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事情

“皇兄確實忽然冒出了這個想法。”但令她們很驚訝的是,允熥竟然真的有這樣的想法。

“皇兄,你這是,爲何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啊夫君,這是怎麼回事?”昀芷與妙錦先後驚訝的問出了聲。

“因爲兄長寵你呀。”允熥輕輕颳了一下昀芷的鼻子,笑着說道。

“皇兄,可是妹妹……”她話還沒有說完,就又被允熥打斷:“不過大明與大唐畢竟不同,現在禮法所限,兄長若是忽然任命你爲將領,或者指揮軍隊,皇兄的桌子恐怕會被進諫的摺子淹沒,所以此事只能悶聲發大財。”

“等過二年你與他成婚了,兄長任命他爲將,你與他一起在駐地,你是公主,將他變成妻管嚴,凡事都由你說話算還不容易?到時候兵權還不是在你手上?”

“那,妹妹多謝皇兄了。”昀芷雖然不關心政事,平日裡也不喜歡鬥心眼,但聽他這麼說也明白是不願意說出理由,也就不問了。昀芷既然不問了,此時本來和妙錦就沒什麼干係,她也不再多嘴。

不過她們二人心裡都很不解:‘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晚上躺在牀上,允熥忽然問睡在身側的妙錦:“妙錦,你應當對爲父允許昀芷帶兵打仗之事很不解吧?”

“是,夫君,”允熥既然問了,她也不隱藏:“雖然有唐代的先例,但畢竟不是常例,對大明似乎也沒什麼好處,妾確實不解。”

“這緣故之一,是爲夫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身爲我的妹妹,大明的公主天下最尊貴的人,只要注意安全,凡事向我報告,帶兵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至於其二,和你們徐家有些干係。”

“和徐家有干係?”妙錦更加不解。昀芷又不是要嫁給徐家的人,母親也不是出自徐家,甚至連張無忌這邊都算上也和徐家沒有任何關係,怎麼就是他們徐家的干係了?

“這事並不是直接與徐家相關,但爲夫忽然願意她帶兵,卻也和徐家,不,不僅是徐家,而是許多人家都有干係。”允熥側頭,看見妙錦一臉的緊張,笑道:“你放心,是好事,對這些人家都是好事。”

……

……

第二日一早允熥起牀,還在妙錦的服侍下穿衣服,一名小宦官小步走進來,湊到他身旁說道:“官家,昨日行刺官家的刺客迄力格爾熬不住刑,招供了,說是鬼力赤的兒子額色庫指使的。”

“鬼力赤的兒子?他指使人行刺朕幹嘛?”允熥很莫名。

“他招供說,因爲鬼力赤當了蒙古大汗以後,各部都針對他們乞兒吉思部,本來一個很強的部族日漸衰弱,額色庫與幾個部族中的老人商議後,就指使迄力格爾在官家接見鬼力赤的時候行刺官家,不求成功,只求讓官家震怒殺了鬼力赤。”

“一來,鬼力赤死後乞兒吉思部就擺脫了大汗之位,各部就不會再針對他們;二來蒙古大汗死在大明手裡畢竟與死在蒙古人自己手裡不同,額色庫可以趁機鼓動諸部針對大明,乞兒吉思部就更加可以喘一口氣了。”

“其三,就是額色庫的私心了。他雖然是鬼力赤的長子,但並不十分受寵,蒙古人又有幼子繼承家業的傳統,他擔心這樣下去自己將來繼承不了部族,所以指使迄力格爾這樣做。”小宦官說道。

“迄力格爾不是鬼力赤的親信麼?爲何會聽額色庫的話?”

“迄力格爾自己說,他雖然忠於鬼力赤,但更忠於部族。額色庫的所作所爲雖然有自己的私心,但對乞兒吉思部也有好處,所以就答應了。”

允熥想了想,覺得從邏輯上是能說得通的,而且允熥當時就有疑惑:孤身一人行刺,在場的又有那麼多官員與宦官、侍衛,成功的可能本來就不高。因此他就信了,罵了一句:“他們的家事,竟然算計到朕頭上來了!”

但罵完之後他卻又有些憂愁。事情的真相是這樣,他卻不好處置了。鬼力赤很無辜,而且自己還打算用他,不能處置;但額色庫又是他的兒子,依照《大明律》,造反行刺這樣的事情家人即使事先不知情,也要連帶處置的。

“罷了,此事先放一放,朕之後再處置。你也囑咐負責審問的人,保不準是鬼力赤提前與刺客迄力格爾已經商量好了,若是行刺失敗就這樣交待。”

“是,官家。”小宦官答應一聲。

說過這句話,允熥重新站回去,讓宮女給他穿外衣,順嘴問道:“小盧,今日怎麼是你來與朕說這事?王恭……”

他話說到一半,忽然反應過來,又道:“王恭現在情形如何?”

