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

“這,”克拉維約想了想,回答:“沒有聽說明國在非洲的南方發現新的航路。明國之前確實派出船隊去了印度洋,明國人稱爲西洋的海域,但最遠也只是到達了大食半島東部靠近印度的地方,沒有向南探索或者深入紅海;至於明國的商人,越來越多的明國商人傾向於自己將貨物運輸到印度出售,從印度東海岸前往大明的航路越來越被明國本國的商人佔據,大食人已經後退到印度或蘇門答臘島。”

“不過在北面和東面明國有新的發現。就在三年前,明國與撒馬爾罕國開戰前一年,明國皇帝派出的由一位前任國君的皇子帶領的探索船隊發現了一片面積很大的大陸,至少有明國本土這麼大。在探索這個新大陸之前,他們從北方沿着大陸架開船,發現在這兩個大陸中間有一個海峽,被命名爲北靜海峽。明國的航海家認爲在歐亞大陸北方有大海,這條海峽與大陸北方的大海相連。”

“北方?好我記下了,回去後告訴國內的航海家,試着向北方探索。”吉哈諾將克拉維約告訴他的話記在心裡。

“對了,你剛纔說什麼?明國在他們的東方發現一片面積廣闊的大陸?”他好像才聽到這句話似的,不敢置信的問道。

“是的。”

“這個大陸面積有多大?陸地上有沒有土著居民?是否富饒?……”吉哈諾彷彿連珠炮似的問道。

“這個大陸的面積我剛纔已經說過了,應當不小於明國本土;陸地上有土著居民,但似乎比較落後;是否富饒,那片大陸上應當沒有水稻或小麥,但有一些在歐亞、非洲大陸上沒有見過的農作物;那片大陸距離明國本土非常遙遠,單程至少需要三個月以上。至於其他的,我不太清楚。”卡拉維約說道。

“不小於明國本土,有落後的土著居民,有歐亞大陸沒有的農作物,距離明國本土非常遙遠。”卡拉維約喃喃的說了幾句,忽然轉過頭來對卡拉維約說道:“你相不相信腳下的大地是一個球體?”

“我不知道。”

“不知道?這是什麼回答?”

“就是不知道。”卡拉維約說道:“在明國,也有很多人爭論過這個問題,但沒有結果;我記得歐洲對此也有爭議。除非有人能夠抵達世界的邊界或繞地球一圈,不然是不能證明這個問題的真假的。”

吉哈諾沒有再說什麼,而是低頭沉思了一陣,然後好像剛纔的對話沒有發生似的又問卡拉維約:“既然明國皇帝支持貿易,那在中央政府層面就沒有阻礙了。明國封到中亞的那個王子對於開展貿易有什麼政令麼?”

他問這個問題並不是在擔心尚炳會拒絕與他們通商。通商對於雙方都是有好處的事情,他不應該會拒絕;但吉哈諾擔心尚炳會和大食人一樣,憑藉着對貨源的壟斷大肆擡高貨物的價格。那對他們歐洲人來說打通這條商路的意義就很小了,畢竟這條商路在陸地上的路線太長了,成本比他們在埃及或敘利亞的大食人手裡拿到貨物後再運回歐洲要大得多,不合算。其意義恐怕僅止於與大食人討價還價。

“阿隆索,你放心,尚炳國王不會這樣做的。明國對於做生意完全放任自流,讓商人自己來做,國家只負責收稅,他們不會像威尼斯人或熱那亞人那樣由國家制定貨物的價格,也不會允許某一個大商人一家獨大,價格肯定比大食人提供的貨物的價格要低。”卡拉維約非常樂觀的說道。

“這就好。”吉哈諾吐了口氣。要想讓這條商路有價值,必須開鑿頓河-伏爾加河運河。這就需要前期投入,雖然開挖運河的工人都是抓來的奴隸,還能讓金帳汗國提供不用花多少錢,但爲這些奴隸工人提供飲食、住宿,開挖運河耗費的物料,鎮壓奴隸暴動的軍隊的軍費,給金帳汗國官員的賄賂,這些開支都要花錢,如果最後得到的利潤太少甚至虧本,商人們會想把他碎屍的。

“其實也不一定要開鑿運河。”卡拉維約說道:“兩年前在伊吾,你離開明國統治區帶領侍從返回歐洲前,咱們不是聽說了明國發明的有軌馬車?有軌馬車的運輸能力雖然遠遠比不上海運,但也比傳統的陸地運輸方式運輸量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使用有軌馬車的前期投入比開挖一條運河要小,完全可以先建設有軌馬車。”

