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8章 軍事改革細則

“見過汝南王殿下。”在乾清門前,把守的侍衛對朱有爋行禮說道。

朱有爋笑着點了點頭,說道:“周侍衛,請向陛下通稟一聲,本王有要事向陛下稟報。”

“臣何敢當殿下一個‘請’字。”名叫周恩銘的侍衛馬上回應一句,又問道:“殿下,不知到底是何事情?臣也好向陛下通稟。”

“是有關之前在開封府,陛下爲本王選的侍衛之事。”

‘侍衛?陛下爲你選侍衛?’周恩銘一腦門子問號,但還是答應一聲,向乾清宮走去。

他走到大殿門口向裡看了一眼,只看到了夏輔官暴昭和冬輔官解縉與幾位舍人在票擬奏摺,不要說允熥,就連秋輔官郭鎮都不在,於是小聲詢問看門的宦官:“劉公公,陛下在哪?汝南王殿下前來拜見陛下,有事通稟。”

“陛下在後殿與幾位國公、侯伯議事呢。”六公公說道。

周恩銘道了一聲謝,趕去後殿。

後殿內,允熥正與耿炳文、徐暉祖等人說話。大都督府的外表和基本衙門他在那日上朝的時候都已經說過了,可具體內部如何架構、如何運行,因大明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沒有經驗,所以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向允熥請教。

允熥當然也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在那日將聖旨頒佈後,之後每日都抽出時間向那一日任命的武官解釋如何設置內部官署和任命官員。

“……,總參謀部的職責就是從前兵部職方司再略微增加了一些。下設職方司、情報司、通信司、軍務司,分別負責征討、……等諸事。”他既是對擔任總參謀部尚書的藍珍,也是對在場的所有人說道。

“總政治部的職責與總參謀部同樣重要。”允熥又轉過頭來看向陳性善:“武選司的職責與從前一般,可任免官員的流程與從前不同。之後任免官員除將領的奏報外,還需政治司出具文書,才能任免。”

“另外,百戶、試百戶的任命之後就由衛鎮撫提名,衛指揮使決定,報總政治部備案即可,無須武選司批准。千戶、副千戶由都司、行都司政治司提名,經都指揮使決定,同報總政治部備案即可,無須武選司批准。”

“文宣司與從前一般,只是掌印官改名郎中,其餘不變。”

“軍醫司與政治司暫且爲一個司,由同一人兼任郎中之職。”允熥對陳性善最後說道。現在衛所裡還是軍醫兼着政治的差事,暫時沒有分開的必要。

“總後勤部與總裝備部,”他又看向李景隆與常升:“二位愛卿,朕以爲那一日對於這兩個部門的職責說的已經比較明確,朕不需再多說了。你們二人與其它人商量一個章程出來,報給朕。工部和內衙門下轄的研究新式武器、製造武器,以及原兵部武庫司從官職到場地、所存的東西全部交給總後勤部,但下轄的鋼鐵作坊和鋼鐵廠不劃歸總後;原兵部車駕司的差事都交給總裝。”

允熥對他們交待了這幾句就不再說。總後與總裝這兩個衙門的差事不能說不重要,但比起總參和總政還是略遜一籌,而且和這個年代的差事區別是最小的,他不需交待太多。而且李景隆雖然打仗不行,但還是有能力的;常升差了些,但做事還算謹慎,總裝的事情也不需要最高長官有太大本事。

“梅尚書,度支部的職責那一日說的不太清楚。以後度支部的差事就是依照上一年全軍總的花銷制定預算,從戶部取出一筆錢放在度支部的庫裡,以後軍中各衙門需要支領銀錢從度支部支領,不從戶部支領。”

“水師部就不需朕交待什麼了,只是將所有水師衛所聚在一處,統一管轄,其餘照舊。”

“至於江南都司和應天行都司,依照地方的都司設置官職即可。”

“大都督府的日常事務,就由四位都督僉事輔佐兩位都督同知處置;若是有懸疑不決之事,由兩位都督同知召開朱雀閣會議,仿效廷推決定;若是有實在難以決斷之事,就向朕奏報。平日裡每月初一、初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於玄武閣舉行日常會議,就如同朕召開大朝會一般。”

“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麼不懂之處?”允熥說完後看向在場的所有人。

在場衆人一時都沒有說話,而是在心中估量完整改革後對武將地位的影響,以及自己掌管的衙門地位是高是低。

很快,在場衆人就判斷出來,武將地位並沒有降低,而且若是能夠嚴格執行,以後武將的地位也能夠與文官平齊。頓時,在場的武將都喜動顏色;文職武官既然已經當了武官,心態上也就放在武官這一邊了,也都感到高興。

隨後開始估量自己掌管的衙門地位。藍珍自然是最高興的。總參的職責和之前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差別不大,而且允熥交待各衙門的差事也是從總參開始的,說明總參還是最重要的一部。

大家當然也都看出來總政是第二重要的衙門,不僅掌管了武選,還掌管了軍醫和文宣,不要說在武官體系,就是在整個朝廷都算得上最重要的幾個衙門之一。不過衆人看向陳性善,他只是坐在原位,臉上淡淡的沒什麼表情。

其它的,水師部自成一統不好說地位高低;另外三部哪部高哪部低衆人心中所想各有不同,但大多數人認爲度支部比較重要。倒不是差事重要,而是大家以後支領經費都不必去看戶部那幫人的老臉了,也會比從前方便一些,自然覺得度支部更重要。

對於都督同知和都督僉事,大家想了想,都認爲都督同知就相當於四輔官,都督僉事就相當於舍人,各部尚書相當於文官六部尚書。雖然都督同知的官位高一級,可最後誰的實權更大可不好說,可有的爭。

至於應天行都司和江南都司,應天行都司身爲掌握京城大多數衛所的衙門,都指揮使又是朱雀閣會議的一員,較爲重要;江南都司就是地方上的都司,就沒那麼重要了。

允熥就坐在主位上靜靜地看着他們低頭思量,也不說話。這時盧義走進來來到允熥身旁,輕聲對他說了句什麼。允熥臉上微微露出驚訝的表情,吩咐道:“讓他進來,去側廳等着。”

那宦官答應一聲退下。允熥轉過頭,估量着也差不多了,出言又問了一遍:“諸位愛卿,可還有什麼不懂之處?”

