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都督同知

徐暉祖本來還要繼續說話,但似乎想到什麼,又止住了,只是說道:“總之,南洋之地將來必定會有戰事。”

“增壽,武將升官,首在軍功。只有去南洋這般有戰事之地才能立功升官,是以大哥打算將你送到南洋。”

“大哥,既然如此,爲何不讓二哥去南洋?雖然是景昌給我掙的,畢竟已經有了世襲的爵位,還是讓二哥去立功升官封爵。”徐增壽馬上說道。

“不成,我不成。”沒等徐暉祖說話,徐膺緒連連擺手道:“我也不會打仗,去這樣的地方是白瞎了機會。還是讓四弟去吧。”

“二弟,不是兄長不想讓你立功,只是你畢竟,”徐暉祖琢磨了一下,沒有想出合適的詞彙,於是跳過繼續說道:“讓四弟去南洋更爲合適。”

“再說,升官封爵也不一定就是憑藉自己。你看四弟,雖伯爵是景昌掙來的,不還是整日得意洋洋的炫耀?”徐暉祖笑着說道:“景珩與景璜年紀也不小了,你若是捨得,讓他們跟着增壽一起去南洋立功受賞。”

“這有什麼捨不得的?”徐膺緒也笑道:“他們又不像薛熙揚那樣讀書好,我也曾讓他們去讀書,結果連童生都考不上。既然不能走文,就只能走武功。就讓他們跟着增壽一起去南洋,立功受賞。”

“二哥,”徐增壽還要再說什麼,徐膺緒擺擺手示意他不必說了。“而且你的性子也不適合留在京城,我更適合,就讓二哥貪點兒懶,留在京城享福吧。”他最後又開玩笑道。

“二哥!”徐增壽很感動。雖然徐膺緒不怎麼會打仗,但派去南洋帶兵打仗也未必不會立功,退一步說,即使他憑藉自己的本事真的打不了勝仗,不還可以僱傭能打仗的幕僚,或找一個會指揮打仗的副將?徐家勢力不小,願意給徐膺緒擡轎子的將領不少,徐家之後自然會還回去。

所以徐膺緒等於是在自己還沒有爵位的情況下將立功封爵的機會讓給了他,他怎麼能不感動?

“這樣做什麼?”徐膺緒笑道:“咱們是親兄弟,我們不想着你,誰想着你?再說,我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封爵。你不也是因景昌立功封的爵?沒準景珩或景璜也給我掙回來一個爵位。”

“弟弟一定讓他們給二哥掙回來一個世襲的爵位。”徐增壽語氣堅定的說道。

他隨即問徐暉祖:“大哥,南洋也不小,哪個地方最容易立功?”

“你就去蘇藩吧。蘇藩將來少不了仗打。而且你平素與燕庶人(指朱棣)和蘇王關係都不錯,去蘇藩正合適。”徐暉祖看了他們兩眼,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說道。

“爲什麼不是岷藩?高,蘇王這幾年打仗也十分賣力,蘇門答臘島上也沒多少外番之國了。而岷藩這幾年一直沒有打過仗,也該南下攻打勃固了。何況岷藩距離西邊的那個地方也近。”徐增壽馬上問道。

“岷王會不會攻打勃固可不好說,佔據一地,也未必一定要動刀兵;至於距離西邊更近,從蘇藩走水路去西邊,比走陸路更加方便,陛下將來若是攻打西邊,必定會出動蘇藩之兵。”

“當然,更加要緊的是,”徐暉祖說道:“蘇王,罷了,在自己家直呼其名吧。高煦用兵打仗比岷王更加厲害,雖然他平素給人勇猛之像,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卻又狡詐如狐,跟着他打仗即使不勝也不會損兵折將;可岷王用兵打仗的本事比不上他,更兼他身邊將領、部族雖多,卻涇渭分明不易統一指揮,進兵向西若一路都是弱敵自然沒什麼,若是有一個強敵多半會吃一個大虧。所以兄長打算讓你去蘇藩。”

“罷了,那就去蘇藩。”徐增壽說道:“反正高煦和我的關係不錯,蘇藩與中原聯繫也更加容易,就去蘇藩。”

……

……

過了幾日,徐暉祖上摺子,提出現在的武官考評之制有些地方不太妥當,請求修改。這事就是允熥指使的,當然馬上批准。然後又過了些日子,他將新的武官考評之制送到允熥桌前,允熥下發大都督府各衙門議論。

允熥對武官考評之制的變化不大,主要就是修改了一下和平時期武將的升遷,以及文職武官的評定標準。雖然允熥喜歡打低烈度的戰爭,認爲和平時期軍隊會慢慢朽壞,不願意軍隊長期不打仗——即使是現代軍隊和平久了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更不必說古代軍隊了——但對於大明來說,因爲周邊的國家基本都比大明要窮,大多數對外戰爭都不會有什麼收益純花錢,而且戰爭對農業國的生產影響比較大,他也不能每天都挑起戰爭,未來和平時期會越來越多。所以他必須制定更加合心意、對國家有好處的武將升遷平定標準。

至於文職武官的評定標準制定也是十分必要的。文職武官雖然是武官,但乾的活是文職的活,自然不能用武將的評定之制,但軍事機構做事的要求和政務部門做事的要求還有些不太一樣,現在沿用的文官評定之制也不合適,必須制定新的制度。當然,他爲了能夠不對文職武官的工作產生多少負面影響,變化也不大。

所以不論文職武官還是武將都沒有提出異議,這個考評之制就通過了。

正如他們兄弟所預料的,徐家再次引起衆人的妒忌。你本來就是大明第一勳貴,徐暉祖又是新一代將領中立功最大之人,現在又這麼受皇帝寵信,不妒忌你妒忌誰?

