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漢洲攻略(十二)

“用儒學教化蠻夷,豈會有問題!”朱允炆信心滿滿的回答,同時也隱含着對朱楨在墨西哥谷地所實行政令的不滿。

他在墨西哥谷地住了數月,將朱楨的施政都看在眼裡。在他看來,朱楨其它的政令都很好,不論是興辦學校教授當地的孩童漢話、漢字,還是以官府組織百姓織布、鍊銅、開礦,亦或是編戶齊民、徵糧派差都是很正確的政令,都是應該做的;可有兩項政令他覺得不是特別妥當:一是將許多當地的蠻夷貶爲奴僕,二就是不用儒學教化當地人反而使用神鬼之說。

朱允炆認爲,將那些敢於反抗官府統治的蠻夷或野人貶爲奴僕,讓他們爲國效力十分應當,但將未曾抵抗過官府的蠻夷都貶爲奴僕就不對了。反抗官府當然要付出代價,放在中原大小頭目都是要殺頭的,被裹挾的民衆也會發往邊疆戍邊,小孩閹割入宮;漢洲大陸的蠻夷只是被貶爲奴僕,還在原來的地方幹活,也沒有人被閹割,實在是寬大爲懷。

但那些沒有抵抗過官府統治的人就不應該受到懲處。朱允炆其實對於朱元璋的一些政令都有異議,覺得太過於嚴苛了些,但即使朱元璋,對沒有抵抗過大明天兵的蠻夷也是封官賜爵,從來沒有抓來當奴僕的,這樣做很不合儒家的教誨,即使按照允熥這些年提倡的方向,凡事探尋孔子與先秦諸位先賢如何說的、如何做的,可孔子他老人家也從來沒有這樣教誨過。

這一點在朱允炆看來十分要緊,但與第二點相比,又算不上什麼了。讓當地的蠻夷學習道家經典成爲道教徒,那叫教化麼?尤其是還肆意曲解《楚辭》等文化瑰寶,將中原的漢人信奉的神祗生搬硬套,同漢洲大陸的神祗湊爲同樣的,更讓他不能接受。“六叔,儒學乃是聖學,是教化萬民之學,爲何在此卻不教授當地的蠻夷儒學以教化他們,反而讓道士去教他們道教典籍?”見到這一幕後,朱允炆當時就對朱楨說道。

“凡事不可拘泥於成法。”朱楨當時迴應說:“儒學自然是聖學,可蠻夷卻對學習儒學不感興趣。漢洲大陸的蠻夷都崇信神祗,對儒學這種經世之學不願學習,如果勉強他們學習儒學,必定事倍功半,並無用處。”

“可讓他們學習道家典籍就不同了。你也應當知曉你十二叔初到金川,是如何降服了當地的野人部族;也應當知曉我是如何降服的墨西哥谷地的蠻夷。不論是金川野人還是此地的蠻夷,被從未見過的火器和馬匹一嚇就以爲咱們漢人乃是天神使者,而且是一位十分厲害的天神使者。只要以天神之名義讓他們做事,他們就不敢不錯,而且十分認真。”

“讓他們學習道家典籍,他們因爲認爲學了《道德經》等就能成爲天神使者,自然會用心學。從而學會漢話、漢字。”

“允炆,”朱楨又加重語氣說道:“我並非不想教授漢洲大陸的蠻夷儒學,我剛剛來到漢洲的時候也和你一樣問過你十二叔爲何不教導當地的孩童儒學反而教導《道德經》。只是事情要一步一步做,路要一步一步走。等我在漢洲大陸的治下的百姓都學會了漢話、漢字,也對大明的文明有所瞭解,到那時纔是教授他們儒學的時候。”

“即使是教化中原周圍的蠻夷也是如此。洪武初年父親就曾經下令各蠻夷土司、羈旅衙門設立儒學以教化他們,但沒多大用處;可在當今陛下派出醫生前往各處部族爲當地人治病治傷後,學漢話漢字的人越來越多,願意看儒家經典之人也多了。”

“侄兒以爲六叔你所說有些偏頗。”朱允炆說道:“先教授他們道教,等學會漢話、漢字後再教授他們儒學確實能夠讓他們更快學會漢話、漢字,但這豈是教化?這只不過是讓當地的蠻夷從信奉一種宗教改爲信奉另一種宗教,從信奉幾位神祗改爲信奉另幾位神祗,豈能稱之爲教化?”

