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章 反應

陳迪讀完聖旨,將聖旨遞給跪在最前的張無忌,又道:“張侍衛,請接旨。”

張無忌呆呆的跪着,將聖旨接過來,說了一句:“謝陳尚書。”從地上站起來。

“張侍衛,既然陛下賜婚於你,你自當感恩陛下恩德,忠於君上。”陳迪又按照慣例囑咐幾句。但他話才說完,就意識到自己說錯了。一般情況下,婚使都是選一位大臣擔任,但宣讀聖旨都是內宮的太監;可這次皇上不知因爲什麼,讓他來宣讀聖旨,同時也兼任婚使。這也罷了,問題在於他從前從未宣讀過這樣的旨意,所以適才順嘴說出的話對於未來的駙馬來說好像不太合適。‘壞了,這麼說出這樣的話,得趕快彌補纔好。’

陳迪馬上就想在說幾句話彌補適才的過失,可他正要張嘴,整個院子就已經沸騰起來,無數人叫喊起來,他再說什麼張無忌也聽不見,只能將要說的話嚥了回去。

而且他瞧着這架勢,恐怕一時半會兒張無忌也沒法聽他的囑咐成婚程序下一步如何做,帶着人離開了這個院子。

他一離開,院子裡更加歡騰。無數人湊到張無忌身邊,臉上露出高興的表情,對他說道:“恭喜張兄了,以後可要多多提攜我!”

“小的恭賀駙馬大喜。駙馬爺以後可不要忘了我這樣的貧賤之交!”

“無忌,真有你的,都成了駙馬了,這可是咱們侍衛裡面頭一份!”

“老楊,我記得楊駙馬也做過侍衛。”

“他與無忌不一樣,楊駙馬是皇后的表兄,可不僅僅是個侍衛。而且做了幾年侍衛後又當了武將,帶兵打仗,憑藉軍功當了伯爺,也成了勳貴,他應該算勳貴纔對。”

“你這說的不對,……”大家紛紛熱烈的說了起來,一開始還都是恭賀張無忌的話,到後來有些人的話題就不知拐到哪裡去了。

自然也有人對於張無忌成爲駙馬不是那麼高興,但這樣的人此時也不敢說什麼掃興的話,只能偷偷罵一句,然後回屋將門關上眼不見心不煩。好在院裡人很多,不僅是住在這個院子的人,還有住在其它院子的侍衛和一些來看熱鬧的武將(文武官員的公租房是分開的),少幾個人也沒人在意。

張無忌腦袋昏昏沉沉的接受他們的祝賀,只是木然的迴應。過了好一會兒,纔有人說道:“行了,你們看駙馬爺,都被你們說昏了。而且駙馬爺的高堂也在,讓駙馬一家子高興高興,咱們就不要在這裡礙眼了。”衆人又聽到這話,才紛紛說道:“我們就不在這裡礙駙馬的眼了。”將張家三口推回了住的屋子,將屋門關上。但院子裡繼續熱鬧了一會兒才徹底消停。

也直到外面徹底消停下來,張翠山纔好像忽然回過神來一般,從張無忌手中將聖旨搶過來,從頭到尾仔細看了看,然後滿臉‘死而無憾的欣慰笑容’的表情說道:“無忌,你竟然成了駙馬,這不僅是咱們家的榮耀,也是整個武當山的榮耀!”

他此時已經非常高興,他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沒有這麼高興過。兒子尚公主,雖然無忌在宮裡當着侍衛,聽說也見過公主,但他做夢都沒想過這樣的事情會發生,要是做夢夢到這樣的事情他都會馬上意識到這是個夢,但現實中竟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張翠山這時只剩下傻樂了,抱着聖旨像一個老年癡呆症患者一樣傻樂,嘴角流出了口水都沒有意識到;還是做母親的更細心一些,殷素素雖然也非常高興,對於自己的榮耀高興,但也很在意兒子的幸福,問道:“無忌,這個賜婚的公主,你見過吧?”

“見過。當然見過。”也纔剛剛回過神來,表情複雜的張無忌順嘴回答。

“那這位公主爲人如何?”

“淮南公主殿下,喜好練武,曾跟隨教導陛下武藝的師傅學過武藝,侍衛也大多教過殿下一招半式,若是單論武藝,淮南公主殿下恐怕在宮裡是僅次於雲妃(李莎兒封號)武藝最好的。”

“可公主殿下的性子卻並不驕縱。因淮南公主殿下在諸位殿下中最好動,時常跟隨陛下出宮去馬場騎馬或拜訪王府、公主府,我們這些侍衛與她接觸最多,公主殿下雖有富貴人家子弟多有的傲氣,但卻十分講道理,對我們這些侍衛和宮女都十分和氣。”

