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雨落幽燕

等允熥走了,朱棣看了一眼正興奮着的張輔,嘆了口氣,然後就讓他們都下去了。

張玉特意走在了最後,等其他人都出去了,張玉走上前來對朱棣說道:“殿下,臣敢拿性命擔保,臣的兒子張輔絕對不會對殿下有二心。”張玉身爲朱棣的親信,是知道朱棣對允熥當皇太孫不太滿意的。

朱棣心說:‘我相信你不會有二心,但是就算你是張輔的父親,也不可能知道張輔以後會怎樣。’

但是這話肯定是不能和張玉說的。朱棣笑着說道:“孤豈會不信任你父子?這樣的話何必和孤再說一遍。”好言安撫張玉讓他下去了。

允熥從朱棣處離開的時候記着好像是有什麼本來想幹的事情忘了。仔細回想纔想起,但是此時又不好折返回去。

‘看來只能到了北平城以後再說了。’允熥想着。

‘另外還得馬上傳信京城。本來不打算明年招講武堂學生的,還得趕緊告訴他們趕緊給各省文進行新一屆的招生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就算這屆只有張輔一人出色也值了。’

允熥上午的第二站是寧王朱權的住所。

與朱棣相比,朱權就好相處多了,朱權是一個武人,沒有朱棣那麼多彎彎繞。不過允熥與他相處下來,現朱權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

在與朱權聊天的最後,允熥問道:“聽聞十七叔手底下有兀良哈三衛,打仗十分厲害,怎麼沒把各衛的指揮使帶來?”

朱權說道:“怎麼,京裡可有蒙古左右衛,比我這兀良哈三衛要強得多,有什麼好見的。”允熥聽他如此說,也就罷了。

之後允熥又去拜見了遼王朱植。下午則是四個親王加一個儲君又泡在一起閒扯淡,這一天就過去了。

晚上吃完飯回去的路上,楊峰忍不住問允熥:“殿下,何不與諸位王爺一邊巡行長城一邊說話,爲何一定要在山海關?”

允熥神秘的笑了笑,說道:“過兩天你就知道了。”然後擡頭望天:“雲彩低沉的很,今後兩天怕是有雨啊。”

第二天天矇矇亮,允熥起來洗漱的時候,王喜走進來說道:“殿下,今日外邊下雨了。”

允熥面現喜色,然後極快的洗漱完畢,吩咐道:“去叫幾位王叔過來,孤要和他們一起用早膳。”

不多時,朱棣等人過來和允熥一起吃早飯。

吃早飯的時候,允熥說道:“待會兒不如去海邊兒;我自來幽燕,還未去過海邊。”

朱棣不知道允熥想幹嘛,不過仍說道:“允熥,現在外邊可在下雨。並且依照我的經驗,這雲彩如此厚實,雨一時半會難以停止,說不定過一會兒會大雨磅礴,今日還是在城中吧。”

允熥笑道:“雨中漫步,有何不好?況且明日侄兒打算就沿長城向西了,錯過今日就沒有機會見識了。”

既然允熥堅持,朱棣等人也不會在這樣的事情上與允熥計較,遂都同意了允熥的提議。

衆人於是出了城沿着大石河向海邊走去。允熥又說道:“四叔、十五叔、十七叔,你們的駐地到這裡都不遠,這一帶有何名勝之處?”

遼王朱植說道:“這裡最有名的,除了山海關以外,就是昌黎縣的碣石山了。當年魏武整烏桓回師途中經過這裡,寫下詩句《觀滄海》。不過千年的變化,滄海桑田,如今碣石山已經遠離大海,不再是觀海的好地方了。”

不過他馬上失笑道:“允熥你推崇魏武,這些應該早已知曉,我不過是班門弄斧了。”

允熥說道:“豈有這回事。我還以爲碣石山在寧遠城,不想卻在永平府,來的路上錯過了。”

朱橞笑道:“再回去看看也可。”

允熥說道:“那可不行,時間不夠了,等着再有機會來北方的時候,再說吧。”

朱植在心中吐槽道:‘還不是你拖時間纔沒空的。’

不多時,衆人走到了海邊,允熥指着一座亭子說道:“這叫做什麼亭?”

