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家話

“兄長今年就並未讓年滿七歲的孩子入京讀書,兄長打算之後幾年也都是如此,直到在皇家學堂讀書的宗室子弟年紀最輕爲十一歲。”

昀蘭聽到允熥的話,正要再出言詢問,一眼瞥見正在一旁坐着的敏兒等孩子。他們年紀都不大,對於允熥與昀蘭談論的話題也只有文垚還聽着,敏兒正和思齊低聲說着什麼,文圻與文垣雖然並未說話,但表情也能顯露出他們感覺很無聊。

“皇兄,侄子、侄女們年紀還小,在這裡枯坐着也真是勉強他們了。不如讓他們出去玩吧。妹妹在府裡建了一個花園,現在夏季花草繁盛,樹木能夠遮擋住陽光,讓他們去花園裡玩不會太曬。”昀蘭說道。

“也好。”允熥轉過頭對敏兒等人笑道:“敏兒,文垣,你們都出去玩吧,不必在這裡聽我們說話了。”

“是,爹爹。”敏兒第一個跳起來答應一聲,又對允熥和昀蘭行禮後拉着藍思齊就要出去,思齊只能匆忙的行了一禮就跟着她一起跑出去了:文垚雖然聽着他們說話,但他從不違背允熥的話,從椅子上下來後也行了一禮就出去了;文圻早就不耐煩了,也和文垚一樣行禮;只有文垣完全按照禮法行禮完畢後才離開這間屋子,落到了最後。

“皇兄,文垣很有太子的樣,妹妹瞧着很不錯呢。”昀蘭在文圻等到文垣一起去花園玩耍後,笑着說道。

她本意當然是稱讚文垣,讓允熥高興高興,可誰知允熥卻搖搖頭,說道:“他被教導的太相信儒家那一套了。”

“信奉儒家難道不是好事麼?”昀蘭有些好奇的問。

“儒家是什麼,是用來忽悠百姓不造反的。可若是皇帝完全信了儒家那一套,真的以爲內修德政、四海賓服就能天下大治,會被文人士大夫吃的骨頭渣子都不剩!”允熥說道。因爲昀蘭一家也被圈進了統治階級的範圍內,他就說了實話。

任何一個地域廣大,又不是時時刻刻處於危急之中的國家都必須有一套適合的統治思想,秦國作爲第一個統一的國家證明了單純的法家思想不適合,漢代繼續探索,最後在漢武帝時期確立儒家爲國家的統治思想,並且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一直到甲午之戰被打敗才發生動搖。

但所謂統治思想說白了,就是通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說法讓臣民各安其位,不鬧事,讓皇位在自己家族中永遠傳承,是用來忽悠百姓的,哪個皇帝真的信了儒家這一套就是大傻逼。不過悲哀的是,宋代和明代真的信這一套的皇帝好像還不少。

“我一定得將文垣給扳過來!”允熥又斬釘截鐵的說道。

昀蘭在宮中與允熥在一起相處了很長時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再加上身爲女子受到的儒家教育要少得多,還比較能接受允熥的想法。但即使他是皇妹,皇帝教育太子這樣的話題也不敢隨意說什麼,只是說:“文垣是皇兄之子,現在不過是因爲年紀太小,等將來大了自然會和皇兄一樣。”然後馬上轉移話題:“皇兄,適才說最小年滿十一歲纔會讓他們入學讀書。那未滿十一歲的皇子如何安排?”

“以後兄長的孩子都是從七歲開始啓蒙讀書,七歲之前略微讀一讀《三字經》就行了,甚至不需他們認識多少個字。年滿七歲後正式開始讀書,讀《百家姓》、《千字文》等啓蒙讀物,用幾年的時間將一兩千個常用字都學會認識。之後到了十二歲入學學堂。”允熥說道。

允熥的這個安排等於將這個年代對於孩子的教育向後推遲了兩年。他認爲文字教育太早對於孩子也沒什麼好處,現代西方國家的孩子六七歲上小學之前都是傻玩,甚至小學的課程都十分簡單,十二歲上中學起纔開始認真學習,西方國家的貴族學校也是從中學開始。

但這並不代表允熥不重視七歲到十二歲的教育。“欲做事先做人,知識多大都可以學,但若是小時候沒將孩子的品格和精神教導好了,可是一輩子都扭轉不過來的!”

