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0章 南洋風雨——雨襲

“轟袷!”數道閃電直劈而下,似乎將天空都劈成了兩半;大雨也緊隨而至,如同瓢潑般傾瀉而下,將本就潮溼的土地澆個透徹。

“竟然下了這麼大的雨。”此時在滿者伯夷大軍營寨中間的帳篷內,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站在門口,斜擡頭看向天空,低聲說了一句。

“這真是好事。”在他身後,克塔拉亞薩也走過來,滿臉喜色的說道:“陛下,這是好事。前幾日本就下了一場雨,土地鬆軟,再下這麼一場大雨,一腳踩下去整個腳面都會陷在泥地裡,三兩天內根本沒法打仗。”

“而且下這麼大的雨,不僅明軍的大炮打不響,火藥也難保不受潮。這幾日都不用擔心明軍的炮彈打過來了。勇士們終於可以休息幾天,陛下與我等可以略微輕鬆一些了。”

“是啊,這是好事。”威格拉瑪瓦爾達拿也順着說了幾句:“被明軍抓來的人,也能少死幾個;明軍想要派人去搶糧食,也不那麼容易了。”

現在已經是八月下旬。八月十三日朱高煦帶兵來到八馬蘭附近與北路軍會合,兩路兵合二爲一,就要向東攻打北加浪岸城。

得知此事後,威格拉瑪瓦爾達拿也下令只留三千人駐守北加浪岸城,自己親自帶領其餘近七萬人馬向西,在明軍移營前也來到八馬蘭,與明軍對峙。

他不能不來。朱高煦說‘滿者伯夷國的兵野戰不行、只能守城’的話已經隨着從務米亞由城逃回來的人傳開了,如果他不敢出城與明軍野戰,即使最後逼得明軍不得不退兵,他的威望也會下跌,威拉布彌就可以趁機再次出兵爭奪王位,到那時他的軍隊剛剛與明軍交戰過人困馬乏,面對威拉布彌養精蓄銳許久的軍隊,未必一定能打贏。

而且滿者伯夷國也不是完全的中央集權制,許多大臣和婆羅門教、佛教乃至天方教的僧侶都有自己的土地,其中封地在爪哇島西部的人損失慘重,必定對明軍切齒痛恨,他們如果因爲自己不敢同明軍野戰而心懷不滿,轉投威拉布彌,他的位置可就真正不穩當了。如果再在同威拉布彌的戰爭中打了敗仗,他未必不會丟掉王位。

而如果自己出城野戰擊退明軍,或者與明軍打個平手逼迫朱高煦等人退兵,自己的威望就會上升,損失慘重的大臣和僧侶不會對他不滿,威拉布彌也沒有藉口馬上出兵爭奪王位。爲了避免同明軍的戰爭結束後的危機,他只能帶兵出城,與明軍在城外交戰。

朱高煦等人似乎對於他敢帶兵出城迎戰有些驚訝,八月十五日兩軍開始對峙後三天都沒有什麼動靜,似乎是來此野外拉練的一般。不過正當威格拉瑪瓦爾達拿也產生了在帶兵野外拉練錯覺時,明軍開始動作。

首先是炮擊。從八月十八日夜起,每天晚上都要用輕便的小炮轟擊滿者伯夷國軍隊的營地。雖然滿者伯夷國在明軍征伐安南之戰後也對火器重視起來,重金招募了一些會鑄炮的人來製造大炮,也有了炮,但他們的大炮不僅質量比不上明軍的炮,使用壽命短很多,也容易炸膛;而且在同等重量下射程也遠遠不如,使得他們想要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很困難。威格拉瑪瓦爾達拿不得不加派夜間值守的人,一旦發現營寨外有動靜就去攻打,干擾明軍開炮。通過這種方式才使得明軍很難向滿者伯夷國軍隊的營寨開炮。但朱高煦反過來利用這一安排偷襲出營的滿者伯夷人,又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明軍當然不只是偷偷開炮。八月十九日白日開始,朱高煦派兵出營向滿者伯夷人挑釁。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當然不能忍受,也派兵出營與明軍交戰。明軍打仗非常拼命,也不知朱高煦下了什麼命令,所有出營的士兵都好像吃了興奮劑似的奮力與滿者伯夷人搏殺,雙方都損失不小,看的威格拉瑪瓦爾達拿肝顫:損失的可都是他手下主力。

更令他憤怒的是,明軍每次出戰前,都會驅使抓來的滿者伯夷民伕衝擊他們的陣勢,自己的兵跟在後面。這些被抓來的民伕對自己的行爲會對本國的軍隊產生什麼影響沒有概念,他們只知道:只要能逃出這片戰場就能活命,所以拼命向東逃去。領兵的克塔拉亞薩不得不下令射殺他們,用箭矢嚇得他們不敢再向東面跑。但這樣一來滿者伯夷軍中弓箭手的力氣就被消耗了,站在大陣最前方的滿者伯夷勇士的兵器也多半也染了血,更不要說對士氣的打擊。明軍就趁此時機發動進攻,每每能給滿者伯夷人造成較大的傷亡。

