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章 想要的教育

“姑姑好。”敏兒等人也趕忙上前行禮,思齊也行禮說道:“見過姨母。”

“你們也好。思齊你也好。”昀蘭答應一句,又對允熥說道:“皇兄,這麼熱的天,怎麼帶着他們出宮來?萬一中暑怎麼辦。”

“不會的,今日早上才下了雨,雖然現在又熱起來了,但也比平日裡要略微涼快一些。他們平日裡在宮裡去學堂上學都是走路過去,不會連這點兒熱都受不了。”允熥笑道。

“皇兄,你呀總是對孩子們的要求太嚴。文垣文圻今年才八歲,敏兒和文垚才十歲,思齊今年才十一歲,都還只是小孩子,不要對他們太嚴苛了。”昀蘭道。

“知道了,兄長會放鬆對他們的要求。”允熥回答。

昀蘭有些詫異的看了他一眼。允熥平日裡雖然也會胡說八道開玩笑,但都是一下子就能分辨出來的謊話,正事還從未開過玩笑,這麼輕易就答應了自己,到底是真是假?

不過她也沒出言詢問,而是說道:“瞧妹妹,讓皇兄和侄兒在這麼曬的太陽底下說話,敏兒,快帶着你的弟弟和思齊到姑姑這邊來。”一邊說着,她讓侍女將幾個小孩子都抱起來放到步攆上,又讓宦官打起華蓋遮陽。

她又請允熥坐上步攆。“不必了,兄長走過去就行了。不過是幾步路而已。”允熥出言拒絕了。昀蘭見此也不堅持,但也讓宦官在他身後打起了華蓋遮擋陽光。

“現下楊峰不在家吧?”允熥在昀蘭的步攆旁一邊走着,一邊問道。

“皇兄,今日又不是休沐日,他豈會在家?若是在家,估計皇兄又要責備他遲到早退了。而且若是他在家當然會出來迎接皇兄。”

“不過離着下值的時候也差不了多少了。皇兄若是有事要吩咐他,稍等一會兒他就該回來了。”昀蘭回答。

“這次你可誤會兄長了,兄長可不是有事要吩咐他,只是隨口一問罷了。”允熥笑道:“不過自從張數回京之後,他身上的膽子確實輕了不少,都能夠按時下值了。”

“這是自然的,本來外子身兼都指揮使與都指揮同知二者的差事,會寧侯(張溫死後張數繼承爵位)回京後只管着一個人的差事,自然輕鬆。”昀蘭想到這裡,笑了起來。她不僅是因爲這個而笑,而是楊峰下了值以後這些日子都是按時回家,並且對自己非常關心。雖然他爲駙馬自己是公主地位有高低之分,一般人即使裝也要裝出關心的樣子來,但是真心還是裝的她還是能夠分辨出來的。

‘看來楊峰真的對她很好,’允熥也在心裡暗道:‘不枉我這麼器重他。’妹妹日子過得幸福,他也非常開心。

但他隨即又想到一事,心裡重新不安起來。不過他轉過頭看着昀蘭這麼高興,還是將到了嘴邊的話嚥了下去。‘等她生完孩子後再說吧。’

這時他們已經走到了後院正廳,昀蘭從步攆上下來,吩咐下人將所有的窗戶都打開,又命幾個宦官搖扇,對允熥笑道:“妹妹正懷着孕受不得冰,就只能委屈皇兄和侄兒陪着妹妹一起受着熱氣了。”

“還和兄長說這樣的話!”允熥佯怒。昀蘭知道他在說笑,趕忙行禮道歉。

兄妹二人說笑幾句,分別落座。允熥今日來昀蘭的府邸也沒什麼事情,就是單純的來看看她而已,兄妹二人也就閒聊起來。

他們聊了一陣,就說起了對子女的教育。“皇兄,等妹妹的這個孩子出生了,若是男孩,妹妹能把他送到皇家學堂讀書麼?”