“官家,奴才一早起來見官家這邊還沒有動靜,就去看了看王公公,王公公正醒着呢,奴才瞧着精神頭還好,又問了問服侍的人,說湯藥都按時吃了,飯也按時吃了。”

“這樣纔好。”允熥笑道:“你再去見他的時候和他說,說是朕的話,讓他好好養傷,其它什麼都不必操心。等他傷養好了,朕必定對他有所賞賜。”

“是,官家。”小盧公公答應,隨後見他暫且沒什麼吩咐,躬身行禮退出了屋子。

允熥穿好衣服,與妙錦、昀芷一起用過了早膳,起身要去書房批答從京城轉過來的摺子,又囑咐小盧公公:“你讓昨日向大明投降的脫歡、阿魯臺二人到側廳等着,朕有話要和他們說。”

允熥又轉過頭與妙錦昀芷說了幾句話,離開這裡。

他前腳剛走,昀芷就坐到妙錦身旁,抱着她的胳膊說道:“嫂子,你可知爲何昨日皇兄忽然會願意讓我領兵?”

“這嫂子怎麼知道。”

“嫂子,我的親嫂子,皇兄和嫂子的感情這麼好,豈會一點兒口風不透露給嫂子?而且……”昀芷對她撒起嬌來。

妙錦受不住她這麼撒嬌,而且因爲昀芷十分受允熥寵愛,她也有意交好昀芷,也就說道:“好啦,你兄長是和嫂子透了一點兒口風,但也不清不楚的。”

“他一是說是這算不上什麼大事,你身爲大明的公主天下最尊貴的人,這算不了什麼。”

“其二,則是說這與京城的許多勳貴人家有干係。至於有何干系,他沒和嫂子說,嫂子琢磨了琢磨,除了認爲定然與朝政有關,但還是想不到到底什麼關係。”這裡徐妙錦可不是在糊弄昀芷,她是真的想不到到底有什麼關係。

“與朝政有關?莫非是又要改革?”昀芷同樣不解。但她對這些也不在意,笑道:“只要知道皇兄不是一時興起就行了。妹妹就能放心了。”

……

……

允熥來到書房,見陳繼已經到了,笑着打了個招呼:“陳卿已經來了?”

“臣陳繼見過陛下。”陳繼先是認真行過了禮,隨後說道:“陛下,一共有一十二份從京城轉來的奏摺,都有四輔官的票擬。其中……”他大概介紹了一下奏摺的基本內容。

“這很好。”允熥坐到座位上,拿起一份奏摺開始看。

可陳繼介紹完了,卻又站直了身子,對允熥說道:“官家,臣有本進諫。”

“何事?”

陳繼從身上掏出奏摺,放到桌子上,同時朗聲說道:“臣對於昨日淮南長公主殿下不得陛下號令擅自領兵之事進諫。”

“陛下,金吾後衛駐紮於城內,陛下現居於城中,依照章程,必須有陛下的命令金吾後衛纔可出兵,否則就形同謀反;可淮南長公主殿下卻假傳陛下口諭,擅自調動將士,……,陛下應當嚴懲公主殿下,同時下旨申斥劉明詔指揮使。”

“朕昨晚上已經教訓過淮南了,她也已經誠懇的認錯;至於劉明詔,雖然沒有見到朕的旨意,也並未見到朕的手詔只聽淮南的話就調兵確有不妥,但責任也不大,而且這次出戰好歹立了些功勞,依朕來看,就功過相抵吧。”

“陛下,”陳繼十分激動的說道:“淮南長公主殿下的過錯如此之大,僅僅訓斥一番怎麼行?陛下應當嚴懲。劉明詔指揮使雖然情有可原,但也違背了章程,功不能掩過,還是應當略微懲處些纔好。”

“陳卿,”允熥略微加重了語氣說道:“你說的朕也明白,但是朕如何處置淮南?”

“這,”陳繼想了想,忽然不知道說什麼好。昀芷此時還沒有嫁人,土地什麼的都沒有,俸祿也沒有,確實沒有合適的懲處方式。“陛下,應當下旨申飭當時跟隨護衛殿下之人。”他最後說道。他雖然耿直,但也能夠明顯看出允熥的迴護之意,指望因爲此事就降低昀芷的等級太扯,也就沒有提,只能說懲處她身旁的人。

“陳卿,此事朕看來還是遮掩些爲好,雖然蘭州城內的官員差不多都知曉了,但也不要留下任何與此事有關的文書。”

“所以下明旨申飭他們有些過了。朕會依照宮內的規矩對昨日護衛淮南的人進行懲治。”允熥說道。

陳繼想了想,認爲允熥的話有道理,雖然覺得還是不太公正:如果是一位王爺這樣做,絕對不會這麼高舉輕放,但也不再進諫。

允熥鬆了口氣,開始批答奏摺。不一會兒這十二份奏摺全部批答完畢,陳繼從他手中接過來就要送到驛站去,允熥卻忽然開口道:“陳卿。朕記得你是建業二年朕出巡江浙之時,召到朕的身邊的。”

“是,陛下。”陳繼停住腳步,回答。

“你家中那時不太富裕,給先生的束脩是母親織布賣錢給你湊得,四書五經都是從族人那裡借來看。現在你家族的情形如何了?”