從十九日白日到今天二十四日,雖然才交戰六天,但滿者伯夷人已經戰死、重傷、殘疾累計超過八千人,平均每天超過一千三百人;受傷近一萬七千,平均每天超過兩千八百人。對這支軍隊來說已經有些傷筋動骨了,心疼的威格拉瑪瓦爾達拿直掉眼淚。

當然,明軍也有損傷。據克塔拉亞薩估計,明軍這六天戰死、重傷、殘疾也將近四千,每天六百多人;受傷近萬,每天一千六百多人,抓來的民伕不算在內。雖然比他們損失少,但也是不小的損失。可對面的明軍每天仍然彷彿不要命似的奮力搏殺。

二十三日,威格拉瑪瓦爾達拿忍不住了,下令抽調後方各個城池駐守的部分軍隊來八馬蘭。當初因爲事情緊急,所以他帶來北加浪岸城駐守的士兵都是主力,後來也不及調換就帶來了八馬蘭。可這麼損失下去,他即使擊退明軍,贏得了威望,也未必保得住王位,不得不從後方抽調軍隊來前線分擔損失。

而且威格拉瑪瓦爾達拿還打算在抽調的三四萬軍隊趕來後,全軍出動直逼明軍大營。如果明軍敢應戰,就以兩倍的兵力和他們大戰一場,就算滿者伯夷人的戰鬥力確實比不上明國人,不,不可能,許多所謂的明軍都是三佛齊、婆羅洲、滿剌加的土著,原本都是他們滿者伯夷人的手下敗將,滿者伯夷軍隊的戰鬥力怎麼可能比不上他們。

就算戰鬥力確實比不上,他們有兩倍的兵力優勢,明軍的戰鬥力總不會比他們強兩倍以上,必定能夠擊敗明軍。沒準能夠俘虜一位藩王,自己的威望就會如日中天,即使損失大些也不怕。

如果明軍不出戰,那就說明他們心生害怕之意,士氣也會降低,以後也就不敢出戰了。而如果僵持,他後方的糧道暢通無阻,明軍雖然現在營內糧食不少,但終究會耗盡,想在島嶼西邊再搜刮糧食也沒那麼容易了,只能退兵。

但從各個城池抽調的軍隊還要過幾日才能到,在援兵趕來前的這三四日可不好過。今日下午收兵回營時威格拉瑪瓦爾達拿還在心疼地計算着接下來這幾日會損失多少士兵。可就在這時,天空忽然雷電大作,隨既下起了大雨,這場讓所有滿者伯夷國士兵十分高興,也讓威格拉瑪瓦爾達拿與克塔拉亞薩等人鬆了口氣的大雨。

威格拉瑪瓦爾達拿與克塔拉亞薩站在營帳門口看了一會兒,說道:“克塔拉亞薩,等明日天晴了,先在營地中找出一塊較爲乾燥的地方,把所有傷兵都放過去。傷兵的傷口在水汽多的地方可不容易好。”

“糧食也要拿出來晾一晾,雖然大多是陳米,但也比吃發黴的米強。火炮雖然沒起多大用處,但這是因爲對付明軍,明軍有比咱們更好的火炮,對付其他敵人的時候火炮用處還是不小的,所以火炮也要妥善保管,火藥也要拿出來晾曬。……”

威格拉瑪瓦爾達拿吩咐了許多事情,克塔拉亞薩一一答應。過了一會兒他吩咐完了,對克塔拉亞薩說道:“克塔拉亞薩,我也沒有別的事情要吩咐了,你回去休息吧。本來這些事情明日一早吩咐你也可,只是我擔心忘了,所以現在就與你說一遍。”

“是,陛下。”克塔拉亞薩答應一聲,想了想又道:“陛下。”

“怎麼了?”

“陛下,從後方的城池抽調軍隊前來這件事,是不是再考慮一下?”

克塔拉亞薩說道:“明軍雖然都在八馬蘭,但我軍並未將他們包圍,他們隨時可以撤走,或攻打其它地方。這次就連位於海邊的三寶壟、拉森、蘇臘巴亞(泗水),與南邊日惹等城池的兵都抽調了一些,如果明軍再次分兵兩路,分出一路兵南下,沿着島嶼南邊的海岸向東攻打日惹等城池,怎麼對付?”

“明軍還有水師,如果他們假裝全軍仍在這裡,但卻偷偷分出一部分軍隊登船襲擊三寶壟等地,如何應對?”