“七歲到十二歲這五年,兄長主要是讓孩子們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和正確的品格。”

“兄長曾與五城學堂的司務長陳繼說起過,自從董仲舒已來,歷代對於學生品格的教導都走入歧途。考讀書是讀不出高尚的品格,也學不成先賢的。”他隨即將當日同陳繼說的話又說了一遍。

“皇兄說的不錯。”昀蘭贊同道:“確實如此,教導學生道德教育可不能靠讀書。需要父母或教書育人之師的言傳身教才行。”

“只是,這樣能夠以自身的品格教導學生道德的先生不好找。大多數塾師自己立身都不正,如何能夠對學生言傳身教?”

“這也只能碰運氣了。”允熥說道。這就是允熥所說的道德教育的一個問題:合格的先生太少,教育無法普及。畢竟大多數人的品格都達不到賢人的標準,尤其允熥的道德觀念和這個時代通行的道德觀念還有所區別,就是想找一個僞君子都不好找,更不必提完全符合他道德觀念的人了。即使是皇家學堂和五城學堂,他也是費盡千辛萬苦才找到了勉強合格的先生。

兄妹二人感慨幾句,昀蘭又道:“皇兄,等妹妹這一胎出生後,不論男女都送到宮裡由皇兄教導吧。若是女孩就住在後宮,若是男孩就每日讓楊峰下值時接回家。”

“行啊,只要你不想念自己的孩子就成。”允熥笑道。

昀蘭也笑了笑,但沒有說話。爲了孩子以後的前程,自己的思念算什麼。

允熥對昀蘭這一笑覺得奇怪,正要出言問一問,忽然一個下人跑進來通傳:“官家,主子,姑爺回府了。”

聽到下人的話,允熥側頭看了一眼刻漏,笑道:“原來已經這個時候了,我還不知曉,時間過得真快呀。”隨即站起來說道:“走,咱們去迎接你夫婿。”

“皇兄,外子什麼身份,豈能讓皇兄去迎接?”昀蘭趕忙說道。

“現下咱們不敘國禮只敘家禮,楊峰是我妹夫,自然可以迎接。”

“即使只敘家禮,皇兄也不應當去迎接。這是妹妹的府邸,外子也是府邸的主人,皇兄是客人,豈有讓客人迎接主人之理?”

“哎,和你在這裡說什麼,兄長經直去迎接就是了。”允熥說理說不過她,乾脆這樣說了一句,就走出後院正廳去迎接。昀蘭阻攔不得,只能也趕過去。

楊峰見到允熥在府裡有些驚訝,但隨即心裡就覺得高興。皇帝不論是特意來看一趟還是順路經過進來探望一番,都表明了對昀蘭的重視,這對自己家當然是好事。

二人答禮完畢,昀蘭也走了過來,允熥因天色已經不早了就要告辭回宮。楊峰與昀蘭當然不敢留客,都這個時候了留皇帝在自己的府里居心何在?至於留下用飯,按照慣例也都是皇帝上午出宮來府裡探望中午用一頓飯,從來沒有在外面用晚飯的情形。

昀蘭派了兩個小人去叫敏兒等人過來,趁着這個時候他們在院裡的涼亭坐下休息,也隨意交談幾句。

交談的內容很正常的又轉向了有關孩子的話題。楊峰聽允熥說了幾句,忽然想到什麼,說道:“若說對學生言傳身教,我倒是知曉一個立身很正之人,也正在爲塾師。”

“有這樣的人爲何不早告訴我?”允熥馬上說道。他之前設立五城學堂的時候就滿京城尋找適合的教書先生,怎麼當時不推薦給他?

“陛下,內兄,”楊峰連忙改口說道:“這人是在鄭國公府上爲塾師,教導府裡的公子。因其教導的很好,鄭國公對他十分滿意,也曾有人想要來請這個塾師去教導自家的公子,但都被鄭國公拒絕,並且說絕不放走這個塾師。既然鄭國公這樣說了,我也不好向內兄舉薦。”

“這樣啊。”允熥思索起來。若他這時沒有當塾師或者在民間的私塾教書,將他請進宮裡教導自己的孩子應該會很容易;但他已經入了鄭國公府的大門,雖然自己一紙旨意也能將他宣召入宮,但就會得罪了常升,而且不利於貴族精神的培養。

“等回頭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讓他入宮教導朕的孩子。”他最後想着。

“這個塾師叫做什麼名字?”允熥回過神來,又問道。

“內兄,這人名叫於胥。”

“於胥?于謙的父親?”

