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鳳陽與兗州之前

鳳陽皇陵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竣工於洪武十二年,前後施工十三年多;皇陵佔地兩萬餘畝(合1oo多公頃),是朝鮮景福宮的兩倍。此處安葬着朱元璋的父母及兄嫂、侄子的骸骨。

允熥雖然不相信鬼神之說,但是對於中國傳統的風水之說還是相信一些的。允熥本來也覺得風水什麼的都是瞎扯,但是瞭解的多了就覺得還是有些道理的。不說別的,單是古代的風水大師能看出北平城地底下是一個完整的板塊,古語有云:覆龜,允熥就覺得風水啥的是有一些門道的。

所以允熥在正殿恭敬地拜了曾祖仁祖淳皇帝(朱五四)、淳皇后陳氏,以及朱元璋的兄長南昌王朱興隆(朱重五)、次兄盱眙(xu、yi)王朱興盛(朱重六)、三兄臨淮王朱興祖(朱重七)的石牌位。

拜祭完了鳳陽皇陵,允熥在鳳陽呆了幾天的時間。此時淮北這裡的環境還不像清末時期那樣差。元末戰亂,京杭大運河堵塞,但是這對於淮北這裡不是一件壞事,因爲水量減少;再加上朱元璋在鳳陽種植了大量的陵林,導致鳳陽的森林覆蓋率極高;所以自然環境反而恢復了一點。

另外鳳陽還有一個奇特的地方就是有無數的罪臣在地裡插秧。鳳陽這裡因爲是元末戰亂的主要戰場,人口所剩無幾,儘管朱元璋遷徙不少蘇南的百姓到這裡,但是仍然人口不多,朱元璋於是讓大量罪不至死的罪臣到這裡種地,就算是相當一部分被配去了邊疆地區,這裡仍然有很多的罪臣。這也算是對他們進行‘貧下中農再教育’了。

雲熥經過實地考察,現什麼“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之類的俗話都是滿清時期瞎編的,至少現在鳳陽一代的百姓生活不錯,不比京城一代的差。並且在這裡當官的人也都是不敢幹任何老朱不允許的事情,官員也非常清明。

允熥之後接見了鳳陽的父老。這也是傳統了,老朱幾次來拜祭皇陵都是接見了鳳陽父老,朱標兩次過鳳陽也都接見了鳳陽父老。鳳陽的人沒幾年就可以見到當今大明地位最高的幾個人之一,這也是在這裡爲官的官員清明的原因之一吧。

接見鳳陽父老的那一天,早早的鳳陽中衛的軍隊就到了地方,配合鳳陽知府佈置。允熥在申時到了地方,鼓樂聲馬上響起。鳳陽的父老,也就是百姓代表,看來是非常有經驗,聽到鼓樂聲響起,馬上跪倒地上山呼道:“見過皇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允熥被嚇了一跳,要不是這些年有了些閱歷還能保持着鎮定,現在估計已經跳起來了。

允熥還從來沒有被這許多的人同時山呼“千歲”,在被驚嚇了一下之後,頓時覺得好威風啊!一下子陶醉在了這無邊的威風中。

‘怪不得劉邦去了一次關中見到秦始皇出行的樣子後,就感慨的說道:嗟呼!大丈夫當如此也!原來真的是很爽啊!’允熥想着。

之後允熥表了幾句講話,接見了百姓代表中的百姓代表十幾個人。

允熥說道:“諸位父老,陛下雖在京城,但是一刻未忘記家鄉的父老鄉親,若是有官員不法,胥吏不廉,儘可以和孤說。”

爲的這個已經年近七十,名叫徐薪,據說和老朱當年一起要過飯的人說道:“回太孫殿下的話,我們的日子過得都好,沒有官員不法,也沒有胥吏不廉,就是人口太少了,看着那麼多的上田荒着待着不得勁,想開墾又沒人。殿下能不能讓地方官把這裡的水道再修一修,讓我們能用水更便捷。”