“只有讓他們知事明理才能稱之爲教化!”朱允炆十分嚴肅的說道:“首先要讓他們明理,懂得世間的道理,再學習禮儀成爲知禮之人,再教導他們其他,才能稱之爲教化。借當地人不知火器與馬匹,強行套以神鬼之說,吸引他們學習道家,不叫教化。”

對於朱允炆的這一番話語,朱楨自然也有答覆,但朱允炆還有話對付,最後自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而墨西哥谷地是朱楨的主場,當地的蠻夷都是他的子民,自然是朱楨能夠決定他們學習什麼,朱允炆說了不算;可現在終於到了朱允炆的主場,他當然要踐行自己的想法。

朱楨聽到他這句話,知道他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也只能停止勸說,長嘆了一聲,說道:“允炆,你將來一定會後悔的。”

這句話他沒有回答,大約是爲了保全雙方的體面;但從他臉上的表情就能看出想法:‘我一定沒錯,將來後悔的人應當是你。’

見到他這幅表情,朱楨再說什麼的心情都沒有了,也沒有再留在瑪雅潘城的心情,甚至晚宴都想推辭,還是朱柏力勸,他才答應留下吃過晚飯明日一早再走。

朱柏其實對於朱允炆的想法也不以爲然,朱楨的這套說辭還是他最早提出的,他只是因爲自己治下的金川野人對於信奉神靈沒那麼虔誠,所以沒有完全效仿朱楨的做法而已,但對於他在墨西哥谷地的做法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只是他從前幾日勸說朱允炆如何行事最後被拒絕的經歷早就得出勸說無用的結論,所以不出言而已。

晚宴上大約是朱允炆也覺得下午反駁朱楨話說的太生硬,有意緩和氣氛,一點兒有關這方面的話題都沒說,只是說些閒話,小時候在京城的趣事,漢洲大陸的見聞。朱柏與朱楨也不斷搭話,氣氛變得又融洽起來。

不過三個藩王聚在一起,話題不可避免的漸漸向治國理政轉變。朱楨又喝了點兒酒,說道:“允炆,對於來到你封地的日本人還是要警惕。”

“日本人雖然也學我中華文明,但又與中華文明有所不同,不能將他們當做蠻夷,也不能將他們當做漢人,這其中的分寸可要拿捏準了。”

“侄兒覺得,日本人其實不用顧慮。他們纔有多少人?分給侄兒從中原前來的人總共有一千二百人,其中日本人只有一百多人,只佔一成,豈會做什麼不利於侄兒的事情。”朱允炆道。

“可不能完全掉以輕心。《晉書》上可記得明明白邊:晉代許多胡人從北方、西方遷入中原,最後導致五胡亂華。”朱柏說道。

“亂華之五胡原本都是蠻夷,尚未教化就中原大亂,恰好許多晉宗室藩王任用他們爲兵爲將,才使得五胡做大;侄兒也不會用他們當兵打仗,更不會使得封地大亂,倒不需多加防備。”

“不過,”朱允炆又說道:“二位叔叔的顧慮也有道理。既然如此,過幾日侄兒就將所有的日本人拆散分開居住,那幾個來自日本的勳貴,或者稱爲武士的人召入軍中爲將,但不招募日本人當兵,所指揮的將士也是漢人與當地蠻夷混編的軍隊。”

朱允炆這樣做,一是爲了防範日本人。日本人與漢人差別很小,甚至此時日本的語言都能當做漢話的一種方言,與日本人溝通並不比北方人與廣東人溝通更加困難,只要將他們打散,不與其他日本人接觸,就會變成漢人。將武士召入軍中,讓他們有事做,能夠到處串聯的時間就會大大減少,也有助於同化一同來的日本平民。

第二,則是他手上確實缺乏能帶兵打仗的將領。如果說像徐家這樣的勳貴世家還曾出於狡兔三窟的主意考慮過派人來漢洲大陸建立分支,可中下級武將一點兒去漢洲大陸的想法都沒有。

一來,就算皇帝清洗勳貴,中下級武將也只有少數會被波及,大多數人不會受到影響,不必擔心家族被皇帝的一紙聖旨所滅;二來,勳貴人家的子弟來到漢洲大陸也能做人上人的人上人,吃穿用度不會缺了,不必擔心戰死,可中下級武將即使來了漢洲大陸也是做指揮軍隊的將領,需要親自帶兵與蠻夷打仗,雖然地位在當地的蠻夷之上,可他們在大明本土的地位也在平民之上,想要地位更進一步未必比在中原容易;三來,就是他們害怕半路上船沉了掉海里,白白的送了命。

因爲以上三點緣故,使得願意來漢洲大陸的中下級武將極少,朱柏前來的時候從自己原來三衛拐了一批人;朱楨來的時候也從自己的三衛拐了一批人;朱允炆心善,不願意強迫手下的將領跟着他一起來漢洲大陸吃苦,他手下的將領也知道這是事關能不能留在中原的大事,顧不得照顧殿下的面子了,紛紛表示不願去,所以朱允炆從中原一箇中下級武將也沒帶來,十分缺乏將領。

正好日本武士都是學過兵法的,有些人還帶兵打過仗,武藝也都不錯,也會說漢話,正適合用來做中下級將領。所以朱允炆決定將手下的所有武士都招募入軍中。

而且,他雖然對於日本的制度很不喜歡,但覺得日本武士都識文斷字,學過儒學,有些人甚至還能做詩,可以說是文武雙全之人,對他們十分喜歡。曾經同朱楨說過:“要是大明的武將都能如此,豈還需要擔心武將作亂?”

