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章 傅安與理番院

又說了幾句,允熥問了問適才傅安說的並不詳盡之處,大聲說道:“傅安,你八年前出使撒馬爾罕城,被帖木兒扣住卻堅貞不屈做當代之蘇武,朕心甚慰,必須獎賞你纔好。”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兵科給事中傅安,出使撒馬爾罕城,……,賜黃金百兩,授嘉議大夫階,欽此。”陳繼拿出聖旨宣讀道。

“謝陛下恩典。”傅安跪地謝恩。

徐暉祖則面露驚訝之色。嘉議大夫可是正三品的文官散階,也只能賞賜給正三品的官員,陛下授他嘉議大夫,可見是想要任命他爲正三品的官職了。他雖然認爲傅安必定升官,但沒想到能一下子升這麼多品級。

‘正三品,那會是什麼官職?提調四夷館的官兒只是正四品,莫非是禮部侍郎?’

不僅是他,傅安自己與陳繼也十分驚訝,猜測會被安排的官職。

允熥沒有讓懸念保持多長時間,自己很快揭曉:“傅愛卿,朕打算新設立一個衙門,名叫理番院,院使定爲正三品,由你擔任。你原本就曾在四夷館爲官,這八年又在西方諸國遊歷,正適合擔任這個官職。”

“理番院設立後,原本歸屬於鴻臚寺和禮部有關番國的諸事宜均交給理番院,四夷館也劃撥給理番院管轄。”

“陛下,這,現下這些事情由禮部與鴻臚寺管轄並無疏漏,陛下爲何要新設立理番院這個衙門?”陳繼搶在傅安之前說道。

“禮部與鴻臚寺原本是掌管禮儀、祭祀、宴飲等諸事,管轄與番國交往本就不名正言順,只不過朝廷初立,番國不多,暫且由禮部與鴻臚寺管轄減少官員衙門之數量。”

“可現在大明番國日多,禮部與鴻臚寺管轄這些事情越來越吃力,朕遂決定增設理番院,專司管轄與番國交往之事。”允熥解釋道。

歷史上大明從頭到尾,雖然最多的時候曾有七十多個番國,但是其中除了朝鮮、安南、琉球以外,其它番國就是來大明混飯吃的,並且在宣德朝以後基本上見不到了,完全沒有建立起具有約束力的朝貢體系,所以沒有設立,也沒有必要設立專門管轄這些番國的機構,只是爲了方便交流設立了四夷館這個培養翻譯的衙門。

可允熥決心加強對於番國的控制,與大多數番國已經建立或即將建立更爲緊密的聯繫,此時大明的番國也不少,涉及的範圍也更加廣闊,設立一個獨立的衙門就很有必要了。

而且,禮部作爲名義上的六部之首,想要擔任禮部尚書必須是大臣們公認的品德高尚之人才行,雖然允熥擁有最後的任免權,卻也不敢輕易違背這個慣例。而既然這人是品德高尚之人,即使是允熥的親信,也未必會完全聽從他的命令,對允熥一些不夠光明正大的手段未必遵照執行,而他對此也沒什麼好辦法。設立級別低一等理番院,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喜好任免官員,操縱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允熥的這些想法在場的人當然猜不到,因他說得有理,陳繼不再反對。傅安推讓一番,見允熥並不是做樣子,也就躬身謝恩。

“朕構想中,理番院下設五個司,其一爲蒙藏司,管轄蒙古人與藏人諸番國之事。噢,既然臣服大明的番國已經越發靠西,再將西番人稱之爲西番人就不大妥當。朕重新給他們命名爲藏人,取烏斯藏之意。”

“其二爲東海司,管轄朝鮮、扶桑、琉球、阿依努等諸番國之事。其三爲南洋司,管轄暹羅等南洋諸番國事。其四爲西方司,管轄西方諸番國事。其五爲通譯司,由四夷館改建,專司培養翻譯與外事人才。”

“各司掌印官品級定爲從五品,與海務院等同。”

“禮部主客司與這些蠻夷番國的有關之事全部交給理番院管理,只掌管朕新封之內藩諸事。”

“愛卿覺得朕的構想可妥當?”允熥最後看着傅安說道。

“陛下所想甚是妥當,只是,印度諸國應當歸屬於那一司,請陛下示下。”傅安說道。他察覺到了這一問題。印度按照中國的傳統思想是西方國家,但最早向大明朝貢的印度番國是從海上過來的,而且他在撒馬爾罕國時得知印度就在烏斯藏南邊,更加不知道該怎麼算了。

“這,”允熥猶豫起來。他對印度另有謀算,是故意漏掉的,但此時被傅安指出來也不能不答,想了想說道:“從海上前來朝貢的劃歸南洋司,從陸上前來朝貢的劃歸西方司。”

允熥的這個處置方案一看就是個臨時性安排,問題根本沒有解決。但傅安已經不敢再問,躬身答應。

允熥下了羅漢牀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說道:“傅愛卿,你在撒馬爾罕城國八年多,就是擔任秦藩的右相都可。但朕又覺得你適合主掌理番院,最後決定將你調到理番院爲院使。”

“當初跟隨你一同出使撒馬爾罕城的人還有吧?”