“你不必擔心。”威格拉瑪瓦爾達拿回答:“明軍強拉的民伕有我國的細作,甚至明國的士兵也有爲我國傳遞消息的人。如果明軍打算分兵,或偷偷派出部分人馬坐船偷襲,他們馬上會知曉,回報給我。明軍就這麼多營帳,少了八百或一千人或許發現不了,但如果少了兩三千人一定會發現。”

“而且這個時候爪哇島附近的洋流是自東向西,風也是自東南向西北;由西向東,將士們在陸上行走若是急行軍比坐船要快。不必擔心來不及回援。”

“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雖然急行軍比坐船快,可畢竟人困馬乏。既然如此,待援兵趕來後,就讓戰死勇士較多的部隊後撤去各個城池駐守。”

“陛下,三寶壟城的援兵已經趕來,此時城內只有不到三千人,是否明日就派兵趕過去?”克塔拉亞薩急忙說道。

“不必這樣着急。不過,罷了,明日派出愛育黎拔力帶着他的兵趕往三寶壟城。他所部這幾日損失過半,現在只有不到兩千人還能打仗,正好去後方休整。”威格拉瑪瓦爾達拿說道。

……

……

此時在八馬蘭以東一百多裡三寶壟城附近,東北數裡外的海岸旁,同樣下着大雨,雖然不像八馬蘭的雨那麼磅礴,但也不小,更兼天黑,水汽濛濛的天氣裡就連幾米外的人影都看不見,因爲雷聲的關係聲音也聽不清楚。因天氣這樣壞,三寶壟城今晚負責值守的士兵早早縮進了屋裡,甚至有人直接返回軍營居住,完全不履行值守的職責。有人問起,這些人就說道:“下着這麼大的雨,誰會在外面?誰會來攻打城池?”問話的人聽到這話,被反問的埡口無言,也就只能聽之任之了。

可若是這些士兵仍然遵守自己的職責駐守在城牆上,他們或許就會影影約約的看到在東北面數裡外的海岸旁,似乎有船隻在活動;若是他們更加認真一點,或許還能聽到從海岸傳來的若有若無的聲響。如果駐守三寶壟城的將領得到值守士兵的彙報,派出幾個人去海岸邊看一看,就會發現令他們更加難以置信的事情。

就在這大雨中,數十艘船雖然被風颳得不停移動,即使已經下錨甲板也不停晃動,能將人晃得頭暈,但仍然有許多人正排着隊從船上走下來。不時有人站立不穩從船上摔下來摔倒海里,眼見是活不了了,但其餘的人仍然一聲不吭,跟着前面的人從船上下來。

過了好一會兒,這些人才全部都下了船。這時其中一個身穿皮甲,身材高大壯碩好似頭領的人清點了一番人數,低聲說道:“還有九百五十二人,一共有四十八人沒能順利登岸。”

他的表情變得不是太好看,似乎有十分珍惜之物被毀壞了一般。但他咬咬牙,又說道:“不過已經足夠了,即使只有九百五十人,也足夠攻陷三寶壟城了!”

他隨即對面前的士兵大聲喊道:“將士們,隨孤攻打三寶壟城!此戰的勝負,在此一舉!”

第701章 宮裡宮外第1795章 文垣的太子妃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519章 變革杭州第1731章 兒子要走了很傷心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1381章 徵兆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160章 祖陵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1267章 七月第461章 首次拜祭英靈廟第667章 攻緬——受卓蒲勃第707章 安南使者第1159章 供述與返回第353章 徐南青第281章 流放與換人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525章 促商二旨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609章 姐夫之命第520章 初到永明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780章 格致院視察——對張學熙的賞賜第1561章 印度之戰——驚喜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413章 歌謠與天上第1495章 蘇州驚變——莫名其妙的尋找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173章 張彥方第221章 三年守孝第1394章 方孝孺與李士魯第1542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的謀劃第941章 日常的事情第1320章 金融改革——爲什麼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815章 最後的囑託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410章 接見——稅警番外19:奇怪的問話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1430章 卡斯蒂利亞人與英格蘭人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第1741章 偉大的航行——終於驗證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1097章 決死的差事第1658章 巴布納——援兵第862章 南定——繼續攻城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番外17:新來的朝鮮同學第1386章 合二爲一第400章 齊王女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1463章 大典編纂完畢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168章 海第156章 兩家番外22:女朋友與警察第70章 寶鈔戰爭——應天府誤事第1058章 最終決戰——真正的目的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798章 廣州人的反應續第910章 與孩子們的重逢和一件馬上要處置的事情第732章 征伐安南——選將之一第1143章 懸賞第618章 俸祿和特權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1125章 傅安(二)第1121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絲綢之路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428章 下線遁第1092章 血色——冤有頭債有主第24章 重陽節——最後:藍常密會第28章 茹瑺評論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375章 忽悠伯魯涅夫斯基入職第507章 秦淮第1515章 目的第596章 瞭解第249章 烏龍第1257章 說話囑咐第2章 太子將死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539章 再接見與遊覽第861章 南定——不惜任何代價攻城啦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731章 征討安南——準備和計劃第1174章 插入第115章 兗州事件——開始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