當然,朱楨對於朱允炆的想法是不以爲然的。朱允炆一方面支持文武分途,一方面又想讓所有武將都是文武雙全的儒將,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只不過這話他覺得沒必要說,就沒有說而已。

不過不論朱允炆的想法如何,他這兩個做法卻是沒錯的,朱柏與朱楨都出言道:“這兩個做法不錯,就應這樣做。等我們回去了,也照此效仿。”

“還有一事,侄兒需要二位叔叔幫忙。”朱允炆見他們都贊同自己的舉措,心情好了不少,說道:“當時侄兒出發前說要帶許多紙張時,陛下說道:‘十二叔在漢洲大陸已經數年,又帶了工匠過去,現在豈會尚未連紙張都沒造出?你不用多帶,帶這麼一點兒就成。’聽到這話,侄兒只帶了很少紙張,反而是銅鐵帶了不少。不過正如陛下所料,十二叔已經造出了紙張,就連前年纔來到漢洲大陸的六叔也已經造出紙張,二位叔叔確實十分厲害。”

他小小的拍了他們兩個一記馬屁,繼續說道:“可侄兒初來漢洲大陸,也纔剛剛得到封地,一時半會兒也造不出紙張,就需要二位叔叔幫忙了。”

在朱允炆的想法中,打算在尤卡坦半島每一座城池修建儒學,招收大量的孩童入內讀書,這樣就需要大量紙張。他帶來的可不夠用。

“不必擔心紙張不足用,需要多少,給你送來多少。”朱柏與朱楨都說道。他們還不至於與朱允炆計較這點紙張。

“那就多謝二位叔叔了。”朱允炆又笑着感謝道。之後三人再沒有談論政事,賓主盡歡的吃完了這頓飯。

第二日等朱柏與朱楨都走了,朱允炆就打算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封地,可他沒想到的是,很快就出現了一件預料之外的事情。

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807章 戰安南——張輔第1443章 對歐洲的謀劃—熱那亞的解釋和原因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1245章 真正的學校——教育的目的第1005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上)第215章 以官代吏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547章 再次清查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258章 婚第227章 帖木兒和生孩子第110章 見藍珍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1492章 蘇州驚變——親情與籌錢第1239章 真正的學校——答疑解惑第68章 四名太監第566章 回京宣旨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481章 改任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311章 楊栽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1660章 巴布納——妄想用騎兵來反擊?做夢吧第1787章 工業時代——工會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514章 議論第142章 戰——新動向第1782章 格致院視察——萬有引力定律第1007章 被奪取的烏魯木齊(下)第79章 下鄉進村第597章 寶安市舶司第474章 第三次第1789章 工業時代——文垣的爭論與差事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1498章 蘇州驚變——造反第817章 戰安南——兩個民族第1107章 伊吾慶功宴——頭功臣桌第596章 瞭解第1728章 無數大學生的心裡陰影。祝書友們端午節快樂!第1528章 暢想與請求第1408章 接見——家屬區第644章 精忠報國第82章 抓海盜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371章 吉哈諾與克拉維約的對話(下)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687章 白帳第909章 禮儀完全忘在一邊第900章 慶功宴——意外的人才第348章 鄉試與文會第1010章 焦急第761章 三元宮第1281章 安排第100章 後續第452章 接見使者——南洋、西洋第126章 兗州事件——最後抓人第1663章 巴布納——跟隨薩爾哈的理由第567章 新生宗室與二次北巡第1376章 醞釀風暴第1817章 大結局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381章 徵兆第890章 爲什麼不給我們色目人一條活路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928章 意外的火器人才第1497章 蘇州驚變——蕭家談話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937章 其它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911章 必須不能守寡(補昨日欠更)第1013章 離京坐船第1304章 徐家的‘危機’第1734章 信心十足的李繼遷第822章 戰安南——得救第1388章 會面三件事第1105章 伊吾慶功宴——開始賞賜第420章 回京之前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746章 出巡兩廣——啓程第621章 艱難的訓練第1714章 王妃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588章 宗喀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