“除臣以外,還有十五人在。”傅安回答。

“派出三人返回撒馬爾罕城,協助秦王處置西方諸番國之事;另外代藩與晉藩也分別派一人協助。此外,朕打算派出使者出使金帳汗國甚至波蘭-立陶宛等國,你再派出三人,作爲使臣途徑白帳汗國、藍帳汗國出使西方。”

“朕還會在西域召願意去金帳汗國等地做生意的商人,讓他們跟隨使者一同前往西方。此事朕會告知秦王,讓他協助。”

“是,陛下。”傅安答應。

允熥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傅安當理番院的院使到底合不合自己的心意還不好說,有這番話墊底,若是他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派到西方這三個藩國當右相,反正三個右相還沒有任命。

之後又說了幾句,傅安見並無事情吩咐請求告退。可允熥卻留下了他,笑着說道:“帖木兒從撒馬爾罕城帶來的使者,你都認識吧?”

“都認識,但並不熟悉。”

“認識就好。你也懂得花拉子模語,正好留下給朕翻譯他們的話。”

“是,陛下。”傅安只能答應。

第1234章 足球第883章 百姓和各方的議論第1098章 遺書第381章 監國與納妃第1549章 印度之戰——孟加拉人敗退與朱高旭的謀劃第499章 兵藩第699章 說第371章 打虎親兄弟第1544章 印度之戰——決心第512章 軍中與繼續整頓第75章 常母密談第108章 新一屆學生第895章 我來也前傳(祝書友們正旦快樂!)第1793章 選定張學熙第1191章 第一次地理大發現——襲營第790章 大案——最後的審問第386章 朱壽與出嫁第924章 由此所引發的——等着第1198章 金銀的作用第1387章 過年後繼續關心李家的事情第643章 南婆羅洲第1433章 打架與緣故第624章 驚奇的一課第359章 議進兵第20章 重陽節——續逛京城第1516章 抓人第201章 定年號第480章 懈怠彈劾第1759章 開羅——爲什麼第648章 糧食第1765章 允熥與文坻的對話第1551章 印度之戰——對策第153章 慶功第1680章 崩塌第1157章 追與逃第1459章 爵位改革——降等襲爵第713章 辨別真相——大白第253章 第一堂課第52章 ……陰謀——搏第467章 幕後臺前第938章 黎澄第280章 心得第217章 爲何讀書第806章 戰安南——白鶴第715章 攀登新高峰第354章 前夜第119章 兗州事件——問題第1021章 **主義第505章 編戶齊民第1168章 植物學家與出版第1554章 印度之戰——夜殺第410章 德州之戰——關鍵第1427章 長大第1690章 艱難的婚配與當年的盟約第1481章 天文學大發現——夜觀天文第694章 滇緬的詢問第1051章 最終決戰——前第1749章 如何勸說阿方索同意水師助戰第254章 新書畫與舊古董第733章 征伐安南——未來國君第1240章 真正的學校——繼續解惑第661章 攻緬——人口和規劃第1251章 反應第53章 麪館以及徐家初出場第109章 熙怡入宮第1070章 決戰——槍斃第1490章 如何對付傳教士第22章 重陽節——齊泰夫妻第1323章 風雨,前奏第650章 秦肅第1466章 新任命第1776章 解釋二三事第915章 偶爾也有關心則亂的時候(補昨日欠更)第492章 閱卷第141章 戰——玉碎戰第1440章 對歐洲的謀劃——第526章 警察和上直衛第479章 科舉(完)第1144章 接見宗喀巴(一)第122章 偶遇羅貫中第869章 同樣過年做的事情不同番外15:民衆的日子第331章 改科舉與國子監第631章 兩年前見過的人第140章 戰——死戰第728章 對安南的決定第1489章 路遇色目——前因後果第1660章 巴布納——妄想用騎兵來反擊?做夢吧第524章 收糧借地第847章 贊儀領兵第1399章 李案的終結第1131章 克拉維約東遊記——絲綢之路北線的意義第613章 滁州牧場第700章 難斷(二合一五千字章節,求訂閱!)第364章 逃亡第214章 論跡論心第749章 高棣花陳(求訂閱)第1110章 伊吾慶功宴——被動與主動第262章 醫學進步