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

“但我感覺,不大正常。”唐景羽道。他們四人在京城的周王府爲侍衛,這次竟然三人都被挑中隨行南洋,這也太稀奇了。他們平時也不是十分受朱有爋重視的侍衛。

“我剛纔瞧了一眼名單,發覺前次跟隨殿下去了南洋的人,除了貼身的那六個侍衛,其他人這次都不曾選中,大約是殿下要讓府內的侍衛雨露均沾,大家都能得些錢財補貼家用。”莫離說道。

這時向井予也走過來,聽到莫離這句話,笑着說道:“殿下肯定是這個意思。讓大家都得些錢財補貼家用。”

周王府的侍衛俸祿很高,是朝中同品級官員的兩倍,吃住又都是王府承擔,按理說日子過得應該不差,他們不應該缺錢花纔對。

但問題在於,京城與其他地方是不同的。京城的市面是這樣繁榮,貨物是這樣琳琅滿目,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只有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的,只要你有足夠的錢財。身處在這樣的繁榮景象中,很少有人能夠和在鄉下一樣節儉度日。唐景羽等人又是派到周王府的臥底,心裡壓力極大,還過着有今日未必有明日的日子,也就使勁花錢,開銷之大足有他們在鄉下老家時的數十倍,每月到手的俸祿定然不會留到下月發俸的時候。也有人勸他們稍微節省一些,畢竟其他侍衛開銷雖大,可也不會月光;但他們總是說:“吃住都是府裡開銷,生病也是府裡請大夫,攢錢幹什麼?”旁人聽到這樣的話,也沒法再勸。

聽到向井予這樣說,唐景羽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說道:“去了南洋,可不能只記得收好處,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保護殿下。”

“我們知道。”莫離與向井予答應道。他們現在的鐵飯碗完全是朱有爋給的,如果朱有爋出了意外,他們不要說保住鐵飯碗,命能不能保住都不好說。爲了自己的鐵飯碗,爲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也要竭盡全力保護朱有爋。‘而且若是朱有爋出了意外,總壇派我們來京城的差事也辦不成了,爲了總壇交代的差事,也要護住朱有爋。’他們又在心裡對自己說道。

見到他們二人的樣子,唐景羽嘆了口氣。他們與七年前剛剛來到京城時已經不一樣了。京城的日子太好了,與他們過去在鄉下過得日子有天壤之別,他們雖然是極爲堅定的教徒,但也不由得沉溺於這樣美好的生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他們多半已經回不去了。唐景羽很擔心,若是有朝一日,從總壇傳來令他們行刺朱有爋的命令,他們到底會不會執行。

而且,唐景羽看了一下自己的雙手。不僅是他們,自己不也已經深深的沉溺於現在的生活?身上穿得都是綢衣,相濡以沫的妻子,可愛的女兒,也都衣着華麗,比從前縣裡最富有的大戶人家的女人更奢華。讓他和他的家人回去過過去的那種生活?他承受得了麼?冒着讓妻子與女兒都死於非命的風險行刺朱有爋,他下得去手麼?

‘行刺朱有爋對推翻大明也沒有任何好處,總壇不會下這樣的命令的。’他在心裡想着,安慰自己。

“唐大哥,我們還在上值呢,忽然聽說這件事,怕你不知道,回來說一聲。我們得趕緊趕回去,不然趙總管要罵人了。”莫離這時說道。

“你們趕緊回去上值吧,可別讓趙總管罵一頓。”唐景羽趕忙說道。莫離與向井予告辭離去。

唐景羽又在原地站了一會兒,回到家中。他妻子何苗迎上來,問道:“我剛纔聽隔壁的小李說,你被選中跟隨殿下去南洋?”

“是。”唐景羽答應道。

“也好,賽兒又長高了些,也該添幾件新衣服了。而且她今年已經十五歲了,你也與莫離說好了,要將女兒嫁給他兒子,咱們家也該預備嫁妝了。正好去南洋得些錢財添置嫁妝。”何苗說道。他們這些臥底的孩子也不能不嫁娶,就儘量互相嫁娶,唐賽兒就定給了莫離的兒子。何苗不太喜歡莫離之子,覺得配不上賽兒,但莫離、相遠紅與向井予這三人只有這一個兒子與唐賽兒年歲相近,他也算上進,只能答應。

“賽兒成婚還早,着什麼急。”唐景羽不由得說道。他可不願意自己的女兒這麼早就嫁人。

“要是在老家,現在出嫁正好。”何苗道。

“可這不是老家。”唐景羽道。由於允熥的態度,在京的郡主們成婚的年紀也大多推遲到了十八歲,朱有爋的女兒也不例外,他的女兒子凌比唐賽兒還大一歲,可還沒定親呢。他們作爲王府侍衛,當然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紛紛推遲女兒成婚的日子。

“大家都這樣,也就罷了。”何苗只能說道。

他們夫妻又說了幾句話,唐景羽忽然道:“今日縣主應當沒有讓賽兒早回來吧。我掃了幾眼沒瞧見她,也沒聽屋裡傳來響聲。”

“沒有,怎麼了?”

唐景羽附在妻子耳邊輕聲說了句什麼,何苗臉上露出擔憂的神情:“現下是過年,出門採買的人多,怕是會被記錯了。”

“不妨事。”唐景羽說了一句,之後臉上露出十分奇怪的神情,又道:“而且,我總覺得,這個消息傳遞不傳遞用處不大,總壇似乎不是通過這個消息得知我要彙報什麼。你也知道,那傳遞消息的法子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也傳遞不了多少消息。”

“若不是通過這個記號,總壇是怎麼知道的?莫非莫離他們還有人向總壇直接彙報?”