“對啊!”吉哈諾一拍腦袋:“我竟然把有軌馬車忘記了!”他在伊吾被允熥接見前,聽說有軌馬車後還與卡拉維約討論過這種東西的運輸能力,有多大價值;但因爲當時有軌馬車只到星星峽,他畢竟沒有見到實物,返回歐洲後要忙的事情又太多,就把有軌馬車給忘了。

“我要馬上派人通知戈麥斯·奧爾特加!他是這次卡斯蒂利亞與意大利人聯合組建的黑海-裡海貿易公司中由費迪南王子任命的董事,必須馬上通知他暫緩修建運河,先沿着勘探好的修建運河的路線修建一條軌道,用來通行有軌馬車。”吉哈諾馬上焦急的說道。在修建運河之前先修建軌道,不僅能夠降低這條商路的起始投入,還能降低將來修建運河時候的成本,畢竟物料和工人都可以用有軌馬車來運輸。所以必須馬上通知戈麥斯·奧爾特加暫緩修建運河,以免增加成本。

當然他之所以這麼着急,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所在的家族投入了大筆的金幣,擁有黑海-裡海貿易公司5%的股權,他的一位作爲某一個子爵的第十七順位繼承人的堂兄就被派到這家公司做董事。不過這就沒有必要與卡拉維約說了。

但其實他不說卡拉維約也能猜出來。吉哈諾家族是一個在卡斯蒂利亞勢力很大的家族,又有阿隆索去過東方這麼便利的條件,不佔一點兒股份才見鬼。而且如果連有成員去過東方的吉哈諾家族都不願投入大筆金錢連通這條商路,那代表着這是一個騙局,威尼斯人與熱那亞人不會投入金錢的。這兩個富裕的共和國的商人雖然錢多,但人不傻。

“戈麥斯·奧爾特加應當在東歐吧,最快通知他的方式是通過明國的驛站系統將消息傳到尚炳國王的土地內,再委託某人送到東歐。”卡拉維約將腦海中閃過的念頭拋到一邊,說道。

“那就快通過這條線路將消息傳過去!而且這個消息不能委託給明國的塞里斯人,我不放心,我要派出一名隨從去東歐。”吉哈諾焦急的說道。

“不可能的。明國是否會允許你通過驛站系統傳遞這個消息還是未知數,絕對不可能允許你的侍從通過驛站系統去往秦藩,這個尚炳國王的封地。而且,明國的驛站傳遞消息的最快速度是一天六百里,合大約一百九十英里,你應該明白這個速度有多快。在使用這種最快速度的方式傳遞消息的過程中,需要不停的更換馬匹,但騎手不換,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根本承受不了。你的侍從雖然都是合格的騎士,但很可能也無法承受。”卡拉維約又道。

“那,那就把這個消息寫成書信再告訴明國人最關鍵的一點:暫緩開挖運河,讓明國人傳遞。馬上找到負責這種事情的明國官員。”吉哈諾仍然有些慌亂、十分着急地說道。

“給外國傳遞消息,沒有任何一個官員敢同意,即使是主管驛站的部門的最高長官兵部尚書或工部尚書。只有明國的皇帝才能決定。”

“給這個工部尚書賄賂也不行麼?我願意支付一百,不,兩百個金幣,只要他答應通過驛站系統傳遞這個消息。”

“明國的富庶是遠遠超過歐洲的,兩百個金幣雖然不少,但只是工部或兵部尚書三年的工資,還不包括他在這個官位上能夠獲得的其它收入。他絕對不會爲了兩百個金幣答應。”

“即使你再提高賄賂金額,他也不可能答應。即使明國皇帝同意你使用驛站系統傳遞消息,對屬下官員擅自做出決定也不會滿意,做出決定的人有被罷官的可能。這樣對這人來說傳遞這個消息風險太大,收益卻不太多,不可能答應。”卡拉維約又搖搖頭說道。

“那就,哎。”吉哈諾嘆了口氣。他本想說‘那就馬上求見明國的皇帝,讓他同意這件事’。不過好歹他還有理智,知道明國這個國家這麼強大,纔不會在意他一個遙遠且‘弱小’的國家的使者,明國肯定按照自己的規定安排他面見皇帝的時間,不會接受他的意見,即使賄賂也沒用。他當年在撒馬爾罕求見帖木兒的時候已經感受過了。

“我有一個辦法,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讓明國皇帝知道這件事。但不能確定他是否同意。”卡拉維約忽然說道。

“是要賄賂他最信任的宦官麼?需要多少錢,我來出。”吉哈諾馬上說道。

“不是宦官。”卡拉維約說道:“這位明國皇帝似乎對西方的文化和科技有異乎尋常的興趣。他開設了名叫‘五城學堂’的一個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學校,由我與明國從撒馬爾罕城掠來的天方學者擔任其中一門叫做‘西方課’的老師,向他們傳授歐洲和中東的知識。”

