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

允熥安慰了一陣,抱琴又道:“夫君,別的妾也不求了,文垚也是夫君之子,夫君也很喜愛文垚,定會安排的妥帖;只是有一件事妾要求夫君:他已經要成婚、就封了,也應正式加封爲親王。妾求夫君給他好一點的封號,而且加封儀式隆重些。文垚到底是夫君的長子。”

聽到允熥告訴她要派文垚去印度打仗之事後,抱琴馬上就判斷出這件事自己是改變不了的,在近乎絕望的哭了一晚後,第二日抱琴已經恢復了理智。但她想起允熥略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豈會這麼快表示接受?當然要拖幾日,充分表達自己的傷心,讓允熥多愧疚幾日。爲她自己,爲文垚多要一些好處。

當然,也不能拖得太長,拖得時候太長也不行。抱琴反覆琢磨,甚至派出自己的下人裝作不經意去問允熥的心情如何,最後決定今日向允熥表示接受,並且提出她自認爲並不過分的請求。

她的決定絲毫錯誤,允熥仍然懷着對她,對文垚的愧疚之情;她的要求也不算過分,允熥理應答應。但是,“抱琴,”允熥斟酌着說道:“此事,爲夫自有考量,現在還不是加封他的時機。”

“夫君,文垚即將成婚、就封,現在不是加封的時機,何時是?”抱琴帶着一絲埋怨語氣說道:“莫非在他奪下封地後纔是加封的時機?”

她本來只是在抱怨,卻不想允熥點點頭說道:“這正是爲夫的用意。”

“夫君,你這是何意?”抱琴不解的問道。

允熥猶豫了一下,似乎在琢磨要不要現在就告訴抱琴。但他最後還是說道:“罷了,你早晚也會知曉,就先告訴你。不過你可不要對旁人說,即使文垚也不能告訴。當然,也不需你保密多久,最多二月,爲夫就會公開。”

“妾定然不會告訴旁人。”抱琴點點頭答應,心裡想着:‘聽夫君這意思,就連皇后也不知曉。也就是說,此事我是第一個知曉之人。又有一件事佔在了皇后之先。’

“你可曾想過祖父定下的,對宗室加封的規矩有何不妥之處?”允熥說道。

“妾豈敢妄議祖父定下的規矩。”抱琴馬上說道,絲毫沒有遲疑。

“你不必如此。”允熥說道:“祖父雖然是一代人傑,若不是人傑,豈能以一介平民之身做了皇帝?但也會犯錯,所做之事未必都是對的。你若是認爲有不妥之處,儘可放心說,爲夫不會怪罪。當然,這番話在外面可不能說。”即使所有人都知道朱元璋也會犯錯,但在他生前提出是可以的,可以說是犯顏直諫,但在死後提出可不成。

“妾認爲,祖父定下的規矩十分妥帖。”抱琴又道。即使允熥這樣說了,她也不敢提任何建議。

允熥搖搖頭,但也不再說什麼,只是說道:“祖父當初定下的規矩,不許宗室子弟經商、做工、種地,也不許參加科舉、入國子監、講武堂讀書,只能牧守一方統兵治民。而且祖父定下了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八級封爵,各等均定下俸祿。”

“夫君,這不好麼?祖父當年將八代以後的宗室都考慮到了,爲他們預留了俸祿與爵位,使得宗室人人不愁吃喝,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豈不是好事?”抱琴想了想繼續說道:“雖然等數代之後朝廷負擔不輕,可夫君不是將許多藩王都打發到了海外,也包括文垚,朝廷的負擔不會多大的。而且貿然改動,會引起宗室不滿,夫君還請慎重。”

抱琴當然馬上聽出了允熥的言外之意,不由得勸說起來。宗室是大明朝廷一個很有分量的籌碼,或者說派系,即使他們不會在朝中爲官,也不會過多出現在京城。現在因爲允熥的種種做法對宗室大多很好,所以宗室都支持允熥,這也是允熥能夠順利推行各項改革的原因之一。

但若是動了宗室的利益,他們定然會反對,而且取消對允熥的支持;之前因爲允熥改革而利益受損的文官也可能會趁機反撲。允熥若是撐不住,正在進行的各項改革就只能夭折,以後也不用想進行改革了。

“你說的爲夫明白。可變革是一定要變的。祖父當年考慮到了八代之後的宗室,但九代之後的宗室呢?十代甚至更多代之後的宗室呢?即使許多藩王封到海外,但總有在中原不願就封的親王、郡王等,這些人也不斷傳襲後代,早晚有一日,朝廷會不堪重負。加封藩王至海外只能延緩這一日到來的時日,但不能免除。”允熥說道。同時他回想起前世看到過的明代後期許多已經沒有爵位可以承襲的宗室的慘狀。有些人餓死了,有些人則去做強盜。礙於他們的特殊身份地方官抓來了也不敢嚴刑拷打,更不敢殺頭,頂多關幾日就放了,囑咐這一系的親王嚴加管教。可親王豈會聽地方官的話管教他們?何況關在府裡還得自己給飯吃。裝裝樣子就放出去。最後在一些地方宗室成爲了當地的毒瘤。