陳繼有些奇怪,但還是回答:“陛下,臣離京前曾接到族人的書信,仍是以種地爲生,供家裡的幾個讀書人上學。”

“書信,是向你借錢吧?”允熥笑道。

“是。臣在京爲官,住所等都是朝廷的,平日裡也花不了多少錢,陛下有時還有賞賜,臣手裡就積攢了些錢,都託人送回家鄉了,只是還不太夠。”陳繼說道。他一個大清官,手裡真的沒多少錢,好不容易攢下的錢都給了族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明年,你就不會如此缺錢了。”允熥小聲嘀咕一句。

“陛下,您吩咐臣什麼?”陳繼沒有聽清。

“沒事,等過完了年,朕打算關心一下農事,讓你的一名族人入京來,朕想了解蘇州等地的情形。”允熥說道。

“是,陛下。”陳繼雖然對於允熥的吩咐有些奇怪,不過皇上關心農業當然是大好事,要找一線的農民詢問一下也無不可。

……

……

將這件事說完,陳繼去送奏摺,允熥站起來離開書房,前往側廳。他剛一走進去,就聽到兩個聲音異口同聲的說道:“臣蒙古瓦剌部脫歡/蒙古阿蘇特部阿魯臺,見過大明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1065章 決戰——陽光下第483章 沿着舊航路第169章 怎樣開海第1053章 最終決戰——打架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242章 不同的可能第39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文英的提醒第952章 閒不下來第1757章 開羅——偷襲第677章 送東西和邸報第782章 大案——李家的線索第313章 花英與徐家第35章 寶鈔戰爭——錦衣衛指揮使第1264章 驚險第750章 西南與西北第754章 南巡——移民第1415章 李家——驚呼第403章 犒軍救國之計第619章 約法三章第1151章 會見前第786章 大案——其餘的人犯第1382章 聯繫前文第506章 派出所和下一步第322章 後續發展第404章 目眥盡裂發盡上指冠第1193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決定第1282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四)第1044章 最終決戰前的間隙——親征第1161章 事情第233章 平衡和育人第493章 猜到心思的人第1307章 張無忌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51章 宮廷內外的陰謀——時間緊迫啊第554章 絲綢與糧食第497章 子榮獨對第1395章 結果第462章 馬六甲海峽兩岸第585章 第一個生日第479章 科舉(完)第582章 宦官家人第1147章 如同,如果第135章 宣府第1798章 蒸汽機車與再觀察第704章 晚會第1552章 印度之戰——陰影第1293章 壓力和解決辦法第543章 拒絕與見面第1444章 對歐洲的謀劃—對卡斯蒂利亞第916章 暫且不說第1190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登陸第177章 端午第565章 道理第1129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語言與國家第147章 卡廷——追入漠北第612章 滁州寧國第1705章 哈哈哈,潘金蓮初遇西門慶第770章 大案——刺客?上一章的序號寫錯了,應該是871章第627章 安秦李薛第1500章 蘇州驚變——決斷第104章 魚之有水第1475章 恭賀第1775章 文坻第三事——張碳的任命第490章 薛氏第312章 舉賢令與開始第877章 胡朝的末路——誓言第408章 德州之戰(四)第349章 文會的意外第953章 婚姻第125章 兗州事件——裝神弄鬼第1258章 婚第1687章 設立總督的緣故與昀芷第1169章 經濟與科學第839章 多邦城——最後第548章 高科技產業園區第958章 拜祭第1286章 活字印刷術第1558章 增兵!第1431章 與卡斯蒂利亞談判——考慮第451章 接見使者——朝鮮、扶桑、阿依努第675章 出診第343章 安王府第1397章 呵斥***與結案第1525章 見面第1720章 退休第1675章 虐待俘虜與憤怒的衝殺第919章 初議改封孔氏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261章 監局只見第870章 年後議事第1361章 流淚的樹第692章 西南雜談第1024章 守城——退卻計劃第1289章 應天鄉試第1432章 猜不透與想隱瞞第655章 岷王——出納番外10:挑刺的報紙第1730章 大明也要準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