“這樣一個學校的管理者當然是明國皇帝非常相信的人。五城學堂沒有董事會,只有一名校長,名叫陳繼,從前是明國皇帝的秘書。他雖然不再是官員,但仍然擁有出入皇宮的權力。我可以將這件事情告訴他,由他轉告給明國皇帝。”

“需要賄賂他多少錢?”吉哈諾直接詢問最要緊的問題。

“這,二百個金幣。”卡拉維約猶豫了一下,說道。

“好,我馬上給你二百個金幣。”吉哈諾毫不猶豫的答應。他當然知道這筆錢卡拉維約會貪污一部分,但只要事情能辦成,哪怕他再多要二百金幣他也願意。

“我先說好,只能保證事情被轉告給明國皇帝,不能保證一定同意。”卡拉維約又道。

“只要能轉告到明國皇帝耳邊就行。”吉哈諾說道。

“你快去找到那個五城學堂校長,讓他轉告明國皇帝。”他又馬上催促卡拉維約。

卡拉維約側頭看了一眼計時器,看到時間還沒到中午11點,又見吉哈諾這麼着急,站起來答應道:”我這就去找陳繼。”

“這是二百金幣。”吉哈諾叫來一名侍從,拿出一個裝着二百金幣的的袋子:“也不知道卡斯蒂利亞的金幣能不能直接在明國流通。不過即使不能流通,黃金的價值他也應該明白。你應當不用去金匠銀行兌換。”他連兌換金幣的時間都不想浪費。

“我知道了。”卡拉維約答應一聲,接過裝滿金幣的袋子,整了整衣服,又與他說了幾句話,找到番館的官員借來一匹馬,騎上馬就飛馳而去。

“一定要讓明國皇帝同意啊!這可是關係到幾十萬金幣的事情。”吉哈諾默唸一句。

說過這句話,他又想起來什麼,對侍從說道:“你去將伯魯涅列斯基大師叫來。”

不一會兒,一個大約三十歲左右,黑髮綠眼的男子走進來,對他行了一禮後說道:“閣下,您叫我?”

“伯魯涅列斯基大師,您出身意大利最出名的建築世家,從上海到明國的京城,這一路上見到的明國的建築覺得如何?”

“明國的建築很好看,但似乎不太符合歐洲建築規則。我說的並非是美感,而是建築學知識。”伯魯涅列斯基言簡意賅的說道。

“那希望您能夠在明國大顯身手,讓明國人都知道您作爲建築大師的風采。”吉哈諾說道。

“我一定會在明國一展身手!”伯魯涅夫斯基自信的說道。

……

……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原來如此!原來如此!”與此同時,在不遠處的格致監內,忽然響起這樣的叫喊聲。

“誰呀,研究出了什麼這麼高興?”有人出言道。

“最東邊的屋,應該是曹徵。”

“我說呢,原來是他。也就只有他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另一人冷哼一聲:“自從前幾年他們家……”

“你還是別說了,曹家就算有敗落之象,也不是咱們能惹得起的。萬一他又研究出什麼要緊的東西,得了陛下青睞,就更惹不起了。話還是少說爲妙。”有人道。

“你說的也對,我就不說了。等着看看他到底研究出了什麼。”

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1209章 賢才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1505章 蘇州驚變——轉折第498章 任官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260章 鍊鐵第1358章 回到京城第1508章 蘇州驚變——結束第21章 重陽節——寶鈔之二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1325章 漢洲攻略(一)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976章 第一次商議第45章 武德衛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333章 過山東與白蓮教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1450章 印度攻略——軍費第991章 第三個目的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804章 改名海南第1208章 外交無小事——最終處置與三個目的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1181章 軍與監第1123章 使者——前奏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010章 焦急第87章 講武堂——地理課先生第64章 新的開始第932章 科學的開端第1392章 引出方法的話第1410章 接見——稅警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1553章 印度之戰——夜色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179章 準備,出發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43章 戰——安全第1299章 簡化字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199章 爲什麼一盤散沙第1496章 蘇州驚變——發現第518章 爲什麼第973章 訓話第1426章 好奇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531章 產業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1139章 拼殺與首次上陣第918章 對戰程朱理學——結束735章 兩方說話第424章 驚動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1041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轉換地方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816章 戰安南——儀第1189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發現新大陸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026章 攻城——發現機會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653章 岷王——孟養第1062章 決戰——踐踏第73章 關於常家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1078章 最後的圍殲戰(一)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207章 外交無小事——狗屁第195章 新位置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296章 羣臣宴解縉招嫉第148章 卡廷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083章 最強男人對話(一)第1287章 西方課先生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048章 最終決戰——想不到破敵之策啊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288章 追捕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