徐暉祖也按照之前的謀劃,正式上奏摺,請求准許他辭官。他今年才四十歲,告老自然不太合適,琢磨來琢磨去還是認爲用傷病爲藉口最好,就以之前在伊吾之戰受了傷,一直沒好透,最近又有加重的跡象,難以處理大都督府的差事,所以請求辭官。

允熥接到徐暉祖請求辭官的奏摺的時候即有些驚訝,也有本就在預料之中的感覺。說本就在預料之中,是因以徐暉祖之聰明與謹慎,早就該看出徐家有成爲衆矢之的的跡象,上摺子請求辭官十分正常。

說有些驚訝,是驚訝於他這個時間。他當初本以爲回京後徐暉祖就會辭官,還打算挽留他,連挽留的摺子草稿都寫好了,但徐暉祖卻並未辭官,之後大都督府的差事理順了,他還是沒有辭官,可現在卻辭官了。

允熥哪裡知曉,徐暉祖確實剛剛返回京城就打算辭官,但一來允熥隨即進行軍事改革,他這時辭官好似對允熥的改革不滿一般(雖然允熥自己並沒有想到);二來徐膺緒的兩個兒子景珩和景璜也年滿十六歲,可以入衛所歷練了,他還得安排兩個侄子的前程,就沒有辭官。

之後等大都督府的差事理順後他又琢磨起讓徐增壽去南洋之事,想把增壽安排到南洋後再辭官,就又耽誤下來;等找到了將徐增壽調到南洋的合適藉口,允熥又交給他制定武官評定之制的差事,他只能將這個差事辦完後再辭官,也就是這次辭官的時間。

不過不管徐暉祖爲何會拖到這個時候才辭官,他此舉都和允熥心意。雖然他打算打造一個貴族統治階層,但這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實現的,他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現在仍然只能用傳統皇帝的那一套,不讓軍中只有一顆將星閃耀,可此時徐暉祖這顆星星比其他人都更加耀眼一些。

所以允熥只能暫時將他冷落一段時間,等其他的將星也如同他一般閃耀後,再任用他。

當然,作爲禮節,徐暉祖的奏摺允熥不能馬上批准,要挽留三次,三次之後才批准了他辭官的奏摺。

此事在軍中影響不大。在辭官之前徐暉祖已經將此事與親近的武將說過,他們也都明白怎麼回事,不會因此以爲徐家失了皇上的信任,有些慌亂的中下級武將也都被安撫好了,沒發生什麼事情;更何況其它勳貴也明白這是徐家以退爲進,也不會趁機做什麼,所以相安無事。

見到徐暉祖上奏摺以傷病爲由辭官,耿炳文也趕忙上奏摺辭官,請求在家養病,允熥也照例挽留三次後批准。

隨後允熥任命了新的都督同知。其中一人不出徐暉祖所料是藍珍。藍珍是大明最後一個追封王爺的勳貴藍玉之子,世襲國公,又幾次帶兵出征立功不少,新一代將領中是僅次於徐暉祖之人,擔任都督同知絲毫沒有爭議。

但他任命的另外一個都督同知的人選,卻在大都督府引起了一定爭議。因爲他任命了張輔。張輔不論資歷或是功勞都與都督同知這樣的官職有些差距,許多將領都不太滿意,就連張輔自己也十分惶恐,上奏摺請辭。

但允熥不僅駁了他的奏摺,還將他叫到宮裡說話,讓他寬心做都督同知,不必擔心什麼。

第1404章 醫生的名字與偉大的豌豆第1299章 簡化字第46章 再至麪館第450章 得知意圖東侵第785章 大案——發現第479章 科舉(完)第137章 戰——初戰第690章 去元取蒙古第469章 坤寧宮夜話第1049章 最終決戰——夜襲?第516章 稅清氓第987章 不得不應酬啊第118章 兗州事件——繼續調查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1251章 反應第1145章 接見宗喀巴(二)第495章 殿試第657章 攻緬——江頭城第552章 人選和人員到齊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1691章 倒是十分關心旁人的婚事第868章 反應第1171章 繼續調查第32章 寶鈔戰爭——戶部準備第545章 審訊緣故第310章 內藩與外藩第562章 滿江紅第131章 三王齊至第516章 稅清氓第1486章 不公平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492章 閱卷第16章 首抄詩詞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704章 晚會第642章 戲曲與歌第1061章 決戰——阻攔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213章 發福利第1351章 漢洲攻略(十四)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769章 大案——中邪第453章 接見使者——西北第853章 南定——出兵第756章 南巡——來到廣州第149章 對話第997章 撒馬爾罕城的決策——提前開始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473章 親子第549章 再見與玉佩第1229章 不要着急第516章 稅清氓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479章 科舉(完)第622章 繼續訓練第65章 充分準備第1659章 巴布納——擊破防線第510章 清查與彙報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478章 科舉改革(二)第1094章 僥倖逃脫的人第1158章 計策與旗幟第1437章 閒聊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458章 答謝很久之前的救命之恩第430章 案子開始第304章 水師第306章 元宵第1166章 前所未有的重要事情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957章 接連故去第799章 廣州人的反應再續第1095章 更加瘋狂的計劃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424章 驚動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07章 成親第899章 慶功宴——減罪一次的勳章第1155章 出征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711章 要求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140章 臨危第284章 獨眼狼第926章 場地乾清宮第1269章 目的駙馬第170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44章宮廷內外的陰謀——常藍眼線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717章 安南王妃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215章 徐府省親第648章 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