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

“所以,殿下,臣以爲,現在做的還不夠。應當採用更多法子來教化當地蠻夷、野人。”

“那愛卿以爲,應當用何種法子教化當地的野人、蠻夷?”聽了趙君用的話,朱楨倒沒有顯得太驚訝,而是也放下筷子,盛了半碗湯,問道。

“殿下,臣以爲,應當將當地人信奉的神祗與道教的神祗合二爲一!”

趙君用滔滔不絕的說道:“臣仔細研究了一番,阿茲特克人與托兒特克人信奉的神祗衆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主神威濟洛波特利與羽蛇神克查爾科阿特爾。主神威濟洛波特利又是太陽神和戰爭之神,臣以爲,可認爲其是東皇太一。”

“東皇太一,又名泰皇,《史記·封禪書》有云:‘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之佐曰五帝。天神貴者曰太乙,太一之佐曰五帝。’漢武(帝)泰山封禪,將東皇太一列爲祭祀正神,其後唐代又將其列爲主祭祀神。宋代雖以玉皇大帝爲正神,但東皇太一也仍是十分重要之神。”

“宋代之祭祀本就不合傳統,何況其過得位不正,東皇太一本就應當是正神,我殷藩應當正本溯源。”

“另外,屈子(屈原)所做詩篇《九歌·東皇太一》有云:‘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從中可以看出,東皇太一雖然並非是戰神,但也有軍事之責,可認爲其併爲戰神。”

“同爲《九歌·東皇太一》有云:‘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可見東皇太一乃是星辰所化。可天上那顆星辰配得上身爲正神的東皇太一?只有太陽,只有太陽配得上身爲正神的東皇太一。所以東皇太一又是日神。”

“殿下,如此一來,東皇太一既是正神,又是太陽神,又是戰神,正與阿茲特克人和托兒特克人信奉的主神威濟洛波特利相配。”

“阿茲特克人與托兒特克人信奉的另外一個十分重要的神祗就是羽蛇神克查爾科阿特爾。羽蛇神長相爲一種長着如同鳥類般翅膀的蛇,所以被稱爲羽蛇神。在托爾特克人與阿茲特克人的傳說中,羽蛇神主宰晨星,發明了書籍,立法,給他們帶來玉米。同時,因傳說羽蛇神又如同雷公電母般能降雨,而當地人種植玉米的時間正好是多雨之時,所以又認爲羽蛇神是播種、收穫、五穀豐登之神。”

“但是,殿下,您不覺得羽蛇神很像我大明所流傳的一種神靈麼?”趙君用這時對朱楨說道。

“什麼?”此時朱楨已經有些呆住了,下意識問道。

“龍!”趙君用大聲說道:“殿下難道不認爲當地人所信奉的羽蛇神與我大明子民所信奉的龍相似麼?”

“這哪裡相似?”雖然已經呆住了,但朱楨仍然下意識說道:“龍乃是五爪,而且也沒有翅膀;羽蛇神卻無爪,身有翅膀,二者如何相似?”

“殿下,這不過是細枝末節。”趙君用繼續說道:“雖然有這些區別,但臣以爲大體相似。可認爲同一物。”

“而且,他們或許就是同一物。”趙君用臉色忽然變得更加鄭重:“從落金城附近挖出了商代樣式玉佩,漢洲大陸的蠻夷、野人或許就是當年攸侯喜東征大軍東渡來到漢洲大陸的後人,只是由於漢洲大陸太過荒蕪,逐漸變成蠻夷與野人。”

“既然如此,那托爾特克人與阿茲特克人信奉的羽蛇神或許就是來自於龍,但由於文明退化,認爲其無羽不能飛,是以添上了翅膀;又覺爪無用,所以去掉了五爪。”

“所以臣以爲,龍就是當地人所信奉的羽蛇神。”

“除這二神外,臣還挑選了一神,作爲我大明子民與漢洲大陸之人共同信奉之神。當地人又信奉月神,而我大明子民也有月神,即爲嫦娥,可以將其併爲同一神。”

“而且嫦娥的前世乃是玄鳥,也是月神,而我……”趙君用說道這裡,朱楨插言道:“嫦娥前世爲玄鳥?哪裡的傳說?”

“臣家鄉的傳說。”趙君用道。

“你家鄉的傳說?”朱楨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孤記得你是長沙寧鄉縣人,這地方孤也去過,不記得當地有這樣的傳說。而且長沙府其它地方孤也未聽聞有過類似傳說,怎麼寧鄉忽然有了這樣的傳說?”