允熥斟酌着說道:“孤回去和陛下一定訴說。”不過允熥雖然如此說了,但是他肯定老朱一定不會同意的。

鳳陽的水利設施已經是全國整修最多的地方了,比產糧要地蘇鬆一代還頻繁,再多就不合適了。

之後就是說的是一些車軲轆話了,沒什麼用處。允熥本來想問問老朱當年要飯的時候是啥樣的,但是想想徐薪或許和自己子孫吹牛逼的時候敢說,但是和外人可不敢說當年要飯的事情,所以也就作罷了。

之後允熥接見了中都留守司的文武百官。此時中都地區官位最高的中都留守空缺,個走進來的人就讓允熥大吃一驚,因爲這個人走進來後行禮說道:“臣中都留守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盛庸見過皇太孫殿下。”

允熥驚道:“你是盛庸?”

盛庸奇怪的說道:“臣確實是盛庸。”

允熥回過神來,盛庸,這可是‘靖難’名將啊,與朱棣連番大戰,正面交戰雖然是有着兵多的優勢,但是面對本身是名將的朱棣能不分勝敗也是不易。雖然現在因爲老朱沒有對開國名將進行第二遍大清洗,致使允熥不缺大將,但是多一個畢竟是好的。

允熥於是親切的和盛庸交談了一番,盛庸自個兒一個勁的瞎想,以爲是朝中哪個勳爵和允熥提過自己的名字,才讓允熥如此重視。

之後幾個人允熥正常的接見了,然後又有一個人引起了允熥的主意,這個人就是郭洪濤,之前擔任過錦衣衛指揮使的人。

前文說過,洪武后期的錦衣衛手裡沒有那麼多秘密,所以這一時期的錦衣衛指揮使倒是死掉的不多(注1)。但是郭洪濤是自從胡惟庸案結束以後當錦衣衛指揮使時間最長的人,能保全性命很不容易啊。

允熥記得郭洪濤的本事還是很大的,做個偵察工作還是勝任的。允熥雖然不會再讓他當錦衣衛指揮使,但是當個負責對外情報工作的主官還是可以的。

所以允熥態度比較好的和郭洪濤進行了交談。郭洪濤自己的態度倒是非常平和,和從前當錦衣衛指揮使的時候允熥見他一樣。

之後允熥接見完了鳳陽的官員,又歇了一天就繼續北上了。

從鳳陽繼續向北走,允熥又去了泗州拜祭大明祖陵。

大明祖陵興建於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第二年主體完工,是由懿文太子朱標親自督辦的;之後又66續續的建造了其他的設施,在歷史上的永樂十一年(1413)年最終完工。

允熥同樣老老實實地拜祭了老朱的高祖父、曾祖父和祖父,對於允熥來說就是自己的六世祖、五世祖和高祖父。然後允熥同樣在泗州一代考察了一下。不過在這裡考察的重點不是民生,而是祖陵的位置。

當年始建祖陵的時候,朱元璋唯恐氣運外泄,連祖父的墳墓都沒敢動,只是將衣冠等埋進了地宮。但問題是這裡的地勢並不好。允熥前世看過一個關於明代的小說,裡邊提到大明祖陵地勢九崗十八窪,根本不是什麼風水寶地;’三百年以後更是被洪水淹沒,所以地理位置也極其不好。

允熥在經過實地考察以後,已經決定回去了就和老朱說改地方重新修建祖陵,並且就像老朱當年修建皇宮、鳳陽皇陵時找劉伯溫勘查風水一樣,一定要讓最高明的風水大師找一塊風水絕佳的地方。

之後允熥在上北,就到了徐州府,從徐州再向北走就是山東地界。

過了泗州以後,允熥不欲擾民,就宿在驛站裡邊。這天晚上剛剛住下,就聽到外邊傳來響聲。允熥奇怪:‘驛站的人知道是我在這裡駐紮,竟然還敢放別的人進來?現在難道是北邊又有戰事了?’