“爲什麼想送到皇家學堂讀書?”允熥問道。

“皇兄,現在的許多教書先生,所教導的只不過是四書五經。四書五經用來修身養性是極好的,科舉考試也必定要考,但妹妹的孩子將來也不需考科舉,也是要做實事的,雖然有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但妹妹自覺不算聰明絕頂之人,楊峰也是先爲侍衛,後軍功封爵,不像特別聰明之人,妹妹的孩子應該也不會成爲如同宋代趙普般的人,所以只學四書五經沒有太大用處。”

“而普天之下,只有皇兄開設的各個學堂會教導一些其它知識。比如皇家學堂就教導如何治理國家、修身養性、帶兵征戰、騎馬射箭,國子監教導如何爲官,講武堂教導如何爲將爲帥,新設立的五城學堂教導學生的東西到底有何用處妹妹還看不出來,可妹妹相信皇兄定然不會隨意開設課程,定然會有用處。所以妹妹想讓孩子以後去皇家學堂讀書。”

“若生的是一個女孩,那自然要送到女子學堂了。”

“可是,昀蘭,兄長不知你嫂子或昀蘊、昀芷與你說起過,兄長已經將許多皇家學堂、年滿十三歲的宗室子弟送到了五城學堂讀書,因爲皇家學堂以後教導的都是會成爲一國之君的人,而你的兒子,將來或許會鎮守一地,卻不會是一國之君。”

“三妹妹和四妹妹後來與妹妹說起了那一日皇兄對她們說的話,妹妹明白皇兄的意思。但五城學堂要年滿十二歲之人才錄取入學,可學習卻不能從十二歲開始。只有皇家學堂讀書的宗室子弟有不到十二歲的。所以妹妹想將孩子送到皇家學堂。”

“不瞞你說,兄長打算變革皇家學堂的學制,畢竟七八歲還是太小,若是京城的王爺還好,封到邊疆的藩王之子七八歲就讓他們離開父母來到京城上學,兄長於心不忍。”

“而且十歲以下的孩子對於書本上的話語也未必能夠理解,既然不需考科舉,在學堂讀書的用處也不大,在家裡多玩兩年也沒什麼不好。”

“所以兄長打算提高皇家學堂起始讀書的年紀,藩王之子十一歲纔來到京城,先適應一年京城的環境,十二歲上纔始入學堂讀書。”

“今年就並未讓年滿七歲的孩子入京讀書,兄長打算之後幾年也都是如此,直到在皇家學堂讀書的宗室子弟年紀最輕爲十一歲。”

第1360章 教子與新發明第1654章 巴布納——阿洪國第311章 楊栽第1467章 遲遲未到第171章 上朝第99章 通知第1539章 答應第1655章 巴布納——真正開戰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28章 茹瑺評論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575章 回 道第1400章 點評與《古文尚書》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818章 戰安南——登陸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56章 ……陰謀——重點第152章 追悼第994章 朱鬆不知道第1524章 掛鉤終於掛上了第195章 新位置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202章 小說家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第1685章 行刑第990章 第二個目的第946章 初入市井第1448章 印度攻略—提出第201章 定年號第100章 後續第1466章 新任命第1719章 初談進兵蘇伊士第914章 後宮都是聰明人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1769章 李莎兒的請求第143章 戰——安全第1737章 索科特拉島大海戰第1148章 佛教爭端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1442章 對歐洲的謀劃—驅逐威尼斯使者與熱那亞的請求第595章 應對第1350章 南洋風雨——援兵是怎麼來的第1280章 於家父子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1217章 接媳婦第1213章 來頭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494章 蘇州驚變——推脫第101章 玻璃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1356章 南洋風雨——滿者伯夷國的結局第1736章 留下成功號第88章 造訪齊泰家第931章 客棧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第17章 重陽節——提議軍校第1297章 殿頭殿尾周農中間第42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繼續;正式開始第970章 數理化基礎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第905章 相見不相識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80章 下基層上第314章 何榮與齊家第1357章 南洋風雨——新的地方第960章 政務官與事務官第282章 年前第714章 安南占城第1465章 爲了流傳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279章 段家與視察第501章 黑社會的末日第475章 疑慮與父親第1513章 斥責與獎賞第80章 下基層上第967章 再次祝大家新年快樂!第980章 唱戲第1480章 如何治理孟加拉第1739章 偉大的航行第57章 ……陰謀——一波第一第二折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文章相關第245章 建議與謀劃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713章 劍指……第1023章 守城——器械第444章 對待扶桑與取名第1699章 理番院迎來了他們意想不到的頭兒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462章 爵位改革與教徒的反應第805章 臨高韓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1718章 下一步的鋪墊與孟加拉的“終結”第457章 放鬆的年後第1266章 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