“但公主又有一股剛強之氣。之前在甘州被盜匪圍困,城池被攻破甚至王府幾乎失陷,公主殿下帶領護衛與盜匪搏殺,一直到力戰不支才退下。……”張無忌大略介紹了一番昀芷。

殷素素聽兒子的話的過程中先是眉頭一皺,隨後舒緩下來,但後來又皺了起來。她不是排斥女子習武。殷素素自己出身於武當山附近一個大戶人家,雖然家族全力供孩子讀書考科舉,後來又想要將孩子送到國子監讀書,但家裡經營的事情不是那麼特別正當,所以凡是讀書不成的都要習武,連帶着女兒也順便練練武藝。殷素素雖然武藝不怎麼樣肯定比不過作爲武當俗家弟子的張翠山,但沒練過武藝的大漢也打不過她。

她是擔心昀芷性子太過驕縱,或者頤指氣使讓兒子受委屈,可張無忌之後的話解了她這個擔心,所以沒有舒緩起來。

但她聽到昀芷曾經親自與盜匪搏殺後又皺了起來。畢竟在大多數人眼裡,女子應該是溫柔賢淑的,練武已經有些離經叛道,可還參與搏殺?她難以接受。

但殷素素也不敢說皇家的壞話,而且此時說這些也沒什麼用處,只能伸手摸摸張無忌的腦袋說道:“兒啊,以後苦了你了。”

“兒子有何苦的?”張無忌自己卻詫異的反問:“現在回想起來,公主殿下與兒子脾氣相合,即使是發小性子的時候兒子也不覺得有什麼,反而頗爲,嗯,兒子也不知怎麼形容。”

“莫非你喜歡公主不成?”殷素素更加驚訝的說道。

“喜歡?”張無忌聽到這個詞呆了一呆,說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原來這就是喜歡!孃親,不錯,兒子是喜歡公主的。”

“你喜歡?罷了,既然你喜歡,娘也不多說什麼了。”聽到兒子承認喜歡公主,張無忌覺得自己也沒必要說什麼了,只是說道:“但願公主殿下婚後也喜歡你。”

……

……

“四妹妹,此時賜婚的聖旨應當已經向張侍衛宣讀了,你也有了駙馬了,現在心裡如何想的?”此時在昀芷所住的宮殿,昀蘭與昀蘊姐妹二人都與她坐在一處,昀蘭側頭看了看刻漏,數着陳迪出宮的時間覺得也差不多了,笑着對昀芷說道。

“哎呀二姐,你真壞!”昀芷不好意思的說道。

“誰讓你當初這麼和姐姐說話的?”昀蘭笑道:“當初從西北迴來的時候,你就這麼對你二姐說話,二姐當時可都記在了心裡,現下你也正式下旨賜婚了,二姐當然要報復回來。”

“哎呀,二姐你身爲姐姐,怎麼能對妹妹這麼小氣?”

“二姐就是這麼小氣。”

“不單,二姐,我也小氣的很。四妹妹,你現下如何想的?”昀蘊也笑道。

“哎呀三姐你怎麼能和二姐一樣!”昀芷好似惱羞成怒的說道。

她們三姐妹笑鬧了一陣,昀蘭忽然想起來什麼,感慨似的說道:“你們都比我幸運。”

“三妹妹,你十八歲第一次挑選駙馬,就選中了自己喜歡的,現在夫妻也過得十分好;四妹妹,你就更加幸運了,十五歲自己看中了張無忌,就去求皇兄,皇兄也答應了。”

“二姐,你不也最後嫁給了姐夫?當初皇上爲了讓百官對你嫁給姐夫不反對,甚至在朝堂之上掀起一次,嗯,按照皇兄的話說是政治鬥爭,將那些老頑固都趕出了朝堂。有什麼不幸福的?莫非姐夫對你不好?”昀芷不解的反問道。

“哎呀四妹妹,你誤解姐姐的意思了,我的意思是說你們不必受那幾年姐姐心裡的苦。而且,也確實有不好之處。他前妻的孩子,哎!”昀蘭最後以感嘆結尾。

“不喜歡那個孩子,不見就是了,這有什麼?嫂子也不會真心喜歡文垚,平日裡不見就是了。”昀芷還是有些不解。而且這次不僅是她,昀蘊也不解的看向昀蘭。

‘你們哪裡知曉。’昀蘭在心裡感嘆一句。這個年代的女子都習慣於男子三妻四妾,所以對丈夫有其他的孩子當然不會喜歡,但也不會當做太大的事情,即使是丈夫應該不會有其他孩子的公主也是如此;但昀蘭的情況與他們不同。

楊克城不是小妾的孩子,而是前妻的孩子,這就意味着他是嫡子,昀蘭不能像別的人家正妻對待妾生子那樣對待克城。相反,她爲了維護自己的名聲和與楊峰的關係,給他的待遇不能低於自己的兒子。

更重要的是,楊克城身爲嫡長子,將來楊峰的一切都應該由他繼承。昀蘭在生孩子前對於這並不在意,但在兒子出生後她有極其強烈的想法讓自己的兒子繼承楊峰的一切,尤其是世襲的爵位。