這時,陳興在外邊說道:“殿下,永平侯路過此地,聽說殿下在這裡,所以進來要拜見殿下。”

永平侯謝成,朱元璋老鄉,屢立戰功,被封爲永平侯,歷史上算作藍玉餘黨被幹掉了。允熥雖然不知道他是因何被幹掉的,但是肯定是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頭。因爲他也是一員大將,允熥想了想,還是同意他的拜見了。

謝成走進來,對允熥行禮。允熥當然說道:“永平侯免禮。”

謝成行完禮之後起身,二人寒暄一陣,允熥問道:“謝侯怎麼這時在徐州?”

謝成說道:“稟殿下,臣奉陛下旨意從遼東回京,正好在這時路過。”

允熥也只是隨便問一句,問完了就罷了。二人又說了一些廢話,謝成告退。

允熥說道:“謝侯今日也在這裡歇息吧,一兩件屋子還是騰得出來的。”

謝成說道:“臣的隨從不少,還是不叨擾殿下了。”遂退出屋子。然後出了這個驛站去了另一個驛站。

但是就在他出驛站以後不久,對自己的一個隨從說道:“你馬上趕去兗州,告訴他皇太孫殿下馬上要到兗州了,讓他收斂幾天。”

================================================================

注1:《明史》卷第一百四十二,列傳第三十,宋忠曾當過錦衣衛指揮使然後被調到鳳陽中衛爲指揮使,所以我這麼寫。

第1210章 由一個笑話所引發的第220章 家人和朝鮮請求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1294章 蕭家的應對第1122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告一段落第1177章 演戲第1章 混亂的穿越者第504章 黃淮奏報番外23:我說了真話你也不會相信的第855章 南定——前夜第1713章 劍指……第180章 突發事件番外2:允熥的疑惑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118章 撒馬爾罕城後續——真正的選擇第1493章 蘇州驚變——獅子林的方向第868章 反應第868章 反應第222章 軍醫系統第729章 軍械準備第776章 解惑(一)第747章 出巡兩廣——安南人的反應第1507章 蘇州驚變——勸說第170章 砸玻璃第1743章 神秘的漢人第1359章 爲什麼對爪哇島這樣處置第58章 ……陰謀——插敘後記第803章 還是瓊州第904章 反游擊戰與中毒第300章 抱琴與朱模第1067章 決戰——懷來衛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第725章 探望和兩蒙古人第1176章 出乎預料的任用第262章 醫學進步第1101章 戰烏魯木齊——終了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963章 鋼鐵廠第716章 新錢第1550章 印度之戰——先消滅後治理第1259章 翻開新一篇第293章 接見使臣第1477章 新的左相第923章 由此所引發的——武將與武將第846章 安南士紳(二)第1486章 不公平第52章 ……陰謀——搏第1402章 大樣本雙盲對照實驗法第1407章 接見——伯魯入職格致監第1211章 再等等第110章 見藍珍第1164章 蒙古謀劃——全部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257章 從頭到尾第573章 巧合敵襲第1686章 總督府第819章 戰安南——登陸第758章 南巡——風景第124章 兗州事件——線索第1030章 最慘烈的一戰——開始第54章 前半段徐家第1206章 外交無小事——事情的經過下第736章 扶桑武士與西方後裔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978章 迎接拜訪第1068章 決戰——百夷衛上陣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733章 海盜們番外5:分封制的變化三第559章 入城第882章 終於要解決這個久拖不決的案子了第893章 朱贊儀的事情第730章 對安南的正式決定第1420章 解釋與婚禮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1233章 去講武堂的路上第443章 北巡——返程黃金命名與封賞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1163章 蒙古謀劃——機會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792章 大案——真相(下)第1099章 戰烏魯木齊——公侯萬代第593章 兩處思量第1744章 已經被遺忘的人第742章 準備與再去講武堂第1016章 伊吾城下大戰將臨第1149章 談笑,之後轉折第1797章 強調科學的重要與倒數第二次改革第833章 多邦城——開打第1545章 印度之戰——援兵第1167章 曙光第1074章 決戰——包圍與中心開花第752章 南巡——隨軍商人第204章 彌勒佛第258章 車軌第724章 講武堂和蒙古人第1406章 接見——歐洲的書籍第1202章 商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