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 歐洲的反應

“……,在主的榮光的照耀下,歐洲文明一定會越來越好。”一個長着一頭棕色頭髮、一雙藍綠色眼睛的人手捧克拉維約給卡斯蒂利亞的國君恩裡克三世的書信讀着。他閱讀的速度很快,但到了這一封的時候速度慢了下來,並且在看完後沒有拿起下一封,也就是最後一封書信來看,而是對克拉維約說道:“羅伊,你在書信中寫的內容實在是太好了,若是陛下仍然在位,一定能夠讓陛下對現在的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改革,讓國家變得更強大。”

“若是陛下仍然在位,這麼說,恩裡克三世陛下已經不在位了?陛下是被迫退位,還是已經迴歸了主?”聽到這人的話,克拉維約馬上意識到了他的意思,激動的站起來問道。

“陛下已經迴歸了主的榮光。”那人用略帶有傷感的聲音說道:“就在今年2月份,陛下回歸了主的榮光。”

“陛下!”克拉維約馬上大聲哭泣起來。恩裡克三世是他一直效忠並且竭力爲其服務的國君。他也確實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國君,結束了卡斯蒂利亞的長期動亂,多次擊敗葡萄牙人、格拉納達人,搗毀北非大食人的港口,使卡斯蒂利亞海軍稱霸地中海。同時,他加強與阿拉貢王國的聯繫,使得兩國關係更爲緊密,擴大了卡斯蒂利亞的勢力。恩裡克三世在他短短十多年的親政生涯中能夠做到這些,足以被人讚頌了。

可就是這樣一位君主,竟然在年僅二十七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如何不讓克拉維約傷心?

克拉維約趴在桌子上大聲哭泣了一會兒,才慢慢止住聲音。他坐在椅子上,一邊用手巾擦拭臉上的淚痕,一邊說道:“誰繼承了王位?”在他離開卡斯蒂利亞的時候,恩裡克三世還沒有孩子,他又這麼年輕就去世了,王位到底有誰來繼承可不好說。”

“去年,凱瑟琳王后生下了一位王子,取名胡安。恩裡克三世陛下去世後,就由胡安王子繼承王位,經紅衣大主教加冕成爲卡斯蒂利亞的國王。根據傳統,稱爲胡安二世。陛下年幼,由王后與費迪南王子共同攝政。”

“陛下!”克拉維約的心情更不好了。如果是一個成年的國君,還有可能採納他的建議;可年幼的孩子當國王,攝政的費迪南王子又比較安分守己,或者說缺乏進取心,更不會採納他的建議。他在明國這兩年多以來的辛勞,幾乎可以說付之流水了。

也因此克拉維約很不願意說話。但另外那個棕發綠眼的人急於瞭解大明的情況,不停的向他詢問問題。這讓他更加煩躁,也更不願意說話。

那人見克拉維約說的話越來越少,可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還沒問幾個,也焦急起來。他在屋裡走了幾圈,最後下定決心走到克拉維約身前,使勁搖晃他,一邊搖晃還一邊說道:“羅伊,你振作些!陛下這些年南征北戰,擊敗過多次異教徒,爲主的榮光照耀更多的地方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死後一定會升入天堂的。雖然有人迴歸主的榮光感到悲傷很正常,但一切都是主賜予的,也都是主安排的,我們也不應該因爲主的安排而一直沉溺於悲傷的情緒中。”

很明顯這人的勸說不在點兒上。一開始痛哭是真的爲恩裡克三世英年早逝而傷心,後面則摻雜着因爲他自己的辛勞付之流水,自己家想要重新崛起的希望也變得渺茫而傷心,他一直再勸他不要爲恩裡克三世去世傷心驢脣不對馬嘴。