“殿下只在寧鄉住了幾晚,自然不知曉。至於其它地方沒有,這臣就不知曉了,但臣的家鄉確實有這樣的傳說。”趙君用十分認真的回答。

他見朱楨沒有再說話,繼續說道:“殿下,恰好這三神:東皇太一、龍、嫦娥/玄鳥,也是道教所供奉之神,從今往後,殷藩的道教應當以此三神爲正神,不分高下;將三清降爲在他們之下之神。”

“向當地的蠻夷、野人宣揚道教供奉此三神與他們所信奉的主神與羽蛇神、月神爲同一神,讓他們轉而信奉這三神。”

“殿下,應當馬上召集俘虜,在這兩座供奉太陽神與月神的金字塔旁再興建一座金字塔,供奉龍神。殿下也要公開信奉這三神,以後每年初春祭祀天地,也要一併祭祀這三神。而且祭祀之禮儀略微改動一番,類似當地人祭祀之禮。”

“同時,命令道教的道士向當地人宣揚漢洲大陸之民乃是當年商末商被周所滅後,殷商大將攸侯喜帶領將士百姓東渡漢洲大陸的後人,漢洲大陸之民與我大明子民乃是同一民族。之前商王殿下也曾向金川城、落金城附近的當地子民宣揚此事,但也並不十分重視;我殷藩應當將其作爲頭等大事,首先要讓來到漢洲大陸的將士、百姓與所有官員都對此深信不疑,並且鼓勵他們向遷居殿下治下的當地人宣揚,將來讓所有的當地人都對此深信不疑。”

“而且這也可與托爾特克人和阿茲特克人所流傳的另一條神話傳說結合起來宣揚。他們流傳一個傳說:從海上會有白皮膚的神使代表神靈來到漢洲大陸。殿下,大明子民雖然有的白些有的黑些,但即使最黑之人也比當地人白,又是從中原橫渡兩萬多裡的海洋來到漢洲,可以自稱爲當地人傳說中的白皮膚神靈。不,大明子民就是當地人所說白皮膚神靈。”

“同時,宣揚我大明皇族乃是龍神後裔,京城的皇帝陛下是龍神的直系後裔,殿下也是龍神後裔,既然是神的後裔,自當世世代代統轄天下萬民。”

“……”

“殿下,”他又對朱楨說道:“如此一番作爲,應當也派人告知商王殿下,讓商王殿下也照此辦理。”

正在思索着什麼的朱楨仍然沒有回過神來,並未答話;趙君用於是繼續說起來。

他又說了許多,最後對朱楨道:“殿下,您以爲臣這番見解如何?可否實行?”

又過了一會兒,朱楨纔回過神來,目光復雜的看了他一眼,嘴中吐出一個字:“可。”

他並沒有完全聽趙君用在說什麼,但也聽了個大概,也聽明白趙君用在做什麼:他在肆意篡改大明流傳的種種神話傳說,以便與漢洲大陸,尤其是墨西哥谷地的托爾特克人與阿茲特克人信奉的神靈和流傳的傳說相適應,讓當地人認爲他們信奉的神靈與大明子民信奉的神靈是同一神靈,從而轉而信奉大明道教神祗,從而教化他們。

讓道士宣揚他們乃是殷商後裔,同樣是爲了教化。只要當地的野人、蠻夷認爲自己是殷商後裔,那與大明子民就是同一民族,不會再分彼此,更加容易教化。

趙君用之所以瞎編一個嫦娥乃是玄鳥轉世的傳說他也想明白了。根據《史記殷本紀》、《史記秦本紀》,以及《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說法,商代之君乃是玄鳥之後。當然在大明百姓中雖然還流傳這樣的說法,但大家其實都不信;可漢洲大陸的人還信,將月神與玄鳥合二爲一,就能進一步告訴當地人你們是殷商後人。同時,自己封號爲殷王也有了依據。

至於其他,比如在祭天之時也祭祀這三神,也都是爲了這一目的。

朱楨本人對於趙君用這樣的做法是很反感的。儒家的傳統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也就是說,不承認也不否認有沒有鬼神,但是不談論這樣的事情。朱楨本人秉承的也是這樣的態度,對於這些神話傳說即不信也信,但討厭有人用神話傳說做文章。他和朱柏可不一樣,朱柏是正兒八經的道教徒,信奉三清諸神,按時祭拜;朱楨應該算是一個無神論者,他當年在武昌做王爺的時候,如果有人向他說這樣的事情,他肯定會命人將那人打出去,除非是他的兄弟。除此之外,哪怕是他的妻弟也甭想繼續在王府待着。