“此人確實有一子名叫于謙。”楊峰一邊說一邊有些驚訝的看着允熥:他怎麼會知曉於胥的兒子的名字。

“這人不僅是一個合格的塾師,還是于謙的父親,這樣說來更要將他握在手裡了。”允熥卻沒在意楊峰的目光,低聲嘀咕道。

他正想着,忽然聽到小孩的歡笑聲,擡頭一看就見到敏兒等人在下人的服侍下正向這邊走來。

見孩子們已經過來了,允熥站起來對楊峰夫妻說道:“兄長這就回去了。”

“妹妹恭送皇兄。”昀蘭道。

“你可不必送。你還懷着身孕,就在內院不必送到外院了。”允熥忙推辭了道。

昀蘭又說要送他到大門,可允熥堅決推辭,也就罷了,最後由楊峰將允熥和孩子送到大門處。

“適才在二姑家裡玩的好不好?”上了馬車,允熥笑着問敏兒和思齊。這次他和敏兒、思齊坐了同一輛馬車。

“好!”敏兒迴應道:“爹爹,女兒覺得二姑府裡的花園比宮裡的花園更好玩。”她又抱怨起來:“爹爹,二姑府裡的有許多宮裡御花園都沒有的花,宮裡的花園也沒有高大的樹,這個月在宮裡花園遊玩很曬,可二姑府裡的花園就有樹冠遮陽,沒那麼曬。”

“這也是有緣故的。”允熥說道:“宮裡要防範刺客,所以沒有高大的樹木;而且有些花有些部分有毒,所以宮裡不養。”

“還有什麼好玩的?”他爲了防止敏兒發散的問問無內胎太多,又趕忙再次問道。

“有,二姑府裡的玩具也很多,有一種名叫足球的東西十分好玩。”敏兒又道。

第1052章 最終決戰——永明左衛第588章 宗喀巴第569章 扶桑船隊第1424章 西方的新來客第791章 大案——真相(上)第1010章 焦急第1685章 行刑第1469章 攤牌第4章 靈堂和送行第646章 衛徽第183章 準備第858章 南定——巧合的人物第153章 慶功第1779章 格致院視察——驚訝的張學熙第268章 生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673章 經緯西南——奴婢和佛教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942章 三楊之一回京啦第1391章 庭前辯論第1526章 剝奪股份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370章 統帥平叛之人第317章 內宮貪腐案(一)第376章 兩地的變故(二)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473章 親子第1127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準備面聖第327章 在講武堂聽到兩事第1722章 文坻第1278章 練子寧的新差事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1036章 決心第810章 戰安南——出發前第431章 驚到的蛇第203章 昊天玉皇大帝第1800章 護衛統領與拜見朱榑第522章 朱棣在南洋第1225章 查處完畢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292章 蕭涌和昀蘊的心思第324章 北向探索的人選第1485章 天文學大發現——周偉三定律(五千字章節)第30章 寶鈔戰爭——計算的投入第636章 各方折衝第1059章 最終決戰——僧人營第1088章 內亂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1146章 供奉格魯派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849章 僞軍第530章 找誰商量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1273章 家話第282章 年前第468章 羅貫中的遺憾第1181章 軍與監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1251章 反應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236章 國子監三項第1310章 酒樓突發事件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1454章 銀行業第488章 貢院第1295章 比試騎馬與怒髮衝冠的方孝孺第762章 大案——採生折割(補昨日欠更)第759章 南巡——相關之事第1316章 金融改革——兌換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902章 太着急了第1246章 真正的學校——分數與副校長第14章 允炆和藹,允熥發威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1032章 最慘烈的一戰——守住了第1227章 抵達周王府的路上第1219章 軍事改革——五合一第1713章 劍指……第1291章 蕭家的想法(五千字章節)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596章 瞭解第760章 南巡——有關之事第1802章 宗教婚禮與留親第699章 說第652章 岷王——過兵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454章 沙州與京城兩地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1409章 接見——託兒所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779章 大案——招供第1226章 來京第1688章 商議與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