旁邊隨侍的山海衛百戶王忠說道:“此爲觀海亭,是中山王到此備邊之時命人修建的,現在是這裡最適宜觀海的地方。”

允熥對朱棣等人笑道:“那咱們上去觀海如何?”

朱棣等人當然不會有意見,衆人紛紛上去。

WWW▲Tтká n▲C 〇

叔侄五人一邊觀海,一邊聊天。朱植說道:“因爲當年秦皇巡行至此,派人到海中尋仙問長生不老之藥,後人有人在秦始皇站過的東山腳下刻“秦皇求仙入海處”碑爲記,所以此地又有名爲秦皇島。”

允熥點頭說道:“原來如此。”

到了午時又席地而坐用了午膳。待到飯後休息好了,正欲下去在海邊漫步,突然大雨磅礴而來。

王忠說道:“現在大雨如此之大,幾位王爺還是再等會兒吧,要不然感了風寒就不好了。”

允熥馬上答道:“那就在此等一會兒雨小了在走。”朱棣等人自然不會反對。

允熥一邊極目眺望大海,一邊與叔叔們聊天。正說着,允熥看見海上似乎有漁船若隱若現,暗呼:‘天助我也!’然後轉過頭對幾位叔叔說道:“你們看,那是不是有漁船出沒?”

朱權站起看了看,說道:“確有漁船。”

百戶王忠說道:“這必是窮苦漁民不得已才於今日出海的。今日早上海浪就不小,出海有喪命之虞,一般漁民誰會於這樣的日子出海。”

又看了一會,那漁民在不遠處的海岸登岸。允熥對侍衛說道:“你們幾個,去把老漁民請來。”楊峰應諾而去。不多時,帶着漁民來到了觀海亭。

那漁民年歲也不小了,被幾個大漢強拽過來,正心中慌。允熥說道:“老人家不必害怕,我是看這一帶沒有避雨之地,讓老人家在此避雨。這樣的日子,船停好了丟不了的。”見老人仍然惴惴,又說道:“若是船丟了,我賠你一艘船。”

老漁民忙跪下感謝,然後縮在了一個角落。

允熥覺得氣氛似乎不太對,但是也不可能另選時間了,突然說道:“剛纔,我觀大雨與漁船,得詞一。待我寫出來供叔叔們品鑑。”說完,不等朱棣等人答應,就接過一旁練子寧送上的筆墨紙硯。

允熥把紙鋪到石桌上,揮筆寫到:

浪淘沙*秦皇島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漁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等允熥寫完了,練子寧第一個叫道:“好。”然後具體點評道:“這詞一開始就極爲大氣。“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來,給人以雨聲如鼓勢如箭之感;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形如山的洶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聲如吼,翻雲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並茂氣象磅礴,此情此景較之魏武詩中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見更令人驚心動魄。”

“上闋後三句更是出彩。“秦皇島外打魚船”迴應開頭一句的“幽燕”,又與題目相合。“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用及其精煉的語句寫出,化實爲虛,以簡馭繁,真乃神來之筆!與其說是寫人寫船,不如說是以小襯大,進一步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曠悍,突出風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曠蕩無崖。“

”上闋寫景,景中含情,而下闋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島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時此地此景,自然會使人想起魏武與《觀滄海》詩。詞的下闋先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使人回想千年以前。“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語句凝練之極也!吾等眼前彷彿有魏武當年策馬揚鞭、登山臨海的雄姿,壯麗之極也!最末兩句更是豪氣沖天,非胸中有丘壑之人不能出也。真是好詞。”

然後熱愛文學的朱植說道:“詞句欣賞練子寧已經盡說,我是無可再說了。此詞堪比蘇東坡的《水調歌頭》,真是好詞。”

同樣熱愛文學的朱橞說道:“此詞提到了魏武的《觀滄海》,但是依我看來,此詞比魏武的《觀滄海》更好。”

朱棣和朱權雖然不太懂詩詞,但是也能聽得出這詞大氣磅礴,尤其是下半闕極其豪邁,並且略有拿魏武自比之意,必須是帝王之人才能用。

因爲允熥今日十分反常,朱棣認爲允熥是提前準備好此詞專門等着下雨天出來寫出的,甚至有可能是別人代做。但是此詞不僅提到大雨,還與地點如此貼合,且與允熥前兩詩詞風格類似,不像代做;並且口吻如此,其他人怎敢代做!