可他還是要支持趙君用的這番見解。原因很簡單,因爲有利於他的統治。

大明的文明比漢洲大陸的文明要先進很多,雖然也會信奉宗教,也會搞一些迷信活動,但大多數人都只不過是抱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並不是深信不疑,反正對於窮人來說磕幾個頭也不算什麼,對於富貴人來說花幾個錢也不算什麼。

但漢洲大陸之人不同。尤其是墨西哥谷地附近的阿茲特克人與托爾特克人,對於供奉的神靈深信不疑,掌管祭祀的人在部族中地位最崇高,統領勇士打仗的人竟然算不上什麼。

如果漢洲大陸就在大明邊上,比如日本那個位置,他可以請求允熥不斷遷徙百姓前來安居,漢人的人數會逐漸超過當地人,就可以用華夏傳統的方式教化他們,隨着時間的流逝,終有一日會將他們全部教化,就如同四川、湖廣一帶的某些蠻夷,雖然還是部族,但整個部族從上到下已經完全漢化,部族首領四書五經比漢人秀才讀得還熟,對朝廷比漢人士紳還忠心。

可漢洲大陸距離大明太遠了,在很長時間內,當地的蠻夷、野人的人數都會是漢人人數的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用華夏傳統的方式教化他們根本來不及。萬一真的如趙君用所說,還沒能將大多數蠻夷、野人教化,他們就偷學去了大明的先進技術與軍事制度,派兵攻打殷藩,他肯定會失敗的。最好的結局也就是灰溜溜的逃回宜安城,最壞的結局是在墨西哥谷地全軍覆沒。

所以爲了儘快教化當地人,他只能採用變通的法子,接受趙君用的見解,解除後顧之憂。

回過神來的朱楨與趙君用就他剛纔說的策略認真討論起來。“讓商王接受這些,可不容易。”朱楨說道:“他所在的落金城、金川城附近都是野人,反而不像此處的阿茲特克人與托爾特克人一般十分信奉神靈,更加容易教化;而且那邊的人也不多,不像孤需要儘快教化他們。”

“而且商王乃是道教徒,未必喜歡你這些,略有些對三清不敬的見解。所以孤以爲,要讓商王完全接受你的策略不容易,至多隻會接受一部分。”

“殿下,只要商王能做個樣子即可。”趙君用說道:“只要商王殿下做個樣子就行,不必十分認真。”

“如此可以。孤給他寫一封親筆信。”朱楨道。

他們商議了一會兒,初步定下了一個辦事的先後流程。這時朱楨看了看刻漏,見已經是下午申時初,對趙君用說道:“君用,先說到這裡,其他事情明日再談論。”

“君用,”他又說道:“此事十分重要,孤將此事交給你來辦。你可不能辜負孤的信任。”

”臣必不辜負殿下的信任!“趙君用大聲答應。

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104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三)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531章 產業第1722章 文坻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351章 欲廢朱榑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606章 棘手的公主第1103章 伊吾慶功宴——朝鮮扶桑第1401章 格致監河南分監監正後記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723章 不約而同——奪命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011章 更加焦急第447章 馬和王景弘第177章 端午第1537章 很想當一次月老弟669章 攻緬——被襲第1243章 真正的學校——爲何只招勳貴第1664章 巴布納——第一聲大笑第1339章 漢洲攻略(八)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294章 四國使臣第801章 南巡——到瓊州第945章 在兩衛所第608章 學校和秀才第1154章 被喚醒的噩夢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1438章 白蓮教——商量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207章 ‘西征’與‘東征’第1299章 簡化字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1539章 答應第1475章 恭賀第346章 後續處置與反應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093章 血色——報了第835章 多邦城——各種意外第1374章 日心說第1488章 路遇色目——傳教士第69章 春和殿紀事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鍾粹夜話第617章 榮譽感第513章 懷孕與學習活動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1213章 來頭第795章 諸事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954章 續婚姻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228章 文學泰斗第1559章 都想去印度(五千字章節 )第170章 砸玻璃第1057章 最終決戰——想要將計就計第1028章 最虛弱之時第550章 獎賞市舶司第1238章 真正的學校——五城學堂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252章 四個女孩兒一臺戲第1426章 好奇第419章 處置的決定(補昨日欠章)第1482章 天文學大發現——再觀天文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425章 建業元年的臘月第154章 宣府最後一件事然後回京第171章 上朝第544章 聽到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第326章 現行的制度第275章 改革與枉法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277章 文武人才第100章 後續第260章 鍊鐵第1043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兵力比第840章 升龍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231章 比武第464章 前高後允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502章 五城兵馬司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1474章 下旨第739章 色目後裔(完)——儒學第1035章 鐵門關第1218章 軍事改革——開始第1079章 最後的圍殲戰(二)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587章 恭貢子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