“當然,爲夫也知曉你的話有道理。所以爲夫也不打算進行多少變動。只是變動三點:其一,從爲夫的諸子開始,不再成婚前加封親王,而是較低的世襲爵位,只有爲大明立下功勳後才能提升。”

“其二,世襲郡王以下不含郡王的爵位的宗室,允許做工、爲農,允許參加科舉、入國子監、講武堂讀書,以後爲朝廷官員。”

“其三,已經加封的親王、郡王不論,封到海外的宗室不論,從今年開始,所有加封世襲爵位之宗室所加封之世爵不再世襲罔替,而是逐代遞減,親王之子只能承襲郡王爵位,其他兒子只能再降一等。”

允熥認爲,有這三條,基本上就可以杜絕宗室膨脹的太厲害了。隨着加封爲親王的越來越少,即使有少數也會降等承襲,財政負擔不會很快增長,足以維持三百年內不用爲爲宗室開俸祿犯愁。至於三百年後,若是允熥改革的制度能維持下去,也該到資本主義,不得不進行更加劇烈的改革了;若是維持不下去,那大明也該完蛋了。

另外,其中的第二點允熥沒有允許宗室經商。他這是擔心宗室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搞起‘宗室資本’,破壞現在的工商業制度,同時也是防止封到海外的藩王派出自己爵位低的後代來中原經商,不正當的獲得錢財補助藩國。

“夫君,這三點確實能夠保證朝廷不會不堪重負。但前兩點也就罷了,宗室們不會反對;第三點略有困難。而且夫君要出兵印度,此時也不宜大動干戈。”抱琴評論道。

第一點只涉及允熥的後代和本能加封親王但尚未加封的允熙,和其他人沒有關係;第二點其實是好事,歷史上明代後期皇帝就打算推行,但被文官阻止了。他們頂多對一部分沒有世襲爵位的宗室做工、經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反對完全放開。理由麼,大概是‘與民爭利’。

可第三點不好推行。封到海外的宗室不用擔心,朝廷都已經不給他們發放俸祿了———在加封親王至海外後,允熥將親王俸祿與給這個藩國的支持經費合併發放,後來停止發放支持經費時順便停止了發放俸祿———絕不會惦記着他們的爵位;但那些留在京城的親王會擔心若干年後推行到自己的後代,定然會反對。而且此事與海外的藩王無關,而且也有和京城親王關係不錯的,不會公開支持允熥。

當然,留在京城的藩王都是沒雄心壯志的,也基本上沒什麼本事,鬧不出什麼大浪,允熥可以強行推行。但正如抱琴所說,此時要籌備攻打印度,不宜大動干戈。“不如等到基本平定印度後,再行改革。”抱琴又道。

允熥搖搖頭。“不成,現下已有將要承襲鎮國將軍之人長大,這一二年內若是不改革就得加封他們世襲的爵位。隨着加封世爵的人越多,想要改革就越困難,必須今年進行。”

抱琴不說話了。這件事和她沒有多大關係,犯不着出得罪人的點子。她轉而說道:“夫君,此事也不急於一時,夫君不必憂心。妾想着,文垚將來能夠爲孟加拉之地的藩王,不會在意現下加封的爵位,可若是因爵位較低婚禮的等級較低,文垚或許會有些煩悶。”

“這不必擔心。爲夫要制定一個皇子婚禮儀式,比親王略低,比郡王略高。”允熥道。

“那夫君,你打算給文垚一個什麼爵位?郡王,亦或是鎮國將軍?不能再低了吧。”抱琴又道。

“郡王,有些高了。但爲夫也不會加封他爲鎮國將軍。爲夫打算,加封他爲公爵,不世襲罔替的公爵。”允熥說道。

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2章 太子將死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105章 殉葬第1283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五)第199章 四輔官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242章 真正的學校——課程設置第267章 腦抽(補週六欠章)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727章 帖木兒的反應——猜測與返回第183章 準備第1021章 **主義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1760章 開羅——自稱國君第629章 檢閱第562章 滿江紅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671章 經緯西南——回師田地與佛第1437章 閒聊第686章 徹底湮滅的蒙古歷史第838章 多邦城——破城第1232章 敏兒和賽兒第1753章 一個人的日記——面對奧斯曼帝國的海軍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394章 燕軍第870章 同樣的過年第1661章 巴布納——人死如燈滅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148章 卡廷第1373章 重力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414章 勸降第878章 胡朝的末日——束手就擒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第1435章 如何團結第1036章 決心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1539章 答應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5章 賜名朝鮮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273章 家話第308章 封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12章 準備出行第937章 其它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1296章 爲什麼選擇騎馬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26章 內宮之患第508章 幻彩閣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395章 燕軍人第662章 攻緬——那羅塔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017章 帖木兒的演講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487章 路遇色目——不要西傳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9章 重陽節——一逛京城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605章 女子學校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1657章 巴布納——圍攻第1223章 軍事改革——廢很久以前就想廢的人(下)第1683章 屠戮與生擒第307章 祖宗們第33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衙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546章 審問出來第269章 驚動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633章 出門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645章 鐵紀鐵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89章 識時務的名將第434章 對於他們的處置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1348章 南洋風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