唐景羽搖搖頭。“不知道。或許吧,畢竟這麼簡單傳遞消息的法子,多幾個人傳遞也可以。”

“那我這就去了。”何苗一邊穿外衣,一邊說道。

“注意安全。”雖然用這種法子傳遞消息幾乎沒有暴露的風險,但唐景羽還是囑咐道。

“我知道。”何苗笑了笑,穿好外衣,推門出去了。

……

……

“爹,兒子還是不太明白,您是如何勸說有燉叔叔答應的。”文垚問道。他對於明顯將來很可能損壞留在中原的藩王利益的爵位制度改革到底是怎麼讓朱有燉同意的,感覺很不解,不由得問道。

允熥搖搖頭,並未答話。這個理由說簡單也簡單,除了朱有燉自己對朱有爋說的那些大道理,還有一點:那就是朱有燉自己沒有後代。

朱有燉比允熥小一歲(其實只小兩個月),今年三十四歲,還沒有孩子,不論男孩女孩。他也找整個大明的名醫瞧過,促進生育的名貴藥材更是不知道吃過多少,但一直沒有哪位妃嬪懷孕。最近朱有燉已經不得不接受自己這輩子不會有孩子的事實了。

按照繼承規則,世子無子,親王、郡王之位將由嫡親的兒子或其子繼承;如果沒有嫡親的弟弟,那就由庶兄弟繼承。當然,若是無後的王爺是這一支的開創者,首位王爺,那他死後的王位不能由弟弟或侄兒繼承。比如加封爲永安王、現在橫濱當總兵的朱孟炯,如果他沒有兒子,則王位除封。當然,這只是一個比方,朱孟炯的正妻,源義滿的女兒很能生,已經爲他生了五個孩子了。

放在周藩這一脈,也就是朱有燉死後王位會由朱有爋或朱有爋的兒子繼承。這也是朱有爋爲什麼這麼着急的原因之一。可對於朱有燉來說,既然自己沒有兒子,那繼承人繼承的爵位高低自己又何必計較?更不必提他其實和這個嫡親的弟弟關係不算太好。

而且,朱有燉是很在乎自己做的事業能不能傳承下去的。他喜歡編寫戲曲,也希望侄子中能有一人繼承自己的這一喜好和衣鉢,在自己死後繼續爲大明編寫戲曲。可朱有爋的兒子沒有符合他想法的。朱有燉當然就更不在意將來的爵位高低了。

不過這些,當然不便於與文垚說,尤其旁邊還坐着文垣等人。允熥只能搖搖頭,笑而不語。

他還轉移話題道:“今日父親帶你們出宮,所要做的事情時多麼重要,父親心裡只記得這件事,不想旁的事情了。”

“這件事終於成了!”文垣聽到這話,本就十分高興的他變得更加高興,眼睛裡都冒出了光。不僅是他,文圻等人雖然不像他這麼激動,也沉浸於即將要見證的事情。

此時允熥帶着孩子正坐在一輛馬車上,這輛馬車要去的地方就是史館,所要見證的事情,就是即將編纂完畢的《大明大典》。

是的,《大明大典》。允熥繼位後不久就宣佈要編纂這部書集,本來經過九年的努力,五年前就要編纂完畢了,可忽然有人在西北發現了一座塵封至少百年的石窟,裡面不僅有無數壁畫和雕塑,還發現了一間藏經洞,發現數萬冊經書,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是三國時期,最近的也是北宋。

消息傳出,大明和吐蕃的佛教界都震驚了,紛紛派人去觀瞻。允熥給肅王朱柍傳信,讓他派兵將石窟保護起來,經書全部送到京城。解縉又組織全國的高僧將經書整理出來,內容編入《大明大典》,經過五年的努力才完成這一壯舉。所以《大明大典》編成的日子才拖到了今日。

可不管如何,今日,《大明大典》終於編纂完畢。

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814章 東方的資本主義第821章 戰安南——斷後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133章 卡教秦尾甘第239章 海外華國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536章 拜訪第45章 武德衛150章 挖坑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523章 南洋西域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998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進兵路線第271章 處置與公租房第875章 胡朝的末路——壞消息第256章 多疑第1711章 瘋狂的決定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964章 鋼鐵廠續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872章 繼續議事與南洋諸國的擔憂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634章 橫濱第873章 來掙大錢的商人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456章 再至沙州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010章 焦急第1273章 家話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813章 探望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897章 士兵很重要啊第776章 解惑(一)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28章 茹瑺評論第848章 終於有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第1468章 我喜歡誰?我喜歡你!第470章 對聯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344章 人選與目的第1721章 商議攻打埃及 正式開始了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86章 北平生活開始第639章 糧食和軍歌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4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半面館半皇宮第388章 出征與陰謀第1473章 對峙第412章 合圍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383章 事情第1183章 軍事改革——開端:文職武職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885章 巫蠱問案——讓人發瘋的話語第1258章 婚第594章 風潮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1723章 等到奪取埃及後父親再告訴你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780章 大案——供詞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287章 巨大的腦補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963章 鋼鐵廠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1509章 菜市場與捉拿第912章 對戰程朱理學(一)第598章 南海李家第74章 拜訪常家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429章 聯姻與打通航路第553章 初逛南北市第1510章 審問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852章 刺激進兵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