“陛下,適才陛下提到政治司,是陛下要在各都司、行都司設置的衙門不成?”陳性善首先出言。

“朕打算仿效大都督府的衙門,在地方都司、行都司設立參謀司、政治司、後勤與裝備司、度支司。其職責與大都督府的衙門類似,只是後勤與裝備合二爲一。”允熥說道。

“陛下,貿然如此大的變動,恐怕不妥。”陳性善馬上又道。京中的改革還沒理順,就在地方上同步進行改革,會亂成一片的。

“朕知曉,朕暫時不會在其它地方進行改革,只在新設立的應天行都司與江南都司設置,若是有紕漏再改正,之後再在全國實行。”

“陛下聖明。”陳興善等人都說道。

其實允熥是想同步進行改革的。從洪武二十七年底第一屆講武堂的學生畢業,至今已經畢業十屆了,每一屆三百人,十屆就是三千人,除去留京的,全國二十個左右的都司、行都司每個都有一百多人,若是再加上因爲襲職在講武堂上過一年培訓班的人,那就更多了,也已經有身居三品官職的了,足以搭建起來參謀司等四個司;允熥之所以今年實行軍事改革,除了外部環境空前穩定,講武堂培養的學生也逐漸成長起來也是緣故之一。

“陛下,爲何產鋼鐵的,工廠,不劃歸總裝備部?”李景隆出言詢問:“陛下,現下大多武器都要用鋼鐵來造,若是總裝備部沒有鋼鐵廠,製造武器時還需從工部調撥,恐會拖延製造武器。”

“此事朕自有思量,無復多言。”允熥高深莫測的說道。

之後他又回答了幾個問題,見衆人沒什麼好問的了,說道:“諸位愛卿回去擬一個章程,奏報給朕。”

“是,陛下。”衆人答應一聲,站起來就要行禮退下。

“慢!”允熥忽然又叫住他們。“今日已是二月初二,明日講武堂與國子監就要開課了。朕打算再在京城中設立一個學校,待這所學校正式設立後,你們將家中十二歲至十四歲的兒子都派到這所學校上學。”他用命令的語氣說道。

衆人對於允熥忽然又設立一個學校感覺很奇怪:陛下怎麼這麼喜歡學校呢!已經有了皇家學堂、國子監、講武堂、女子學堂這四個學校,再設立一個,用來做什麼?

可既然是皇帝的命令,他們也不敢違背,起碼沒必要當面頂撞,答應一聲,見他沒有別的吩咐了,行禮退下。

允熥看了一會兒他們的背影,輕聲嘀咕了一句,隨即馬上對盧義吩咐:“讓汝南王過來。”

第1666章 巴布納——讓他們的運氣更差第284章 獨眼狼第738章 色目後裔(二)第391章 兗州與遼西第992章 關注點第1712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第1248章 讓他們發財第626章 好馬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184章 醒來第708章 昀葉徐徐第1751章 奧斯曼皇帝的想法與文坻的應對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181章 安頓第1115章 撒馬爾罕城之戰——鼓舞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81章 安頓第219章 技術發明第579章 舅爺第1416章 身爲家主第407章 德州之戰——生擒第777章 解惑(二)第490章 薛氏第958章 拜祭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896章 我來也原來是這個身份第1398章 李案的定罪第325章 兩個皇帝的心思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1698章 不知道是誰在騙我,只能再調查了第555章 廢舉人和印度數第1692章 尷尬第1472章 類比第1669章 從一個小消息看到的第834章 多邦城——想啊想第438章 功高莫過救駕第643章 國旗國徽第1192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神使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第1329章 漢洲攻略(三)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1502章 蘇州驚變——李家的決斷第1417章 意外的訪客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571章 朝鮮勞動力第777章 解惑(二)第1778章 竟然有人在研究水火之力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387章 喜歡第1672章 九年前在伊吾的兩個與天方教徒有血海深仇的人第845章 安南士紳第913章 對戰程朱理學(二)第815章 戰安南——漂泊於水第6章 尋找後宮支持者第1188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瘋狂的商人第1000章 撒馬爾罕城的謀劃——最大的問題第1455章 如何勸說一個商人——當然是用錢砸他啦第1461章 常家的想法第1338章 南洋風雨——分析第1547章 印度之戰——雙方的準備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335章 去孝陵第650章 秦肅第499章 兵藩第503章 公佈改革第560章 杭州事第965章 工業第156章 兩家第1290章 誰中了舉人第134章 北平城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908章 安南事情完結第343章 安王府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117章 兗州事件——調查第814章 雷州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1752章 炮灰第1796章 又有進展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1022章 守城——林琛第496章 瓊林宴召見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275章 三人第18章 重陽節——寶鈔之一第1393章 擊鼓鳴冤與快速審理第1413章 託他人之口第208章 用方第930章 組建一支騎兵第1247章 允許勳貴經商?第630章 驚奇和無衣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1801章 天下佛教大會第1707章 世子,世子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339章 舉薦與偶遇第828章 多邦城——調兵第1106章 伊吾慶功宴——皇族宗室第36章 祖孫相處——第一次第40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允熥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