在場衆人不管懂不懂詩詞,都在稱讚允熥;即使是朱棣,也不得不承認,就是曹操再世,詩詞也不過如此了。‘但是不知道你是僅有詩詞堪與曹操相提並論,還是治國、用兵均能和曹操相比了。’朱棣心道。

允熥聽得衆人稱讚,十分得意。回頭看見在角落躲雨的老漁民,允熥說道:“今日此詞,若無老人家出現斷不能成。”說着用自己隨身攜帶的小印戳上,然後讓人用油紙包好,對老漁民說道:“今日此詞就送與老人家了。可不要弄壞了,到集市上賣了還能賣幾個錢。”說着,又讓人遞給老漁民一貫散錢,十貫寶鈔,說道:“這也是給老人家的謝禮,收好吧。”

老漁民接住錢和寫有詩句的油紙,磕了個頭。

朱植說道:“允熥你好不偏心!把親筆寫的詩詞給了外人,怎不送我?”

允熥笑道:“此時雨尚未停,我再寫一幅給十五叔。”說着又寫了一幅字給了朱植。

然後朱橞和練子寧又要,允熥可算把這詞寫(抄)出來了,心中舒爽,來者不拒,一連寫了四五幅字。

然後朱棣又要了一幅字。允熥驚訝,但是仍然寫了一幅。

過了一會兒,雨漸漸停了。允熥和幾位叔叔一起返回去了。

老漁民也要走,隨侍的百戶王忠羨慕地對他說道:“一定把這幅字保管好了。”然後讓老漁民走了。

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989章 繼續接見番國第969章 計算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第540章 昀芷微服與宣錦衣衛問話第356章 齊王府後續第37章 從戶部到兵部第1365章 誰決定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813章 探望第1114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前奏番外20:祭拜長陵第1194章 封號與糧食第614章 道路和回京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70章 砸玻璃番外14:大辯論下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541章 繼續召見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562章 巴布納——朱楩第199章 四輔官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422章 朱贊儀的遺囑與十年前的詔書第395章 燕軍人第13章 初到兵部第588章 宗喀巴第342章 婚禮與學習考慮第1277章 戶籍制度改革的目的(七夕節快樂)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670章 攻緬——殺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1335章 漢洲攻略(六)第1060章 最終決戰——‘施法’第191章 國家的分析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887章 奸細案的波折第389章 兗州城下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58章 ……陰謀——插敘第47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麪館成爲了主要場景第1172章 漂的緣故第986章 抱怨的目的何在第1405章 友情第241章 國事家事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7章 謹身殿大討論——開始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722章 不約而同——城外的襲擊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235章 沒有時間只能快說了第859章 南定——糧草大營的對戰第299章 人物太多好難選第1036章 決心第508章 幻彩閣第79章 下鄉進村第288章 追捕第663章 攻緬——明吉斯伐修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456章 忽然變得‘自大’第1750章 奧斯曼人要來了第788章 大案——物件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785章 工業時代——工人的待遇第1460章 爵位改革——對勳貴第244章 向父親求助第1771章 提前放出風聲第1031章 最慘烈的一戰——累第1486章 不公平第929章 牧場騎馬第948章 籠絡侍衛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1241章 真正的學校——宗室子弟爲何去五城學堂第1330章 南洋風雨——啓程第176章 南海人家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1038章 鐵門關之戰——中者必異第274章 軍校改革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683章 寧王朱權(本章四千字,之後還有一更)第1715章 她答應了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894章 現在就要開始爲下一次大戰做輿論準備了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