但他的這番話還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克拉維約又哀傷了一會兒,心裡想着:‘恩裡克三世陛下已經去世,國內最支持我的人已經沒有了,我想要在國內脫穎而出就只能找其他人幫助。我與阿隆索的因爲都一直受到恩裡克三世陛下的喜歡十分熟悉,關係也不錯,他又是出身大貴族,恐怕我以後想要在國內受到重視還需要他的幫助。所以現在絕對不能得罪他。’

想到這裡,克拉維約勉強將悲傷的情緒趕出腦海,將對恩裡克三世的懷念塞進心裡,讓大腦專心聽和思考面前的人——這個他將來需要的幫助的來源,也是兩年多以前和他一同出使撒馬爾罕國,但在被允熥接見過後沒有選擇來明國的首都而是返回卡斯蒂利亞的阿隆索·唐·吉哈諾——的問話。

阿隆索·唐·吉哈諾返回卡斯蒂利亞後,帶回的消息震驚了整個歐洲,就連他自己都沒預料到會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撒馬爾罕國雖然從未攻打過西歐,但帖木兒在地中海東岸,在東歐的戰績仍然極大的影響着西歐,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西歐無數統治者的心。這是他沒有選擇和阿提拉或拔都一樣入侵西歐,不然偉大而且光榮的‘上帝之鞭’的稱號就要多一個人享有了。

可這樣強大的國家竟然被明國擊敗了,那明國該是有多強大?一時間,無數貴族邀請吉哈諾去講述伊吾之戰的經過,他或者克拉維約寫的有關這一戰前因後果和作戰經過的文字也在整個歐洲傳播。漢人將軍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歐洲人的嘴邊,徐暉祖、藍珍、曹行、宋瑄等人的大名爲歐洲過半貴族和教士所知,成爲了第二批世界級名將。(第一批是拔都時代的蒙古將領)

與此同時,這個國家在傳說中又是十分富庶的地方,是流淌着牛奶、蜜水的地方,是遍地黃金的地方。這樣一個即富庶又強大的國家引得歐洲人更加推崇,一時間,馬可波羅死前口述的《遊記》變得更加流行,無數歐洲的學者,開始研究大明的文化、文明與制度,迫切希望得到有關大明的文明的書籍。

商人們對於大明的文化、文明與制度倒是不太關心,但他們對於大明願意同他們做生意、而且商路的北線接近打通十分高興。誰不知道大明的商品賣到歐洲就是天家?所以急切的希望與大明儘快開始做買賣。

就這樣,在抱着不同目的的多方促成下,吉哈諾很快再次啓程,前來大明。

第138章 戰——兩邊第778章 身邊人和採生折割案的進展第357章 如何造反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149章 對話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第1046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繼續巡視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849章 僞軍第78章 有人出城第1187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橫濱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56章 ……陰謀——重點第85章 失常的人第337章 拜訪魏國公府第1792章 敏兒的選擇第1180章 婚禮的次序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第1811章 新的軌道列車第487章 再次出發第1667章 巴布納——結束第1113章 繼續談論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380章 囑咐大臣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312章 船與人到京第1309章 下一代該成婚了?(五千字章節)第988章 朝鮮交鋒番外18:一分兩半的拂菻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後記第703章 宴飲前的談論第84章 講武堂——預備第372章 燕周浙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1306章 都督同知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363章 哀嚎第827章 戰安南——反應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1428章 重要的事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045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路上視察第1491章 蘇州驚變——開始第353章 徐南青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1716章 朝鮮的‘終結’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1457章 怎麼猜到的和爲什麼要猜第358章 拿下調兵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209章 賢才第258章 車軌第440章 南洋的其它思緒第249章 烏龍第399章 朱榑異變第1050章 最終決戰——鐵籠子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68章 四名太監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472章 賽兒第1682章 “勸降”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第1354章 南洋風雨——各自的想法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1378章 禮物第672章 經緯西南——兩個番國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716章 新錢第844章 治傷第164章 各種事第920章 三藩之事第393章 徐州議事第240章 蛛絲馬跡和蓋棺定論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541章 印度之戰——兩個人的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