這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允熥以朱標嫡次子的身份繼承皇位,也想要建立維持一個合理的規矩來保持政權的穩定,對於繼承規矩看的非常重,曾經下旨呵斥過家中妻妾不分、寵愛庶子甚於嫡子的人家,甚至給與罰俸、回家反省、威脅廢除爵位這樣的處罰。他即使心裡再支持昀蘭的想法也不會出手幫助,反而會阻撓她的做法。昀蘭忙的時候還好,一閒下來就琢磨這件事。

不過昀蘊和昀芷都不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她也不想將自己的煩惱說的大家都知道,聽見昀芷的問話後隨意找了個理由搪塞過去了。

之後她正正經經的,對昀芷恭賀道:“算了不與你們說笑了。四妹妹,姐姐恭賀你能夠嫁的如意郎君。”

“我也恭賀四妹妹能夠嫁的如意郎君。”昀蘊也趕忙說道。

“多謝二姐姐與三姐姐。”昀芷笑道。

她正要再說什麼,忽然聽從門口傳來笑聲:“你們姐妹聚在一起說什麼呢?”忙回頭看去,就見到允熥走了進來,三姐妹都站起來說道:“皇兄。”

“三妹你也在啊,我聽宮殿裡的下人說二妹在,沒想到你也在。怎麼,當初如何被昀芷調笑的,現在報復回來?”允熥笑道。

“皇兄你真是的,二姐姐、三姐姐過來恭賀妹妹,就被你說成是來報復的。”昀芷道。

“皇兄,我們身爲姐姐,怎能那樣小氣?我們都是來正正經經的恭賀四妹妹的。”昀蘭也笑道。

“是嗎?這樣最好,我還擔心了一路,特意過來給四妹解圍呢。”他笑道。

四人說笑幾句,昀蘭忽然問道:“皇兄,此時跟隨陳尚書去宣讀聖旨的宦官可已經回來了?張無忌聽到聖旨的時候是何表情?聽說他的父母也來了京城,他的父母聽到聖旨時是何表情?”

“跟隨陳尚書去宣讀聖旨的宦官還沒有回來,張無忌的表情我也不知,猜也猜不到,但他的父母的表情可以略微猜一猜。”

“適才兄長召見了武當派張真人,讓張真人給朕看了看身子後又說了一會兒道家的養生,就將此事告訴了他。”

“張真人身爲得道之人,不會因爲這些外事而動心,可跟隨張真人而來的那些武當弟子聽到這個消息後,都猶如被魚刺噎住了喉嚨一般張着嘴,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兄長想來,張無忌父母起初的表情應當差不多,之後的想法不同而已。”允熥笑道。

“皇兄讓張真人看了看身子?爲何?皇兄莫非身體不舒服?”昀蘭卻馬上問道。

第449章 二十八個番國第1153章 誰指使的第1075章 決戰——老武器新用法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1770章 高興的利奧諾爾第211章 田賦高了?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97章 憐子如何不丈夫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682章 威信和武藝課第95章 一體納糧與攤丁入畝第1234章 足球第1025章 卡拉維約東遊記(一)第1527章 明教教主張無忌第995章 談到逸聞趣事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767章 大案——衝着誰來第1256章 婚禮之前第860章 南定——死人第1534章 賜予《鑑文大典》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662章 巴布納——去巴布納第1452章 孩子—教育二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1812章 與商人共天下?第98章 議婚第1367章 黃頭髮的人又來了第307章 祖宗們第264章 路遇第693章 海運和詢問(求訂閱!)第1515章 目的第793章 大案——延後第494章 對番國與會試放榜第397章 青州城(一)第123章 兗州事件——疑點第527章 習武與禮第959章 景川侯府與國子監第1160章 平陽昭公主第1453章 孩子—教育一第490章 薛氏第1703章 朱芳遠迎接天使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255章 想法和英靈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1344章 南洋風雨——帶路黨第1469章 攤牌第71章 寶鈔戰爭——蘇州問題第1727章 格致院奇奇怪怪的東西第378章 兩地的變故(四)第773章 大案——生路在哪第79章 下鄉進村第394章 燕軍第50章 老朱親口說要近期冊封皇太孫了番外4:分封制的變化二第398章 青州城(二)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514章 偉大的管子第445章 又一年的臘月二十九第1689章 回到京城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849章 僞軍第1531章 產業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740章 忘記的事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83章 告一段落第1081章 沒品與出乎預料第210章 新的分析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377章 兩地的變故(三)第1314章 金融改革——貨幣兌換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658章 攻緬——空虛的阿瓦城第10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危急的局勢第581章 永藩奏摺第441章 北巡——扶桑第944章 帶小孩出門第601章 競買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1745章 他老婆也不一般吶第316章 調換文武官員第645章 鐵紀鐵第1001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85章 失常的人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486章 不公平第684章 西域佛教第1671章 局勢到底有多差第158章 李芳遠第696章 孩子第1196章 教中的安排與自己的想法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1341章 漢洲攻略(九)第1135章 實話第1108章 伊吾慶功宴——軍之脊樑第699章 說第610章 媒妁之言和鍾粹夜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