到京城,爲早已堆滿的案桌又加了一層。而且總有人想要在上朝時當面進諫。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的正常工作理所當然受到了影響,已經開始進行的對孟加拉之戰準備工作明顯減緩,甚至連京城的商稅收取都慢了。

但即使面對這樣大的壓力,允熥也堅決不退縮。奏摺多得能堆滿案桌?那就統統看也不看扔到廢紙簍裡;有人想要在上朝時當面進諫?那就上朝說完正事馬上宣佈退朝,絲毫不給他們進諫的時間;因爲上奏摺進諫影響了正常的工作?那就以此爲由申斥,甚至貶鏑、罷免沒能辦好手頭差事的人。反正國子監還有不少畢業生選不到好官職,地方上還有不少進士難以升遷到朝廷,統統可以填補進來。什麼,填補進來的監生與進士也上奏摺進諫?那就再換人好了,反正好位置不缺人。但無論如何,想讓允熥放棄娶藍思齊爲妃嬪都是不可能的。

就這樣,允熥整整與與大臣對峙了一個月。慢慢的,進諫的官員越來越少,來到宮中的奏摺越來越少;又過了一個月,這件事終於基本過去了。

見此情形,允熥終於鬆了口氣。他這一個月的壓力很大,以一人面對幾乎整個文官系統的壓力,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得了的。允熥自己也好幾次半夜因壓力過大驚醒,幾乎就要撐不住要退縮,還是拿歷史上明世宗嘉靖皇帝大議禮之事鼓舞自己纔算撐下來。

而且後宮也不省心。熙瑤雖然病好了,但仍然沒有好臉色,面對允熥大多數時候都是面無表情,很少說話;敏兒與他賭氣也不怎麼說話,就連幾個兒子似乎也受到影響不願說話,當然,也可能是因爲允熥的臉色同樣不大好看不敢多說。

思齊本人也一直病歪歪的。雖然允熥不說朝堂上大臣的反應,下了嚴令後服侍她的宮女也什麼都不敢說,可思齊多聰明的人,每日見到允熥的神情就能知曉情形如何,不由得又添了憂慮,病一直不見好。這又給允熥增加了第三重壓力。

“終於結束了。”當連續三日沒有收到關於此事進諫的奏摺後,允熥如釋重負的自言自語了一句,隨即吩咐道:“朕要好好休息一日,從此時起一直到明日卯時,除非軍情大事,不然不得打擾朕。這些奏摺,若是太過着急的,按照四輔官的票擬蓋章下發即可。”

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1678章 親人,好久不見啦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925章 殿試的題目第1511章 驚訝的敏兒第1337章 漢洲攻略(七)第805章 臨高韓第1374章 日心說第651章 岷州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984章 願意打仗第347章 目的與新舊發明第1317章 金融改革——唐伯鶴的意見第711章 要求第1076章 決戰——擋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558章 從松江到杭州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770章 大案——刺客?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935章 繁華的京城與神奇的表演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824章 戰安南——結果第660章 攻緬——破阿瓦城與傷員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788章 大案——物件文章相關第62章 二十八日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221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之前就想廢的人(上)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208章 用方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771章 大案——繼續第1212章 在人市第144章 卡廷——開始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958章 拜祭第1261章 格致監與再見羅貫中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379章 兩地的變故(五)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105章 殉葬第867章 又一份捷報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482章 鎮守臺灣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104章 慶功宴——其它外番第268章 生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374章 日心說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297章 命婦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726章 帖木兒的反應——安卡拉第1536章 拜訪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449章 印度攻略—命名全世界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753章 南巡——擴散第1766章 氣數已盡第879章 視察軍醫所答覆本章說第421章 浮現第1009章 出發前的準備——視察第1791章 再次設立市舶司與另外兩件事第1178章 安排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290章 很多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