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章 偷屍體

允熥又與朱橚商議了幾句如何用這個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朱橚一一記到本上。

“這些問題算是解決了。雖然法子用起來十分複雜,但總算有了一個法子,總比沒有強。”朱橚又道。

“這話說得對,有總比沒有強。”允熥笑道。

說完這話,他又繼續說道:“侄兒爲叔叔解決了一個問題,叔叔沒問題要與侄兒說了吧?侄兒就說適才要讓五叔研究的那種從漢洲大陸來的作物了。”

“這種作物,生長於溼熱之地,所以侄兒說河南應當無法生長。其果實也不能入藥,更不能食用,但極有彈性,任意切割後仍舊如此,所以用處不小。侄兒想讓五叔帶回開封,研究其物性到底如何。雖然它不算藥材也不算農作物,但也是地裡長出來的,與五叔研究之事也能算作一類,所以請五叔研究一番。”

允熥說的東西當然就是橡膠了。橡膠的用處之大從前說過不再多說,允熥對它非常重視。而他之所以在橡膠河南基本不可能生長的情況下還讓朱橚研究物性,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其實是讓開封的人知道世界上還有橡膠這麼一種東西。

現階段來看,橡膠最大的用途是包裹在車輪上當做輪胎,而南方河網密佈,民間用車的人其實不多;北方人口雖然可能只有南方的三分之一,各類車輛卻比南方只多不少;而開封作爲北方數省的交通中心,做車的工匠肯定最多。他們知曉了世上還有一種叫做橡膠的東西,肯定會意識到它能做車輪上的輪胎,橡膠自然而然就得到推廣。

朱橚雖然更喜歡文學和醫學,但也受過軍事教育,很快明白了橡膠的重要意義,說道:“竟然還有這種東西,不錯。不過這種東西的種子,真的不能在河南生長?”

“這,應當不能。在漢洲大陸它就長在溼熱之地,比長沙等地還要溼熱的地方,河南,這麼靠北,恐怕不成。”允熥沒敢把話說死。目前橡膠還沒有在與河南差不多的地方種過,甚至在京城都沒種過,允熥雖然知道肯定長不活,但若是朱橚問他爲何這麼肯定,他也答不上來,只能這樣說了。

“漢洲大陸不成,中原未必不成。”朱橚反而信心滿滿的說道:“就是福建的作物我都在開封種活過,橡膠樹未必不成。”

“那也好。侄兒給五叔幾份種子,五叔拿回去試一試。”允熥說了這話,又忍不住說道:“所謂橘生淮北則爲枳,五叔還是不要抱多大期望。就是種活了,也不會與原本的橡膠一樣。”

這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話,可允熥說完後卻見朱橚似乎想到了什麼,臉色在一瞬間略有些變化,雖然馬上就恢復正常,但也被允熥注意到了。

“五叔,你適才想到什麼了?”允熥問道。

“沒什麼,一點兒小事而已。”朱橚回答。

“小事?若真是小事,五叔你絕不會是這幅模樣。”允熥原本沒有多想,但聽了他的回答反而多想起來:‘若真是小事,他肯定隨口與我說了,而不會是這番言語。’

“罷了,此事就告訴官家。”朱橚嘆了口氣,說道:“官家,我研究醫學。醫學,可不僅只有開藥方煎藥讓病人喝過以後治病,還有推拿、鍼灸、甚至切割肌膚祛除病竈,如同民間傳說中的關羽刮骨療毒。”

“而不論是推拿、鍼灸、還是刮骨療毒,都需對人的身體有所瞭解。哎,真是誤召匪類。我所召到開封的河南知名醫生中,就有這麼一位十分擅長推拿、鍼灸,甚至切除過人身上長的瘤。我以爲他也是神醫,所以召到開封。”

“卻不想這人是個道德極其敗壞之人。他爲了更好知曉人身體如何,竟然半夜出去偷屍體來解剖,被我派去服侍這些醫生的下人注意到,從而發覺。後來又從他的住處發現不少人骨和解剖身體後的繪畫,證明他早已是一個慣犯。”

“得知此事後,當時我就大怒。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就連頭髮都不可毀傷,何況身體?這人如此枉顧人倫,真是罪大惡極。但此事若傳出去,因我將他召到開封,百姓或許會以爲是我指使他做的,這樣的事情也無可辯解,我又不敢將他突然處死。”

“最後我不得不在將他收集來的骨頭、牙齒悄悄處理乾淨後,又找了藉口將他逐出周王府,又讓人在他回鄉的路上將他劫持,關在一處地方慢慢餓死。”朱橚說道。

因傳統觀念影響,在此時偷盜屍體和不經過死者家屬同意解剖屍體可是重罪,攤上一個就是永遠流放邊疆,這個醫生收集了這麼多骨頭,又有這麼多不同的人體繪畫,肯定不知偷過、解剖過多少屍體,早就是死罪了,朱橚這樣處理並無問題。他只是覺得此事說起來並不光彩,所以不願對允熥說。

可他沒想到的是,他話音剛落,就聽允熥說道:“快!你快派人傳令,不能就這樣讓他死了!”

“官家,這是?”朱橚不解地擡頭看向允熥。

“他如此罪大惡極,豈能允許這麼一死了之?”允熥意識到自己適才說話的語氣不大對,忙道:“這樣罪大惡極之人,當然應當明正典刑,而非這樣死去。這是其一。”

“其二,侄兒一向反對動用私行處置人命,雖然此人該死,但也不能這樣處死。”

“其三,雖然這人罪大惡極,但他解剖身體得到的知識卻還是有用的,應當讓他的這些知識傳承下來,這纔對醫學發展更有好處。”允熥略微偏了偏腦袋,讓朱橚看不清自己的表情,說道。

“官家說的不錯,我不應動用私行將他處死;他解剖身體得來的知識也有用,應當傳下去。”聽了允熥的話,朱橚忙說道。

第120章 拿人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1512章 供詞第1395章 結果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102章 伊吾之戰完全結束該封賞了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59章 ……陰謀——兩處場景第800章 大案的中止——公審和處決第1211章 再等等第1680章 崩塌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1213章 來頭第866章 捷報第1754章 一個人的日記——不用攻城第143章 戰——安全第353章 徐南青第307章 祖宗們第857章 南定——目標是哪?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583章 親人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1209章 賢才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64章 新的開始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832章 多邦城——預備第1182章 錦衣衛的消息與想法第186章 故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199章 四輔官第396章 濟、青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1501章 蘇州驚變——緊急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718章 不約而同的目的——安南談論第56章 ……陰謀——重點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1746章 一條通道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543章 印度之戰——包圍第565章 道理第96章 爺孫相處——第二次第111章 朝鮮之事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432章 來自軍方的證據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481章 改任第670章 攻緬——殺第28章 茹瑺評論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922章 由此所引發的第1098章 遺書第248章 龍潭第796章 最後醒來第284章 獨眼狼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534章 多方的關注第1311章 張家議論第641章 李常問制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29章 過山東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406章 德州之戰——預料不到的意外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783章 大案——李家的決斷第1255章 前陳後婚第874章 要再大賺一筆第813章 探望第1140章 臨危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91章 允炆救母失敗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666章 攻緬——投降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66章 看摺子的技巧第1804章 沿着二十年前的道路——作爲晚輩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292章 過年了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823章 戰安南——救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1520章 猜到追擊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1128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跪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